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靡活動側記
42
免費公開
房間資訊
記錄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所舉辦的活動之側記
全部
週六分享會
記者會
研討會
繪本圖文書
藝文活動側寫
教育學習
其他活動紀實
家屬讀書會
主題座談會
全部
週六分享會
記者會
研討會
繪本圖文書
藝文活動側寫
教育學習
其他活動紀實
家屬讀書會
主題座談會
全部類型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
最新發佈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8/20
週末分享會《除了吃藥,還能怎麼陪伴自己?——一位躁鬱症經驗者的照顧實踐與復元路徑》活動側記
七月底我們迎來了希望感系列講座的最後一場,邀請到部落格《躁鬱旅程》版主慢慢,分享她與躁鬱症共處二十多年的經驗。當精神疾病診斷降臨時,醫療系統多半告訴我們:這是大腦的疾病,只能依賴藥物控制。但除了吃藥,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
觀點
#
活動側記
#
週六分享會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8/20
週末分享會《除了吃藥,還能怎麼陪伴自己?——一位躁鬱症經驗者的照顧實踐與復元路徑》活動側記
七月底我們迎來了希望感系列講座的最後一場,邀請到部落格《躁鬱旅程》版主慢慢,分享她與躁鬱症共處二十多年的經驗。當精神疾病診斷降臨時,醫療系統多半告訴我們:這是大腦的疾病,只能依賴藥物控制。但除了吃藥,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
觀點
#
活動側記
#
週六分享會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7/30
週末分享會《會所到家庭之間的陪伴練習:一位家屬兼工作者的復元觀察筆記》活動側記
希望感系列講座的第四場,我們邀請到真福之家職員郡瑄,分享她作為精神疾病家屬與會所工作者,是如何在兩個場域之間來回練習陪伴、轉化自己的經驗。在這場分享中,我們聽見的不只是她與家人間曾有的張力與試著相互理解,更看見她如何將會所文化帶回家庭,在助人、照顧家人以及自我照顧中走出一條獨特的復元路徑。
#
活動側記
#
週六分享會
#
觀點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7/30
週末分享會《會所到家庭之間的陪伴練習:一位家屬兼工作者的復元觀察筆記》活動側記
希望感系列講座的第四場,我們邀請到真福之家職員郡瑄,分享她作為精神疾病家屬與會所工作者,是如何在兩個場域之間來回練習陪伴、轉化自己的經驗。在這場分享中,我們聽見的不只是她與家人間曾有的張力與試著相互理解,更看見她如何將會所文化帶回家庭,在助人、照顧家人以及自我照顧中走出一條獨特的復元路徑。
#
活動側記
#
週六分享會
#
觀點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7/02
週末分享會《無陷黑洞裡探索無限人生——一場關於接納、復元與陪伴的自我對話》活動側記
作為希望感系列講座的第三場,我們邀請到疾病經驗者Jian以自身經歷出發,分享從躁鬱症發病、住院、自我接納到復元的生命歷程,以及後來成為家人陪伴者的心路轉折。
#
週六分享會
#
觀點
#
精神疾病
3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7/02
週末分享會《無陷黑洞裡探索無限人生——一場關於接納、復元與陪伴的自我對話》活動側記
作為希望感系列講座的第三場,我們邀請到疾病經驗者Jian以自身經歷出發,分享從躁鬱症發病、住院、自我接納到復元的生命歷程,以及後來成為家人陪伴者的心路轉折。
#
週六分享會
#
觀點
#
精神疾病
3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5/21
週末分享會《同手同腳的陪伴之旅:每一個生活切片都是通往自我的冉冉征途》活動側記
這場分享會為「希望感系列講座」的一場,由參與過三梯次手足聚會的 Miao 主講,分享她陪伴思覺失調症弟弟的十年歷程。 分享會開始時,Miao投影出一幅由她與弟弟共同創作的藍色畫作。畫面中如泡泡般擴散的筆觸像一整片海,對我來說好像象徵了她與弟弟共處時的流動與未知,也成為整場分享會視覺與情感的主軸。
#
週六分享會
#
觀點
#
家屬照顧者的故事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5/21
週末分享會《同手同腳的陪伴之旅:每一個生活切片都是通往自我的冉冉征途》活動側記
這場分享會為「希望感系列講座」的一場,由參與過三梯次手足聚會的 Miao 主講,分享她陪伴思覺失調症弟弟的十年歷程。 分享會開始時,Miao投影出一幅由她與弟弟共同創作的藍色畫作。畫面中如泡泡般擴散的筆觸像一整片海,對我來說好像象徵了她與弟弟共處時的流動與未知,也成為整場分享會視覺與情感的主軸。
#
週六分享會
#
觀點
#
家屬照顧者的故事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4/22
周末分享會《在陪伴中尋找希望——理解與支持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復元旅程》活動側記
「復元」究竟是什麼?問一百個人可能就有一百種不同的答案,在這場周末分享會中,我們跟著長期關注復元議題的張瀞文老師的腳步,從彼此的理解出發,試圖拼湊出一幅更完整的復元圖像。
#
精神疾病
#
復元
#
照顧
2
2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4/22
周末分享會《在陪伴中尋找希望——理解與支持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復元旅程》活動側記
「復元」究竟是什麼?問一百個人可能就有一百種不同的答案,在這場周末分享會中,我們跟著長期關注復元議題的張瀞文老師的腳步,從彼此的理解出發,試圖拼湊出一幅更完整的復元圖像。
#
精神疾病
#
復元
#
照顧
2
2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2/20
周末分享會《聽見痛苦背後的心情,為自己與家人撐出理解的空間——面對親友的自我傷害行為,該如何因應與自處》活動側記
一月中旬,我們迎來了2025年的第一場專線周末分享會。諮商心理師蔡宜芳為我們深入剖析了自傷議題,並分享了面對親友自傷時的因應之道。這場分享不只談及因應技巧,更著重在如何在陪伴過程中照顧好自己,為家屬/照顧者們開創出一個理解與支持的空間。
#
精神疾病
#
家屬
#
觀點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2/20
周末分享會《聽見痛苦背後的心情,為自己與家人撐出理解的空間——面對親友的自我傷害行為,該如何因應與自處》活動側記
一月中旬,我們迎來了2025年的第一場專線周末分享會。諮商心理師蔡宜芳為我們深入剖析了自傷議題,並分享了面對親友自傷時的因應之道。這場分享不只談及因應技巧,更著重在如何在陪伴過程中照顧好自己,為家屬/照顧者們開創出一個理解與支持的空間。
#
精神疾病
#
家屬
#
觀點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1/23
週六分享會《危機中的對話:以開放式對話精神談家庭危機工作》活動側記
敲敲話入家服務工作團隊從2016年成立至今已有七、八年了。以「開放式對話」——這個借鑑芬蘭的工作方法,開啟了在台灣的自主學習與實踐,這場活動的演講者葉雅欣是團隊中的資深成員。
#
開放式對話
#
敲敲話行動入家團隊
#
精神疾病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1/23
週六分享會《危機中的對話:以開放式對話精神談家庭危機工作》活動側記
敲敲話入家服務工作團隊從2016年成立至今已有七、八年了。以「開放式對話」——這個借鑑芬蘭的工作方法,開啟了在台灣的自主學習與實踐,這場活動的演講者葉雅欣是團隊中的資深成員。
#
開放式對話
#
敲敲話行動入家團隊
#
精神疾病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8/23
《情緒,無法翻譯》書摘
週末分享會上,我們邀請了陳亭亘老師主持「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三堂課—我所理解的情緒。本次課程的核心是探索情緒及其對個人的影響。老師使用了《同你聆聽卡》,這套牌卡的設計理念源於非暴力溝通,涵蓋許多生活中的重要情感,如自信、頹廢、麻木、滿意、鄙視和開放等。這活動與《情緒,無法翻譯》中的理論相呼應。
#
週六分享會
#
觀點
#
閱讀心得
13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8/23
《情緒,無法翻譯》書摘
週末分享會上,我們邀請了陳亭亘老師主持「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三堂課—我所理解的情緒。本次課程的核心是探索情緒及其對個人的影響。老師使用了《同你聆聽卡》,這套牌卡的設計理念源於非暴力溝通,涵蓋許多生活中的重要情感,如自信、頹廢、麻木、滿意、鄙視和開放等。這活動與《情緒,無法翻譯》中的理論相呼應。
#
週六分享會
#
觀點
#
閱讀心得
13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8/20
活動側記: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 IV——我允許自己需要
這次由陳亭亘老師帶領的工作坊「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 IV—我允許自己需要」,為照顧者/家屬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能暫時脫離繁忙的日常生活,深入探索內心深處的需求與情感。透過細膩的引導,陳老師幫助參與者逐步打開心扉,重新認識自己,理解那些被忽略或壓抑的需求,並嘗試在這過程中找到與自己內在和解的方法。
#
精神疾病
#
觀點
#
活動側記
34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8/20
活動側記: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 IV——我允許自己需要
這次由陳亭亘老師帶領的工作坊「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 IV—我允許自己需要」,為照顧者/家屬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能暫時脫離繁忙的日常生活,深入探索內心深處的需求與情感。透過細膩的引導,陳老師幫助參與者逐步打開心扉,重新認識自己,理解那些被忽略或壓抑的需求,並嘗試在這過程中找到與自己內在和解的方法。
#
精神疾病
#
觀點
#
活動側記
34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6/26
「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II:我們所經驗的那些言語暴力」活動側記
6月22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二堂課——「我們經驗的那些語言暴力」,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留意那些未曾被善待的經驗、那些未被善待有什麼感受?那些未被善待讓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
週六分享會
#
非暴力溝通
#
活動側記
5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6/26
「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II:我們所經驗的那些言語暴力」活動側記
6月22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二堂課——「我們經驗的那些語言暴力」,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留意那些未曾被善待的經驗、那些未被善待有什麼感受?那些未被善待讓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
週六分享會
#
非暴力溝通
#
活動側記
5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5/31
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四課 I《我與我之外》活動側記
5月18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一堂課——「我與我之外」,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進而覺察自己所擁有的身分。
#
非暴力溝通
#
活動側記
#
週六分享會
8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5/31
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四課 I《我與我之外》活動側記
5月18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一堂課——「我與我之外」,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進而覺察自己所擁有的身分。
#
非暴力溝通
#
活動側記
#
週六分享會
8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5/30
「是家庭製造問題,還是社會製造問題給家庭」--去除精神疾病污名化的行動與支持--活動側記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
照顧
#
精神疾病
#
經驗
6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5/30
「是家庭製造問題,還是社會製造問題給家庭」--去除精神疾病污名化的行動與支持--活動側記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
照顧
#
精神疾病
#
經驗
6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5/14
當我們討論污名—《精神疾病污名化》活動側記
這篇文章主要關注精神疾病的社會汙名化對病患與照顧者的影響。描述了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態度,帶給病患及照顧者的內在和外在壓力,以及現行的福利政策與相關組織的改善方向。呼籲改變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觀念和態度,提供更多支持和理解。
#
精神疾病
#
照顧
#
兒少
4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5/14
當我們討論污名—《精神疾病污名化》活動側記
這篇文章主要關注精神疾病的社會汙名化對病患與照顧者的影響。描述了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態度,帶給病患及照顧者的內在和外在壓力,以及現行的福利政策與相關組織的改善方向。呼籲改變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觀念和態度,提供更多支持和理解。
#
精神疾病
#
照顧
#
兒少
4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3/15
勇敢的標籤——《陪伴,讓痛苦變得可以承受》活動側記
3月2日午後,台北細雨,一場名為《陪伴,讓痛苦變得可以承受》的分享活動,我一邊擔心著雨天可能影響參與人數,一邊看著參與者一個個走進社區家庭資源中心,坐滿了座位。我認出講者文國士並招呼他入座,意識到,揭露自己的生命故事作為公開分享,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這一刻起,這活動就成為了一次去汙名的行動。
#
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
精神疾病子女
#
精神疾病
9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3/15
勇敢的標籤——《陪伴,讓痛苦變得可以承受》活動側記
3月2日午後,台北細雨,一場名為《陪伴,讓痛苦變得可以承受》的分享活動,我一邊擔心著雨天可能影響參與人數,一邊看著參與者一個個走進社區家庭資源中心,坐滿了座位。我認出講者文國士並招呼他入座,意識到,揭露自己的生命故事作為公開分享,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這一刻起,這活動就成為了一次去汙名的行動。
#
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
精神疾病子女
#
精神疾病
9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2/06
〈認識醫師調藥與減藥的考量〉活動側記
伊甸活泉之家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在2024年1月27日下午舉辦週六分享會,討論精神疾病調藥、減藥和治療的相關議題。透過此次分享會,參與者能夠瞭解各種精神疾病的特性、藥物治療和如何改善醫病溝通。
#
藥物
#
治療
#
精神疾病
4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2/06
〈認識醫師調藥與減藥的考量〉活動側記
伊甸活泉之家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在2024年1月27日下午舉辦週六分享會,討論精神疾病調藥、減藥和治療的相關議題。透過此次分享會,參與者能夠瞭解各種精神疾病的特性、藥物治療和如何改善醫病溝通。
#
藥物
#
治療
#
精神疾病
4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1/09
112/12/09週六分享會:「杜鵑窩的春天_家屬如何回應當事人的親密需求」活動側記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
週六分享會
#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
觀點
2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1/09
112/12/09週六分享會:「杜鵑窩的春天_家屬如何回應當事人的親密需求」活動側記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
週六分享會
#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
觀點
2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3/09/27
112/09/02週六分享會《復元路上的兩人三腳~以奇異果一人一故事劇場為例》活動側記
這是我來專線實習的第三個月,因為工作夥伴的邀請,我一起參與了專線週六的分享會「復元路上的兩人三腳~以奇異果一人一故事劇場為例」。之前有聽專線的夥伴提起過「一人一故事」劇場,但是自己本身並沒有接觸過,於是帶著一半好奇一半學習的精神,期待著今天的分享會。 颱風們也想共襄盛舉,前腳剛走
#
精神疾病
#
觀點
#
週六分享會
3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3/09/27
112/09/02週六分享會《復元路上的兩人三腳~以奇異果一人一故事劇場為例》活動側記
這是我來專線實習的第三個月,因為工作夥伴的邀請,我一起參與了專線週六的分享會「復元路上的兩人三腳~以奇異果一人一故事劇場為例」。之前有聽專線的夥伴提起過「一人一故事」劇場,但是自己本身並沒有接觸過,於是帶著一半好奇一半學習的精神,期待著今天的分享會。 颱風們也想共襄盛舉,前腳剛走
#
精神疾病
#
觀點
#
週六分享會
3
加入
全部
週六分享會
記者會
研討會
繪本圖文書
藝文活動側寫
教育學習
其他活動紀實
家屬讀書會
主題座談會
全部
週六分享會
記者會
研討會
繪本圖文書
藝文活動側寫
教育學習
其他活動紀實
家屬讀書會
主題座談會
全部類型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
最新發佈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8/20
週末分享會《除了吃藥,還能怎麼陪伴自己?——一位躁鬱症經驗者的照顧實踐與復元路徑》活動側記
七月底我們迎來了希望感系列講座的最後一場,邀請到部落格《躁鬱旅程》版主慢慢,分享她與躁鬱症共處二十多年的經驗。當精神疾病診斷降臨時,醫療系統多半告訴我們:這是大腦的疾病,只能依賴藥物控制。但除了吃藥,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
觀點
#
活動側記
#
週六分享會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8/20
週末分享會《除了吃藥,還能怎麼陪伴自己?——一位躁鬱症經驗者的照顧實踐與復元路徑》活動側記
七月底我們迎來了希望感系列講座的最後一場,邀請到部落格《躁鬱旅程》版主慢慢,分享她與躁鬱症共處二十多年的經驗。當精神疾病診斷降臨時,醫療系統多半告訴我們:這是大腦的疾病,只能依賴藥物控制。但除了吃藥,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
觀點
#
活動側記
#
週六分享會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7/30
週末分享會《會所到家庭之間的陪伴練習:一位家屬兼工作者的復元觀察筆記》活動側記
希望感系列講座的第四場,我們邀請到真福之家職員郡瑄,分享她作為精神疾病家屬與會所工作者,是如何在兩個場域之間來回練習陪伴、轉化自己的經驗。在這場分享中,我們聽見的不只是她與家人間曾有的張力與試著相互理解,更看見她如何將會所文化帶回家庭,在助人、照顧家人以及自我照顧中走出一條獨特的復元路徑。
#
活動側記
#
週六分享會
#
觀點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7/30
週末分享會《會所到家庭之間的陪伴練習:一位家屬兼工作者的復元觀察筆記》活動側記
希望感系列講座的第四場,我們邀請到真福之家職員郡瑄,分享她作為精神疾病家屬與會所工作者,是如何在兩個場域之間來回練習陪伴、轉化自己的經驗。在這場分享中,我們聽見的不只是她與家人間曾有的張力與試著相互理解,更看見她如何將會所文化帶回家庭,在助人、照顧家人以及自我照顧中走出一條獨特的復元路徑。
#
活動側記
#
週六分享會
#
觀點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7/02
週末分享會《無陷黑洞裡探索無限人生——一場關於接納、復元與陪伴的自我對話》活動側記
作為希望感系列講座的第三場,我們邀請到疾病經驗者Jian以自身經歷出發,分享從躁鬱症發病、住院、自我接納到復元的生命歷程,以及後來成為家人陪伴者的心路轉折。
#
週六分享會
#
觀點
#
精神疾病
3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7/02
週末分享會《無陷黑洞裡探索無限人生——一場關於接納、復元與陪伴的自我對話》活動側記
作為希望感系列講座的第三場,我們邀請到疾病經驗者Jian以自身經歷出發,分享從躁鬱症發病、住院、自我接納到復元的生命歷程,以及後來成為家人陪伴者的心路轉折。
#
週六分享會
#
觀點
#
精神疾病
3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5/21
週末分享會《同手同腳的陪伴之旅:每一個生活切片都是通往自我的冉冉征途》活動側記
這場分享會為「希望感系列講座」的一場,由參與過三梯次手足聚會的 Miao 主講,分享她陪伴思覺失調症弟弟的十年歷程。 分享會開始時,Miao投影出一幅由她與弟弟共同創作的藍色畫作。畫面中如泡泡般擴散的筆觸像一整片海,對我來說好像象徵了她與弟弟共處時的流動與未知,也成為整場分享會視覺與情感的主軸。
#
週六分享會
#
觀點
#
家屬照顧者的故事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5/21
週末分享會《同手同腳的陪伴之旅:每一個生活切片都是通往自我的冉冉征途》活動側記
這場分享會為「希望感系列講座」的一場,由參與過三梯次手足聚會的 Miao 主講,分享她陪伴思覺失調症弟弟的十年歷程。 分享會開始時,Miao投影出一幅由她與弟弟共同創作的藍色畫作。畫面中如泡泡般擴散的筆觸像一整片海,對我來說好像象徵了她與弟弟共處時的流動與未知,也成為整場分享會視覺與情感的主軸。
#
週六分享會
#
觀點
#
家屬照顧者的故事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4/22
周末分享會《在陪伴中尋找希望——理解與支持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復元旅程》活動側記
「復元」究竟是什麼?問一百個人可能就有一百種不同的答案,在這場周末分享會中,我們跟著長期關注復元議題的張瀞文老師的腳步,從彼此的理解出發,試圖拼湊出一幅更完整的復元圖像。
#
精神疾病
#
復元
#
照顧
2
2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4/22
周末分享會《在陪伴中尋找希望——理解與支持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復元旅程》活動側記
「復元」究竟是什麼?問一百個人可能就有一百種不同的答案,在這場周末分享會中,我們跟著長期關注復元議題的張瀞文老師的腳步,從彼此的理解出發,試圖拼湊出一幅更完整的復元圖像。
#
精神疾病
#
復元
#
照顧
2
2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2/20
周末分享會《聽見痛苦背後的心情,為自己與家人撐出理解的空間——面對親友的自我傷害行為,該如何因應與自處》活動側記
一月中旬,我們迎來了2025年的第一場專線周末分享會。諮商心理師蔡宜芳為我們深入剖析了自傷議題,並分享了面對親友自傷時的因應之道。這場分享不只談及因應技巧,更著重在如何在陪伴過程中照顧好自己,為家屬/照顧者們開創出一個理解與支持的空間。
#
精神疾病
#
家屬
#
觀點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2/20
周末分享會《聽見痛苦背後的心情,為自己與家人撐出理解的空間——面對親友的自我傷害行為,該如何因應與自處》活動側記
一月中旬,我們迎來了2025年的第一場專線周末分享會。諮商心理師蔡宜芳為我們深入剖析了自傷議題,並分享了面對親友自傷時的因應之道。這場分享不只談及因應技巧,更著重在如何在陪伴過程中照顧好自己,為家屬/照顧者們開創出一個理解與支持的空間。
#
精神疾病
#
家屬
#
觀點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1/23
週六分享會《危機中的對話:以開放式對話精神談家庭危機工作》活動側記
敲敲話入家服務工作團隊從2016年成立至今已有七、八年了。以「開放式對話」——這個借鑑芬蘭的工作方法,開啟了在台灣的自主學習與實踐,這場活動的演講者葉雅欣是團隊中的資深成員。
#
開放式對話
#
敲敲話行動入家團隊
#
精神疾病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5/01/23
週六分享會《危機中的對話:以開放式對話精神談家庭危機工作》活動側記
敲敲話入家服務工作團隊從2016年成立至今已有七、八年了。以「開放式對話」——這個借鑑芬蘭的工作方法,開啟了在台灣的自主學習與實踐,這場活動的演講者葉雅欣是團隊中的資深成員。
#
開放式對話
#
敲敲話行動入家團隊
#
精神疾病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8/23
《情緒,無法翻譯》書摘
週末分享會上,我們邀請了陳亭亘老師主持「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三堂課—我所理解的情緒。本次課程的核心是探索情緒及其對個人的影響。老師使用了《同你聆聽卡》,這套牌卡的設計理念源於非暴力溝通,涵蓋許多生活中的重要情感,如自信、頹廢、麻木、滿意、鄙視和開放等。這活動與《情緒,無法翻譯》中的理論相呼應。
#
週六分享會
#
觀點
#
閱讀心得
13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8/23
《情緒,無法翻譯》書摘
週末分享會上,我們邀請了陳亭亘老師主持「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三堂課—我所理解的情緒。本次課程的核心是探索情緒及其對個人的影響。老師使用了《同你聆聽卡》,這套牌卡的設計理念源於非暴力溝通,涵蓋許多生活中的重要情感,如自信、頹廢、麻木、滿意、鄙視和開放等。這活動與《情緒,無法翻譯》中的理論相呼應。
#
週六分享會
#
觀點
#
閱讀心得
13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8/20
活動側記: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 IV——我允許自己需要
這次由陳亭亘老師帶領的工作坊「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 IV—我允許自己需要」,為照顧者/家屬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能暫時脫離繁忙的日常生活,深入探索內心深處的需求與情感。透過細膩的引導,陳老師幫助參與者逐步打開心扉,重新認識自己,理解那些被忽略或壓抑的需求,並嘗試在這過程中找到與自己內在和解的方法。
#
精神疾病
#
觀點
#
活動側記
34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8/20
活動側記: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 IV——我允許自己需要
這次由陳亭亘老師帶領的工作坊「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 IV—我允許自己需要」,為照顧者/家屬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能暫時脫離繁忙的日常生活,深入探索內心深處的需求與情感。透過細膩的引導,陳老師幫助參與者逐步打開心扉,重新認識自己,理解那些被忽略或壓抑的需求,並嘗試在這過程中找到與自己內在和解的方法。
#
精神疾病
#
觀點
#
活動側記
34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6/26
「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II:我們所經驗的那些言語暴力」活動側記
6月22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二堂課——「我們經驗的那些語言暴力」,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留意那些未曾被善待的經驗、那些未被善待有什麼感受?那些未被善待讓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
週六分享會
#
非暴力溝通
#
活動側記
5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6/26
「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II:我們所經驗的那些言語暴力」活動側記
6月22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二堂課——「我們經驗的那些語言暴力」,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留意那些未曾被善待的經驗、那些未被善待有什麼感受?那些未被善待讓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
週六分享會
#
非暴力溝通
#
活動側記
5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5/31
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四課 I《我與我之外》活動側記
5月18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一堂課——「我與我之外」,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進而覺察自己所擁有的身分。
#
非暴力溝通
#
活動側記
#
週六分享會
8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5/31
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四課 I《我與我之外》活動側記
5月18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一堂課——「我與我之外」,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進而覺察自己所擁有的身分。
#
非暴力溝通
#
活動側記
#
週六分享會
8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5/30
「是家庭製造問題,還是社會製造問題給家庭」--去除精神疾病污名化的行動與支持--活動側記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
照顧
#
精神疾病
#
經驗
6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5/30
「是家庭製造問題,還是社會製造問題給家庭」--去除精神疾病污名化的行動與支持--活動側記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
照顧
#
精神疾病
#
經驗
6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5/14
當我們討論污名—《精神疾病污名化》活動側記
這篇文章主要關注精神疾病的社會汙名化對病患與照顧者的影響。描述了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態度,帶給病患及照顧者的內在和外在壓力,以及現行的福利政策與相關組織的改善方向。呼籲改變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觀念和態度,提供更多支持和理解。
#
精神疾病
#
照顧
#
兒少
4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5/14
當我們討論污名—《精神疾病污名化》活動側記
這篇文章主要關注精神疾病的社會汙名化對病患與照顧者的影響。描述了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態度,帶給病患及照顧者的內在和外在壓力,以及現行的福利政策與相關組織的改善方向。呼籲改變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觀念和態度,提供更多支持和理解。
#
精神疾病
#
照顧
#
兒少
4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3/15
勇敢的標籤——《陪伴,讓痛苦變得可以承受》活動側記
3月2日午後,台北細雨,一場名為《陪伴,讓痛苦變得可以承受》的分享活動,我一邊擔心著雨天可能影響參與人數,一邊看著參與者一個個走進社區家庭資源中心,坐滿了座位。我認出講者文國士並招呼他入座,意識到,揭露自己的生命故事作為公開分享,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這一刻起,這活動就成為了一次去汙名的行動。
#
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
精神疾病子女
#
精神疾病
9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3/15
勇敢的標籤——《陪伴,讓痛苦變得可以承受》活動側記
3月2日午後,台北細雨,一場名為《陪伴,讓痛苦變得可以承受》的分享活動,我一邊擔心著雨天可能影響參與人數,一邊看著參與者一個個走進社區家庭資源中心,坐滿了座位。我認出講者文國士並招呼他入座,意識到,揭露自己的生命故事作為公開分享,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這一刻起,這活動就成為了一次去汙名的行動。
#
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
精神疾病子女
#
精神疾病
9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2/06
〈認識醫師調藥與減藥的考量〉活動側記
伊甸活泉之家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在2024年1月27日下午舉辦週六分享會,討論精神疾病調藥、減藥和治療的相關議題。透過此次分享會,參與者能夠瞭解各種精神疾病的特性、藥物治療和如何改善醫病溝通。
#
藥物
#
治療
#
精神疾病
4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2/06
〈認識醫師調藥與減藥的考量〉活動側記
伊甸活泉之家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在2024年1月27日下午舉辦週六分享會,討論精神疾病調藥、減藥和治療的相關議題。透過此次分享會,參與者能夠瞭解各種精神疾病的特性、藥物治療和如何改善醫病溝通。
#
藥物
#
治療
#
精神疾病
4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1/09
112/12/09週六分享會:「杜鵑窩的春天_家屬如何回應當事人的親密需求」活動側記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
週六分享會
#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
觀點
2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1/09
112/12/09週六分享會:「杜鵑窩的春天_家屬如何回應當事人的親密需求」活動側記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
週六分享會
#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
觀點
2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3/09/27
112/09/02週六分享會《復元路上的兩人三腳~以奇異果一人一故事劇場為例》活動側記
這是我來專線實習的第三個月,因為工作夥伴的邀請,我一起參與了專線週六的分享會「復元路上的兩人三腳~以奇異果一人一故事劇場為例」。之前有聽專線的夥伴提起過「一人一故事」劇場,但是自己本身並沒有接觸過,於是帶著一半好奇一半學習的精神,期待著今天的分享會。 颱風們也想共襄盛舉,前腳剛走
#
精神疾病
#
觀點
#
週六分享會
3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3/09/27
112/09/02週六分享會《復元路上的兩人三腳~以奇異果一人一故事劇場為例》活動側記
這是我來專線實習的第三個月,因為工作夥伴的邀請,我一起參與了專線週六的分享會「復元路上的兩人三腳~以奇異果一人一故事劇場為例」。之前有聽專線的夥伴提起過「一人一故事」劇場,但是自己本身並沒有接觸過,於是帶著一半好奇一半學習的精神,期待著今天的分享會。 颱風們也想共襄盛舉,前腳剛走
#
精神疾病
#
觀點
#
週六分享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