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迷惘不知道該選哪一條路?用「逆向工程」概念規劃自己的職涯路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職涯諮詢的歷程中,有時候會碰到來談者碰到轉職議題時,盤點了自己的經歷和技能,以及感興趣的領域,會處於覺得好像什麼都可以試,但是對什麼都沒把握的狀態。


這種狀況可能基於求職者在現職太習慣手邊的工作,覺得自己會的其他人可能都會;另一方面,也可能來自求職者對於感興趣的領域,只有粗淺的概念,缺乏具體可以套用在自身,甚至採取步驟化行動的想像。


若碰到來談者有類似的問題,通常會建議可以採取工程領域常用的「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的概念,幫助自己模擬可能的職涯路徑,甚至是可以分解出可行的轉銜階段與可行步驟化行動。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又稱「反向工程」,是針對既有的產品,進行逆向分析與研究,進而得出產品的製作流程、組織結構、規格等要素,進而可以製作出類似功能相近的產品。這樣的技術常用在一些使用幾十年可能零件已經停產的設備,或是一些比較精密而維修零件取得不易的儀器上,也會用在回溯一些原始設計圖已經遺失或無法難以回復的設計上。


如果將「逆向工程」用在職涯探索上,可以用在三個面向上:一、探索可能的職涯路徑;二、比對自己既有跟需要取得的技能與資源;三、具體化行動方案與步驟


一、探索可能的職涯路徑

如在職場社交平台 LinkedIn上去搜尋自己感興趣產業、職業、公司內的專業人士,可以看到擁有自己夢想工作的人,在過往經歷了哪些產業、公司與職位的歷練、累積了什麼樣的成就、接收到哪些業界人士的技能與工作成果推薦?這些資訊就像是我們小時候常看的偉人傳記,讓我們可以在原本平面的履歷上,更細緻地看到其他專業人士一路走來的路徑,包括中間如何銜接不同產業或是職位。


二、比對自己既有跟需要取得的技能與資源

此外,透過LinkedIn的私訊功能,有機會與實際的業內人士喝咖啡交換資訊、進行工作訪談,更有機會具體化,那些可能沒寫在履歷上的挫折與挑戰,或是企業內未公開訊息。比如說一樣是行銷工作,在A企業與B企業的內部分工、流程、預算分配比重、甚至是定義KPI方式都有所不同;或是一樣是B2B業務,如何進行陌生開發、接觸客戶、維繫客戶、獎金分潤等流程與制度,可能都會依照產業與經營客戶群不同而有所差異。


透過實際的訪談,求職者得以了解自己所期待未來3-5年職涯發展路徑上,可能會需要哪些技能與經歷,以補齊自己跟理想職缺的差距,也比較有可能在現職工作,或是透過額外專案刻意訓練與累積相關技能與資源。


舉例來說,本來是做社群行銷的求職者,如果想要做更策略導向的品牌行銷工作,可能會需要累積更多關於公關、廣告或是通路行銷的知識與技能。要先知道缺什麼,再去補什麼、學什麼,會更有利於求職者更有效利用自己有限的時間,取得最需要也最關鍵的核心技能。


三、具體化行動方案與步驟

本來在外頭霧裡看外的求職者,如何利用已經在市場上的「成品」(特定產業的專業人士),去推導從現在自己的起點,要走到目標中間的階段和步驟為何?這可以透過職涯經歷「具體化」與職業真實內容的「脈絡化」進行。


舉例來說,喜歡行銷工作的人,如果喜歡獨立作業、喜歡擁有決策權、擅於溝通利害關係人的需求,相較於喜歡團體合作、第一線操作實務的人,或許更適合進入品牌端而非在代理商工作。但這樣的判斷,通常會需要求職者先釐清自己看重的價值觀與喜歡的工作與生活方式,再比對特定產業與職缺所構成的職場樣態,才能夠有更清楚的理解。


透過「逆向工程」的概念,求職者可以把看起來概略、模糊的職缺描述,拆解成可以定義與操作的步驟,像是特定知識、技能與工具的學習,或是特定職缺需要的可轉移能力,每一個都是求職者可以用來盤點自己現況,以及開始嘗試累積的關鍵轉職資產。由此,也才有機會具體化行動方案與需要採取的步驟,幫助求職者拉近想像與真實的距離,並讓有意識地跨出與累積的每一步,都能更靠近更理想的職涯路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職場法蘭克-avatar-img
2024/08/13
這個建議非常好。不過跨領域求職,會不會不太容易?
公關人生相談室-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13
職場法蘭克 謝謝回饋,如果是跨領域的話,可能還是有幅度跟產業上下游、職能的差別,我覺得或許可以用核心能力跟可轉移能力去盤點、比對目標領域需要的能力,可能比較容易叩門新領域
avatar-img
公關人生相談室的沙龍
276會員
215內容數
職涯像是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每次路上收盡的風景都是未來人生的養分,願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美好的旅程!Bon Voyage!
2024/09/23
近日在LinkedIn上看到一篇文章,談到好的領導者,就像是Wi-Fi一樣,可以把人連結起來,而不是讓人失去連結。好的領導者,會激勵團隊成員,即便當工作成果不如預期,仍會支持團隊成員、支持團隊成員成長而非粉碎信心、善於聆聽而非只是單向述說,也會慶賀團隊成員的成功時刻。
Thumbnail
2024/09/23
近日在LinkedIn上看到一篇文章,談到好的領導者,就像是Wi-Fi一樣,可以把人連結起來,而不是讓人失去連結。好的領導者,會激勵團隊成員,即便當工作成果不如預期,仍會支持團隊成員、支持團隊成員成長而非粉碎信心、善於聆聽而非只是單向述說,也會慶賀團隊成員的成功時刻。
Thumbnail
2024/08/26
近日到家中附近新開的連鎖早餐店買早餐,在等待外帶的過程中,看到從戶外蒸騰的熱氣中外送員入店,本來以為只是要取餐拿了餐就走。後來聽到店員跟外送員開啟了以下的對話
Thumbnail
2024/08/26
近日到家中附近新開的連鎖早餐店買早餐,在等待外帶的過程中,看到從戶外蒸騰的熱氣中外送員入店,本來以為只是要取餐拿了餐就走。後來聽到店員跟外送員開啟了以下的對話
Thumbnail
2024/08/19
在職涯諮詢的歷程中,不免有許多感到迷惘的來談者,會詢問類似的問題:「我都已經OO歲了,現在轉職還來得及嗎?是否需要再回去學校拿個OO學位?」,或是「老師,我對OO工作有興趣,是不是該去考個OO證照再去申請?」。
Thumbnail
2024/08/19
在職涯諮詢的歷程中,不免有許多感到迷惘的來談者,會詢問類似的問題:「我都已經OO歲了,現在轉職還來得及嗎?是否需要再回去學校拿個OO學位?」,或是「老師,我對OO工作有興趣,是不是該去考個OO證照再去申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前兩篇文章分別探討了自我教練的概念與擺脫瞎忙狀態的方法,最後一個章節想擴大範圍和你分享「職涯發展」,職涯發展不只是升遷,還包括你在職涯中持續前進的力量,藉此提高對職涯的掌控力,不怕未來的變動。 還沒看過前兩篇文章的人,可以點擊下面連結先閱讀後再往下看唷! 成為職涯的主人,探索發展可能性
Thumbnail
前兩篇文章分別探討了自我教練的概念與擺脫瞎忙狀態的方法,最後一個章節想擴大範圍和你分享「職涯發展」,職涯發展不只是升遷,還包括你在職涯中持續前進的力量,藉此提高對職涯的掌控力,不怕未來的變動。 還沒看過前兩篇文章的人,可以點擊下面連結先閱讀後再往下看唷! 成為職涯的主人,探索發展可能性
Thumbnail
這幾年職場環境的轉變,讓工作這件事有點不一樣的看法。 以前我們會看公司的抬頭去評估你現在的狀態,名聲越響亮、職務層級越高,就代表有著不錯的成就。但現在許多人轉變成去搜尋名子、背景、網路聲量等內容,用這樣的模式去評估一個人的能見度有多高,因此你所任職的公司已經不見得是最重要的評估依據。 
Thumbnail
這幾年職場環境的轉變,讓工作這件事有點不一樣的看法。 以前我們會看公司的抬頭去評估你現在的狀態,名聲越響亮、職務層級越高,就代表有著不錯的成就。但現在許多人轉變成去搜尋名子、背景、網路聲量等內容,用這樣的模式去評估一個人的能見度有多高,因此你所任職的公司已經不見得是最重要的評估依據。 
Thumbnail
想轉職的目的是什麼? 令你煩惱而難以下定決心的原因是什麼? 薪水好與薪水很好對你目前的差異是什麼? 主管職與技術職的優劣比較是什麼? 對職涯成功的目標與想像是什麼? 想像五年後的生活可能是什麼樣貌嗎? 除了轉職,還有哪些方式或資源達到目的嗎? 與獵頭打交道之前,你該想清楚的事 Why 為什麼為找上我
Thumbnail
想轉職的目的是什麼? 令你煩惱而難以下定決心的原因是什麼? 薪水好與薪水很好對你目前的差異是什麼? 主管職與技術職的優劣比較是什麼? 對職涯成功的目標與想像是什麼? 想像五年後的生活可能是什麼樣貌嗎? 除了轉職,還有哪些方式或資源達到目的嗎? 與獵頭打交道之前,你該想清楚的事 Why 為什麼為找上我
Thumbnail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06 天。今天 ChatGPT 問我的問題是: 如何有人想轉職成工程師,您會怎麼介紹工程師的職涯?
Thumbnail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06 天。今天 ChatGPT 問我的問題是: 如何有人想轉職成工程師,您會怎麼介紹工程師的職涯?
Thumbnail
這兩年招募新血時,我發現越來越多人跳產業、跳專業,「跨行」成為顯學。錯誤的人與環境,有時消耗的不只時間,更是健康的身心。如果你消耗的是後者,影響可能很長。這篇文章裡我想引用自己跳行的經驗,分享跨產業求職時可以事先做好的準備。
Thumbnail
這兩年招募新血時,我發現越來越多人跳產業、跳專業,「跨行」成為顯學。錯誤的人與環境,有時消耗的不只時間,更是健康的身心。如果你消耗的是後者,影響可能很長。這篇文章裡我想引用自己跳行的經驗,分享跨產業求職時可以事先做好的準備。
Thumbnail
最近是社會新鮮人找實習、工作的高峰期,無論是本土還是外商企業,都希望從這些年輕充滿潛力的人才,培養未來企業續航與創新的動力。照理說是對未來充滿希望且躍躍欲試的時刻,呈現在求職者臉上的卻是更多的迷惘。 常見問題在於: 一、對於自身優勢評析不明確: 二、想要一次賭對的確定感 三、不了解職場供需規則
Thumbnail
最近是社會新鮮人找實習、工作的高峰期,無論是本土還是外商企業,都希望從這些年輕充滿潛力的人才,培養未來企業續航與創新的動力。照理說是對未來充滿希望且躍躍欲試的時刻,呈現在求職者臉上的卻是更多的迷惘。 常見問題在於: 一、對於自身優勢評析不明確: 二、想要一次賭對的確定感 三、不了解職場供需規則
Thumbnail
在職涯上求新求變,是許多人在職涯發展上的其中之一目標,而年後是一波轉職熱潮,那你是否有轉換跑道想法?是要跨領域轉職嗎?整頓好自己了嗎?目標釐清好了嗎?
Thumbnail
在職涯上求新求變,是許多人在職涯發展上的其中之一目標,而年後是一波轉職熱潮,那你是否有轉換跑道想法?是要跨領域轉職嗎?整頓好自己了嗎?目標釐清好了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