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你,變得好有力量,不管是說話的力道、態度、眼神都是,超迷人的。」前些日子,我跟以前的同事吃飯,這是吃完飯後,他給我的回饋。
當下,我其實沒多想什麼,直接回他,「因為我真的好喜歡現在的自己,不管是目前我在做的事情,還是此刻我活出的樣子,都讓我好滿足跟喜歡。」
九年前,第一次陷入憂鬱的我,又或是三年前在職場摔倒,嚴重自我懷疑的我,當初那麼憎恨自己,恨不得我能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不要再帶給身邊的人,更多困擾和麻煩的那個我,應該很難想像,在未來的某一天,我會活得這麼幸福跟喜歡我自己。
當年,我的高敏感,還有對每件事情的認真態度,讓我在公職吃盡苦頭。
畢竟,在一個不管你做多少事情、負擔多少的責任壓力,領的報酬皆齊頭式平等的地方,還要能維持自己的初心,實在太難。
我的憂鬱,其實是身體不停地在散發訊息告訴我,這個不是我想活的人生、或想成為的模樣。
在公職時,我花了好多力氣去對抗,只因我不想為了環境或他人,就變成自己也討厭的樣子。
但,漸漸地,我發現自己格格不入,有好長的一段時間,我很茫然,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去哪裡,甚至不相信自己還有其他可能。
印象深刻的是,離開職場時,我在自己的臉書留下了一段話,詳細怎麼寫的我記不清,但大意是說,就算在某些關係裡,我無法被善待,可我依舊想成為能夠溫柔對待別人的人,而我決定從我自己做起。
「試著去創造出結果,而這些結果就可以支持你是怎樣的人,再透過這樣的確認、支持,便能幫助你長出自信。然後這個結果是好的,也能讓身旁的人安心,進而去影響身旁的人。這便成為一個良性的循環。」——《啟點文化》
早上聽啟點文化,聽到凱宇分享這段話,我覺得非常觸動。原因是這段話,精準描述了離職後的我,是如何慢慢長出自信,並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起初,我只在個人的臉書,而且還是未公開的形式,紀錄我陪伴孩子的過程。
當時會有這個起頭,不過是因為職場生活讓我覺得太過痛苦,我的紀錄,是為了提醒自己,生活中還有其他美好的片刻。
沒想到,越來越多朋友,看完文章後,好奇我在上的課程是什麼?以及我是怎麼做到溫和堅定的陪伴孩子?透過朋友們的回饋,我才知道我有業配能力(?),阿不是是我的文字是有影響力的。
後來,我慢慢發表各種教養文章,在其他平台上,也收到非常多媽媽們的回饋與感謝。最後才又創了部落格與粉專,開始被商周或其他平台看見。
我並不是確定了自己要做什麼而離職,反而是透過一次一點一點的行動,去創造出結果,並由他人的反饋長出自信,支持我持續成為我喜歡的樣子,也有機會影響到更多的人。
換句話說,自信,其實是從行動與結果中,慢慢累積而來。
那麼你呢?你喜歡你自己嗎?你對自己是有自信的嗎?如果你渴望能長出自信,那麼你願意做些什麼行動,來創造出一些不同的結果呢?
花一點時間回到當下,並多問自己,「我還能替自己做的是什麼?」就有機會透過行動來產生好的結果,而慢慢累積自信。有自信後,自然能喜歡自己,並過得更幸福滿足喔!祝福你~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臉書找我互動聊天喔!
您的任何互動都是我創作的原動力~>
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如果你也想活得更幸福,歡迎預約<個別陪伴談話>,透過深度陪伴陪你聽見心裡的聲音,並活得更靠近自己渴望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