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老是慢吞吞,你都怎麼說?父母必學55句正向溫暖的親子對話|讀後感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這是一很推薦新手父母可以收藏的書:「父母必學55句正向溫暖的親子對話」。作者是曾田照子,她被稱為是『養育孩子時,哪些話不該說的專家』,本身育有三個孩子,也出版過很多教育系列的書籍,這本書裡的情境都很生活化,是一本很好閱讀的書!

別因為不經意的話,而讓孩子築起心理的那座冰山

別因為不經意的話,而讓孩子築起心理的那座冰山


看完書我才發現,有很多日常對話是可以再修正的!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在無意識裡,不小心使用指責與威脅的方式在跟孩子溝通,因為我們小時候就是接收到這樣的對話模式,所以不會講正向的話是很正常的!由於本書讀後實在太有感了,所以我會分幾篇文章,分享我自己很受用的情境與對話以及我自己的想法


孩子做事老是慢吞吞,你都怎麼說?

起床慢吞吞、吃飯慢吞吞、換衣服慢吞吞、總是拖到快遲到才出門,即使大家都在等他,孩子的動作還是快不起來,就算催促他:「動作快一點!」孩子也依然故我,到底該怎麼辦呢?


這情境就是我家的日常,而我也只有一直說著『快一點!快一點!』根本也沒有其他辦法,但這本書裡有教父母可以試著思考一下:

  • 時間真的不夠用嗎?
  • 要不要讓孩子從遲到學到經驗呢?
  • 可以利用哪些小工具讓孩子學習自我管理?


本書提到,有時候只是父母「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所以習慣性開口催促孩子,甚至在孩子實際動作之前,媽媽就開始「善意提醒」,像我就很愛一大早就說:「快一點起床喔!不然會遲到啊!」如果爸媽總是習慣催促孩子,就算時間充裕,自己也會不由自主地著急。


如果希望孩子加快速度,我們可以這樣調整:

原句:「趕快起床!」
調整成:「七點囉~」
原句:「快來吃早餐!」
調整成:「早餐準備好囉~」
原句:「再拖拖拉拉就會遲到喔!」
調整成:「今天我們預計幾點出門呢?」


這樣調整不僅能排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自己也不會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而心急的催促孩子。


另一個父母可以思考的觀點是:我們要不要讓孩子從遲到學到經驗呢?當孩子親身體驗不守時是丟臉、難堪的事,也許他才會了解遵守時間的重要性。當孩子真的因此被老師責罵或處罰時,父母千萬不能趁機說:


「看吧!就跟你說過好幾次!」
「活該!誰叫你老是說不聽!」


必須讓孩子自己思考,失敗該怎麼改進,這樣體驗遲到這件事才有意義喔!另外,這種讓孩子體驗出糗讓老師責罵的經驗,本書建議適用於國小以上的孩子喔!(太小孩的孩子還不適用)


早上起起床時,檢視一下你是否也跟我一樣常常對孩子說這些話:

「快去刷牙!」
「水壺帶了嗎?餐袋有帶嗎?」
「快去背書包!」「快去穿鞋子!」「快去戴口罩!」


以上是我家的日常,本書提醒,如果孩子已經上小學,我們可以試著跟孩子討論看看,如何安排早上起床的時間,我們可以這樣做:

  1. 先列出起床後要做哪些事?
  2. 幾點幾分之前需要準備好什麼?
  3. 出門前要記得帶什麼?

跟孩子一起寫備忘錄,逐條列出注意事項,並且貼在早上會經過的地方。

透過一些方法與小道具,幫助孩子守時也可藉機訓練自我管理,這都是聰明的父母必須在生活細節中下功夫的!(當父母真的不容易啊!)



利用遊戲激起小小孩的好勝心!


另外對於小幼童,本書有提到可以利用孩子喜歡玩遊戲的心情,達到目的!

例如:當孩子早上磨磨蹭蹭不想換衣服時,

與其說:動作快一點!
不如提議:「要不要跟媽媽比賽啊!」


例如:想趕孩子去上廁所時

與其說:快點去尿尿!
不如提議:「如果你有尿出來就是你贏!沒有尿就是媽媽贏!」


例如:希望孩子趕快睡覺時

與其說:趕快睡覺!
不如提議:「你要不要假裝睡覺,讓爸爸下一跳啊!」


透過一些小技巧,都可以激起小小孩的好勝心,對孩子說的話,如果只有一種固定模式或選項,通常很難引起他們注意;但只要稍加變化,孩子其實就會自己採取行動!看到孩子躍躍欲試的模樣,爸媽自己也會跟著會心一笑!


本文分享的是:「父母必學55句正向溫暖的親子對話」這本書的觀後感,
內容有截取「要不要跟媽媽比賽呀!」此文內容

以上就是這次的整理,若你喜歡我文章,
歡迎幫我❤️與分享,持續關注與透過行動支持我
讓我可以更有動力創作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當媽後才了解的世界
10會員
27內容數
我是一個十歲的媽媽,希望在忙碌的生活中慢慢記錄,從媽媽眼裡看出去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以及當媽十年的心得感想。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孩子動作慢吞吞除了催促他『動作快一點!』之外我們還可以怎麼說呢?作者是曾田照子,她被稱為是『養育孩子時,哪些話不該說的專家』,本身育有三個孩子,也出版過很多教育系列的書籍,這本書裡的情境都很生活化,是一本易懂好讀的書,也是一本很推薦新手父母可以收藏的書喔!
Thumbnail
孩子動作慢吞吞除了催促他『動作快一點!』之外我們還可以怎麼說呢?作者是曾田照子,她被稱為是『養育孩子時,哪些話不該說的專家』,本身育有三個孩子,也出版過很多教育系列的書籍,這本書裡的情境都很生活化,是一本易懂好讀的書,也是一本很推薦新手父母可以收藏的書喔!
Thumbnail
關於教養的書籍,西恩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跟《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這次看的《媽媽的說話練習術》是韓國擁有17年資歷的國小老師尹智映所寫,雖然有多年的資歷,作者卻也曾被女兒說過覺得學校的老師「教得比較好」,原因是學校的老師不會生氣,媽媽會。 《媽媽的說話練習
Thumbnail
關於教養的書籍,西恩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跟《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這次看的《媽媽的說話練習術》是韓國擁有17年資歷的國小老師尹智映所寫,雖然有多年的資歷,作者卻也曾被女兒說過覺得學校的老師「教得比較好」,原因是學校的老師不會生氣,媽媽會。 《媽媽的說話練習
Thumbnail
親子共讀的時候,孩子都會跑掉,怎麼辦? 只要掌握「選」、「讀」、「玩」3大重點,保證大人和孩子會愛上親子共讀!
Thumbnail
親子共讀的時候,孩子都會跑掉,怎麼辦? 只要掌握「選」、「讀」、「玩」3大重點,保證大人和孩子會愛上親子共讀!
Thumbnail
我的查某孫講話有較慢,去看兒童身心科,咧等做發展評估。查某囝去聽一个兒童語言的發展的演講,轉來了後才知影彼工𫝛時(siāng-sî)有直播,伊共影片傳予我,講開放一禮拜予人看。   我共彼个2點外鐘的演講看完,分幾若擺看。囡仔大概仔的語言發展是:詞彙、片語、簡單句、複雜句,伊聽有的會比伊會曉講
Thumbnail
我的查某孫講話有較慢,去看兒童身心科,咧等做發展評估。查某囝去聽一个兒童語言的發展的演講,轉來了後才知影彼工𫝛時(siāng-sî)有直播,伊共影片傳予我,講開放一禮拜予人看。   我共彼个2點外鐘的演講看完,分幾若擺看。囡仔大概仔的語言發展是:詞彙、片語、簡單句、複雜句,伊聽有的會比伊會曉講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一書強調自我調整能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涵蓋控制衝動、情緒管理等關鍵元素。作者提倡三T原則—共情關注、多說一點、輪流說話—作為培養此能力的有效方法,透過共情理解、詳細解釋增進理解,以及鼓勵表達,來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這不僅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益,更對其終身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一書強調自我調整能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涵蓋控制衝動、情緒管理等關鍵元素。作者提倡三T原則—共情關注、多說一點、輪流說話—作為培養此能力的有效方法,透過共情理解、詳細解釋增進理解,以及鼓勵表達,來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這不僅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益,更對其終身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遇到孩子行為讓你抓狂時,七個步驟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緊密。
Thumbnail
遇到孩子行為讓你抓狂時,七個步驟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緊密。
Thumbnail
(剛剛看到,有人轉PO洪蘭寫的「沒有輸在起跑點這事兒」,趕快丟出我的壓文) . 身為父母尤其是新手爸媽,到了孩子開始上學,整個情緒是亢奮的,一直想要孩子規劃什麼課程,幫孩子做些什麼事情。但是,時間拉長之後,回首親子教養這條來時路,自己盤點一些「家長要做與不做的事情」。先說說「不要做的事情」。
Thumbnail
(剛剛看到,有人轉PO洪蘭寫的「沒有輸在起跑點這事兒」,趕快丟出我的壓文) . 身為父母尤其是新手爸媽,到了孩子開始上學,整個情緒是亢奮的,一直想要孩子規劃什麼課程,幫孩子做些什麼事情。但是,時間拉長之後,回首親子教養這條來時路,自己盤點一些「家長要做與不做的事情」。先說說「不要做的事情」。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在兩個孩子的童言童語中,透過引導,讓孩子們理解了將不好聽的話「倒出去」的比喻,幽默地解釋了言語的處理方式。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他人言語的反應。這篇育兒生活雜記不僅幽默有趣,而且富有啟發性,值得您細細品味。
Thumbnail
在兩個孩子的童言童語中,透過引導,讓孩子們理解了將不好聽的話「倒出去」的比喻,幽默地解釋了言語的處理方式。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他人言語的反應。這篇育兒生活雜記不僅幽默有趣,而且富有啟發性,值得您細細品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