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常聽到人們說「打不贏就加入」,也很常聽到人們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這兩個概念是不是衝突的?聽 股癌 EP475 就有講到這一段,我們要怎麼判斷何時該做哪個選擇?
我問 GPT,得到了以下解釋:這是一種務實的思考方式。如果當我們判斷無法戰勝某種勢力或趨勢時,加入他們或許會比較容易。
根據各種情境可以出現不一樣的效果。在商場上,投靠強勢企業,合作勝於競爭;在哲學上,承認自己的侷限,選擇更好的可能性;在心理學上,依靠大流更輕鬆;在物理學和化學中,加入主流研究方向可能比自己硬撞南牆更好。
每個領域的解釋方式都不太一樣,但我們可以發現這是一種務實的思考方式。當我們發現自己的侷限性時,透過整體的趨勢或主流,能夠順著趨勢的力量向上而流。
這是我請 GPT 解釋的結果。
這句話表現出一種謹慎和避險的態度,強調選擇較少競爭和風險的路徑:
這裡可以看出來,主要強調的是要謹慎、獨立思考和規避風險。
其實這樣看起來兩者並不衝突。
1. 「打不贏就加入」: 告訴我們識時務者為俊傑,當我們發現自己的侷限性時,選擇加入更強大的勢力或趨勢,是一種更務實的做法。
2.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告訴我們要謹慎小心,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並具有規避風險的判斷力。
因此,兩者並不衝突。當我們聽到其中某一句話時,很容易就會以為另一個不重要。因為人們容易將事情簡單化來看,用對與錯的絕對立場來區分。但這樣容易陷入心理學誤區,讓我們以為另一個不重要。在思考事情時,我們還是應該多方面、多層次地思考,避免陷入誤區,並提升思維的廣度。
這兩句話並沒有形成矛盾,而是透過背後的意思告訴我們:適度的妥協才能生存,但要保留謹慎和獨立的思考。還要知道當數量(次數、頻率)變高時,會產生什麼風險;當風險出現的機率高過一定值時,我們要能夠判斷是否要離開,以避免毀滅。
查理·蒙格常說:「如果知道會死在哪裡,就永遠不要去那邊」,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