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的消減

2023/11/1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一向公正客觀,怎麼可能會有偏見

前言

人經常性的自以為是,也因此經常性的無法公正、客觀的看待與己有關的人、事、物。你不喜歡此人,那麼此人再怎麼做,你都可以找出不喜歡的理由;你不喜歡此事,那麼此事再怎麼小,你都可以找出不喜歡的理由,你不喜歡此物,那麼此物再怎麼好,你都可以找出不喜歡的理由。因為你是先決定了,再找理由,所以你選的都是支持你決定的理由,不支持的理由都被你有意無意間忽視或漠視了。又因,你相信別人也許不客觀,但你卻不會,你相信自己不會受外界的影響,你一向是公正、客觀的。所以你的偏見也就一直根深蒂固。

偏見來源

偏見源自何處?有一實驗是這樣做的,找一個法律案例,要受試者分別擔任原告和被告,並真的給他們一筆錢,請他們去協商和解。接著告訴雙造,如果和解不成將會被強制和解,並付出鉅額的「法庭費用」。雙造所收到的案件資料有不同,對案件的看法和角度也不相同…結果無法和解的小組約有25%;但,如果受試著先看完所有資料後,才確知自己是擔任被告或原告時,和解不成的比例則僅有6%。先入為主的訊息會影響我們,使我們無法保持客觀。

 

消除偏見

那讓有偏見的受試者閱讀有關「偏見之害」的文章有用嗎?答案是否定的;從對方的立場寫一份具有說服力的文章有用嗎?情況更糟,反而使受試者更努力的去思考如何辯駁對方立場。正經八百的,或玩笑幽默的教導別人偏見之害,會使人改變嗎?答案還是不會,因為「別人或許會有偏見,但我一直都是公正、客觀的。」

人傾向於認為:我(或我們)之所以這樣想,因為所看到的都是真實的,都是證據明確的;別人不這樣想,因為他們看到的不是事實,也或者他們有私心或受意識形態的影響。

外加的無效,自省的有功

偏見的消減,只有在針對支持的證據加以質疑時,才有成效。當事者針對著證據,提出「它使用的方法可信嗎?沒有沒可能反證也有成立的可能?」

結論

換言之,只有在「我可能錯了」的認知下,偏見才有消減的可能。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