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關於人生、工作與生命的36種終極思考


📝閱讀心得

認知行為療法一直是我思想體系中的核心觀念,我對它抱有深厚的好感。然而,隨著深入研究與實踐,我也逐漸發現了它的局限性。以前讀到的《焦慮新解》一書,對此也做出了批判:

認知行為療法大體上認為,情緒性的推理不值得信賴。也就是說,這些悲觀的直覺都只是如心理過濾、否定正向層面、讀心術或災難化等認知扭曲的例子罷了。「別那麼情緒化,要客觀。」認知行為療法如是說。但是,退一步,我也相信不帶感情思考比感受和直覺更有價值的這種觀念,確實存在於認知行為療法的核心,而這種觀念可能有害。—《焦慮新解》

而這本更直白的寫道:

即使是近年蔚為主流的認知行為療法,也只是在「大腦」層次,告訴患者認知和思考的偏頗,企圖加以修正的實用主義手法,而無法抵達問題實際存在的層次,並進而改變憂鬱狀態,再說,認知行為療法原本也就不是以「治療憂鬱症」這件事爲目的。

這些都只是針對原有狀況,以讓患者「再度適應」為目的的方法,或者也可以說,只是在訓練患者重回過去那個「不追求生活目標」的「原來的自己」。

我也認為,許多療法、正向思考、追求意義和體驗生活等方式,確實給人一種「將清醒的人再次擊暈」的感覺。所謂的心理治療,與其說是「讓人酒醒」,不如說更像是「讓人酒醉」。認知行為療法的實用性在於其強調「客觀」,但正是這種「客觀」也成為了它的問題所在,在《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提到:

認知療法的創始者之一、在心理衛生領域極具影響力的貝克(Aaron Beck)提出,教導病患如何客觀審視自己的思緒,也就是他稱為的「抽離」(distancing),是治療師在治療患者時應運用的重要工具。

不過,抽離具有抑制性的這種特質,有時會導致意料外的結果:抽離會同時縮短負面及正面經驗的持續時間。換句話說,如果你在獲得升遷後退一步提醒自己,從更高的視點來看,地位和金錢都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最終我們都難免一死,那你的喜悅也會隨之減少。這告訴我們:想讓正面經驗維持久一點的話,最好不要變成牆上那隻蒼蠅。在這種情況下,請盡量沉浸其中。—《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

換句話說,認知行為療法並不像佛法那樣完全接受徹底的清醒,而是為了幫助人「再度適應社會」,讓人保持在一種半夢半醒的狀態。


「和各種人互動交流」、「每天都過得很有意義」、「善加利用時間讓自己成長」這些學校通常會積極鼓勵的行爲,如果都隱含了「逃避空虛」這個動機,也不過是一種被動行爲而已。

這段提到了關鍵字「逃避空虛」,虛無主義總是與「逃避絕望」相關,我以前曾論述過,虛無主義具有「負負得正」的性質。換句話說,當「追求意義(正)」隱含了「逃避(負)空虛(負)」動機時,實際上是陷入了虛無主義,而呈現「對此一無所知」則是其關鍵:

你自己可能就是一個虛無主義者,卻對此一無所知。這樣一種意識的缺乏,是虛無主義的關鍵,因為虛無主義總是與逃避絕望相關,而非老想著絕望。換句話說,樂觀主義,而非悲觀主義,才類似於虛無主義。—《虚无主义》

而作者下一段寫到:

人類一旦陷入被動狀態,就會開始渴望有填滿空虛或空白的東西,也就是希望接觸那些「速效」、「易懂」、「有趣」的事,但這只不過是為了躲避內在空虛的替代性滿足,其中一定會出現品質上的不滿足。對於這種品質上的不滿足,我們的大腦會以「量」來掩飾。結果,只有「量」無限增加,但「質」卻未改善,這就是「成癮症」本質上的機制。

這段點出現在商業的運作模式,也反應「再度適應社會」後「成癮」的狀態。換句話說,適應社會只是讓人酒醉而成癮,以達成持續被動(自動化)消費與生產的循環運作狀態。


所謂「沒有中心思想的專業人士、缺乏心情的享樂者」,若以鄂蘭式的說法來說,根本就是「勞動的動物」。無法形成人類性的「世界」,只有透過消費由「勞動」打造出來的消費財才能填補時間,這就是「被動」的現代人的模樣。

這段真是太寫實了,現今KOL比起專業人士還「專業」,在《倍速社会》也提到「看影视作品时不想有情绪波动,不愿花太多心思」。一部耗時製作的電影,可能只是在吃飯、滑手機的同時,倍速播放著被快速消費掉。說實話,我自己也會如此。但我並不認為我們應該回到過去,反而覺得應該加速向前。


所謂「意義」,是與我們「大腦」的損益計算有關的東西,而「目標」則是根據「心=身體」所感受到的感覺或情感的喜悅所捕捉的東西,其中帶有些許「品味」的意味。也就是說,目標全然是由主觀性且感覺性的滿足來決定的。

作者區分「意義」與「目標」,而在《日本5ch戰神的回嘴技術》則區分「意義」與「強度」:

意義的反義詞稱為「強度」,其所代表的是一瞬間的「密度」,也就是大腦產生快感的化學物質被大量釋放的那一刻。縱然性行為也可以套用「傳宗接代的本能」或是「確認彼此相愛」等「意義」,但實際上人們之所以做愛,所尋求的是當下的快感「強度」。在強度面前,那些極度虛無縹緲的「解釋」將會隨著使用保險套或性犯罪的發生而輕易消逝。—《日本5ch戰神的回嘴技術》

在《幸福經濟學》則區分「意義」與「體驗」:

  • 邊沁學派的幸福:讓最多人在生活中「體驗」到最大的滿足和愉悦
  • 亞里斯多德學派的幸福:過著有目標或有「意義」的人生

「意義/目標」、「意義/強度」、「意義/體驗」這三種觀點可以相互琢磨,而如前所述,當「追求意義」是隱含了「逃避空虛」動機時,實際上已經陷入了虛無主義。

我對「意義」持對立的立場,除了它容易導向虛無主義之外,另一個原因是「意義」本質上依賴於主觀性。在客觀中「意義」是不存在的。換句話說,只有當你「入戲」時,才能感受到意義,而這可能更像是一種陷入酒醉的狀態、一種虛無主義。


最後,作者提出的解決方案雖然不算新鮮,像是避開效率主義的陷阱、享受即興、活在當下等老生常談,但整部作品依然充滿啟發性。作者的另一部作品《抑郁的力量:蛰伏、觉醒、破茧成蝶》已有中文翻譯,會想找時間來閱讀。

avatar-img
101會員
452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停止責備自己,放下讓你內疚、自責、不安的惡劣職場
躺平、安靜離職很可以!勇敢出走,做自己人生的老闆
人氣podcast製作人瓦基打造夢幻工作的14個行動計畫
更拚命不會更成功,第一本結合最新績效科學實證,揭開讓你充分發揮實力,同時避免倦怠與過勞的秘密!
為什麼我們越積極行動,越陷入無止境的倦怠?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停止責備自己,放下讓你內疚、自責、不安的惡劣職場
躺平、安靜離職很可以!勇敢出走,做自己人生的老闆
人氣podcast製作人瓦基打造夢幻工作的14個行動計畫
更拚命不會更成功,第一本結合最新績效科學實證,揭開讓你充分發揮實力,同時避免倦怠與過勞的秘密!
為什麼我們越積極行動,越陷入無止境的倦怠?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在人生轉變時,我們常常會面臨暫停期,重新尋找新的工作和生活目標。這段時間我們可能會面臨朋友變遷,生活模式的改變,但同時也是回顧過往和尋找新方向的時刻。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工作、家庭生活、個人成長的一些瑣碎進步點滴。透過與自我成長相關的書籍、youtube影片以及感冒的閬苦經驗,作者反思人生的價值、目標及意義。此外,作者也分享了他對於自我專長及價值定義的迷惘,以及在工作與生活間的取捨困境。
Thumbnail
人生總是不斷地在「取」跟「捨」。選擇轉職時,需要考慮不同的風險和承擔能力,並設定停損機制。誠實面對自己的選擇,才能夠「歡喜做,甘願受」。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找到目標→拆解成微小目標→執行與嘗試→檢討與調整→繼續嘗試。能夠瞻前顧後又把握當下的人,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駕駛;總是顧此失彼只願活在當下的人,是任由人生迷航的乘客。
Thumbnail
現代人的職場處境不再穩定,需要採取不同的生活方式。投資組合生活方式有助於提供更多彈性以順應世界局勢,並且可以兼顧生活和擴增財源。發展具體行動方案,評估適切的興趣與能力,運用資源人脈、有效管理時間、分析投報效益是實現理想的工作/生活模式的關鍵。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在人生轉變時,我們常常會面臨暫停期,重新尋找新的工作和生活目標。這段時間我們可能會面臨朋友變遷,生活模式的改變,但同時也是回顧過往和尋找新方向的時刻。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工作、家庭生活、個人成長的一些瑣碎進步點滴。透過與自我成長相關的書籍、youtube影片以及感冒的閬苦經驗,作者反思人生的價值、目標及意義。此外,作者也分享了他對於自我專長及價值定義的迷惘,以及在工作與生活間的取捨困境。
Thumbnail
人生總是不斷地在「取」跟「捨」。選擇轉職時,需要考慮不同的風險和承擔能力,並設定停損機制。誠實面對自己的選擇,才能夠「歡喜做,甘願受」。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找到目標→拆解成微小目標→執行與嘗試→檢討與調整→繼續嘗試。能夠瞻前顧後又把握當下的人,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駕駛;總是顧此失彼只願活在當下的人,是任由人生迷航的乘客。
Thumbnail
現代人的職場處境不再穩定,需要採取不同的生活方式。投資組合生活方式有助於提供更多彈性以順應世界局勢,並且可以兼顧生活和擴增財源。發展具體行動方案,評估適切的興趣與能力,運用資源人脈、有效管理時間、分析投報效益是實現理想的工作/生活模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