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談論過幾次社群媒體帶來的問題,尤其短影音文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完全是「壞的」,社群媒體時代與如今流行的各種不同形式的內容模式,仍為我們的世界帶來許多重要的貢獻。
的確,從品味與社會進步的角度來說,我們或許會有明確的對嚴肅閱讀的偏好。我們相信有一些作品比另一些作品乘載了更多價值,或具有更高的意義含量。但另一方面,並非只有千字以上的文章才有價值,也不是只有電影、戲劇或典型的舞蹈才有價值。音樂廳式的演出令人感覺到的那種高雅感,有時更大程度來自於場所帶來的氛圍與其傳統所象徵的社會地位。就像燭光晚餐不見得能代表愛,作品的形式性與嚴肅感不見得意味著它們更具藝術價值。
同時,這些傳統意義上更被推崇的作品、表達與接受方式,時常給人一種遠離群眾的感覺。為什麼川普總是選擇以中學或以下程度的字彙組成他的演講,並有意識地重複特定單詞?你可以說那是基於政治目的洗腦策略,但從一種更不帶褒貶的角度來說,那是為了讓每一個人都能聽懂,而這恰恰是人們期待一個美國總統能在言說裡做到的事。
與其相呼應的,社群媒體上幾句話就成篇的po文、透過簡單肢體動作與背景音樂對嘴形成的短影音,都有著相似的低技術門檻性格。相較於傳統的媒體、有系統的文章、科班出生的表演等「少數菁英表達,普羅大眾接收」的形式,這個時代的技術與流行,給予了人們一種機會,使用這些更「常民化」與「民主化」的表達與陪伴形式。
*
以podcast為例,相較於社群網站po文或短影音,podcast當然有著更加充沛的內容與傳統意義上的節目形式。但若對比於過往的媒體(哪怕是過去的廣播),podcast的訊息密度通常更低。穿插與瀰漫其中的,是更多閒談性質與個人化的內容。我們不僅僅是為了接收資訊、不僅僅將注意力聚焦在那段文字。我們聽見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內容的低資訊密度,反而讓它更具有親和感。
同時,這個時代的「標題」也明顯比過去不精巧。它更常將自己表現為一句話,一句能讓人產生圖像的描述或一段吸引你好奇的提問。之所以這種方式比傳統的標題更能吸引大眾,不僅僅是因為它們有時操弄了心理機制,同樣是因為它們在表達方式上更加親民,也更能夠讓有著特定喜好的人能夠一目了然地知道這裡有他可能會想要的內容。
從創作者或表達者的角度來說,無論是基於品味還是基於目的,他都會有自己更加偏好的表達形式。而在作品的另一端,受眾也會有他們自己更加喜愛的接收方式。就如同小說、漫畫、動畫、真人劇,各自有各自不同的主要受眾,長文、短文、圖文並茂、穿插迷因,不同的讀者就是會有他們更加習慣的閱讀模式。
的確,這個時代的許多表達形式能乘載的內容量相對有限。但它們卻已然俱備了更加吸引人們有限注意力的能力。在這個時代裡,每個人都因此擁有了更多讓別人初步地看見與聽見自己的機會,每項我們相信其重要的議題與價值也同樣比過去擁有更加豐沛的管道去觸及世界上各個網路能抵達的角落。
於是,在這些條件下,不同的表達形式都是不可或缺的,也都帶來不同的難題。技術工具並不純然是中立的,它們背負著技術的創造者與時代盛行的政治性與意識形態,但最終要被如何落實,仍舊取決於技術的使用者。認識技術工具並意識到它的風險後做出取捨,已然是當前時代裡每一個想要與其他人互動的人都需要面對與處理的課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