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不自覺讓人疏遠的小行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藉由別人墊高自己,其實讓你與對方更遠

前段時間因為你的忙碌
近日終於有機會可以聊上幾句

很珍惜和期待你可以多說些什麼!?

記得那是一通快要晚上十一點的電話

電話的開頭就聽著你訴說著

『這幾天多麼忙碌,每一天都很緊湊

是今天到一個段落,才想起打這通電話...』


其實我也想做個有修養的人

但是霎時間聽到這段獨白

我也想當成這一切沒有發生過一樣...


其實人與人之間都是要一種善解與包容

即便是家人看似可以肆無忌憚

但終究是有感情、牽絆、惦念的

意思不是說我們不能有忙碌...

但是藉由自己的忙碌襯托

對方是好不容易才能跟自己講到話

反而瞬間把我們的距離拉遠了!

想說的也不想說了!


經過這件事,我好像體會到...

一、人都是要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這種『被需要』不一定是物質上的,更是心靈上的...

二、人與人都是相欠的

不是我欠你,就是你欠我,不相欠何來相遇呢?

三、非常誠實有點毒

就用上面那個情境來說,也許不說自己的狀況,或是把這個狀況輕描淡寫

就會是一個不一樣的心理感受了


喜歡的話,

歡迎留下你的想法~

avatar-img
8會員
4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仔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為一篇書評: 『熵增定律:讓無序回到有序的巨大成功法則』 何聖君、王怡 著 (和平國際文化出版) 『熵增定律』在近年逐漸廣為大眾熟知 指的就是一個萬事萬物會自然從一個有序走向無序的狀態 體現在人性的角度那好比人很容易從勤勞變成懶惰 但要從消極負面轉變成積極向上,就會有點困難、需要努力
每當人生走到一個階段,回頭欣賞過往的足跡 不管是豐富多采還是充滿艱辛 但畢竟是走過來了! 最近聽到一個說法 也讓我突然想起,心中發出『咦~對耶!』的感受 那就是 我們似乎都在小時候對於人生充滿遠大的抱負 希望成為偉大的人,完成偉大的夢想 而曾幾何時,當我們逐漸長大 那些夢想也逐漸被淡忘或是擱置.
隨著年紀慢慢長大 每個階段的自己都會有不同的面貌
不論是隨著網路世代的來臨,或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 所面對到的事情會越來越多,但時間卻沒有變多!
與一位大學同學正好聊到自己 出社會工作之後的體會...
最近與朋友聊到工作上的一些事情... 好像現在的職場環境 大家都有一個普遍的狀況 似乎都對當下的處境感到不滿意 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 (也許後面可以再聊聊關於這一點) 因為這個不滿的情緒 帶動了工作的氛圍和動力... 曾經想到自己以前在餐廳工作過 那時到了晚上十點、十一點 準備收拾完畢關門時,
本文為一篇書評: 『熵增定律:讓無序回到有序的巨大成功法則』 何聖君、王怡 著 (和平國際文化出版) 『熵增定律』在近年逐漸廣為大眾熟知 指的就是一個萬事萬物會自然從一個有序走向無序的狀態 體現在人性的角度那好比人很容易從勤勞變成懶惰 但要從消極負面轉變成積極向上,就會有點困難、需要努力
每當人生走到一個階段,回頭欣賞過往的足跡 不管是豐富多采還是充滿艱辛 但畢竟是走過來了! 最近聽到一個說法 也讓我突然想起,心中發出『咦~對耶!』的感受 那就是 我們似乎都在小時候對於人生充滿遠大的抱負 希望成為偉大的人,完成偉大的夢想 而曾幾何時,當我們逐漸長大 那些夢想也逐漸被淡忘或是擱置.
隨著年紀慢慢長大 每個階段的自己都會有不同的面貌
不論是隨著網路世代的來臨,或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 所面對到的事情會越來越多,但時間卻沒有變多!
與一位大學同學正好聊到自己 出社會工作之後的體會...
最近與朋友聊到工作上的一些事情... 好像現在的職場環境 大家都有一個普遍的狀況 似乎都對當下的處境感到不滿意 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 (也許後面可以再聊聊關於這一點) 因為這個不滿的情緒 帶動了工作的氛圍和動力... 曾經想到自己以前在餐廳工作過 那時到了晚上十點、十一點 準備收拾完畢關門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長輩給我介紹了對象, 他職業跟你一樣,   我把他,當成了你 吵得對方受不了, 就把我封鎖了… (我很能同理對方……對方工作神忙神忙, 我耽誤對方半小時,他就少半小時休息啦,我確實太吵了)   我醒悟了一件事, 這年頭,原來不只感情, 連友情,都需要雙向奔赴。     就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Thumbnail
許多人會來到我們的生命中,有些人是我們的摯友、親人或重要伴侶,而有些人是過客。本文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為什麼不需要討好那些與我們無交集的人。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與故友之間的聯繫。透過經歷過的回憶和對話中的情感表達,我們再次品味了關愛和陪伴的價值。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我常常在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不是可以坦承一些?」   有時候,自己明明什麼也沒做,卻會被朋友們誤解成另一種意思;或者,朋友沒有那個意思,但卻又克制不住自己會往那個方向想......。   類似的事情一樣接著一樣,總是令人困擾不已,不知道如何去制止自己波動不止的想法,又常常脫口而出令人後悔
以前總是很熱心 覺得被人需要是很幸運的 因為可以感覺自己很重要 近年學習了人際交流間的界線 我一直有個信念 別人的事不能插手 除非他主動開口 有個朋友在情感裡很辛苦 因為財務關係和前男友綁在一起 某些原因急於處理 身為朋友總是心疼她的 她習慣不斷的退讓和犧牲 這一次~她希望我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長輩給我介紹了對象, 他職業跟你一樣,   我把他,當成了你 吵得對方受不了, 就把我封鎖了… (我很能同理對方……對方工作神忙神忙, 我耽誤對方半小時,他就少半小時休息啦,我確實太吵了)   我醒悟了一件事, 這年頭,原來不只感情, 連友情,都需要雙向奔赴。     就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Thumbnail
許多人會來到我們的生命中,有些人是我們的摯友、親人或重要伴侶,而有些人是過客。本文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為什麼不需要討好那些與我們無交集的人。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與故友之間的聯繫。透過經歷過的回憶和對話中的情感表達,我們再次品味了關愛和陪伴的價值。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我常常在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不是可以坦承一些?」   有時候,自己明明什麼也沒做,卻會被朋友們誤解成另一種意思;或者,朋友沒有那個意思,但卻又克制不住自己會往那個方向想......。   類似的事情一樣接著一樣,總是令人困擾不已,不知道如何去制止自己波動不止的想法,又常常脫口而出令人後悔
以前總是很熱心 覺得被人需要是很幸運的 因為可以感覺自己很重要 近年學習了人際交流間的界線 我一直有個信念 別人的事不能插手 除非他主動開口 有個朋友在情感裡很辛苦 因為財務關係和前男友綁在一起 某些原因急於處理 身為朋友總是心疼她的 她習慣不斷的退讓和犧牲 這一次~她希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