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招募大解密:招募在幹嘛?看這篇就對了

2023/08/1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招募往往都是人資入門的第一個工作,近期又因為假性「大缺工」,企業開始重視人資招募的專業,期待一個專職招募可以解決招聘與人才流失的問題。

如果你是想要做內勤類的人資,這篇也是揭露人資招募在做什麼,他可能與你想的不同,而如果是想要做人資但不知道招募在幹嘛的朋友,除了上一篇要記的看,我這篇也把我所知道的寫上去了,如果你覺得實用,歡迎贊助,非常感謝你。

人力資源概念篇


一、職務設計

raw-image

一份工作出爐,在人力市場中就像一個產品,都是需要經過設計的,以下為其程序:

  1. 組織分工:根據組織目的、商業需求來把工作內容區分不同職務來進行。
  2. 職務說明書:是一份工作的基礎工作,內容需要有這份職務所需要技能、能力、權責範圍、工作內容細節、工作內容各項的比重、薪資設計是否競爭力,這個任務其實在公司裡面非常重要,本質來說,需要主管與人資共同討論並撰寫。
  3. 工作描述:在人資裡面都是用JD的英文來講,就是從放置在平台上文案,效果就是讓應徵者了解職務內容,透過文字也可以知道這份工作在幹嘛,裡面應該包含:
    1. 企業形象與公司產品
    2. 工作內容與比重
    3. 需要人才的條件與特質
    4. 面試方法與流程
      1. 可事前設計考試
      2. 或是填寫基本面試資料表
      3. 線上面試
      4. 實體面試
    5. 薪資範圍:底標與高標,如何達到高標
    6. 工作地點
    7. 工作班次:輪班、日班、夜班
    8. 技能需求
    9. 證照與否
    10. 語言條件
    11. 加分條件

二、招募與行銷

  1. 行銷與平台:招募的工作比起其他人資功能,更傾向在銷售及行銷,我們的任務與目的就是把雇主品牌做起來,透過文案,各種行銷方式來讓市場對公司建立好的認知,如此就會省去很多主動邀請的成本。
    1. 打工:小雞上工
    2. 傳統:104、1111、518
    3. 新創:Yourator、Cakeresume
    4. 外商:領英LinkdIe
    5. 社群平台:臉書平台、自家網站、IG
    6. 實體:政府就業服務站(偏二度就業)、Yourator、Cakeresume、就業展覽、學校就業展覽等
  2. 雇主品牌的重要性:目前因為職缺大於求職人口,許多公司欠缺知名度,以及平台相同職務的競爭,往往缺乏曝光度的職務容易埋沒在人力銀行上面,所以,雇主品牌的曝光就變得非常重要,他可以讓求職者對於公司有更高的認同感。
    1. 外部行銷:透過上述的平台行銷,可拍攝招募影片來建立品牌形象
    2. 內部行銷:透過員工因為工作滿意度高,而自主幫助公司留下好的名聲
  3. 搜尋與主動邀請:若雇主品牌做的太少,成本可能就會移轉到招募人員上
    1. 主動篩選:先設定條件,可利用招募系統的關鍵字篩選,條件越精準:越能夠找到對的TA
  4. 電話行銷:電話詢問的優勢在於聲音的說服力,能夠讓人選感到被重視的感覺,但如果你本身沒有很愛打電話(像我),這件事情就會成為痛苦來源,可以的話跟主管溝通看看吧。

三、招募漏斗數據

這是做招募必要學會的技能與概念,與行銷漏斗一樣,都有分層,如果公司有智慧一些,甚至可以根據招募漏斗來設定績效,來促使招募在做對的事情,讓努力更有效益。

raw-image

我們可以從JD的曝光率得出,我們的職缺曝光率高不高,這影響了招募的人力成本,而我們更應該思考這數據背後的意義:

【曝光率】

平台的影響力:這平台看到的人多還是少,是否打中TA,所以基數來說,要能夠打到對的人才是根基,PV(page view)就會是數據很重要的要素。

  • 人力銀行:雖然每天瀏覽的人數,10人可能已經很多了,但至少都是要求職的人
  • 臉書和IG的廣告:曝光率很高,可能每天至少百人以上(不確定),但不一定是真正想找工作的
  • 求職博覽會:政府、人力銀行、學校都是實體增加曝光的方法,這就更需要考驗一間公司能否好好把門面顧好

當曝光率低時,在職缺比人才多時,如果沒有透過主動邀請,或是找到曝光率低的原因,只放在人力銀行上,要等別人主動投遞,實在是過於消極且浪費錢,除非自己營運的是很有名的公司,否則難免都要需要邀請。

【應徵者】

文案(JD)是否有吸引到TA,才會進一步的CTA(call to action),進一步投遞。也可以透過主動邀請(電訪或文字)來邀請,審閱履歷就成為了重要的關鍵,若曝光率高,但主動投遞少的話,則要好好思考是不是那些條件太過嚴苛。

可能原因:薪資太低、工作內容模糊、企業形象不好、產業(公司)前景低、面試流程模糊、輪班制等理由,可透過詢問周遭的朋友、上網調查、相關工作者來調查原因。

改善機制:把自己當作應徵者去思考、去體驗這過程是否哪裡讓人體驗不好、條件不好等,必要時,需要向上積極溝通,能改善就需要改善,避免讓自己陷入招募的死局。

如果有所回應時,文字上的對談過程,須保持禮貌、尊重且友善的態度,能夠快速回應是最好的,若是有薪資等問題,如果有模糊空間,可請益主管,避免承諾了做不到的事情,會增加公司的困擾。

【面談者】

事前告知:需要具體的告知,面試日期、時間、地點、準備什麼、面試流程等,請使用104的面試邀約功能,系統會前一天提醒。

當天:接待面談者,可破冰詢問怎麼來,避免讓面談者太尷尬,來到現場介紹環境,然後事前準備杯水(很重要),重要的是讓面談者心情放鬆,有感覺被尊重,讓面談的好感度增加,並詢問溫度等。

面試流程:每間公司有不同的企業文化,有些設計得很高壓,有些則顯得親切,若是要增加體驗好感,建議都以後者為主,並可以事前設計結構式面談來針對:性格、動機、能力、價值觀,工作會需要的問題來設計,但與工作無關的內容避免詢問,會違反就業服務法的,性別和年齡歧視的問題更是不能說。

工作實境預覽:我自己的經驗是,當主管越是把企業理念、工作內容、企業理念和未來願景講出來,面試的體驗會越好,好的面試會很像聊天,面試者不知不覺的會表現他真實的樣子,但如果太像一場考試的話,給予太多壓迫,往往面試者會越緊縮,越不想要繼續面試下去。

事後可以設計調查問卷來詢問面談者的感受,並回饋於當事者,依據體驗來優化流程。人資並告知對方,於1-3天內告知,如果可以,盡量每位面試者都給予回應。

【錄取者】

結束面談後,用人主管在1-3天內確定是否錄取,人資取得結果後,盡速告知錄取者,文字和電話雙重確認,並確認報到日期。

以上都有林林總總的質性與量化的資訊可以蒐集,人資之所以要建立數據思維,因為我們才可以透過數據將我們的話語權建立起來。

很多人可能以為做人資招募可以遇到人,可以發揮自己很溫暖的特質,但實際上,招募承受了很多組織用人的需求,如果你又在一個組織內第一個人資,組織內其他主管沒有人資的敏銳度時,就更需要掌握這樣的知識與敏銳度,透過數字來與主管們管理與協調。

如果公司有預算,買一些人才追蹤招募系統(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來快速掌握趨勢和找到問題,不然你就像我用104招募後台來看PV和主動投遞數也是可以啦。

raw-image
raw-image


四、建立雇主品牌就是建立信任關係

這過程要散發出什麼氛圍,從文案裡、回應的訊息、面談過程、結束之後的訊息追蹤,都是一間企業對於人才的重視程度,是上對下?是過於討好?是平等?都在這些小互動中顯示出來。

raw-image


越是隱藏就越難讓應徵者感到放心,最好的策略還是:「誠實透明」,不論是在JD、面試和之後任用的勞動契約、績效等,公司的制度越透明,人選也會越信任公司。

這部分也是人資內在的價值觀表現,如果只是把自己當作一個內勤行政,做好主管交辦的事項,而忽略人資的專業,往往很容易被標籤為聽話的人,招募要能夠有主動找到問題並找資源解決的敏感度與專業度。

而做得好的招募,往往自身的理念也要與企業理念相符合,如此在內在動力上也會更強烈。

共勉之。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及【職場叢林法則】,也歡迎追蹤我的臉書IG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在職場不再無力。如果你有生涯上的困難,歡迎私訊聊聊,也歡迎來場【生涯與職業諮詢】找到自己人生的嚮往。

昆陽 Peace 2023.8.18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