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初代縱貫線:舊五堵隧道=五堵貨場自行車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2002年切換新路線後便閒置的舊臺鐵五堵隧道,在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處整修後,於2019年10月重新以基隆河自行車道的身分開放通行。2020年底,五堵貨場外圍最後的一段自行車專用道完工,不僅讓自行車得以從南港一路沿河騎到基隆七堵,途經的五堵貨場更是吸引一般民眾看火車的亮點。

raw-image

位於新北與基隆兩市交界附近的五堵,由於受到五堵南山的阻隔,形成鐵道路線的一大瓶頸。清代鐵道建設時工程師建議興建隧道貫穿,但執行者卻是將路線沿山環繞,導致路線標準不佳,因此在1895年屬於軍方組織的臨時臺灣鐵道隊便展開基隆臺北間路線改建工程。改建工程在1898年完工,但除了五堵隧道因地質過於鬆軟再加上連日大雨,因而無法完成興建。

1899年鐵道部成立之後接手北部改良線後續興建與規劃,考量若將臨時臺灣鐵道隊的路線復舊將耗費大量成本,因此放棄原本的複線隧道,改新建長596呎的單線隧道一座,並在1899年12月完工。隨著鐵道運量增加,鐵道部在1912年度展開基隆臺北間複線化工程,於第一代隧道的山側新建另一座單線隧道,和第一代隧道一樣都是以紅磚為隧道口與側壁建材,但在南口上有「見可而進」題字。20世紀末期臺鐵配合臺北鐵路地下化將調車場與貨場遷移以及汐止鐵路高架化專案,兩座隧道一直使用到2002年才由新建的雙線五堵隧道所取代。

兩座自縱貫線通車初期留存至今的五堵隧道,僅第二代隧道做為五堵貨場的聯絡線仍持續使用,第一代隧道則遭到廢棄。在廢棄長達16年之後,新北市政府終於在2018年展開自行車道活化工程,並在2019年10月重新對外開放。場長從五堵車站租借YouBike沿著基隆河邊出發,途經五堵貨場來到了這座第一代五堵隧道,內部搭配燈光凸顯紅磚的古樸氣氛外,隧道上方還留有當初縱貫線電氣化時架設的電車線吊臂及礙子呢。

自行車道路線圖

自行車道路線圖

第一代五堵隧道南口

第一代五堵隧道南口

隧道頂部還留著電車線吊臂

隧道頂部還留著電車線吊臂

電車線吊臂基座遺跡

電車線吊臂基座遺跡

從北口望向南口

從北口望向南口

第一代五堵隧道北口

第一代五堵隧道北口

從隧道騎回五堵車站的路上,自行車道沿著半山腰而起,正好能夠從高處眺望五堵貨場內的幸福水泥儲運站。當初臺北鐵路地下化延伸至南港的同時,南港調車場與貨場也規劃向都市外圍搬遷,便將原本用來進行貨車編組的七堵駝峰調車場進行改建。雖然臺鐵貨運式微使得貨場得以縮小規模,但改建後的七堵調車場仍不足以應付東部砂石及水泥產業所需,因此南港專案便規劃新建五堵貨場因應。五堵貨場大致可分為南、北兩區塊,從空照圖上看起來就像一個蝴蝶結;北側區塊是貨物的裝卸區域,如東部啟運的砂石、水泥以及裝載大理石等貨物的貨櫃,南側區塊則是供列車編組及到開。

臺灣通用正射影像【NLSC】(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臺灣通用正射影像【NLSC】(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南側的貨物編組到開區

南側的貨物編組到開區

北側的幸福水泥儲運站

北側的幸福水泥儲運站

準備卸貨的水泥斗車

準備卸貨的水泥斗車

從自行車道上可以從高處觀察車輛調度情形

從自行車道上可以從高處觀察車輛調度情形

牽引水泥斗車往儲運站的調車機,後方是砂石場

牽引水泥斗車往儲運站的調車機,後方是砂石場

當日休息的另外兩輛幸福水泥調車機

當日休息的另外兩輛幸福水泥調車機

除了在自行車道上可以看幸福水泥調車機移動貨物車輛外,沿著貨場西側道路還可以到南側的列車到開區域等貨物列車發車。若是喜歡工業鐵道風的景色,這條自行車道也不失為一個適合假日散步的好地方。

五堵鐵路隧道
公告日期:2003-05-01
公告文號:北府文資字第0920002939號
登錄理由:

一、本隧道乃日治初期縱貫線之遺物,而台北縣端洞口上方有一石扁,上書「見可而進」,乃大正三年(1914年)之物,可為台灣鐵路交通史上之主要證物。

二、建物為紅磚拱圈隧道形狀優美,磚砌整齊,且結構堅固,以馬蹄形拱配合墩式土堤所作的邊坡護堤,以卯石邊坡施作,並在洞口以山牆式洞門作收分,乃磚式工程之典範。

三、台灣西部縱貫鐵路的完成,不僅是台灣交通史上的重大變革,也是台灣近代社會經濟轉型的關鍵所在。

參考資料:
《臺灣鐵道史》上、中卷(191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時光土場
57會員
306內容數
歡迎來到時光土場。我希望透過旅行與鏡頭,拼湊出當地的交通與產業,帶大家一起從空間去認識過去的歷史,讓這裡成為一個文化資產與鐵道影像的集散地。如果大家喜歡穿梭時間與空間的旅行,歡迎按讚與追蹤!
時光土場的其他內容
2025/06/16
舊蘭陽溪橋見證宜蘭鐵路百年歷史,卻面臨拆除危機。公路局欲拆除此指定為法定文化資產的橋樑,竟成功申請解除其文資身分。本文論述舊蘭陽溪橋的三大保存價值:1. 宜蘭首座現代化橋梁,促進溪北溪南發展;2. 二二八事件歷史現場,具有紀念意義;3. 可作為人行道,兼顧歷史保存與行人路權。呼籲政府重視文資保存。
Thumbnail
2025/06/16
舊蘭陽溪橋見證宜蘭鐵路百年歷史,卻面臨拆除危機。公路局欲拆除此指定為法定文化資產的橋樑,竟成功申請解除其文資身分。本文論述舊蘭陽溪橋的三大保存價值:1. 宜蘭首座現代化橋梁,促進溪北溪南發展;2. 二二八事件歷史現場,具有紀念意義;3. 可作為人行道,兼顧歷史保存與行人路權。呼籲政府重視文資保存。
Thumbnail
2025/05/30
五月的日本旅行出發前,原本是計畫早上睡到自然醒之後,再輕鬆地去機場搭飛機。沒想到意外收到臺中車站將舉辦建站120週年慶祝活動的消息,不僅會請來CK124蒸汽機車助陣,還剛好就是我出國的那一天。這場對於臺中這座城市,抑或是臺灣縱貫線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里程碑,因此我便決定早上搭乘第一班自強號南下共襄盛舉
Thumbnail
2025/05/30
五月的日本旅行出發前,原本是計畫早上睡到自然醒之後,再輕鬆地去機場搭飛機。沒想到意外收到臺中車站將舉辦建站120週年慶祝活動的消息,不僅會請來CK124蒸汽機車助陣,還剛好就是我出國的那一天。這場對於臺中這座城市,抑或是臺灣縱貫線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里程碑,因此我便決定早上搭乘第一班自強號南下共襄盛舉
Thumbnail
2024/05/13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Thumbnail
2024/05/13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由新營糖廠轉型而來的新營鐵道文化園區因軌道改善而停駛多年之後,終於在今年2月3日自新營中興站復駛至柳營火燒店。以短小的單行車之姿行駛的藍色內燃機客車勝利號,在社群推波助瀾下更成為新營鐵道的新招牌。藉著鐵道復駛的契機,我將使用公共自行車尋找勝利號的拍攝景點,以及實地踏查糖鐵第一條載客路線的現貌。
Thumbnail
由新營糖廠轉型而來的新營鐵道文化園區因軌道改善而停駛多年之後,終於在今年2月3日自新營中興站復駛至柳營火燒店。以短小的單行車之姿行駛的藍色內燃機客車勝利號,在社群推波助瀾下更成為新營鐵道的新招牌。藉著鐵道復駛的契機,我將使用公共自行車尋找勝利號的拍攝景點,以及實地踏查糖鐵第一條載客路線的現貌。
Thumbnail
以前時常沿著愛河跑步,經過這個鐵橋時,如果有火車經過就會停下來拍照,鐵路地下化後,幸好這個橋還有被保留下來,變成了行人走的鐵橋......
Thumbnail
以前時常沿著愛河跑步,經過這個鐵橋時,如果有火車經過就會停下來拍照,鐵路地下化後,幸好這個橋還有被保留下來,變成了行人走的鐵橋......
Thumbnail
拍攝於2018年左右,現已消失,以前每次要去大潤發、迪卡農搭火車到鳳山車站總是要穿過這個地下道,一開始看到入口處很多塗鴉又昏暗的樣子實在不太敢進去,不過鐵路地下化後,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Thumbnail
拍攝於2018年左右,現已消失,以前每次要去大潤發、迪卡農搭火車到鳳山車站總是要穿過這個地下道,一開始看到入口處很多塗鴉又昏暗的樣子實在不太敢進去,不過鐵路地下化後,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左營車站旁崇德路平交道以往的風貌,列車穿梭在許多車流中的畫面,隨著鐵路地下化後,已成為左營人永遠的回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左營車站旁崇德路平交道以往的風貌,列車穿梭在許多車流中的畫面,隨著鐵路地下化後,已成為左營人永遠的回憶。
Thumbnail
沿著自行車道,探訪古老的舊草嶺隧道,造訪石城的烤腸攤和峭壁小屋,尋找龍脊岩與極東點,探索馬崗漁村,最後再回到福龍海洋驛站、福隆海水浴場。
Thumbnail
沿著自行車道,探訪古老的舊草嶺隧道,造訪石城的烤腸攤和峭壁小屋,尋找龍脊岩與極東點,探索馬崗漁村,最後再回到福龍海洋驛站、福隆海水浴場。
Thumbnail
今年初高雄沉浸在環狀輕軌全線通車的喜悅之中,不過於此同時舊打狗驛故事館也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故事館到高雄港站北號誌樓軌道在今年初在高雄市政府協助下終於完成了貫通,讓長年以來的動態保存鐵道跨出了一大步。
Thumbnail
今年初高雄沉浸在環狀輕軌全線通車的喜悅之中,不過於此同時舊打狗驛故事館也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故事館到高雄港站北號誌樓軌道在今年初在高雄市政府協助下終於完成了貫通,讓長年以來的動態保存鐵道跨出了一大步。
Thumbnail
  關於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的10個小知識: 1. 隧道迄今正好百年,於1922年通車,成為交通與礦業運輸要道,隨著產業變遷,1985年「新三貂嶺隧道」通車,鐵路實施雙軌化,舊隧道停駛封閉37年(原單軌鐵路未達路線淨空標準),停駛後孕育出豐富的生態,如:蝙蝠、小魚、螃蟹、青蛙等。
Thumbnail
  關於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的10個小知識: 1. 隧道迄今正好百年,於1922年通車,成為交通與礦業運輸要道,隨著產業變遷,1985年「新三貂嶺隧道」通車,鐵路實施雙軌化,舊隧道停駛封閉37年(原單軌鐵路未達路線淨空標準),停駛後孕育出豐富的生態,如:蝙蝠、小魚、螃蟹、青蛙等。
Thumbnail
踏春行旅要到高雄旗津享用新鮮海產或欣賞海岸公園景致,除了搭乘渡輪,最方便的,莫過於自行開車或騎機車通過高雄過港隧道前往。這座臺灣唯一的海底隧道,除了是促進地方觀光的交通亮點,更是我國工程建設的重大成就。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一同瞭解過港隧道的建設歷程。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協同研究
Thumbnail
踏春行旅要到高雄旗津享用新鮮海產或欣賞海岸公園景致,除了搭乘渡輪,最方便的,莫過於自行開車或騎機車通過高雄過港隧道前往。這座臺灣唯一的海底隧道,除了是促進地方觀光的交通亮點,更是我國工程建設的重大成就。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一同瞭解過港隧道的建設歷程。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協同研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