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捐贈的心理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慈善機構如何吸引到更多的捐款,來幫助更多人?設計適當的誘因也是取得捐款的一個重要因素。《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的作者 Uri Gneezy 教授,用一個章節探索人們在做出捐贈決定時的複雜心理。作為經濟學家的他提醒我們:評估一個慈善機構的價值時,應該關注的是捐款的整體影響,而不是單純看重間接成本的高低。然而,作為凡人的我們,常常無法完全克服這些心理偏好。

書中提到一個例子:昨晚在一場研討會上,你被某家知名貧困兒童慈善機構的執行長的演講所感動,決定捐款1,000美元。今天早上你匯了款,,內心感到十分溫暖。

後來你去了機場準備搭飛機回家,在報到時,你的心情依舊不錯。 當你走進機艙,沿著走道往經濟艙找座位時,卻在經過頭等艙時,看到了那個眼熟的人-剛剛演講的慈善機構執行長竟然坐在頭等艙!

此時,你的感受可能會變得不太愉快。你可能會感到不滿甚至有些生氣,覺得自己的捐款被用於資助執行長的頭等艙機票,而不是真正用於幫助有需要的孩子,這可能讓你後悔做了捐贈。

為什麼人們總是對間接成本高的慈善機構印象不佳,以及如何設計更有效的誘因來吸引捐贈者?

URI教授指出,我們不喜歡間接成本高的慈善機構的主要原因通常有二︰其一,高額的間接費用可能表示組織效率低落,管理不善;其二,高費用可能源於內部腐敗行為。所以我們常將這些問題視為慈善機構的信號,謹慎地做出捐贈決定。

不過,經 Uri 教授的啟發,我們還發現了第三個重要原因︰捐贈者希望自己的錢能夠直接用於他們支持的事業,而不是用於管理費用。他們想感受到自己的捐款直接改善了受助者的處境,這增強了他們做善事的自我訊號。

這個發現啟發URI教授與其團隊設計了一項新的實驗,這個研究是在一個教育專業的基金會進行。基金會購買了向4萬名過去5年內有類似慈善捐款經歷的人發送勸募信的。基金會告知所有參與者,這個新計畫的成本是2萬美元,並呼籲他們踴躍捐款以達成目標。

研究團隊與基金會合作,使用不同類型的捐贈誘因來設計4個實驗組。具體如下:

對照組:沒有額外誘因。

種子資金組:告知已有募到1萬美元的初始資金支持。

對等動撥組:每新增1美元捐款,就動撥1美元初始資金 。

零間接成本組:所有初始1萬美元資金用於支付運營管理費用,捐款人的每一塊錢都直接用於慈善計畫。

通過這個實驗,研究團隊希望能更深入理解捐贈者對間接成本高的組織有所顧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他們假設,如果有人已經完全承擔相關的間接費用,就可能激發捐贈者的捐款意願。

這個發現無疑對慈善機構的經營有重要啟示:以前的做法通常是採用「種子資金」或「對等動撥」的誘因,現在我他們發現「零間接成本」可能更有吸引力。

舉個例子,假設你是一間醫院的開發計畫負責人,面對一位即將捐贈 500 萬美元的重要捐款人。你可以告訴他具體怎麼使用這筆錢,比如購買新設備。但不妨試著說服他,把這筆錢用於支付醫院開發募款活動的間接費用。這種「零間接成本」的募款方式,不僅能吸引更多小額捐贈者,從整體效益來看,可能遠勝於單純用於建設新大樓。

知名的非營利組織「慈善︰水」就採用了這種做法。它把組織拆分為「慈善︰水」和「泉井」,前者接受完全用於慈善的捐款,後者則負責支付所有間接費用。這不僅滿足了個人想直接影響受助對象的心理需求,也有助於整體募款的持續和成功。

綜上所述,我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捐贈者的心理偏好,設計出更有針對性的誘因。這不僅能提高募款成功率,也能幫助慈善機構更好地發揮其真正的社會影響力。

圖片來源:Dall.E 生成

圖片來源:Dall.E 生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oger學長的沙龍
25會員
442內容數
Roger學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本篇文章探討《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負面消費經驗數位療法的研究。研究發現,當消費者在評論中同時表達情緒和理性思考時,能更快從負面體驗中恢復,並提高再次購買意願。文章闡述了研究方法、發現及其對個人與企業的啟示,並提供了反思。
Thumbnail
2025/04/21
本篇文章探討《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負面消費經驗數位療法的研究。研究發現,當消費者在評論中同時表達情緒和理性思考時,能更快從負面體驗中恢復,並提高再次購買意願。文章闡述了研究方法、發現及其對個人與企業的啟示,並提供了反思。
Thumbnail
2025/04/08
本文深入探討美國人對財富分配的理想與現實認知之間的巨大差距。研究發現,無論政治立場或經濟地位如何,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期待更平等的財富分配模式,但同時也普遍低估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程度。這項研究不僅對社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啟示,也為組織管理和個人決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Thumbnail
2025/04/08
本文深入探討美國人對財富分配的理想與現實認知之間的巨大差距。研究發現,無論政治立場或經濟地位如何,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期待更平等的財富分配模式,但同時也普遍低估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程度。這項研究不僅對社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啟示,也為組織管理和個人決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Thumbnail
2025/04/02
在數位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數字資訊。從產品的蛋白質含量、電池續航力,到顧客評價的星等,數字無所不在。有趣的是,這些數字可以用兩種方式呈現:阿拉伯數字(如「5」)或是用英文單字(如「five」或中文的「五」)。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差異,實際上可能對消費者的判斷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最近,田納西
Thumbnail
2025/04/02
在數位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數字資訊。從產品的蛋白質含量、電池續航力,到顧客評價的星等,數字無所不在。有趣的是,這些數字可以用兩種方式呈現:阿拉伯數字(如「5」)或是用英文單字(如「five」或中文的「五」)。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差異,實際上可能對消費者的判斷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最近,田納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慈善機構如何吸引到更多的捐款,來幫助更多人?設計適當的誘因也是取得捐款的一個重要因素。《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的作者 Uri Gneezy 教授,用一個章節探索人們在做出捐贈決定時的複雜心理。作為經濟學家的他提醒我們:評估一個慈善機構的價值時,應該關注的是捐款的整體影響,
Thumbnail
慈善機構如何吸引到更多的捐款,來幫助更多人?設計適當的誘因也是取得捐款的一個重要因素。《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的作者 Uri Gneezy 教授,用一個章節探索人們在做出捐贈決定時的複雜心理。作為經濟學家的他提醒我們:評估一個慈善機構的價值時,應該關注的是捐款的整體影響,
Thumbnail
當我們付出時都會希望有回饋,不管事情緒上的還是物質上的, 其實當我們付出時,最希望的就是得到情緒價值,也就是有人說,快樂是終極貨幣。當我們捐獻金錢時希望幫助別人,我們是快樂的。 前陣子一位女同事,問我要不要每個月捐100給慈濟,當下我心中其實是不願意的,迫於我是公司的新人,最後我還是捐了。他跟我
Thumbnail
當我們付出時都會希望有回饋,不管事情緒上的還是物質上的, 其實當我們付出時,最希望的就是得到情緒價值,也就是有人說,快樂是終極貨幣。當我們捐獻金錢時希望幫助別人,我們是快樂的。 前陣子一位女同事,問我要不要每個月捐100給慈濟,當下我心中其實是不願意的,迫於我是公司的新人,最後我還是捐了。他跟我
Thumbnail
給予行為使人富有 預期即將降臨的快樂能激勵人們更努力工作,從而提升工作技巧和效能,並使他們設定更高的目標。 快樂的人收入較高,工作績效更好,決策和談判能力也更強。 一個人給予越多,感覺就越好,感覺越好就更樂意給予。 能量網絡 給予者會為身邊的人注入能量,並為同事創造貢獻的機會。 他們不會
Thumbnail
給予行為使人富有 預期即將降臨的快樂能激勵人們更努力工作,從而提升工作技巧和效能,並使他們設定更高的目標。 快樂的人收入較高,工作績效更好,決策和談判能力也更強。 一個人給予越多,感覺就越好,感覺越好就更樂意給予。 能量網絡 給予者會為身邊的人注入能量,並為同事創造貢獻的機會。 他們不會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投資理財書,不談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等專業知識,談的是如何看待金錢本質的心理學。你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金錢,將會造就不同的財富人生。 我認為這六個重要心態,值得想要投資理財的朋友們深思咀嚼,有任何想法與建議,非常歡迎留言和我交流喔。
Thumbnail
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投資理財書,不談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等專業知識,談的是如何看待金錢本質的心理學。你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金錢,將會造就不同的財富人生。 我認為這六個重要心態,值得想要投資理財的朋友們深思咀嚼,有任何想法與建議,非常歡迎留言和我交流喔。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關於控制自己的能量投資,避免被外在影響。內在信念和感覺對於實現願景目標非常重要,同時提到了如何管理自己在用能量投資什麼的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關於控制自己的能量投資,避免被外在影響。內在信念和感覺對於實現願景目標非常重要,同時提到了如何管理自己在用能量投資什麼的方式。
Thumbnail
約莫在今年1月中,經濟學人在緒論最後的一篇文章,是台灣目前還較為陌生,卻發人省思的議題!無附加條件贈與(No-strings giving),我們清楚賺錢有其困難性,但似乎現在獲得捐助也更加困難。
Thumbnail
約莫在今年1月中,經濟學人在緒論最後的一篇文章,是台灣目前還較為陌生,卻發人省思的議題!無附加條件贈與(No-strings giving),我們清楚賺錢有其困難性,但似乎現在獲得捐助也更加困難。
Thumbnail
本文探討如何透過提升內在能量和正確消費心態實現花錢越多卻擁有更多金錢的現象。內在能量與金錢的密切關係,消費作為能量流動的觀點以及面對不同價位支出的心態調整等都是本文要闡述的內容。
Thumbnail
本文探討如何透過提升內在能量和正確消費心態實現花錢越多卻擁有更多金錢的現象。內在能量與金錢的密切關係,消費作為能量流動的觀點以及面對不同價位支出的心態調整等都是本文要闡述的內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