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段短影片,個人覺得充滿教育意義,不嚴肅且自然的生活互動,是最棒的教材和反思。
是一部非常可愛的短影片,大家一定會有同感,不過我看到了更多,很想和大家分享。
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因為媽媽收走平板而不開心,便打包行李要離家出走。影片中看到女孩小小的身影背著可愛的大背包,嫩嫩的小手臂拉著另一個行李箱,氣呼呼地從家門口離開。
沒錯,她頭也不回,瀟灑的離開,雖然中途還回頭看了媽媽幾眼,但那眼神中除了表達不滿之外,更充滿了堅定和肯定自我的自信。
小女孩也很勇敢的為了自己的決定走了一小段路,也許在路上領悟到了什麼,也許是不滿的情緒也漸漸緩和下來,最後女孩還是朝著「家」的方向回來了。
肩背著一直滑落的背包,手拖著行李的女孩回來了,但她的臉色仍如暗淡的月色一般,也許是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有限,也許經歷了一趟旅程後,覺察到了什麼而感到不好意思。
小女孩天真無邪的臉龐上,寫滿了五味雜陳,眉皺著,嘴也扁著地望向媽媽,希望獲得心靈上的支持。
「你要不要回家吃披薩?」媽媽的一句話接住了小女孩不知所措的心,瞬間明亮的一抹微笑綻放。
。。。
大家一定也和我一樣被影片裡的小女孩逗笑,因為我們知道孩子還小,這樣的行為在大人眼中看起來是天真可愛,所以也很願意包容。
但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如果影片的事件替換成類似我們與孩子的生活互動,而主角換成是大一點的孩子、學生,我想大家就不會覺得可愛,反而是可惡,然後各種衝突一觸即發。
我們常常會認為某個年紀的孩子就應該要會做什麼,和不可以做什麼。「小小年紀就這樣不懂事,是該給點教訓,否則長大還得了......。」
這是普遍聽得見詮釋孩子「非事實」的語句,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何我們的孩子、學生,也只不過是年長了影片中的小女孩4、5歲,可是我們的包容卻變少了。
大人往往在這個階段也會陷入一種迷思,一種孩子幾歲就要有幾歲的樣子,彷彿那個標準是正確的指標。但這樣反而忽略了孩子的獨特性,也否認了孩子也會有生活的壓力。
當孩子漸漸脫離可愛懵懂期,大人對孩子的愛也就會隨之變動,常常不是柔軟,反而是僵硬。
其實孩子一直都需要我們的理解和包容,尤其是卡在青春期風暴的孩子,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處在發展的爆發期,要從內在混亂之中找回規律,對他們而言經常是徬徨不安的。
「憤怒」往往是需要硬撐起來保護自己脆弱的防護罩,只是我們沒有看懂,甚至誤認為那是他們的攻擊,於是親子衝突越演越烈,二敗俱傷。
孩子也有自己的修復能力,只要相信彼此,不論是孩子或是我們,都能在這場青春期風暴裡獲得情緒自由。
在一定安全的範圍內包容孩子,讓孩子安全健康的表達他們的情緒和不安,讓這個重要階段的成長歷程,因為相信和包容而獲得支持彼此的力量。
當力量慢慢茁壯,我們也就有了好好照顧自己的能力。
讓我們再看一次影片,這次將主角換成自己的孩子、學生,那個剛剛可能和你頂嘴或唱反調的孩子、學生,現在你的心情是否有所轉變呢?
孩子不是壞,只是需要一些時間整理自己,而我們要做的不是批判,而是多點耐心去陪伴和理解。
當孩子波濤洶湧的內在之旅接近尾聲,你會再次見到,那明亮的一抹微笑綻放。
影片放在留言區喔!
歡迎你贊助與支持我的文字書寫。感謝你的停留與閱讀。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字,請給我一個鼓勵的愛心或追蹤、分享喔!
謝謝陪伴我們的那些故事。即使長大了,也不要忘了我們仍然是個孩子。祝福你的每一天都能夠在紛擾裡找回平靜和溫柔自在。
在這裡可以搜尋微微的粉絲專頁: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
點此連結即可線上聽微微說故事:微微的原創晚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