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領導者如何與時俱進?全球 50 大管理思想家:要做的不是給出答案,而是問好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來源: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7762?bx_heid=5573055325&utm_source=%E7%B6%93%E7%90%86%E4%BA%BA&utm_campaign=SF_RSS_CAMPAIGN&utm_medium=email?utm_source=copyshare

©經理人

文中提到

過去的領導者

就像是站在高山上看著目的地

現在的領導者

則是烏雲籠罩看不清

所以更需要靠團隊的力量

藉由問好問題及良好的溝通

來面對全新的挑戰

問好問題之後

主管還要試著採納及實踐他們的答案

才能調動部屬的積極性

也能讓部屬發揮影響力

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團隊

作者也提出員工提高影響力的方法

轉換面對不確定性的心態

試著進一步思考

做對重要的事並做好


看完這篇

真的感受到過去的不足

可以調整的部分有下面三點

第一是把What改為How

通常遇到事情時

最常聽到主管問為什麼?

尤其是出包的時候

問「為什麼」就有點指責的感覺

這時候部屬的回覆

通常也都不是在討論問題的解方

而是在找藉口掩飾或推託

這樣的討論結果

往往也都成了批鬥大會

個人過去當主官時雖然不常問為什麼

但是會說So…然後呢?

感覺上也是略帶責難及不耐煩

所以

應該要好好調整自己的習慣

改用How的問法

保持開放的問句

讓對方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二是培養想方法的心態

成功語錄都會有這麼一段話

「成功的人找方法,

失敗的人找藉口」

我們在面對新的問題或挑戰時

很常會在第一時間說

「我沒辦法啦!」

「很難餒!」

「我做不到」

我也很常這樣

但是很慶幸

過去跟到的幾位長官都是迎難而上型的

在他們的指導下

也開始慢慢會用這樣的心態去面對問題

知道怎麼去找到解方

研究所期間

泰和老師有跟我們提到

大學、碩士跟博士的差異

大學:學習知識

碩士:運用知識,要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博士:創造知識

只是我們偶爾會忘記

這也是人的天性

也是可以透過學習來培養的

當然

最重要的還是養成願意面對問題的心態

面對它

才能分析、拆解它

也才能找到解決它的方法


第三是聽的進去有益的建議

大家參與的會議

是發言踴躍的?

還是安靜無聲的?

或者是互相攻擊的?

不知道大家的工作場合中

開會次數與時間長短

對工作績效是成正相關?還是負相關呢?

我在當主官的時候

開會的主要目的

除了完成上級任務的分配與管制

更多的是促進各排組的和諧

所以討論完正事後

都會變成聊天大會

大家也會比較願意說出一些心裡話

當他們要提比較刺耳的事情時

都會加一句

「連仔!我要講一件事,你聽了先不要生氣」

讓我有個心理準備

可能是我的某項指導有問題

當他講完之後

我也會在問問其他幹部的意見

如果真的有錯

我就可以採納他的意見來做調整

讓提案的人感受到被尊重

也讓團隊減少甚至避免了出包的情況

近期參加讓「知識有光課程」

跟某位同學在聊天時

她給了我一些建議

但是我當下的反應卻是說「這沒辦法」

事後想想

真的很不適切

應該是要感謝她提供了不同角度的看法

也讓我反思到自己的不足


avatar-img
27會員
111內容數
學而有用,學以致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中提到 對工作的心態 你是必須做? 還是想要做? 一個是不得已的 一個是找價值的 並提供了五個忠告 看完這篇蠻有感觸的 當教官的時候 也常常對後進的學弟妹分享文章的後面三點 面對工作的時候 可以多想想下面三件事 第一是認同感 第二是付出了什麼 第三是展現自己
文中提到 作者參與一個「沙漠求生記」的活動 個人成績都很高 但小組成績倒數第二 分析後提供了四點建議 1、團隊要有共同目標與使命感 2、團隊內要互信與尊重 3、要有效溝通與協調 4、團隊的自我主張、價值與信念 我也發現領導者要有三種軟實力 第一要Open 第二要Guide 第三要Lubricant
文中提到 目前的五個世代 這跟之前在Tibame上過的某項課程有點像 職場上的狀況 高管大部分是嬰兒潮世代 中階主管大部分是X世代、Y世代 基層則大部分是Z世代、α世代 之前擔任連長時還曾被小兵叫我大叔😅 這邊提出三點的建議 第一要有共同話題 第二要能換位思考 第三要能包容對方
文中提到 中階主管的四種類型 1.雙面神(janus):關注上下層需求 2.中介人(broker):化解衝突 3.傳音者(conduit):勇於向上傳達下層意見 4.走鋼索者(tightrope walker):保持對上下層的批判思考 就個人經驗 需要具備三種能力 第一:轉化 第二:消化 第三:變化
文中提到 為了提高員工自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的三個方法 一、杯麵定律 就像泡麵包裝的步驟 照著做 就能泡出美味的麵 二、果醬法則 不要給太多選擇 避免影響判斷 三、當事人意識 改變問問題的方法 增加員工的思考能力 但是 員工不願思考的原因 可能是下面三點 第一:能力不足 第二:動力不足 第三:多講多錯
文中橋水基金的創辦人瑞·達利歐 發明出兩個工具來管理員工 棒球卡與組合器 棒球卡:用來紀錄所有職員的指標跟特點 組合器:用來分析該職員是否符合某項職務需求 目的就是把人放對位置 我前一篇提到的人物誌 跟他的理念很像 但是人物誌應該不只有員工 個人認為要包含三個部分 第一:對下 第二:對上 第三:對外
文中提到 對工作的心態 你是必須做? 還是想要做? 一個是不得已的 一個是找價值的 並提供了五個忠告 看完這篇蠻有感觸的 當教官的時候 也常常對後進的學弟妹分享文章的後面三點 面對工作的時候 可以多想想下面三件事 第一是認同感 第二是付出了什麼 第三是展現自己
文中提到 作者參與一個「沙漠求生記」的活動 個人成績都很高 但小組成績倒數第二 分析後提供了四點建議 1、團隊要有共同目標與使命感 2、團隊內要互信與尊重 3、要有效溝通與協調 4、團隊的自我主張、價值與信念 我也發現領導者要有三種軟實力 第一要Open 第二要Guide 第三要Lubricant
文中提到 目前的五個世代 這跟之前在Tibame上過的某項課程有點像 職場上的狀況 高管大部分是嬰兒潮世代 中階主管大部分是X世代、Y世代 基層則大部分是Z世代、α世代 之前擔任連長時還曾被小兵叫我大叔😅 這邊提出三點的建議 第一要有共同話題 第二要能換位思考 第三要能包容對方
文中提到 中階主管的四種類型 1.雙面神(janus):關注上下層需求 2.中介人(broker):化解衝突 3.傳音者(conduit):勇於向上傳達下層意見 4.走鋼索者(tightrope walker):保持對上下層的批判思考 就個人經驗 需要具備三種能力 第一:轉化 第二:消化 第三:變化
文中提到 為了提高員工自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的三個方法 一、杯麵定律 就像泡麵包裝的步驟 照著做 就能泡出美味的麵 二、果醬法則 不要給太多選擇 避免影響判斷 三、當事人意識 改變問問題的方法 增加員工的思考能力 但是 員工不願思考的原因 可能是下面三點 第一:能力不足 第二:動力不足 第三:多講多錯
文中橋水基金的創辦人瑞·達利歐 發明出兩個工具來管理員工 棒球卡與組合器 棒球卡:用來紀錄所有職員的指標跟特點 組合器:用來分析該職員是否符合某項職務需求 目的就是把人放對位置 我前一篇提到的人物誌 跟他的理念很像 但是人物誌應該不只有員工 個人認為要包含三個部分 第一:對下 第二:對上 第三:對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當你的部屬各司其職完成工作,當每個部屬都能確實掌握好自己的份內工作,他們會自動自發養成默契,讓你的團隊運作順利。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從專員升遷為主管後的挑戰和心態轉變。作者分享自己在升遷後發現主管不必知道所有答案,但需懂得尋找資源協助解決問題。文章進一步介紹了六種「以退為進」的溝通策略,從「私底下討論」、「之後回覆」到「讓我們測試看看」,幫助在面對不同情境時有效處理問題,避免當場僵局並尋求更佳解決方案。
Thumbnail
現代企業管理中,建立開放溝通和問題解決文化至關重要。 討論問題的根源及後果,並提供解決建議,包括建立開放溝通文化、強調問題導向的思維、鼓勵團隊合作和鼓勵試驗和學習。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和部屬之間的關係,主管常常害怕犯錯,但其實錯誤是成長的機會。文章分享瞭如何勇於承認錯誤、誠實面對自己、提升專業和以身作則。通過這些觀念,主管可以避免強勢驅離團隊,並建立一個正向的工作文化。文章內容豐富,並且涉及工作環境中常見的問題。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討論,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如何啟動同仁的當責態度。我們將分享四個啟動團隊工作意願的方向,包括做好的定義、關係建立、授權授責和定期回饋。這些方向對於主管來說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具備軟技能和專業能力。瞭解這些技巧將有助於領導者在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中領導團隊並完成任務。
Thumbnail
過去企業品牌與福利是選擇公司的重要指標,但如今人們也更注重主管領導和團隊氛圍。文章探討了期待的主管樣貌和團隊共戰的協作方式,以及溝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喜怒無常?威嚴建立?主管決策準則不夠透明度與前後不一致對團隊績效的傷害。 透過本文分享的3點方法,可建立團隊信任、降低不確定性、並促進有效的目標設定。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菜鳥主管在面臨部屬挑戰時可能遇到的情況,並透過簡單的田野調查收集了資料。調查結果顯示,新手主管在面臨向下領導時最易遭遇挑戰,對於角色轉換適應及領導執行面的挑戰也多。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領導與管理中如何透過分析來訂立領導策略,協助部屬完成任務,並提供四大策略供參考,主要內容包括主管需部屬成長、與部屬一起制定流程SOP、授權部屬獨立決策、以及主管也需得到激勵。透過這些策略,可以幫助主管在面對工作任務時更有效率。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當你的部屬各司其職完成工作,當每個部屬都能確實掌握好自己的份內工作,他們會自動自發養成默契,讓你的團隊運作順利。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從專員升遷為主管後的挑戰和心態轉變。作者分享自己在升遷後發現主管不必知道所有答案,但需懂得尋找資源協助解決問題。文章進一步介紹了六種「以退為進」的溝通策略,從「私底下討論」、「之後回覆」到「讓我們測試看看」,幫助在面對不同情境時有效處理問題,避免當場僵局並尋求更佳解決方案。
Thumbnail
現代企業管理中,建立開放溝通和問題解決文化至關重要。 討論問題的根源及後果,並提供解決建議,包括建立開放溝通文化、強調問題導向的思維、鼓勵團隊合作和鼓勵試驗和學習。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和部屬之間的關係,主管常常害怕犯錯,但其實錯誤是成長的機會。文章分享瞭如何勇於承認錯誤、誠實面對自己、提升專業和以身作則。通過這些觀念,主管可以避免強勢驅離團隊,並建立一個正向的工作文化。文章內容豐富,並且涉及工作環境中常見的問題。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討論,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如何啟動同仁的當責態度。我們將分享四個啟動團隊工作意願的方向,包括做好的定義、關係建立、授權授責和定期回饋。這些方向對於主管來說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具備軟技能和專業能力。瞭解這些技巧將有助於領導者在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中領導團隊並完成任務。
Thumbnail
過去企業品牌與福利是選擇公司的重要指標,但如今人們也更注重主管領導和團隊氛圍。文章探討了期待的主管樣貌和團隊共戰的協作方式,以及溝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喜怒無常?威嚴建立?主管決策準則不夠透明度與前後不一致對團隊績效的傷害。 透過本文分享的3點方法,可建立團隊信任、降低不確定性、並促進有效的目標設定。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菜鳥主管在面臨部屬挑戰時可能遇到的情況,並透過簡單的田野調查收集了資料。調查結果顯示,新手主管在面臨向下領導時最易遭遇挑戰,對於角色轉換適應及領導執行面的挑戰也多。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領導與管理中如何透過分析來訂立領導策略,協助部屬完成任務,並提供四大策略供參考,主要內容包括主管需部屬成長、與部屬一起制定流程SOP、授權部屬獨立決策、以及主管也需得到激勵。透過這些策略,可以幫助主管在面對工作任務時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