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成為病友的一本索引和字典,讓病友、不了解精神疾病的人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相似或相符之處,而不覺得自己孤立無援。」——洪子如
洪子如女士是一位長期致力於推動「#精神疾病去污名化」的網路工作者
本身則患有憂鬱症、躁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她希望精神疾病不再被貼上標籤,
但我們也得承認世界不完美
所以偏見存在
打造一個可以接納、承接傷痛的社會
便是我們該走向的遠方。
對憂鬱症患者最溫柔的一句問候:「你最近睡得好嗎?」
很訝異嗎?一句簡單的話
洪子如忍住許久的淚不禁奪眶而出
對憂鬱症病友而言,失眠是再普通不過的事
似乎沒有人能夠體會,好好的睡上一覺有多難
你身邊有憂鬱症病友嗎?
下次遇見對方時,不妨問候一句
:「你最近睡得怎麼樣?」
過一陣子我再來看看你
躁鬱症病友的世界觀會在自大和自卑之間反覆橫跳
書中病友是怎麼形容「躁鬱症」呢?
:「上一秒老子天下第一,下一秒我就是個垃圾。」
洪子如也寫下她在病發期間的做出的行為
「豪無意識地睡醒後開直播,嘴巴乾了就發文
沒用手機時都在做愛,一個月花費約三十萬」
衝動在刺激她、控制她,想停也無法停下
他人都認為洪子如的舉止太瘋狂了
但只有她自己清楚
她正在展現她腦中的混亂
起初,她也不確定是否該因為找到真實的自己感到欣慰
又或是因為雜亂的自己而懊悔
但後來好在有家人好友的關愛、支持
儘管傷痕累累,洪子如依舊勇敢地面對破碎不堪的自己。
任何人都會生病,治療期的確也可能會延長,天亮前的那一刻總是最漆黑,不過有件事是肯定的,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病人,也沒有人到最後還是病人,怎麼可能永遠都是黑夜呢?所以會迎來清晨的!——《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除了病,我一無所有》是一本描寫關於罹患心理疾病的病友,
病發過程中的行為與經歷,以及如何對待外在世界、如何一步步地與內在和解
最終,作者洪子如迎來自己的清晨,燦爛且美麗。
正在閱讀書評的你,如果你對文字感同身受
不妨抽空翻閱這本書,相信會有所共鳴;反之,沒有類似經驗的你
也可以了解在另一個你沒有觸及的世界,一群人即使寸步難行,依舊無畏前行。
《除了病,我一無所有》不僅是作者洪子紀錄的自身生命經驗
也更著重於推廣精神疾病去汙名化。
現今臺灣正推動一股新的社會運動「精神疾病去汙名化」
試著把負面刻板印象的標籤從病友身上撕下來,但效果不彰。
原因除了傳統觀念難以改變外,更多的是大眾媒體誇張渲染
電影、戲劇刻意凸顯心理疾病的駭人之處
或暗示觀眾心理疾病是潛在危險因子
所以當提到精神疾病,負面「標籤」即在大眾腦海中浮現
「有心理問題的人容易輕生、傷害他人。」
病友被「標籤」牢牢貼上,從此斯不下來。
「精神疾病去汙名化」是該推動,但究竟該如何推動呢?
試想一下,推動「精神疾病去汙名化」
會不會我們本身的行為就是在為病友貼立一個標籤,名稱為「你有病」?
日本影集 -「今繼之國的闖關者」中,時刻追求「公平」的律師-九頭龍
處心積慮想著要「公平」,但心中已經有個前提 : 你們不對等,所以我才要追求公平。
同理,推動去汙名化之前,我們會不會其實早就替病友貼上「標籤」了?
所以我們才「特別」要求去汙名化
於是你好奇地詢問我 : 「那你覺得該怎麼做 ? 」
我萌生了一個念頭 : 或許可以遵循「無為而治」
「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自然而然」、不過分干預,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我們應尊重、理解心理疾病的存在
歧視、嘲笑的行為該受眾人指責就指責、該道歉也不得少
但不用刻意推動「精神疾病去汙名化」
說到底,病友真心希望自己被「拯救」、「去汙名化嗎」?
會不會我們的倡議其實也是在傷害病友呢 ?
「精神疾病去汙名化」是一陣風,一陣漸漸被社會吹起的風
只是不知道這陣風最終會吹去何方 ?
最後想說的是 : 「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究竟是什麼?又該如何推動?
我們應不斷的省思,適時調整步伐和方向,打造一個大家期待的美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