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完《過曝世代》,這本書主要在探討網路促使社群媒體的盛行,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家長可採取的預防措施。
雖然這是一本叫教養書,但身為1990頭的我,也覺得書中的心理現象打中我。
我最有感觸的部分是:心理的暫存區(餘裕)消失了、充滿評價的現象。
【心理的暫存區消失了】
24小時不間斷的網路,讓我們隨時與世界接軌,但專屬於自己的「獨處時間」也硬生被剝奪,當無事可做時,拿起手機滑好像已經變成一種制約反應(說真的,有時候連自己在看什麼都不知道)。
我回憶起自己學生時期,搭公車時都放空看窗外或閉眼休息,那是專屬於我的美好時光;但現在的我,如果沒有刻意練習(正念),已經沒有這種「餘裕」隨時去感受當下。
畢竟,手機一拿起來,我們就可以立刻接收多采多姿的資訊(如:訊息、新聞),可能不自覺用這種方式逃避自我感受,進而降低對自我覺察的能力。
【充滿評價的現象】
網路的匿名性,讓每個人的言論發表都變得偏激,明明不關他的事,也得說個幾句發表自己的意見。有時候看著這些攻擊言論,覺得社會越來越病態,同理與尊重每個人的不同、嘗試溝通與找到平衡,好像變成了奢侈。
網路讓我們有機會看見與自己生活圈完全不同的人(甚至國家),也放大了「比較心態」。
看到別人的生活,總會回頭想到:「那我呢?」如果自我認同沒有非常穩定的人,容易因此受到影響。
-
不可否認,我也感謝網路的興起,讓我可以隨時跟所愛的人連結。
在這些負面影響下,我想...花時間留給自己、記得真實的自己是誰、好好鞏固自己的自尊、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永遠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