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看法和我不同,不可能,那一定是他有私心
總統選舉快到了,請問你會選誰?為什麼?
不知道你發現到了沒有:只要你有了答案(不管這個答案是什麼?)那麼別人再怎麼想方設法的—甚至列舉了許許多多的事證想要說服你—,你都不為所動,反而認為別人偏激,帶著有色的眼光,權威性格,過於求全,不夠公正客觀……換一句話說:你都不為所動,甚至更加相信自己的選擇。反過來說,當你想要說服別人,放棄他的錯誤選擇,轉而跟隨你的選擇時,你會發現:他反過來認為你偏激,帶著有色的眼光,權威性格,過於求全,不夠公正客觀……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公正客觀的,因為我們希望自己的看法和行事就是以之做為標的。有個實驗很有意思,實驗者告訴受試者:你將和另一人合作,取得答題權,且答對問題者有獎金,另一人則什麼都沒有。而這個答題權由你來控制,你可以自己決定,也可以用丟硬幣方式來決定。結果有一半的受試者選擇了丟硬幣。自己決定者有百分之九十選擇自己;好玩的是,丟硬幣者也有百分之九十選擇了自己。(見《象與騎象人》,112頁所舉的幸福實驗。)
上述實驗結果說明了什麼呢?沒丟硬幣者確實只關心自己的權益,而丟硬幣者則似乎也關心到別人的權益以及自己的社會責任,問題是:當丟硬幣的結果不如他意時,他就不把此結果當一回事,並且做出有利於己的決定。當你是旁觀者時,你很容易指出此舞弊行為;可是當你是當事者時,你根本看不到自己的欺瞞,你自然而然的把它視為理所當然。這點也可以從和別人有爭執時看出,不管事實如何,當然是別人有問題,而你自己則是並無瑕疵的,或者是迫不得已的,不是嗎?
總統選誰?事實上,每個候選人的狀況,政見,能力等等你都不盡知,也不確知,你對他們基本上都只是一知半解,所有訊息都來自道聽途說,坦白說:你根本不清楚那是個什麼樣的人?可是就在這個模糊的狀態下你做出了決定,然後呢?只要你做出了決定,你就會找出許許多多支持這決定的理由和事實,問題是其他的不支持這決定的理由和事實,也因之都被你蓄意的排除了。因為人在做決定時,原本就是先決定再找理由的。
另外一個自以為是的原因來自人會「無意識的自我膨脹」。在跟別人做比較時,我們會不由自主的膨脹自己,貶低別人。校際相比,我校的長處優點一堆,對方雖然名氣比我校大,但短處缺點到處都是…有一關於慈善的系列研究,受試者一直高估自己的慈心善行,例如認為自己會捐的善款,實際上卻比自以為的少很多;認為自己是有善心的(會與別人合作的),實際上卻比真與別人合作者少很多;然而在評估他人的會捐多少善款,以及有善心的比例時卻非常接近事實。我們判斷別人時很客觀、很實際,然而卻認為自己具有比別人更高的慈心善念(實際上並非如此),而且擅長找理由來開脫自己的自私,好玩的是還會一直陶醉在「自己高人一等」的想像中。
我們客觀嗎?客觀,事不關己時很客觀;我們公正嗎?公正,事不關己時很公正。那麼事關乎己呢?對不起,客觀、公正?那是什麼東西?那對我有利嗎?能讓它對我有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