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孩 American Girls|無法說出口的,都是愛的證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Photo Credit/傳影互動

Photo Credit/傳影互動

美國女孩所呈現的是一種「狀態」。

它呈現出一個家庭中所有的角色該如何面對死亡、改變、與自身的不合時宜。
芳儀看著媽媽的病情、生活環境劇變卻無力改變的迷茫;
莉莉不知道該怎麼和芳儀相處、該如何處理對於自己的失望感,
美國女孩忠實且克制的呈現出了這種「狀態」在一個家庭裡如何影響所有成員。
所以就算觀眾並非人人皆是美國女孩,但那種母女關係中看似親近卻又疏遠的距離、曖昧難明的無力感,卻是能實實在在感知到的。

如果那已經是他所能做到的最好

Photo Credit/傳影互動

Photo Credit/傳影互動

「我最不想成為的就是我媽。」

芳儀對媽媽莉莉有著寫不盡的怨懟,他不滿媽媽用命令式語氣叫他去做所有的事情,好像他根本沒有選擇、甚至沒有發洩情緒的權力,媽媽的擔憂都變成了他的軟弱,他只能將所有情緒都被化成網誌文章、標題上打著「媽,我恨你」。

這讓我想到我的日記,我曾說過一模一樣的話、做過一模一樣的事情,把每一件不滿全都寫下來,用上所知最重最不堪的詞彙,像是要把憤怒刻在字裡面一樣,全部放在上鎖的日記本中、因為這些事情誰也無法說,除了日記本以外無人承接我的情緒。
所以好能明白芳儀對於這洩情緒的無可適從,他無處安放這些情緒、也無從安放自己的存在,我究竟屬於哪裡?

芳儀下意識地將所有不滿都放到了媽媽身上,要是當初沒有去美國的話、是不是自己現在就不會變成一個異類,會不會這樣媽媽就不會生病,現在就不會這麼暴躁的對著我大吼,不會整天說死啊死的,他明明可以做得更好的,為什麼每次都要像是在自溺一樣,而莉莉則想,為什麼芳儀就不能再懂事一點,為什麼總是自私地只做自己想做的事,「他明明可以做得更好」像是詛咒一般、緊緊纏繞著兩人的關係,他們都以自己的標準要求著對方,但如果那已經是彼此所能做到的最好了呢?其實他們氣的都不是對方,氣的是自己的無力改變。

生活就是毫無章法的來臨

Photo Credit/傳影互動

Photo Credit/傳影互動

片中,先是莉莉的癌症、再是收支的吃緊、SARS、妹妹的肺炎,所有的事情接踵而至,觀眾亦步亦趨的跟隨著角色內在軌跡,游移在不同的眼神中、用相異的視角去理解這個故事,而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思婷總是毫不遮掩的戳破芳儀的盲點,提供一個與主角相近年齡位置中不同的觀點。

美國女孩並沒有要解決任何衝突,沒有要縫合好家庭中出現的裂口,誠如開頭所說,只是平凡的呈現了一個家庭的面貌。
我們都知道某些裂口永遠會存在、痛苦與生命息息相關,我們無法只擁抱著快樂的那一份繼續生活下去,而是要能在裂口的斷崖邊生火取暖,好好的去愛人。


BGM:陳綺貞〈盡在不言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午夜洋芋片
2會員
7內容數
✿ 影視漫分享|心碎碎碎唸| ( Ꙭ) 晚安,你要不要吃馬鈴薯切片
午夜洋芋片的其他內容
2024/03/06
分離前的兩人,看著旁邊坐著和他們當年別無二致的年輕情侶、穿著白色帆布鞋,慎重地接過對方的筆記,在結束時看見自己的開始,那時還沒意識到是結束的開始。 這一刻兩人的時鐘開始轉動,時滯現象在這裡結束了,他們心裡比誰都清楚。 於是他們只能擁抱告別,只能帶著對未來的希冀告別,希望美好昨日將會成為明天的太陽。
Thumbnail
2024/03/06
分離前的兩人,看著旁邊坐著和他們當年別無二致的年輕情侶、穿著白色帆布鞋,慎重地接過對方的筆記,在結束時看見自己的開始,那時還沒意識到是結束的開始。 這一刻兩人的時鐘開始轉動,時滯現象在這裡結束了,他們心裡比誰都清楚。 於是他們只能擁抱告別,只能帶著對未來的希冀告別,希望美好昨日將會成為明天的太陽。
Thumbnail
2023/10/28
如果我沒有這些記憶,還會是我嗎? 而百合子與泉,兩人對於彼此的記憶完全不同,泉放不下當年、百合子試圖去淡化並弭平當年,於是他們一個記得傷口、一個記得愛,這兩者並無優劣之分,卻使兩人站到了記憶的兩端,活成對方記憶以外的樣子。
Thumbnail
2023/10/28
如果我沒有這些記憶,還會是我嗎? 而百合子與泉,兩人對於彼此的記憶完全不同,泉放不下當年、百合子試圖去淡化並弭平當年,於是他們一個記得傷口、一個記得愛,這兩者並無優劣之分,卻使兩人站到了記憶的兩端,活成對方記憶以外的樣子。
Thumbnail
2023/10/23
星期一、星期二,藥盒滿了又空,這是倒數第幾口呼吸。 星期三、星期四,無止盡的等待,期待可以把那部分毀壞的自己換掉。 星期五、星期六,今天要去見你,天氣很好,我依然掙扎著留在你身邊。 星期日,我怕繼續和你在一起,我會變得害怕死亡。
Thumbnail
2023/10/23
星期一、星期二,藥盒滿了又空,這是倒數第幾口呼吸。 星期三、星期四,無止盡的等待,期待可以把那部分毀壞的自己換掉。 星期五、星期六,今天要去見你,天氣很好,我依然掙扎著留在你身邊。 星期日,我怕繼續和你在一起,我會變得害怕死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Thumbnail
每當我感到又忙又累而忍不住抱怨碎念的時候,女兒偶爾會從口中吐出一句話:「誰叫妳要生小孩!」 這讓我回想起從小到大,當我的母親也抱怨相同事情的時候,我們身為子女的也會跟她說:「沒有人叫妳做這些,是妳自己要做的,妳也可以選擇不做啊!」 上面的這些話語,直白地令人難以反駁,也幸好我們這三代的女性都
Thumbnail
每當我感到又忙又累而忍不住抱怨碎念的時候,女兒偶爾會從口中吐出一句話:「誰叫妳要生小孩!」 這讓我回想起從小到大,當我的母親也抱怨相同事情的時候,我們身為子女的也會跟她說:「沒有人叫妳做這些,是妳自己要做的,妳也可以選擇不做啊!」 上面的這些話語,直白地令人難以反駁,也幸好我們這三代的女性都
Thumbnail
「婚姻」不是方案,幻想幸福親子模樣 世界不會陪你演戲這毫無關注自主發芽的空洞劇本。 看看自己的個性與水準, 即可便知你會塑造什麼樣的環境與家庭。
Thumbnail
「婚姻」不是方案,幻想幸福親子模樣 世界不會陪你演戲這毫無關注自主發芽的空洞劇本。 看看自己的個性與水準, 即可便知你會塑造什麼樣的環境與家庭。
Thumbnail
無論母親、孩子,都何其無辜,電影不帶批判,以更為冷靜、宏觀的視角,記錄下一個移民家庭的成長歲月,每一個角色都因各自的選擇走向各異的人生,卻又彼此牽絆,但不煽情,就連那些悲劇性的,也被幽微地放在溫暖、飽和的顏色裡傳遞,生命的處境沒有解答,選擇的對錯亦然,但某些關於結構的、制度的刺仍然扎心。
Thumbnail
無論母親、孩子,都何其無辜,電影不帶批判,以更為冷靜、宏觀的視角,記錄下一個移民家庭的成長歲月,每一個角色都因各自的選擇走向各異的人生,卻又彼此牽絆,但不煽情,就連那些悲劇性的,也被幽微地放在溫暖、飽和的顏色裡傳遞,生命的處境沒有解答,選擇的對錯亦然,但某些關於結構的、制度的刺仍然扎心。
Thumbnail
台灣導演阮鳳儀的首部長片電影,故事改編90年出生自身成長的過程,移民美國六年後因母親罹癌後再又返國的經驗,描述因誤解而衝突,找到愛後和解的一家人故事,於第58屆金馬獎入圍7個獎項,其中最佳新導演、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3項獲獎,同時出版《美國女孩:電影劇本與幕後創作全書》。
Thumbnail
台灣導演阮鳳儀的首部長片電影,故事改編90年出生自身成長的過程,移民美國六年後因母親罹癌後再又返國的經驗,描述因誤解而衝突,找到愛後和解的一家人故事,於第58屆金馬獎入圍7個獎項,其中最佳新導演、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3項獲獎,同時出版《美國女孩:電影劇本與幕後創作全書》。
Thumbnail
真正深刻的電影,不用說教,一幕幕的影像,一句句的對白,就能讓人想起自己走過的或喜悅或悲痛的痕跡,能說與不能說的,都在胸中翻滾迴旋。 當家庭成員各自沈浸在自己的艱難時,實在沒有餘力體會甚至接住對方的無力。
Thumbnail
真正深刻的電影,不用說教,一幕幕的影像,一句句的對白,就能讓人想起自己走過的或喜悅或悲痛的痕跡,能說與不能說的,都在胸中翻滾迴旋。 當家庭成員各自沈浸在自己的艱難時,實在沒有餘力體會甚至接住對方的無力。
Thumbnail
最後,如果你也曾對母親或女兒有一種,沒來由無法言語的感覺、很像尷尬,又像不會癒合且一直化膿的傷,請勇敢的翻閱這本書,可以解開許多「母女」之間很微妙的拉扯與情感混雜。 因為你更明白這樣「真實」的情緒了,所以即便關係或感受仍是彆扭的,起碼都可以更加接受並擁抱它與她。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最後,如果你也曾對母親或女兒有一種,沒來由無法言語的感覺、很像尷尬,又像不會癒合且一直化膿的傷,請勇敢的翻閱這本書,可以解開許多「母女」之間很微妙的拉扯與情感混雜。 因為你更明白這樣「真實」的情緒了,所以即便關係或感受仍是彆扭的,起碼都可以更加接受並擁抱它與她。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這是「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封,道盡一個媽媽可能的恐懼。沒有感受到的愛,怎麼給?就像看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哭鬧討奶,但是媽媽還沒泌乳一樣,擔心無法滿足女兒的焦慮,與自己滿身的疲累,情緒的張力,通通在這個沒有辦法,卻一定要想到辦法的媽媽身上。 這本書的閱讀契機,來自於一個需要幫忙的邀請,我試著從旁
Thumbnail
這是「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封,道盡一個媽媽可能的恐懼。沒有感受到的愛,怎麼給?就像看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哭鬧討奶,但是媽媽還沒泌乳一樣,擔心無法滿足女兒的焦慮,與自己滿身的疲累,情緒的張力,通通在這個沒有辦法,卻一定要想到辦法的媽媽身上。 這本書的閱讀契機,來自於一個需要幫忙的邀請,我試著從旁
Thumbnail
在家庭議題當中,「母女之間」是女性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之一。母親與女兒是鏡射關係、是糾纏的共生關係,也是對話關係。 並不是每個女性都應該,或者適合成為母親,我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不適合成為母親,也的確做得不「好」,但她始終認為自己「應該」要成為母親,一個「好的」母親。
Thumbnail
在家庭議題當中,「母女之間」是女性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之一。母親與女兒是鏡射關係、是糾纏的共生關係,也是對話關係。 並不是每個女性都應該,或者適合成為母親,我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不適合成為母親,也的確做得不「好」,但她始終認為自己「應該」要成為母親,一個「好的」母親。
Thumbnail
在育兒過程中對小孩產生仇恨,是每個母親多少都會經歷的。
Thumbnail
在育兒過程中對小孩產生仇恨,是每個母親多少都會經歷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