憤怒,往往是因為需要硬撐起來保護內在脆弱的防護罩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 by Pexels

photo by Pexels

今天看了一段短影片,個人覺得充滿教育意義,不嚴肅且自然的生活互動,是最棒的教材和反思。

  

是一部非常可愛的短影片,大家一定會有同感,不過我看到了更多,很想和大家分享。

  

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因為媽媽收走平板而不開心,便打包行李要離家出走。影片中看到女孩小小的身影背著可愛的大背包,嫩嫩的小手臂拉著另一個行李箱,氣呼呼地從家門口離開。

  

沒錯,她頭也不回,瀟灑的離開,雖然中途還回頭看了媽媽幾眼,但那眼神中除了表達不滿之外,更充滿了堅定和肯定自我的自信。

  

小女孩也很勇敢的為了自己的決定走了一小段路,也許在路上領悟到了什麼,也許是不滿的情緒也漸漸緩和下來,最後女孩還是朝著「家」的方向回來了。

  

肩背著一直滑落的背包,手拖著行李的女孩回來了,但她的臉色仍如暗淡的月色一般,也許是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有限,也許經歷了一趟旅程後,覺察到了什麼而感到不好意思。

  

小女孩天真無邪的臉龐上,寫滿了五味雜陳,眉皺著,嘴也扁著地望向媽媽,希望獲得心靈上的支持。

  

「你要不要回家吃披薩?」媽媽的一句話接住了小女孩不知所措的心,瞬間明亮的一抹微笑綻放。

  

。。。

  

大家一定也和我一樣被影片裡的小女孩逗笑,因為我們知道孩子還小,這樣的行為在大人眼中看起來是天真可愛,所以也很願意包容。

  

但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如果影片的事件替換成類似我們與孩子的生活互動,而主角換成是大一點的孩子、學生,我想大家就不會覺得可愛,反而是可惡,然後各種衝突一觸即發。

  

我們常常會認為某個年紀的孩子就應該要會做什麼,和不可以做什麼。「小小年紀就這樣不懂事,是該給點教訓,否則長大還得了......。」

  

這是普遍聽得見詮釋孩子「非事實」的語句,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何我們的孩子、學生,也只不過是年長了影片中的小女孩4、5歲,可是我們的包容卻變少了。

  

大人往往在這個階段也會陷入一種迷思,一種孩子幾歲就要有幾歲的樣子,彷彿那個標準是正確的指標。但這樣反而忽略了孩子的獨特性,也否認了孩子也會有生活的壓力。

  

當孩子漸漸脫離可愛懵懂期,大人對孩子的愛也就會隨之變動,常常不是柔軟,反而是僵硬。

  

其實孩子一直都需要我們的理解和包容,尤其是卡在青春期風暴的孩子,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處在發展的爆發期,要從內在混亂之中找回規律,對他們而言經常是徬徨不安的。

  

「憤怒」往往是需要硬撐起來保護自己脆弱的防護罩,只是我們沒有看懂,甚至誤認為那是他們的攻擊,於是親子衝突越演越烈,二敗俱傷。

  

孩子也有自己的修復能力,只要相信彼此,不論是孩子或是我們,都能在這場青春期風暴裡獲得情緒自由。

  

在一定安全的範圍內包容孩子,讓孩子安全健康的表達他們的情緒和不安,讓這個重要階段的成長歷程,因為相信和包容而獲得支持彼此的力量。

  

當力量慢慢茁壯,我們也就有了好好照顧自己的能力。

  

讓我們再看一次影片,這次將主角換成自己的孩子、學生,那個剛剛可能和你頂嘴或唱反調的孩子、學生,現在你的心情是否有所轉變呢?

  

孩子不是壞,只是需要一些時間整理自己,而我們要做的不是批判,而是多點耐心去陪伴和理解。

  

當孩子波濤洶湧的內在之旅接近尾聲,你會再次見到,那明亮的一抹微笑綻放。


  

  

影片放在留言區喔!





歡迎你贊助與支持我的文字書寫。感謝你的停留與閱讀。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字,請給我一個鼓勵的愛心或追蹤、分享喔!


謝謝陪伴我們的那些故事。即使長大了,也不要忘了我們仍然是個孩子。祝福你的每一天都能夠在紛擾裡找回平靜和溫柔自在。

在這裡可以搜尋微微的粉絲專頁: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 

點此連結即可線上聽微微說故事:微微的原創晚安故事



慢下來,才能看見與理解孩子,而我們也能在「慢」裡找回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孩子的思考比不上大人有較大的彈性空間,有時候孩子不是故意或是耍脾氣,而是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或是不知道要做什麼?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只是父母急著要解決當下的問題而忍不住衝出了情緒。
「孩子啊!在成長的路上有時會好辛苦的,很欣慰你從未因此放棄」   週五聽兒子說了一件讓我很心疼也很錯愕的事,到現在心裡仍然有點緊繃。   「我媽媽說你是壞孩子,會和老師頂嘴,要我不要一直去跟你玩,會被帶壞等等......」兒子說X同學在當天和他說了數次,他覺得非常難過也生氣,但只能忍著。  
掌握越多的育兒資訊,加入各種育兒社團,反而更加焦慮不安,有時還陷入一種不得不比較的新壓力。我相信大家在育兒的過程中一定也常會有這樣的時刻,育兒比天氣更加難以掌握。      懷孕時擔心肚子裡的寶寶,孩子出生後擔心他奶喝得不足、排便正不正常,還有沒有呼吸?再大一點擔心他的專注能力、行為,還有與同學
孩子的思考比不上大人有較大的彈性空間,有時候孩子不是故意或是耍脾氣,而是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或是不知道要做什麼?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只是父母急著要解決當下的問題而忍不住衝出了情緒。
「孩子啊!在成長的路上有時會好辛苦的,很欣慰你從未因此放棄」   週五聽兒子說了一件讓我很心疼也很錯愕的事,到現在心裡仍然有點緊繃。   「我媽媽說你是壞孩子,會和老師頂嘴,要我不要一直去跟你玩,會被帶壞等等......」兒子說X同學在當天和他說了數次,他覺得非常難過也生氣,但只能忍著。  
掌握越多的育兒資訊,加入各種育兒社團,反而更加焦慮不安,有時還陷入一種不得不比較的新壓力。我相信大家在育兒的過程中一定也常會有這樣的時刻,育兒比天氣更加難以掌握。      懷孕時擔心肚子裡的寶寶,孩子出生後擔心他奶喝得不足、排便正不正常,還有沒有呼吸?再大一點擔心他的專注能力、行為,還有與同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先別想這些,就感受就好了,就像你在練習時會感受到那背後的更多是委屈和哀傷一樣,或許每一次的憤怒背後都有不同的底蘊,而委屈和哀傷的底蘊也可能是憤怒。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憤怒的深淵,幹XX》 作詞韓俊碩作/編曲AI 《憤怒的深淵,幹XX》 by @searingbreakbeat6742 | Suno
憤怒是有動能的,人很容易被憤怒能量推動。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在生氣的時候,他「真正」的情緒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有點怪——你都說這個人在生氣了,他真正的情緒,不就是憤怒嗎? 這篇文章,我們從一個少見的角度,重新認識憤怒。
最近讀了一本韓國作者寫的書,憤怒日記。書中作者孫秀賢是一位公司代表,講述了他從軟爛人生到奮發向上的心路歷程。作者從小家境不錯,父母有穩定收入,上了大學也不用背學貸、打工賺取生活費。但作者從小就是個好寶寶,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感,大學竟讀到被退學。在和大學時女友分手後,由於想要挽回戀情
Thumbnail
談話一直是我釐清思緒的方式,想清楚了再說則是蛻變後才漸漸養成的習慣。 哲學諮商師與人談話必須是以生活中的事件所進行的有意義談話。 這是校長在哲學諮商的原則中提到的一段話,如此平易近人的一段話,讓人很容易錯過它,然而我卻被「有意義談話」這幾個字勾攝住,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在談話的過程中、談話後都會仔細
Thumbnail
孩子情緒教育學習的第一個環境,往往是自身家庭。 可是往往我們都不太讓我們的孩子學習貼近自己的情緒,而是常常告訴他「不要生氣、不要難過、不要想這麼多、不要再哭了.......不要.......不要......不要......。」 但不知道你試過幾次,當你對孩子說「不要」的時候,他會好好聽從? 情緒教育
Thumbnail
阿德勒認為,孩子能從經驗中有所學習,且會不斷的在對自己的成長或生存方式進行決定,「憤努選擇輪」是阿德勒正向教養的工具之一,能引導孩子或大人思考解決辦法,用不同的替代方案來解決問題,以下就來說說如何做出自己的憤努選擇輪吧!!! 憤怒選擇輪可是孩子的喜好或大人的方便,做成不同的類型,我常使用的是東南西北
Thumbnail
《忿恨的囚徒》借鑒心理治療經驗,釐清認知偏誤。透過理解、釐清和修正這些過程蘊含的原始信念體系,提供相應的矯正方法。透過認知療法覺察忿恨真正要傳達的意義。
Thumbnail
能感受到別人的怨憤是一件很妙的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V62O-jaYU4&list=RDMM&start_radio=1&rv=L9ro1KjkJMg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先別想這些,就感受就好了,就像你在練習時會感受到那背後的更多是委屈和哀傷一樣,或許每一次的憤怒背後都有不同的底蘊,而委屈和哀傷的底蘊也可能是憤怒。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憤怒的深淵,幹XX》 作詞韓俊碩作/編曲AI 《憤怒的深淵,幹XX》 by @searingbreakbeat6742 | Suno
憤怒是有動能的,人很容易被憤怒能量推動。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在生氣的時候,他「真正」的情緒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有點怪——你都說這個人在生氣了,他真正的情緒,不就是憤怒嗎? 這篇文章,我們從一個少見的角度,重新認識憤怒。
最近讀了一本韓國作者寫的書,憤怒日記。書中作者孫秀賢是一位公司代表,講述了他從軟爛人生到奮發向上的心路歷程。作者從小家境不錯,父母有穩定收入,上了大學也不用背學貸、打工賺取生活費。但作者從小就是個好寶寶,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感,大學竟讀到被退學。在和大學時女友分手後,由於想要挽回戀情
Thumbnail
談話一直是我釐清思緒的方式,想清楚了再說則是蛻變後才漸漸養成的習慣。 哲學諮商師與人談話必須是以生活中的事件所進行的有意義談話。 這是校長在哲學諮商的原則中提到的一段話,如此平易近人的一段話,讓人很容易錯過它,然而我卻被「有意義談話」這幾個字勾攝住,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在談話的過程中、談話後都會仔細
Thumbnail
孩子情緒教育學習的第一個環境,往往是自身家庭。 可是往往我們都不太讓我們的孩子學習貼近自己的情緒,而是常常告訴他「不要生氣、不要難過、不要想這麼多、不要再哭了.......不要.......不要......不要......。」 但不知道你試過幾次,當你對孩子說「不要」的時候,他會好好聽從? 情緒教育
Thumbnail
阿德勒認為,孩子能從經驗中有所學習,且會不斷的在對自己的成長或生存方式進行決定,「憤努選擇輪」是阿德勒正向教養的工具之一,能引導孩子或大人思考解決辦法,用不同的替代方案來解決問題,以下就來說說如何做出自己的憤努選擇輪吧!!! 憤怒選擇輪可是孩子的喜好或大人的方便,做成不同的類型,我常使用的是東南西北
Thumbnail
《忿恨的囚徒》借鑒心理治療經驗,釐清認知偏誤。透過理解、釐清和修正這些過程蘊含的原始信念體系,提供相應的矯正方法。透過認知療法覺察忿恨真正要傳達的意義。
Thumbnail
能感受到別人的怨憤是一件很妙的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V62O-jaYU4&list=RDMM&start_radio=1&rv=L9ro1KjkJ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