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要素?與他人一起會幸福嗎?《設計幸福》

2024/01/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本書作者是保羅.多倫(Paul Dolan),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心理與行為科學系教授

以下介紹書中提到觀念,以及我想到的一些心得

⬛幸福

作者對於幸福的定義是「會隨時間而變化的愉悅與目標感受」,包含愉悅與目標,兩者缺一不可,兩者沒有絕對的平衡比例,每個人的平衡狀態也可能有所不同。每個人有各自的人生階段、各種日常活動的愉悅與目標也會不一樣,應該在不同時間,在愉悅和目標感間做些取捨

可以使用一日經驗重建法,對比你對某件事的評價,以及你從事那件事一段時間後,直接感受到的愉悅或目標感,可以為愉悅和目標兩者打分數。但也記得不必過度監督,如果達成平衡狀態,除非有出現新刺激,或對你的影響改變了,沒有理由重新規畫幸福感製程

也要注意到回憶的影響,在思考要怎麼做的時候,也可以注意到過去的回憶,是當下幸福感的來源,幸福感也包含對過去正向體驗的美好回憶

幸福也和注意力有關,想改變行為並促進幸福感,得將更多注意力從負面事物轉移到正面事物上;幸福感重「量」也重「質」,例如睡眠不佳時,醒著的時候感受的愉悅程度也會減低

建議做事情時,不應該以事前可預測或事後不後悔的標準去衡量,而是考慮這件事能否帶給你持久的幸福,是指持續一生的幸福感,衡量幸福感時,以一輩子的時間為基準進行分析

這讓我學到,在做很多決定之前,確實可想想看這件事情的長期影響,有些事情雖然在當下愉悅,但同時也能想想看這件事情我未來會如何看待

「習慣紅利」這本書中提到「別管好或不好,就這兩個選擇而言,哪一個比較有價值?三年後回頭看是會後悔,還是會認同這個決定?五年、十年後的自己會如何看待呢?」

例如在寫日記的時候,我就可以想想看,我幾年後會想要看到那些內容,像是我覺得除了事件之外,也可以寫下更多自己的想法,因為在事後自己的想法,可能跟原先想法有不同處,之後可以回顧,而如果是一些難忘的經歷,會多留些紀錄和想法(包含照片和文字記錄),這樣一生都能持續回憶,大家也可以想想看如何進行記錄

而「從容心態」書中則建議我們可以紀錄運用時間,寫下每一項活動給你的具體感受,應該特別留意自己是不是花很多時間在沒有效益又讓人感壓力的活動上,以及問自己,能不能多花點心思在有效益、令人開心,或是有意義的事情上

⬛跟他人一起時?

有些事與他人一起做時,不會令我們變得更幸福

例如與人一起通勤時,會減低樂趣,可能原因是自己一個人搭交通工具時,能自行決定聽哪個電台,不會有人指揮,因此能讓愉悅程度增加;有人一起寫功課,也會減少做這件事的目標感,因為獨自寫功課的效率會更好

觀察人們運用時間的方式時,會發現已婚女性不比單身女性更快樂。單身女性擁有更多自由時間,想做什麼都可以;平均分配獨處時間和兩人時光的夫妻較為幸福,既可共享時光,也能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太會閒來無事就找對方麻煩。

建議與他人一起活動時,要找喜歡的人

這讓我想到是和家人坐車時,在家人坐車的時候,例如有一次過年要到其他縣市過節,那時候就坐父母的車,在車上因為能自由做事的時間減少,容易造成壓迫感,例如看書、看影片、聽podcast容易被打斷,而如果同處在同個空間之內(例如在家裡客廳時),也常常會有壓迫感,當然每個人和家人相處情況不同,就看個人狀況而定

可以去紀錄一下每次與他人的感受,接著再決定日後是哪些活動適合與他人進行、和誰共同進行、預期花多少時間等,依此去調整時間和活動的分配,以及日後面對各類活動邀約時也須適時拒絕,有很多活動是適合獨自進行的,也需要內心的平靜

93會員
135內容數
小豆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