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現在的人習慣於多工運作,追求可以同時進行兩三件事情,認為如此工作更有效率,可以大大節省時間。然而這些工作,通常都是不太需要思考的事情,甚至大多是瑣事。對於需要深入思考的事情,反而不容易擁有專注力。


這本沉浸式思考是由方智出版社所出版,作者是韓國的黃農文,他曾是首爾大學材料工程系的教授,他以高度投入狀態下進行研究的經驗為基礎,將沉浸式思考應用在研究和生活中,解決了困擾他數十年的難題,不僅活用自我能力,也感受到無限的滿足與至高的幸福。


作者認為,只要有實現目標的強烈意志,和投入時獲得的自信,世界上沒有你解決不了的問題。雖然投入是極其理想的狀態,但過程並不複雜,只要知道方法、要領、注意事項,經過短期訓練就能充分投入其中,對人生產生重大的影響和意義。


作者分享他的一段經歷,他曾深陷在「想盡全力過上無悔的人生」的想法,因此變得非常極端,想盡全力的想法成為他投入的動機。在國中時期,盡全力的方式是每天只睡4個小時,盡可能地擠出時間來讀書,但長期睡眠不足卻演變成憂鬱症。


後來改成每天睡6個小時左右,身體擁有充分的睡眠時間,書反而讀得更好,也能長期保持清晰的精神,成績也開始進步。就此理解到,學習要搭配自身情況找出最適合的節奏,就如同馬拉松比賽想取得好成績,就要保持自己的節奏一樣。


直到上了研究所,指導教授在材料領域是世界知名學者,他的要求讓作者的沉浸式思考有了更進步的模式。教授要求不要光是毫無想法的努力,動動腦吧。要享受研究,在你從事的領域成為世界第一,把你的研究當成作品而非產品,在進行每一項研究時都要揭盡全力。


人都有巨大的潛力,但大部分的人終其一生都沒能發揮出來。如果不強迫自己做以當前能力來看完全不可能的事,內在隱藏的能力可能永遠無法被發現,儘管挖掘潛力的過程很痛苦,但超越極限、發現潛力的表現,是一輩子為數不多的珍貴瞬間。


如果一輩子只做研究,到了退休死亡時,最終剩下的就是論文。就在某個瞬間,一個茫然卻強烈的想法從作者腦中掠過,他不想用他的人生換取一百多篇論文。於是,問題產生了,他原本打算在退休前犧牲一切,全力過這樣的研究生活,但他根本不想用他的人生換取那樣的結果,也就是,他發現其實他選了錯誤的道路。


從那時起,他開始思考為什麼會選擇這條路,是因為他從沒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判斷,而是聽身邊的人說該這樣做了,就照做了。作者意識到,是時候重新尋找一個不會後悔的生活或職業了,如果在人生的最後一刻後悔,那就是失敗的人生。


於是作者改變了從努力工作到努力思考的模式,他領悟到人生的重要教訓,生活品質,取決於自己能否在活著時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他不再以寫論文為目的,而是找出研究領域中真正重要且需要解決的事為主題,無論需要花費多久時間,都決定徹底發揮自己的能力。


於是作者提出,要進入沉浸式思考前,有六件事情需要好好準備。第一要先設定問題,有明確的目標;第二要預先整頓有利於沉浸式思考的環境,讓自己能專注思考一個問題超過一週;第三要隔絕不必要的外部資訊,在準備沉浸式思考期間,談論任何其他問題都可能影響投入程度。


第四是確保自己能處於一個安靜、不受妨礙的的獨處空間;第五是能規律的流汗運動,但運動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小時;第六是飲食以蛋白質為主,他認為沉浸式思考是想法和專注力都達到高強度的狀態,大腦需要活躍的活動,會消耗大量蛋白質,所以吃肉也不是完全沒有說服力。


書中分享,我們經常能看到有人滿腦子苦惱著研究和事業,憂愁揮之不去,這種情況下的苦惱或憂愁,往往會發展成為有效的沉浸式思考,戲劇化的浮現能解決問題的點子。然而若發展不當,卻可能導致精神官能症或神經衰弱,如此便無法帶來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只會帶來壓力和痛苦。


適當的壓力會讓人投入在問題中,並在投入的狀態下展現出高超的解決問題能力,但過度的憂慮給人帶來痛苦。可以肯定的是,壓力本身無法解決問題,但這樣的狀態又能引導人進入投入狀態解決問題。


因此,解決問題需要的是進入投入狀態,而非憂慮、壓力或危機感。因此作者提出的方法是「緩慢思考」,這是一種近乎冥想的行為,全身放鬆,脖子往後靠,舒服地坐下,像冥想一樣平靜下來後,以非常緩慢的速度思考自己苦惱的問題。


進入沉浸式思考狀態後,會開始浮現有助於解決問題的點子,就連與問題相關的細節都能看得非常清楚。在投入狀態下能想到的新構想非常多元,可能直接得到解決問題的答案,也可能得出該專注於哪個問題的結論,會浮現出非常多種想法。甚至這新構想根本就不是在那一刻形成的,而是早就存在腦中。


作者在書裡分享了很多如何進入沉浸式思考的方式與好處,也在書末分享沉浸式思考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思考無法解決的問題20分鐘,一天練習5次,練習2週以上。這是幫助自己在準備投入的階段養成思考習慣,以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自信。最適合練習思考的時間就是上下班時間,如果在這段通勤時間練習思考20分鐘,就能讓通勤時間變得具有生產力。


第二階段,思考無法解決的問題2小時,一天練習1次,持續練嫌2週。這是為了領悟如何不費力的長久思考,以期達到覺得思考一點都不費力,能思考一整天的狀態。這個階段需要高度的耐力,在這2個小時需要採用緩慢思考,而最適合緩慢思考的時間就是睡前。


第三階段,維持每天規律做喜歡的運動1小時,每天思考解決不了的問題2小時,星期天則要思考一整天,以維持能持續思考多天的最佳狀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領悟到為了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能力,必須規律運動並養成習慣。


第四階段,讓自己思考無法解決的問題7天,讓大腦活動極大化,以體驗高度投入。一整天只想著一個問題,想著問題入睡,也想著問題醒來。到了這個階段,會有股動力和自信想解決某種具重大意義的問題,既然選了高難度問題,現在就要挑戰7天只思考那個問題。


第五階段,持續體驗投入超過1個月,達成價值觀的改變,透過投入體驗感受變化,最終目標是領悟到最佳生活。人的價值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體驗過長期沉浸式思考,就會形成新的價值觀,人沒有經歷過就不會真正相信。


以上介紹的五個階段,即使是初學者,只要能堅持實踐,就能投入其中。就算最終無法進入最後的投入階段,各階段的學習也會讓學生提高學習力、讓上班族提高工作能力。沒有必要從一開始就以最後階段的投入狀態為目標,先從自己能實踐的階段開始堅持練習看看,觀察自己進步的變化吧。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8996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雨果的理財生活觀的沙龍
485會員
383內容數
本專欄會分享生活中投資理財的相關話題,包含理財觀念、退休金準備、保險、儲蓄等理財話題探討,協助建立日常生活中清晰的理財價值觀。
2025/05/01
我相信投資人應該都很怕自己投資的市場崩盤,不論是股票市場或是房地產市場,或甚至是原物料市場。但投資人應該要知道,金融市場的崩盤是無法避免的,只是何時發生與幅度多大的差別。 金融市場的崩盤無法避免,但人生可千萬不能崩盤,不是每個人崩盤後,都可以像金融市場一樣重新再站起來。今天分享的這本書,就
Thumbnail
2025/05/01
我相信投資人應該都很怕自己投資的市場崩盤,不論是股票市場或是房地產市場,或甚至是原物料市場。但投資人應該要知道,金融市場的崩盤是無法避免的,只是何時發生與幅度多大的差別。 金融市場的崩盤無法避免,但人生可千萬不能崩盤,不是每個人崩盤後,都可以像金融市場一樣重新再站起來。今天分享的這本書,就
Thumbnail
2025/04/24
前年無意間翻到一本書叫《精準投資》,光看書名以為會是一本教你如何買低賣高,精準進出場的一本書。但翻了敘論與目錄之後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本有系統、有邏輯、有執行方法的一本財務規劃書籍。內容相當有價值,不知不覺就把整本書看完了。 這兩位作者,洪哲茗與邱茂恒,分別都是財務顧問,這次由幸福文化出版社
Thumbnail
2025/04/24
前年無意間翻到一本書叫《精準投資》,光看書名以為會是一本教你如何買低賣高,精準進出場的一本書。但翻了敘論與目錄之後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本有系統、有邏輯、有執行方法的一本財務規劃書籍。內容相當有價值,不知不覺就把整本書看完了。 這兩位作者,洪哲茗與邱茂恒,分別都是財務顧問,這次由幸福文化出版社
Thumbnail
2025/04/17
許多人都有拖延症,一件事情總是要拖到截止日快到了才開始處理,甚至毫無頭緒不知從何開始。在有限的時間裡,加上截止日的壓力,常讓事情變得潦草處理,不僅任務可能無法完成,即使完成了也是品質不佳,草草了事。 這本由幸福文化出版的《哈佛日曆快十天》,作者是韓國的河知銀,他是生活顧問專業教育企業的執行
Thumbnail
2025/04/17
許多人都有拖延症,一件事情總是要拖到截止日快到了才開始處理,甚至毫無頭緒不知從何開始。在有限的時間裡,加上截止日的壓力,常讓事情變得潦草處理,不僅任務可能無法完成,即使完成了也是品質不佳,草草了事。 這本由幸福文化出版的《哈佛日曆快十天》,作者是韓國的河知銀,他是生活顧問專業教育企業的執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專注力代表產能的效率,早期機械化生產與現今的生產力已經不同,過去工作的變化性不大,沒有太多個人優化工作流程的空間,基本上就是照表操課。但現在很多工作型態自我掌控度更高,且內容複雜度提高,甚至有的工作內容是屬於創作性質,更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分配,才能達到最好的產能與學習力。
Thumbnail
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專注力代表產能的效率,早期機械化生產與現今的生產力已經不同,過去工作的變化性不大,沒有太多個人優化工作流程的空間,基本上就是照表操課。但現在很多工作型態自我掌控度更高,且內容複雜度提高,甚至有的工作內容是屬於創作性質,更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分配,才能達到最好的產能與學習力。
Thumbnail
3/29讀書會已圓滿完成,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幾個關鍵點,以及我如何將這些理念應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以達到更高的效率和更佳的生活質量。
Thumbnail
3/29讀書會已圓滿完成,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幾個關鍵點,以及我如何將這些理念應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以達到更高的效率和更佳的生活質量。
Thumbnail
本書介紹一些觀念和心理學原理,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決定、利用情緒激發創意和提升心智表現…
Thumbnail
本書介紹一些觀念和心理學原理,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決定、利用情緒激發創意和提升心智表現…
Thumbnail
每天面對無休止的工作和壓力,容易感到疲憊不堪,甚至快要放棄。瞎忙的生活方式不僅浪費時間,而且讓人忽略了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本文介紹了從斷捨離、價值工作計畫、PDCA、到排除干擾等方法,幫助讀者提高工作效率,專注於重要的任務,並將生活過得更有意義。內文並分享了線上免費讀書會以及相關社群資訊。
Thumbnail
每天面對無休止的工作和壓力,容易感到疲憊不堪,甚至快要放棄。瞎忙的生活方式不僅浪費時間,而且讓人忽略了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本文介紹了從斷捨離、價值工作計畫、PDCA、到排除干擾等方法,幫助讀者提高工作效率,專注於重要的任務,並將生活過得更有意義。內文並分享了線上免費讀書會以及相關社群資訊。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深度工作與淺薄工作的區分,以及如何減少淺薄工作的時間比例,提高深度工作效率所需的紀律,以及其他時間區段的安排建議。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深度工作與淺薄工作的區分,以及如何減少淺薄工作的時間比例,提高深度工作效率所需的紀律,以及其他時間區段的安排建議。
Thumbnail
好像問題主要是出在「人一天能做的決策量有限」的設定上。
Thumbnail
好像問題主要是出在「人一天能做的決策量有限」的設定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