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過度擴展如何使你的人生目的失控 (下)|300 集里程碑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從教育開始的謊言

我們在推動生活前進的力量,大概率被洗成需要透過外部環境反饋來積累。

網路世界後來的蓬勃也是因為大家把他們想得到的東西,寄期望於人的互動與反饋,而這個過程,其實你從未對自己生活擴展的風險承擔過一分責任,你面對的只是如果不和大家一起爬上資本高牆,別人試圖加諸於你,卻不一定與你自身相關的問題

要是我不去屈服於我所相信的恐懼,就會被拋下、放棄。

考大學並不是當時沒有選擇,而可能是做了最壞的選擇:比起相信自己,先無條件相信資本主義高牆:拿什麼就交換什麼、做什麼就得到什麼;成績階段已經告訴自己爬多高就是幾分,有錢人就在高牆上掛滿待遇和餐點「爬到哪就能吃到哪」的現狀。

這個過程其實我們實現的是別人看自己耍猴戲的樣子、演出的是已經套好的劇本


raw-image


...


4

你以為的更多選擇其實沒有真的推動人生。

而是那些沒有選擇的日子裡,實現你在大學期間難以看到的成長和進步;也就是說,一般人已知能力與待遇之間的距離,如同從前考試,努力與成績之間的距離;在考試,你可以透過相當有技巧的記憶、默寫、填空和背誦取得高分。

考試間臨時取得的理解卻多半是錯的,那麼我們對待遇的臨時理解恐怕也有問題

在取得待遇這件事上,顯然利用恐懼心理去學、去擴充自己的能力就很違反直覺:努力不一定有成果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卻還是寧願學很多和自己不見得相關的東西,然而背誦是一種很直覺式的作答。

在取得待遇的議題上,也一定有這種反射性的反應能做到才是



5

你有沒有嘗試和自己的恐懼互動過,恐懼應該是人類體驗中最沒辦法永遠消除的東西。

恐懼也是人在被認為是一個人的時候,應該一併丟進陰影裡,不能被看見的東西,所以我們一般人對恐懼上來的反應,多半是直接切割、或選擇被吞噬;但事實是,在恐懼發生,與你做出相對應的反應之中,還有一個地帶是:

你可以如何展現這件事

也就是當恐懼降臨,給自己一點時間浸泡在已經形成的恐懼裡,就不會只是表現出「我要立刻切割恐懼」所以胡亂做決定,或是任由恐懼主宰,亂跑亂叫;就是說人生選擇議題上選擇少少的,就跟看到蟑螂一樣,是不是真值得這麼害怕。

顯然與恐懼互動,那裡就有專屬於你,本人期盼能擴展的東西



6

更多選擇,意味著更多的內耗

所以有時候就在想,讀完大學,面對變多的選擇沒有更感覺到日子變好的興奮,那麼很可能「選擇變多是為好事」的想法是別人灌輸給自己的,因為這些多出來的選擇實質面貌,可能都與自己並沒有關係,或甚至不具意義

只是讓我們更加費心神,去想這個東西到底有沒有適合自己。

而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是適合什麼的路,所以才來讀大學,然後再讓這個學歷發揮它最好的效用;但我們看到的多半是,你擁有更多選擇卻只是更苦惱了,然後更壓縮想明白自己是怎麼一回事的時間,進入資本家想看到:每個人都在拿人生豪賭的場面。

所以你內耗,是因為知道自己能做的很多 ... 卻對自己懂的太少


...


你試圖想影響的很多人,想撼動的其實是自己吧

社會議題要能推動,是要很多的「別人」齊心才能發揮作用的。

換言之「我們就一個人能改變的事物很有限」這點,是鐵打般的事實,一時間很難所有的好就一口氣包辦起來,加上人性總是喜歡看著自己望而不得的事情,成了很多人「明明有能力卻依然過得很匱乏」的現象。

真相是:他們其實很不了解自己,也不具備看明白自己的勇氣

所以往往這些人在說話,你大概率只會覺得很吵,連他們是誰都不會想去記得,並且以結果論來說,他們向外擴張到最後,往往只會覺得自己不受關注,加劇受害者傾向,認為別人應該要以他們想被看待的方式看見自己,卻始終沒有得到真實自我的接納

就算是台車,首先要是自己開,並知道開去哪最好的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類量測事務所
31會員
349內容數
致力打造質量創作,涵蓋「人際關係、自我覺察、生涯規劃」等深刻觀察主題:註明作者與原文連結方可文句引用,轉載不讓著作權,未盡事宜來信詳談
人類量測事務所的其他內容
2024/12/29
正常來說開車遇到死路會掉頭,但不知道為什麼人生議題是相信路還可以挖。
Thumbnail
2024/12/29
正常來說開車遇到死路會掉頭,但不知道為什麼人生議題是相信路還可以挖。
Thumbnail
2024/06/03
看得清別人也看得清自己,就沒有你做不好的決定。
Thumbnail
2024/06/03
看得清別人也看得清自己,就沒有你做不好的決定。
Thumbnail
2024/05/27
說來難為,也是到現在才發現這其實是壞習慣:很喜歡把問題帶回來。
Thumbnail
2024/05/27
說來難為,也是到現在才發現這其實是壞習慣:很喜歡把問題帶回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你可以說我是被恐嚇大:大學期間的財富自由很可能只是暫時的。
Thumbnail
你可以說我是被恐嚇大:大學期間的財富自由很可能只是暫時的。
Thumbnail
為什麼遇到不確定的事情我總是先逃避? :13種思考,讓你擊退害怕失控的潛意識,戰勝對未知的恐懼
Thumbnail
為什麼遇到不確定的事情我總是先逃避? :13種思考,讓你擊退害怕失控的潛意識,戰勝對未知的恐懼
Thumbnail
人一旦看見了,知道了,就無法再欺騙自己,但我們還是可以選擇忽視它。只是在忽視的過程,會有一直有一把聲音在提醒你「是時候要醒過來了,不是在自欺欺人。」然而,我們還是選擇了繼續忽視。。。。。。 旅程之初 —「要如何做」 大學時的我,還未能直面恐懼,只是每一次的遇到痛苦時,都能讓我有機會看見它一點點,但
Thumbnail
人一旦看見了,知道了,就無法再欺騙自己,但我們還是可以選擇忽視它。只是在忽視的過程,會有一直有一把聲音在提醒你「是時候要醒過來了,不是在自欺欺人。」然而,我們還是選擇了繼續忽視。。。。。。 旅程之初 —「要如何做」 大學時的我,還未能直面恐懼,只是每一次的遇到痛苦時,都能讓我有機會看見它一點點,但
Thumbnail
最起碼不要做會後悔的決定,至少「平庸」比起「走歪」還是離理想近一些。
Thumbnail
最起碼不要做會後悔的決定,至少「平庸」比起「走歪」還是離理想近一些。
Thumbnail
其實在寫上一篇文章時,心裡還是沒有底的,與過去一年來一樣,因此看到有位讀者回覆:「向神明祈願,是對自己的發誓。」,心裡不禁感嘆,對呀,一再的發誓,卻依舊沒有行動。 直到爸爸一通電話打來,對我下了最後通牒,他說:「如果今年還是沒下定決心要去,以後就不要再想這個可能性了。不然你要一輩子活在幻想裡嗎?」聽
Thumbnail
其實在寫上一篇文章時,心裡還是沒有底的,與過去一年來一樣,因此看到有位讀者回覆:「向神明祈願,是對自己的發誓。」,心裡不禁感嘆,對呀,一再的發誓,卻依舊沒有行動。 直到爸爸一通電話打來,對我下了最後通牒,他說:「如果今年還是沒下定決心要去,以後就不要再想這個可能性了。不然你要一輩子活在幻想裡嗎?」聽
Thumbnail
人生就像走迷宮,碰到牆壁走不通,那就換條路走。走錯的經歷都會變成經驗,輔助我們找到真正的出口;走迷宮也是探險,就像玩大富翁遊戲,路上總有許多道具與機緣。能加速、能爬梯、能破牆。只要運用得當,或許也能用非常規方式打爆迷宮,讓前方一片坦途。
Thumbnail
人生就像走迷宮,碰到牆壁走不通,那就換條路走。走錯的經歷都會變成經驗,輔助我們找到真正的出口;走迷宮也是探險,就像玩大富翁遊戲,路上總有許多道具與機緣。能加速、能爬梯、能破牆。只要運用得當,或許也能用非常規方式打爆迷宮,讓前方一片坦途。
Thumbnail
一件事情沒有對、錯的同時,我們還分辨不出它的好、壞,我覺得比較可怕。
Thumbnail
一件事情沒有對、錯的同時,我們還分辨不出它的好、壞,我覺得比較可怕。
Thumbnail
「想要看看自己行不行」,雖然焦慮,那這句話,直直穩在心頭。
Thumbnail
「想要看看自己行不行」,雖然焦慮,那這句話,直直穩在心頭。
Thumbnail
我們都怕被唸,一直聽到不想聽的話,想洗腦催眠你去做應該要做的事,為了不被唸,你可能為了不被說閒語而被迫去做某件事 群眾效應讓你覺得合理化 我們都不想變成鬼儡,可是當一個、兩個、三個都和你說同一件事,似乎變成合理,好像我不做是我犯罪,當一個人內在價值明確,足夠自信才能幫你抵擋外在干擾,不會做了被迫事,
Thumbnail
我們都怕被唸,一直聽到不想聽的話,想洗腦催眠你去做應該要做的事,為了不被唸,你可能為了不被說閒語而被迫去做某件事 群眾效應讓你覺得合理化 我們都不想變成鬼儡,可是當一個、兩個、三個都和你說同一件事,似乎變成合理,好像我不做是我犯罪,當一個人內在價值明確,足夠自信才能幫你抵擋外在干擾,不會做了被迫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