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現在的人習慣於多工運作,追求可以同時進行兩三件事情,認為如此工作更有效率,可以大大節省時間。然而這些工作,通常都是不太需要思考的事情,甚至大多是瑣事。對於需要深入思考的事情,反而不容易擁有專注力。


這本沉浸式思考是由方智出版社所出版,作者是韓國的黃農文,他曾是首爾大學材料工程系的教授,他以高度投入狀態下進行研究的經驗為基礎,將沉浸式思考應用在研究和生活中,解決了困擾他數十年的難題,不僅活用自我能力,也感受到無限的滿足與至高的幸福。


作者認為,只要有實現目標的強烈意志,和投入時獲得的自信,世界上沒有你解決不了的問題。雖然投入是極其理想的狀態,但過程並不複雜,只要知道方法、要領、注意事項,經過短期訓練就能充分投入其中,對人生產生重大的影響和意義。


作者分享他的一段經歷,他曾深陷在「想盡全力過上無悔的人生」的想法,因此變得非常極端,想盡全力的想法成為他投入的動機。在國中時期,盡全力的方式是每天只睡4個小時,盡可能地擠出時間來讀書,但長期睡眠不足卻演變成憂鬱症。


後來改成每天睡6個小時左右,身體擁有充分的睡眠時間,書反而讀得更好,也能長期保持清晰的精神,成績也開始進步。就此理解到,學習要搭配自身情況找出最適合的節奏,就如同馬拉松比賽想取得好成績,就要保持自己的節奏一樣。


直到上了研究所,指導教授在材料領域是世界知名學者,他的要求讓作者的沉浸式思考有了更進步的模式。教授要求不要光是毫無想法的努力,動動腦吧。要享受研究,在你從事的領域成為世界第一,把你的研究當成作品而非產品,在進行每一項研究時都要揭盡全力。


人都有巨大的潛力,但大部分的人終其一生都沒能發揮出來。如果不強迫自己做以當前能力來看完全不可能的事,內在隱藏的能力可能永遠無法被發現,儘管挖掘潛力的過程很痛苦,但超越極限、發現潛力的表現,是一輩子為數不多的珍貴瞬間。


如果一輩子只做研究,到了退休死亡時,最終剩下的就是論文。就在某個瞬間,一個茫然卻強烈的想法從作者腦中掠過,他不想用他的人生換取一百多篇論文。於是,問題產生了,他原本打算在退休前犧牲一切,全力過這樣的研究生活,但他根本不想用他的人生換取那樣的結果,也就是,他發現其實他選了錯誤的道路。


從那時起,他開始思考為什麼會選擇這條路,是因為他從沒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判斷,而是聽身邊的人說該這樣做了,就照做了。作者意識到,是時候重新尋找一個不會後悔的生活或職業了,如果在人生的最後一刻後悔,那就是失敗的人生。


於是作者改變了從努力工作到努力思考的模式,他領悟到人生的重要教訓,生活品質,取決於自己能否在活著時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他不再以寫論文為目的,而是找出研究領域中真正重要且需要解決的事為主題,無論需要花費多久時間,都決定徹底發揮自己的能力。


於是作者提出,要進入沉浸式思考前,有六件事情需要好好準備。第一要先設定問題,有明確的目標;第二要預先整頓有利於沉浸式思考的環境,讓自己能專注思考一個問題超過一週;第三要隔絕不必要的外部資訊,在準備沉浸式思考期間,談論任何其他問題都可能影響投入程度。


第四是確保自己能處於一個安靜、不受妨礙的的獨處空間;第五是能規律的流汗運動,但運動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小時;第六是飲食以蛋白質為主,他認為沉浸式思考是想法和專注力都達到高強度的狀態,大腦需要活躍的活動,會消耗大量蛋白質,所以吃肉也不是完全沒有說服力。


書中分享,我們經常能看到有人滿腦子苦惱著研究和事業,憂愁揮之不去,這種情況下的苦惱或憂愁,往往會發展成為有效的沉浸式思考,戲劇化的浮現能解決問題的點子。然而若發展不當,卻可能導致精神官能症或神經衰弱,如此便無法帶來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只會帶來壓力和痛苦。


適當的壓力會讓人投入在問題中,並在投入的狀態下展現出高超的解決問題能力,但過度的憂慮給人帶來痛苦。可以肯定的是,壓力本身無法解決問題,但這樣的狀態又能引導人進入投入狀態解決問題。


因此,解決問題需要的是進入投入狀態,而非憂慮、壓力或危機感。因此作者提出的方法是「緩慢思考」,這是一種近乎冥想的行為,全身放鬆,脖子往後靠,舒服地坐下,像冥想一樣平靜下來後,以非常緩慢的速度思考自己苦惱的問題。


進入沉浸式思考狀態後,會開始浮現有助於解決問題的點子,就連與問題相關的細節都能看得非常清楚。在投入狀態下能想到的新構想非常多元,可能直接得到解決問題的答案,也可能得出該專注於哪個問題的結論,會浮現出非常多種想法。甚至這新構想根本就不是在那一刻形成的,而是早就存在腦中。


作者在書裡分享了很多如何進入沉浸式思考的方式與好處,也在書末分享沉浸式思考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思考無法解決的問題20分鐘,一天練習5次,練習2週以上。這是幫助自己在準備投入的階段養成思考習慣,以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自信。最適合練習思考的時間就是上下班時間,如果在這段通勤時間練習思考20分鐘,就能讓通勤時間變得具有生產力。


第二階段,思考無法解決的問題2小時,一天練習1次,持續練嫌2週。這是為了領悟如何不費力的長久思考,以期達到覺得思考一點都不費力,能思考一整天的狀態。這個階段需要高度的耐力,在這2個小時需要採用緩慢思考,而最適合緩慢思考的時間就是睡前。


第三階段,維持每天規律做喜歡的運動1小時,每天思考解決不了的問題2小時,星期天則要思考一整天,以維持能持續思考多天的最佳狀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領悟到為了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能力,必須規律運動並養成習慣。


第四階段,讓自己思考無法解決的問題7天,讓大腦活動極大化,以體驗高度投入。一整天只想著一個問題,想著問題入睡,也想著問題醒來。到了這個階段,會有股動力和自信想解決某種具重大意義的問題,既然選了高難度問題,現在就要挑戰7天只思考那個問題。


第五階段,持續體驗投入超過1個月,達成價值觀的改變,透過投入體驗感受變化,最終目標是領悟到最佳生活。人的價值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體驗過長期沉浸式思考,就會形成新的價值觀,人沒有經歷過就不會真正相信。


以上介紹的五個階段,即使是初學者,只要能堅持實踐,就能投入其中。就算最終無法進入最後的投入階段,各階段的學習也會讓學生提高學習力、讓上班族提高工作能力。沒有必要從一開始就以最後階段的投入狀態為目標,先從自己能實踐的階段開始堅持練習看看,觀察自己進步的變化吧。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89967





本專欄會分享生活中投資理財的相關話題,包含理財觀念、退休金準備、保險、儲蓄等理財話題探討,協助建立日常生活中清晰的理財價值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常聽到的都是要大家跳脫舒適圈,去嘗試不一樣的事情,增加經歷與能力,擴大自己的舒適圈。但這本書卻是叫大家別再跳脫舒適圈,難道他是在鼓勵大家不做改變,逃避壓力,永遠留在舒適的同溫層嗎? 這本由天下文化出版的書,是由克莉絲汀.巴特勒所著作,他是一位暢銷書作家,也是網路社群「正向力量」的執行長
猛獁象是生活在恐龍滅絕後時期的一方霸主,但卻因氣候變遷與居住在洞穴中的尼安德塔人而滅絕。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法隨時間適應環境與進化的物種,最終難逃滅絕的命運,這就是大自然殘酷的法則。其實許多人與金錢的關係也還停留在石器時代。 儲蓄並非人的天性,分享才是,這正是現代個人理財的一大阻力,另一項阻
甚麼是黑天鵝?引用維基百科的典故解釋,在18世紀歐洲人發現澳洲之前,由於他們所見過的天鵝都是白色的,所以在當時歐洲人眼中,天鵝只有白色的品種。 直到歐洲人發現了澳洲,看到當地的黑天鵝後,人們認識天鵝的視野才打開,只需一個黑天鵝的觀察結果就能使從無數次對白天鵝的觀察中歸納推理出的一般結論
你的夢想是甚麼?或許很多人從沒有認真地想過,只要過好生活就行。我聽過很多人的夢想都會說想環遊世界,但我常認為那未必是他真正的夢想,單純就只是想出國去玩。 其實夢想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改變,除了環遊世界這類玩樂的夢想外,也有人只是希望可以談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愛,有人臨死前後悔自己沒有做過自己想
財經主播詹璇依在媒體圈有逾十年的資歷,曾任電子產業記者與三立財經新聞主播,致力於研究及推廣基金投資,一直認為基金投資是最適合所有人的投資方式,幾年前出版過一本著作叫《我靠科技基金4年資產翻3倍》。 這次大樂文化為璇依主播出版了另一本投資書籍,分享透過高股息ETF及科技基金,在3年獲利100
今天我要推薦一本我認為很值得閱讀的書,這本書不是在教你如何在股市賺錢,而是要讓人知道,如何面對與認識金錢,與找到自己人生與金錢的相對關係,獲得富足的人生。 這書是由今周刊所出版,作者聰明主婦是為家庭主婦,同時也是講師與財務導師,經營「聰明主婦の生活投資學」粉絲團,應該也是我粉絲團的常客,滿
5/5盤點致富
我們常聽到的都是要大家跳脫舒適圈,去嘗試不一樣的事情,增加經歷與能力,擴大自己的舒適圈。但這本書卻是叫大家別再跳脫舒適圈,難道他是在鼓勵大家不做改變,逃避壓力,永遠留在舒適的同溫層嗎? 這本由天下文化出版的書,是由克莉絲汀.巴特勒所著作,他是一位暢銷書作家,也是網路社群「正向力量」的執行長
猛獁象是生活在恐龍滅絕後時期的一方霸主,但卻因氣候變遷與居住在洞穴中的尼安德塔人而滅絕。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法隨時間適應環境與進化的物種,最終難逃滅絕的命運,這就是大自然殘酷的法則。其實許多人與金錢的關係也還停留在石器時代。 儲蓄並非人的天性,分享才是,這正是現代個人理財的一大阻力,另一項阻
甚麼是黑天鵝?引用維基百科的典故解釋,在18世紀歐洲人發現澳洲之前,由於他們所見過的天鵝都是白色的,所以在當時歐洲人眼中,天鵝只有白色的品種。 直到歐洲人發現了澳洲,看到當地的黑天鵝後,人們認識天鵝的視野才打開,只需一個黑天鵝的觀察結果就能使從無數次對白天鵝的觀察中歸納推理出的一般結論
你的夢想是甚麼?或許很多人從沒有認真地想過,只要過好生活就行。我聽過很多人的夢想都會說想環遊世界,但我常認為那未必是他真正的夢想,單純就只是想出國去玩。 其實夢想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改變,除了環遊世界這類玩樂的夢想外,也有人只是希望可以談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愛,有人臨死前後悔自己沒有做過自己想
財經主播詹璇依在媒體圈有逾十年的資歷,曾任電子產業記者與三立財經新聞主播,致力於研究及推廣基金投資,一直認為基金投資是最適合所有人的投資方式,幾年前出版過一本著作叫《我靠科技基金4年資產翻3倍》。 這次大樂文化為璇依主播出版了另一本投資書籍,分享透過高股息ETF及科技基金,在3年獲利100
今天我要推薦一本我認為很值得閱讀的書,這本書不是在教你如何在股市賺錢,而是要讓人知道,如何面對與認識金錢,與找到自己人生與金錢的相對關係,獲得富足的人生。 這書是由今周刊所出版,作者聰明主婦是為家庭主婦,同時也是講師與財務導師,經營「聰明主婦の生活投資學」粉絲團,應該也是我粉絲團的常客,滿
5/5盤點致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正確的決定依賴好的思考,而好的思考需要時間和專注。好的思考雖然奢侈,但壞的思考更是得不償失。
Thumbnail
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專注力代表產能的效率,早期機械化生產與現今的生產力已經不同,過去工作的變化性不大,沒有太多個人優化工作流程的空間,基本上就是照表操課。但現在很多工作型態自我掌控度更高,且內容複雜度提高,甚至有的工作內容是屬於創作性質,更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分配,才能達到最好的產能與學習力。
Thumbnail
3/29讀書會已圓滿完成,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幾個關鍵點,以及我如何將這些理念應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以達到更高的效率和更佳的生活質量。
Thumbnail
本書介紹一些觀念和心理學原理,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決定、利用情緒激發創意和提升心智表現…
Thumbnail
每天面對無休止的工作和壓力,容易感到疲憊不堪,甚至快要放棄。瞎忙的生活方式不僅浪費時間,而且讓人忽略了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本文介紹了從斷捨離、價值工作計畫、PDCA、到排除干擾等方法,幫助讀者提高工作效率,專注於重要的任務,並將生活過得更有意義。內文並分享了線上免費讀書會以及相關社群資訊。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深度工作與淺薄工作的區分,以及如何減少淺薄工作的時間比例,提高深度工作效率所需的紀律,以及其他時間區段的安排建議。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正確的決定依賴好的思考,而好的思考需要時間和專注。好的思考雖然奢侈,但壞的思考更是得不償失。
Thumbnail
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專注力代表產能的效率,早期機械化生產與現今的生產力已經不同,過去工作的變化性不大,沒有太多個人優化工作流程的空間,基本上就是照表操課。但現在很多工作型態自我掌控度更高,且內容複雜度提高,甚至有的工作內容是屬於創作性質,更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分配,才能達到最好的產能與學習力。
Thumbnail
3/29讀書會已圓滿完成,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幾個關鍵點,以及我如何將這些理念應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以達到更高的效率和更佳的生活質量。
Thumbnail
本書介紹一些觀念和心理學原理,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決定、利用情緒激發創意和提升心智表現…
Thumbnail
每天面對無休止的工作和壓力,容易感到疲憊不堪,甚至快要放棄。瞎忙的生活方式不僅浪費時間,而且讓人忽略了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本文介紹了從斷捨離、價值工作計畫、PDCA、到排除干擾等方法,幫助讀者提高工作效率,專注於重要的任務,並將生活過得更有意義。內文並分享了線上免費讀書會以及相關社群資訊。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深度工作與淺薄工作的區分,以及如何減少淺薄工作的時間比例,提高深度工作效率所需的紀律,以及其他時間區段的安排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