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你的生命經過我的生命│火上鍋 La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 (202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篇影論重點:
是<五星饗魘>對立面?
為什麼花相當篇幅呈現兩場料理過程?
兩位主角與兩位演員的生命對倒
片尾「對你而言,是妻子還是廚師」的回答代表什麼?

 

還記得2022年集眾星之力的<五星饗魘>對fine dining極盡嘲諷能事,當時寫下:「為什麼以美食為題?或許是因為究其原點、食物之於生存的密切相關,從僅僅只求維繫生命的能量,與人類文明一同演進為活色生香的文化,當原本最純粹的被賦予藝術創作的高度,商業化、菁英化後突然說起大眾都聽不懂的語言,我們吃,滿嘴空虛的儀式感、滿腹的自我膨脹,不再知道自己吃進什麼也毫不在乎,不論葷素,缺乏對貢獻生命以成就我們生命的物種有任何感恩,不知所謂而活、不知所謂而生。食物,同時呈現人類最謙卑與最自大的特點,以致於我們能直接察覺之中反映的荒謬……」而2023年陳英雄的<火上鍋>正是這段論述的對立面,對於食物的在乎參雜著對人生、情感的體悟,縱然主題的隱晦,使它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競爭中顯得不討好,然而美食電影作為一個獨特的類型,<火上鍋>的帶來的療癒竟是透過距離感來完成。


首先,陳英雄選擇了一個以1885年為背景的故事,雖然如今的我們較難投射於那個年代的儀禮、人物幽微的心思,卻也是在那時人們開始萌生對食之大慾更細緻敏銳的講究,奔放的食慾彷彿能替代無法言說的情慾,而這樣的距離感正好將飲食從習以為常的消費文化中抽離開來,讓觀眾從一個慾望的起點重啟相關的認知。

片中以相當篇幅呈現兩場餐食的準備。即使工序繁複,也不見現代餐廳供餐時段有如備戰的忙亂緊繃,他們流暢地錯身、有默契地接應有如舞蹈般穿梭其中,簡潔的指令都帶著「謝謝」和「請」,不僅僅是故作優雅,整個料理過程顯現出的禮敬,更像是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尊重,什麼樣的心境做出什麼樣的食物,也能好好對待手中貢獻出生命的蔬菜、海鮮、牲畜。那種講究,已然不是吃和飽的層次,而讓攝取養分變得格外浪漫,某些生命的奉獻將有部分留在你的生命中,成為你這個人。

這點也成為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飾演的大廚尤金妮與美食家多丹(班諾·馬吉梅 Benoit Magimel飾)的情感核心。某段,尤金妮笑著多丹被冠以無數誇飾的頭銜(如:美食界的拿破崙),在眾多溢美的誇讚中,她說他唯獨不可能是詩人,然而他們共事的狀態就像是詩的本身:聽著多丹擬定的菜譜,無需贅述尤金妮就能讀出他的大膽和冒險,她能理解他對於風味的想像,牢記那些細瑣工序如同熟悉某種韻律,他們之間不存在過膩的表白,經年累月的相知像是詩句中那些無法化作文字的留白,成為那道澄澈如水的清燉肉湯,能讓那樣的豐富復歸於純粹。

透過對話得知,多丹鍥而不捨地對尤金妮提出婚姻的請求,而她也不厭其煩地回之:「我們在一起的時間比許多夫婦都還長,研究文本和食譜,料理它們然後吃掉,你幽默的話語總能使我發笑,已經這麼美好,又夫復何求呢?」這一問一答成為兩人某種不說愛的樂趣,但情感之濃莫過於此。第二場料理戲份換成多丹為(衰弱?病癒?)的尤金妮料理一桌菜色,對比第一場是她替他與他的好友在廚房忙和,這樣的獨獨為了一人傾盡全心的深情格外令人心動,就連禮數上回請王子的宴席都得排在後頭。不得不稱讚茱麗葉·畢諾許不管幾歲仍能有種令人心醉神馳的少女媚態,乍見一道道菜色時她的眼神氾濫著笑意,吃下食物後綻放出開懷的笑容,對比班諾·馬吉梅飾演的持重、穩定,讓這兩個深藏不露的角色間充滿了化學反應;幕後他們也是前伴侶的關係,在分開多年後再度合作,也意外對照著他們戲外身分:他們就是眾多無法牽手到最後的夫妻之一,然而以生命滋養對方人生的那個曾經是不容抹滅的,即使是歧異、即使不愛了,即使如尤金妮和多丹那樣被死亡分開,在人生的四季裡,彼此的交會有如熾熱盛夏,或許以肉體記憶、以心靈貼近,都帶著一種神性的永恆。

只是我們不明白,為什麼故事非得遺憾呢?卻非得是遺憾,讓多丹重新找回對待料理的方式,也才讓他們共有的記憶有了得以延續的方式,那不在於此生此世,不在於這個你與這個我,是某種不變的愛的信念,讓你我能以不同的樣貌、形式存續下去,而學徒寶琳是為了讓這麼抽象的目的變得具象而設計的角色,敏銳於知覺、敏銳於心靈、敏銳於對生命的崇敬,在寶琳未來的學會裡,都將承載著愛的智慧。

片末,魔幻地讓生死別離的尤金妮與多丹還能有一次對話。她問怎麼能做到對自己如此始終如一呢?他回答:「聖奧古斯汀曾說:『幸福就是始終渴望已經擁有的』……」,隨後多丹頓了一下,回問她:「但我擁有過妳嗎?」原本的名言其實只說了一半,正是要有後句這樣的自省,幸福才算是完整:不以為事物必然從屬於誰,能不理所當然的去承受身邊所有的善意與美好,也因此在最後的最後,尤金妮追問:「對你來說,我是你的廚師還是你的妻子呢?這對我來說很重要」多丹慎重回答:「廚師」,從而確立了她的價值是因自己的才華、自己所是而被認定。不只是愛情的愛情,也能在熱烈褪去後還能擁有窩著心的餘溫。

未竟的承諾、不圓滿的結果,卻讓人好好思考什麼是愛、愛著的又是什麼,也如同那道最終沒被端上的火上鍋,在那樣的距離感裡,我們自己完整了對它的想像與定義。

 

同場加映:

生前最後一餐你想吃什麼<五星饗魘>

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力<行遍天下:安東尼波登電影>

記憶,是最真實的浪漫<被遺忘的廚神+初心>

遺憾是可以的<之前的我們>

用一部電影使我們相信奇蹟<光影帝國>


avatar-img
130會員
240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巧在森林中教導小花辨識物種大概是父女倆最親密的時刻。巧能分辨松樹與落葉松的不同,卻無法覺察女兒甚或自己內心的異樣,「紅色樹皮的是松樹、黑色是落葉松」小花複誦試著記下,事實上,對孩子而言,不知道的都叫做樹又有什麼關係?對自然而言,命名/不命名、有著怎樣的名字,生命難道就會不一樣嗎?靜默無語的自然,任憑
「實驗電影」到底有多可怕?名稱、分類作為一種指稱、系統化的標記,卻反倒模糊了事物的真面目;因為被某種刻板印象所惑,以致於我們在第一時間就與實驗電影產生了距離,而缺乏去觀賞/參與/探究它們的意願。更別提這兩個頗具詩意的片名帶來雪上加霜的效果。
外貌可以是權力、是武器,那使主角成為人們眼中的尤物、不可多得的好運,誘使一個又一個男人,像是走入食蟲植物的消化液,為自己可憐的結局瞠目結舌,成就本片最具張力的設定:前一刻懸疑詭譎的配音頓時也吞沒無聲,他們赤身露體、張著口被悲慘的命運溺止,表情似是尚無法理解、未能接受怎麼會落入這個處境......
公廁,作為全片最重要的符號,別無選擇地承接任何人的汙穢,某種犧牲自己以成全他人的神聖性也對應著沒被交代的主角人生:無法選擇出生背景和遭遇,卻能選擇回應的方式─從後續劇情推測他理當也有不錯的家世,但他卻離開家族自我放逐,放棄了社會崇尚的價值
去年的經驗好像都猜不準XD,不過重點是有對每個獎項都認真寫了分析,誰的贏面大誰又只是入圍即肯定?得不得獎真的是蠻看運氣的,不只看電影本身還看對上了哪些對手。 綜觀來看,今年似乎沒有太多懸念,<奧本海默>、<可憐的東西>應該包辦最受矚目的幾個獎項,其他影片較有機會在技術類別被看見
他不敢想的,或許是可能的;也許重新揭開傷疤,能彌補過去未曾清理的而以另一種方式癒合。他初嚐腦內復盤的溫柔,也想起那個同樣寂寞的Harry,久違的親愛使他幾乎滿溢出來,使他成為一個有能力給出慰藉的人,然而人與人之間的巧妙卻說不清是誰體貼了誰,面對Harry直率的心靈、青春的軀體,他不熟練地重新適應另個
巧在森林中教導小花辨識物種大概是父女倆最親密的時刻。巧能分辨松樹與落葉松的不同,卻無法覺察女兒甚或自己內心的異樣,「紅色樹皮的是松樹、黑色是落葉松」小花複誦試著記下,事實上,對孩子而言,不知道的都叫做樹又有什麼關係?對自然而言,命名/不命名、有著怎樣的名字,生命難道就會不一樣嗎?靜默無語的自然,任憑
「實驗電影」到底有多可怕?名稱、分類作為一種指稱、系統化的標記,卻反倒模糊了事物的真面目;因為被某種刻板印象所惑,以致於我們在第一時間就與實驗電影產生了距離,而缺乏去觀賞/參與/探究它們的意願。更別提這兩個頗具詩意的片名帶來雪上加霜的效果。
外貌可以是權力、是武器,那使主角成為人們眼中的尤物、不可多得的好運,誘使一個又一個男人,像是走入食蟲植物的消化液,為自己可憐的結局瞠目結舌,成就本片最具張力的設定:前一刻懸疑詭譎的配音頓時也吞沒無聲,他們赤身露體、張著口被悲慘的命運溺止,表情似是尚無法理解、未能接受怎麼會落入這個處境......
公廁,作為全片最重要的符號,別無選擇地承接任何人的汙穢,某種犧牲自己以成全他人的神聖性也對應著沒被交代的主角人生:無法選擇出生背景和遭遇,卻能選擇回應的方式─從後續劇情推測他理當也有不錯的家世,但他卻離開家族自我放逐,放棄了社會崇尚的價值
去年的經驗好像都猜不準XD,不過重點是有對每個獎項都認真寫了分析,誰的贏面大誰又只是入圍即肯定?得不得獎真的是蠻看運氣的,不只看電影本身還看對上了哪些對手。 綜觀來看,今年似乎沒有太多懸念,<奧本海默>、<可憐的東西>應該包辦最受矚目的幾個獎項,其他影片較有機會在技術類別被看見
他不敢想的,或許是可能的;也許重新揭開傷疤,能彌補過去未曾清理的而以另一種方式癒合。他初嚐腦內復盤的溫柔,也想起那個同樣寂寞的Harry,久違的親愛使他幾乎滿溢出來,使他成為一個有能力給出慰藉的人,然而人與人之間的巧妙卻說不清是誰體貼了誰,面對Harry直率的心靈、青春的軀體,他不熟練地重新適應另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美食文化底蘊刻劃出人心中深藏的孤獨・終究停駐在溫柔的陪伴 *越裔法籍導演陳英雄睽違多年的新作《火上鍋》(The Taste of Things,2023),不僅斬獲二〇二三年坎城最佳導演,也代表法國競逐二〇二四年度的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火上鍋》整體的畫面在美食烹煮過程與主角人物生命
    「親愛的,最愛妳煎的牛排了。」男人在餐桌用刀叉挑弄牛排,看見那美麗的粉紅漸層,知道妻子的廚藝又得到了一次完美發揮,忍不住稱讚道。
Thumbnail
沒有高潮起伏的劇情、沒有煽情激動的台詞,陳英雄導演的新作《火上鍋》(La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2023)影像平靜地呈現備菜烹飪的工序,文火慢燉地勾畫出人物的日常。這些質樸的瑣碎,讓我回想起大一時代,教授在文學選讀課堂上以低沉、緩慢的聲調爬梳文章的紋理,並對字裡行間的典
Thumbnail
劇情主軸是愛情,如導演陳英雄所云,獻給太太的電影,是表現食物之愛、烹調之愛與創造之愛。以美食家多丹與廚師歐仁妮的愛戀故事,並穿插天才學徒學習和饕客好友共同品嚐討論。電影除了鋪成著女主角死亡的轉折幾乎是平淡如水的情節推進,在無事發生的邊界中解放劇情企圖與純粹描述烹飪過程營造著像是「紀錄片」唯度
Thumbnail
火上鍋(La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電影的編劇及導演都是法籍越南裔陳英雄。植基於瑞士作家Marcel Rouff於1924年所創作的小說La Vie et la passion de Dodin-Bouffant, gourmet。故事闡述著美食家多丹的生活與熱情,主軸
Thumbnail
據說,人們在享受美食,和美好性愛時,最能遠離塵世煩憂;但性愛無法單獨進行,吃飯卻隨時都可以,所以說,女性們,千萬別偷懶。——《姐姐的私廚》
Thumbnail
《火上鍋》一開始就吸足了你的眼球,這部電影做到了色、香、味俱全,在感官的衝擊與滿足上絕對大呼過癮。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電影的結尾處......
Thumbnail
外皮上不滅的藍色火焰,內裏包裹著自製的冰淇淋,科學甜點「熱烤阿拉斯加」就此端上桌,承載了自古至今廚師們對美食記憶的傳承。從烹煮「小牛肉」的耐心,到剝除蝦殼的細節,細緻地調配出提味的「勃根地醬」或是倒入白醬滿溢的「奶油酥盒」,每一個步驟都交錯並行著,考驗了廚師帶動整個廚房的功力,電影開演的三十分鐘就如
Thumbnail
對面突然來了一對老夫老妻,也隨之坐著點了幾道小點,老公牙齒不甚利索,仍咬著裹滿花生粉、香菜、爌肉的刈包,肉質甜美是必然,但有瘦有肥,肥的Q軟,瘦的帶勁,看著他臉頰肉鼓著縮著,又滿意地喝了一口湯,我想是不是如婚姻般,在自己能力有限地範圍內好好品著,嚼出一番可精可彩,或是可驚可恐的微笑曲線。
Thumbnail
美食文化底蘊刻劃出人心中深藏的孤獨・終究停駐在溫柔的陪伴 *越裔法籍導演陳英雄睽違多年的新作《火上鍋》(The Taste of Things,2023),不僅斬獲二〇二三年坎城最佳導演,也代表法國競逐二〇二四年度的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火上鍋》整體的畫面在美食烹煮過程與主角人物生命
    「親愛的,最愛妳煎的牛排了。」男人在餐桌用刀叉挑弄牛排,看見那美麗的粉紅漸層,知道妻子的廚藝又得到了一次完美發揮,忍不住稱讚道。
Thumbnail
沒有高潮起伏的劇情、沒有煽情激動的台詞,陳英雄導演的新作《火上鍋》(La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2023)影像平靜地呈現備菜烹飪的工序,文火慢燉地勾畫出人物的日常。這些質樸的瑣碎,讓我回想起大一時代,教授在文學選讀課堂上以低沉、緩慢的聲調爬梳文章的紋理,並對字裡行間的典
Thumbnail
劇情主軸是愛情,如導演陳英雄所云,獻給太太的電影,是表現食物之愛、烹調之愛與創造之愛。以美食家多丹與廚師歐仁妮的愛戀故事,並穿插天才學徒學習和饕客好友共同品嚐討論。電影除了鋪成著女主角死亡的轉折幾乎是平淡如水的情節推進,在無事發生的邊界中解放劇情企圖與純粹描述烹飪過程營造著像是「紀錄片」唯度
Thumbnail
火上鍋(La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電影的編劇及導演都是法籍越南裔陳英雄。植基於瑞士作家Marcel Rouff於1924年所創作的小說La Vie et la passion de Dodin-Bouffant, gourmet。故事闡述著美食家多丹的生活與熱情,主軸
Thumbnail
據說,人們在享受美食,和美好性愛時,最能遠離塵世煩憂;但性愛無法單獨進行,吃飯卻隨時都可以,所以說,女性們,千萬別偷懶。——《姐姐的私廚》
Thumbnail
《火上鍋》一開始就吸足了你的眼球,這部電影做到了色、香、味俱全,在感官的衝擊與滿足上絕對大呼過癮。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電影的結尾處......
Thumbnail
外皮上不滅的藍色火焰,內裏包裹著自製的冰淇淋,科學甜點「熱烤阿拉斯加」就此端上桌,承載了自古至今廚師們對美食記憶的傳承。從烹煮「小牛肉」的耐心,到剝除蝦殼的細節,細緻地調配出提味的「勃根地醬」或是倒入白醬滿溢的「奶油酥盒」,每一個步驟都交錯並行著,考驗了廚師帶動整個廚房的功力,電影開演的三十分鐘就如
Thumbnail
對面突然來了一對老夫老妻,也隨之坐著點了幾道小點,老公牙齒不甚利索,仍咬著裹滿花生粉、香菜、爌肉的刈包,肉質甜美是必然,但有瘦有肥,肥的Q軟,瘦的帶勁,看著他臉頰肉鼓著縮著,又滿意地喝了一口湯,我想是不是如婚姻般,在自己能力有限地範圍內好好品著,嚼出一番可精可彩,或是可驚可恐的微笑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