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與冒險:高敏感人的安全旅行技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最近聽說 旅人小萌即將要去參加禪修營,因此我趕緊將之前答應要分享關於高敏感旅行的注意事項寫出來,希望有幫助!我身為高敏人參與過文學營隊活動、團體旅遊、自助旅行與一人獨旅,在過程中累積了一些體驗以及因應方法,想在這這篇文章中與你分享,無論是計畫自助獨旅,還是參加營隊活動,希望文章裡分享的方法能幫助你的旅行安全、充實且收穫豐盛。

行前準備

在旅行之前,我們可能會既興奮又不安,期待看見未曾見過的風景,有嶄新深刻的體驗,同時也擔心旅途中發生意外或感覺不適應。高敏感的特性讓我們會接收大量且深刻的環境訊息,有時容易超過負荷,因此事先了解即將前往的目的地,知道氣溫、氣象、環境治安、飲食習慣等等,就可以先幫自己準備禦寒衣物、藥品、安全門鎖或幸運物等物品,因為相較於我們對生活環境的熟悉,旅途中需要較多應變與彈性,因而行前了解與準備能讓旅途更順利,也能讓身心更安定

睡好覺很重要

我覺得事先了解自己的睡眠需求是其中首重,高敏感的人對於睡眠環境通常也較敏感,光線、溫度、聲音、氣味等環境變化都有可能影響我們睡眠狀況,提前了解休憩空間狀況,準備一些相應物品,像是眼罩、耳塞或保暖的毯子,可以讓你獲得更好的休息,進而更充分地享受你的旅行。過去我不清楚自己的狀況,曾經只帶了一條涼被去參加營隊活動,結果睡覺的地方是大學宿舍,宿舍房間設備是上下舖式層架,下層是書桌上層是床板,而我被分配的床位就剛好在冷氣口。所以那幾天晚上,我裹著薄薄涼被躺在硬床板上數得羊快把山頭啃光,好不容易睡著沒多久又會被冷醒,結果兩天後我開始牙齦腫痛,睡眠不足又要每天爬山去聽課,到後期就感覺自己精神、體力消耗快速,難以全心參與。

旅途過程

旅途過程有許多豐富、不同以往的體驗,每一次都是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機會。而高敏感的我們希望自己在這個過程更舒適自在的話,可以參考以下三點原則:

1.留意自己的需求

參加營隊或團體旅行可以帶來豐富的經歷,但為了要配合團體行動、行程安排,勉強自己或是壓抑需求反而會過度消耗或造成誤會,因此時常留意自己的需求,勇敢提出、滿足需求,能讓旅遊過程更自在,彼此溝通更順暢

我和同學到日本自助旅行時,發生了一件插曲讓我意識到留意與溝通需求的重要。當時我們在大阪遇到下大雪,在台灣長大的我們第一次見到雪都很興奮,但落雪導致身體濕冷,路面結冰積雪走每一步都感覺快滑倒,這些狀況快速消耗著我的體力與血糖,天黑沒多久我就感覺飢腸轆轆和疲憊,期待能去吃晚餐與休息一下。而同行的旅伴中有一位專注於尋找他想購買的飾品,我又不好意思提出自己的需求,因此和大家一起陪他走了一個又一個商場,一直到晚上十點多我感覺自己出現暈眩的狀況,真的無法再繼續同行,因此向大家說明我的狀況,拿到住處鑰匙先回去休息。之後我也和旅伴們討論行程安排的彈性,以及幫自己準備一些能隨時補充血糖的食物。

2.安全至上

無論旅遊的目的是為了度假放鬆,或是自我挑戰,都會希望這是一趟身心愉快的冒險而非徒留遺憾的危險,因此旅行途中安全是絕對首要考慮的事情。尤其沒有旅伴關照,一人獨旅時我會用以下幾點確保安全:

  • 保持聯絡:讓信任的人知道你的行程和住宿地點,以及緊急聯絡方式,網路狀態許可時也能傳些照片或訊息,讓他們知道你的狀況。
  • 租車資訊分享:如果你有租車旅行,可以將車牌號碼和車行資訊告訴家人或朋友。
  • 了解住宿處:我會先確認住宿流程、規定,到現場後也會先觀察環境、逃生路線、門鎖、電器狀況等等。

3.覺察你的內在聲音

高敏感的人通常習慣觀察與接收環境資訊,而有些預兆會以內在聲音或直覺的形式出現,如果在旅途中感到不對勁,可以試著覺察你的內在聲音,聽從你的直覺。我曾在旅行途中因為感覺不對勁而放棄了本來要去的行程,後來就看到因為下大雨而道路暫時封閉的消息。

小結:放鬆與冒險都是高敏感的養份

面對出門旅遊,我們會有所期待,同時也會感到不安,每一次的突發狀況、環境變化、行程變動對高敏感的我們可能都是挑戰。不過挑戰也意味著是一種機會,是更貼近、更理解自己的機會。因此先為旅程做些準備,過程中時常觀照自己的身心,反而能有比他人更深刻的感受、體驗與收穫。

環遊世界的喬安納也在她的文章中分享了非常實用的建議與真實的體驗(我也受益良多,非常推薦)高敏人安全旅遊指南──如何在感官過載的狀況下照顧與保護自己

不論你是參加團體活動還是獨自冒險,我想確保安全和充分休息都是旅行的首要關注點。滿足自己的身心需求,就能好好享受每個獨特的旅行體驗。

如果仍有很多不安,也能幫自己準備放鬆儀式,讓自己在過載時能夠好好放鬆恢復。我會幫自己保留一段時間用app進行呼吸冥想,讓自己從過度刺激的狀況慢慢放鬆下來。使用方法可參考:情緒緊張難放鬆怎麼辦?用app找到最適合你的呼吸法

最後,如果旅行結束後想寫成遊記和大家分享,歡迎參考這篇文章:

有感寫作#2如何寫一篇有感的旅遊創作?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幫助。希望你的旅行充實、愉快且平安!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按 ❤️留言讓我知道,我會繼續創作更多相關內容喔~
也歡迎點贊助連結贊助我!感謝你一同實現創作有價~!

追蹤自在生新文發布有通知!
也歡迎免費加入沙龍自在生的創作者基地,讓我們一起自在生活、自由創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喬安納-avatar-img
2023/10/28
謝謝自在生推薦我的文章~
自在生-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03
喬安納 不客氣~好文值得一看再看,更多人看!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3/10/27
謝謝你的分享。
自在生-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03
旅人小萌 不客氣~希望有幫助!有什麼好奇或疏漏的都可以問喔~希望你有一趟愉快、豐盛的禪修旅程!
avatar-img
創作者基地
49會員
279內容數
成為一位創作創業者,這一路上有許多探索與學習,嘗試與反思,與你聊聊
創作者基地的其他內容
2024/04/13
前言 你最近睡得好嗎?無論如何想先給你一個擁抱。最近有好多讓人擔憂、焦慮、恐慌的消息,令人難以入睡,此外最近頻仍的地震也讓我時常半夜驚醒,這些緊繃的情緒狀態讓我很難放鬆,也更加意識到情緒對睡眠的影響。 雖然睡眠狀況不如預期,但在這篇文章中提到的方法幫助我在清醒的時間安排上增加了自主感和滿足感,讓
Thumbnail
2024/04/13
前言 你最近睡得好嗎?無論如何想先給你一個擁抱。最近有好多讓人擔憂、焦慮、恐慌的消息,令人難以入睡,此外最近頻仍的地震也讓我時常半夜驚醒,這些緊繃的情緒狀態讓我很難放鬆,也更加意識到情緒對睡眠的影響。 雖然睡眠狀況不如預期,但在這篇文章中提到的方法幫助我在清醒的時間安排上增加了自主感和滿足感,讓
Thumbnail
2024/03/31
你是不想睡,還是害怕起床? 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的時候,我的腦中突然冒出這個問題,有時我們拖延睡眠是由於工作和生活的夾擊,讓我們感覺缺乏能夠自主控制的時間。然而,長期的拖延睡眠會導致身體慢性發炎疲勞、心理憂鬱不快樂。本文將分享從《更快樂的1小時》一書中學習的方法,希望能對為睡眠所苦的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2024/03/31
你是不想睡,還是害怕起床? 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的時候,我的腦中突然冒出這個問題,有時我們拖延睡眠是由於工作和生活的夾擊,讓我們感覺缺乏能夠自主控制的時間。然而,長期的拖延睡眠會導致身體慢性發炎疲勞、心理憂鬱不快樂。本文將分享從《更快樂的1小時》一書中學習的方法,希望能對為睡眠所苦的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2024/01/21
你快樂嗎?如果用一到十分來表示你的快樂,現在是幾分呢?無論現在是幾分,看完這篇文章後,你的快樂會加一,你願意試試看嗎? 如果回答快樂有幾分對你來說很困難,或者你感覺你的狀態是負分,感受不到快樂,而是感到焦慮、沮喪、難過,我想與你分享我在《更快樂的選擇》這本書中看到並且實行了兩周的三個練習
Thumbnail
2024/01/21
你快樂嗎?如果用一到十分來表示你的快樂,現在是幾分呢?無論現在是幾分,看完這篇文章後,你的快樂會加一,你願意試試看嗎? 如果回答快樂有幾分對你來說很困難,或者你感覺你的狀態是負分,感受不到快樂,而是感到焦慮、沮喪、難過,我想與你分享我在《更快樂的選擇》這本書中看到並且實行了兩周的三個練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放輕鬆一點。」「妳太認真了吧!」 身為高敏感族的我,時常被身旁的人提醒,要我要放輕鬆一點,而我總是笑笑的說好,但心裡其實不曉得究竟如何「讓自己放輕鬆」。 我常容易覺得很累,無法輕鬆自在的面對每個人,因為自己設下極高的標準要求,然後我還以為大家都這樣要求自己。長大一點才發現:蝦米?原來並沒有
Thumbnail
「放輕鬆一點。」「妳太認真了吧!」 身為高敏感族的我,時常被身旁的人提醒,要我要放輕鬆一點,而我總是笑笑的說好,但心裡其實不曉得究竟如何「讓自己放輕鬆」。 我常容易覺得很累,無法輕鬆自在的面對每個人,因為自己設下極高的標準要求,然後我還以為大家都這樣要求自己。長大一點才發現:蝦米?原來並沒有
Thumbnail
最近聽說 旅人小萌即將要去參加禪修營,因此我趕緊將之前答應要分享關於高敏感旅行的注意事項寫出來,希望有幫助!我身為高敏人參與過文學營隊活動、團體旅遊、自助旅行與一人獨旅,在過程中累積了一些體驗以及因應方法,想在這這篇文章中與你分享,無論是計畫自助獨旅,還是參加營隊活動,希望文章裡分享的方法能
Thumbnail
最近聽說 旅人小萌即將要去參加禪修營,因此我趕緊將之前答應要分享關於高敏感旅行的注意事項寫出來,希望有幫助!我身為高敏人參與過文學營隊活動、團體旅遊、自助旅行與一人獨旅,在過程中累積了一些體驗以及因應方法,想在這這篇文章中與你分享,無論是計畫自助獨旅,還是參加營隊活動,希望文章裡分享的方法能
Thumbnail
作者用自己過度憂慮和要求事事完美而產生焦慮的體驗,去分享旅行前要有什麼準備功夫,尤其是一個人去旅行的注意事項。包括如何選擇酒店和要留意的地方,行李清單,預防行李過重等等。在準備上不容許自己出錯和擔憂遇上意外都會令自己受壓和緊張,終止憂慮的方法就是接受漏帶了東西也是沒法補救,不如就專注享受眼前的旅途。
Thumbnail
作者用自己過度憂慮和要求事事完美而產生焦慮的體驗,去分享旅行前要有什麼準備功夫,尤其是一個人去旅行的注意事項。包括如何選擇酒店和要留意的地方,行李清單,預防行李過重等等。在準備上不容許自己出錯和擔憂遇上意外都會令自己受壓和緊張,終止憂慮的方法就是接受漏帶了東西也是沒法補救,不如就專注享受眼前的旅途。
Thumbnail
這本書跟大家分享,全世界大約五個裡面就有一個高敏感族人士,然而高敏感族群絕對不是一個症狀或病態,而是一個特定的人格特質與個性。高敏感的人通常成長過程中會被人說是「靦腆害羞」、「神經質」、「內向」等等評價,然而之所以叫高敏感族群,顧名思義就是自身對外界的感知..
Thumbnail
這本書跟大家分享,全世界大約五個裡面就有一個高敏感族人士,然而高敏感族群絕對不是一個症狀或病態,而是一個特定的人格特質與個性。高敏感的人通常成長過程中會被人說是「靦腆害羞」、「神經質」、「內向」等等評價,然而之所以叫高敏感族群,顧名思義就是自身對外界的感知..
Thumbnail
<高敏感是天賦,還是影響你的情緒背後靈> 高敏感當然是種天賦,但在學會與自己的高敏感共處前,恐怕有許多伴隨而來的「課題」。 高敏感是天賦最近被熱烈討論,但相信有許多高敏感的朋友心裡有許多疑問?畢竟有許多伴隨而來的禮物恐怕不是當事人喜歡的!
Thumbnail
<高敏感是天賦,還是影響你的情緒背後靈> 高敏感當然是種天賦,但在學會與自己的高敏感共處前,恐怕有許多伴隨而來的「課題」。 高敏感是天賦最近被熱烈討論,但相信有許多高敏感的朋友心裡有許多疑問?畢竟有許多伴隨而來的禮物恐怕不是當事人喜歡的!
Thumbnail
《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在的世界嶄露鋒芒》從生理結構、研究結果的實證與作者本身、個案經驗,詳細完整的說明內向者與外向者各自的特點,也提供了內向與外向或內向與內向者的親子關係、伴侶關係等親密關係等溝通互動的建議。本文列出幾點覺得頗實用的重點。
Thumbnail
《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在的世界嶄露鋒芒》從生理結構、研究結果的實證與作者本身、個案經驗,詳細完整的說明內向者與外向者各自的特點,也提供了內向與外向或內向與內向者的親子關係、伴侶關係等親密關係等溝通互動的建議。本文列出幾點覺得頗實用的重點。
Thumbnail
回顧過往,才發覺受了許多人大大小小的幫助,不論是有意或無意,恍然大悟的自己能夠做的除了遲來的感謝,接下來去發現體會到他人的善意,儘管可能遭遇的是惡意,但敞開心胸的接納更多可能才是幫助自己改變的起點。
Thumbnail
回顧過往,才發覺受了許多人大大小小的幫助,不論是有意或無意,恍然大悟的自己能夠做的除了遲來的感謝,接下來去發現體會到他人的善意,儘管可能遭遇的是惡意,但敞開心胸的接納更多可能才是幫助自己改變的起點。
Thumbnail
旅途對高敏人來說充滿了壓力,如何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便成了旅程中的挑戰。以下分享我從長期旅遊的過程中學到照顧身心的方法,以及若感官過載的舒緩處理方式。
Thumbnail
旅途對高敏人來說充滿了壓力,如何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便成了旅程中的挑戰。以下分享我從長期旅遊的過程中學到照顧身心的方法,以及若感官過載的舒緩處理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