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誰而做?

2024/02/1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之前開飲料店時,總部會安排督導員,用以確保產品品質是否符合標準。

督導雖然年紀和我差不多,但個性嚴肅,要求也嚴格,

手搖飲的技術含量不高,但要在短時間內上手也很不容易,

導致我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因為缺失被督導嚴厲指正,讓我心裡很不是滋味。


某一天,我喜孜孜地把整理過的員工教育訓練手冊拿給他看(在這之前都是用口述教學),

心裡除了想證明自己的能力真的不錯之外,也期待被難得的稱讚一下。

結果督導看了之後,只說了一句話:「這不是你應該做的嗎?這是你的店阿。」

我瞬間像是被雷打到一樣,呆在原地。

「對呀,這是我的店啊,我在幹嘛?」


我開始反省:「我是一個需要被稱讚的人嗎?」

其實當老師的,求學經驗都不會太差,至少都是會唸書的人。

回憶自己在過去追求高分的過程中,一次次的因考高分而被身旁的師長稱讚而增強,

最後就形成了:好表現⭢被稱讚⭢心理滿足⭢再次有好表現的動力 無限循環。

學生時代可能還管用,但出來工作、創業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

創業者每天眼睛一睜開,就有無數個問題等待解決,如果心態不調整,還要等別人稱讚再動作,那麼這間店真的只有死路一條。


這件事我想起曾讀過某位企業家的一次公開演講,

在最後的Q&A時間時,聽眾問他:「你會給創業者什麼樣的鼓勵?」

他不假思索的回答:「如果你是個需要鼓勵的人,不要創業。」

創業者自己其實就是一台發電機,除了自給自足的運作外,還要把發電給員工們使用。

那創業的人靠什麼激勵自己、撐下去?

我認為是「金錢」和「自我實現」。

金錢很簡單,創業賺的錢都是自己的,所以努力越多,就賺越多;

自我實現則是讓我體認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不斷突破對自己能力的想像與限制,進而達到更高的人生高度,享受不同的視野。


教育這條路,不是創業,工作投入不會導致更多收入,

但不變的是能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累積過後更能促成每個人的自我實現,

我們投入的心思也會轉化為對學生的愛與關懷,這和金錢是純然不同的價值取向。


當領導者,除了自己要能「永動」之外,還要能點燃團隊的火花,大家一起往前進。

謹記自己為了什麼而做?為了誰而做?才會有繼續下去的能量。

至少,不要像過去的我一樣,為了被別人稱讚而做。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