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須知 (66)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更新於 2024/09/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靜坐須知 (66)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問:法師,阿彌陀佛!請問制心一處,和止觀中的至心一念有什麼不同?二者之間所得的果是一樣的嗎?

師父答:簡單來講——我們不要講太多原理的話——制心一處跟至心一念是一樣的。制心一處,比如我制心到佛號的聲音,音聲的所緣境,跟至心一念,我心中就是一念念佛,意思是一樣的。

問:我們念是源自於哪裡呢?想念跟憶念是同樣的嗎?

師父答:這個地方,我們先把名詞定義清楚。

所謂想念,我理解你說的想念是指我想念過去的事情:我想念我剛出家的時候,我師父怎麼教導我,他說了哪些話,他的身業的行為,口業的行為,意業的行為有哪些需要我去好好學習的,這是想念。

想念可以是很廣的境界,但憶念可能就是一個。比如說我們憶念阿彌陀佛,或者比如我現在在聽經,我就憶念這個地方是極樂世界的七寶講堂,阿彌陀佛在上面說法,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共同聽法,稍微憶念一下,憶持一下,這叫憶念。

念就是銘記不忘,稍微憶持一下,就是憶念。想念,就是想很多很多的,是想念。

當然這個都是源自於第六意識的分別心。如果是憶念的話,主要跟念心所有關,當然跟思心所也有關,但主要是念心所。如果是想念思惟,那就有很多的心所了。

問:請問若昏沉不幸已成為習慣,如果較有效地對治?

師父答:那就不要坐那麼久,少量多餐。

我記得我剛從蓮因寺過來到淨律學佛院的時候,那時候昏沉得很厲害。因為我在蓮因寺嘗試練不倒單,當然是失敗了,但是失敗的同時也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就是打坐的時候就會昏沉。不要說打坐,早課就昏沉,因為剛出家的時候,晚上拼很晚睡,或者拼坐著不睡,有時候早課精神就不好,到最後就變成習慣了。

到淨律寺的時候,早課也是精神不好。一聽到楞嚴咒,南無……咚咚咚……楞嚴會上佛菩薩……咚咚咚……好像催眠曲一樣,好想睡覺啊,已經變成習慣了。

後來我就跟學院要求說,持楞嚴咒的時候,大家都坐著,我就在後面拜亭那個地方,一邊經行一邊念,這樣才超越過去。

所以你如果說打坐習慣性昏沉的話,你先不要坐,或者不要坐那麼久,比如說你坐個十分鐘、十五分鐘,覺得不行了,你就是很誠懇地面對自己,我就是不行了,就起來拜拜佛,或者經行。或者你現在以拜佛或者經行為主,累了之後再稍微坐一下,坐得覺得精神快要不好了,就趕緊起來。

要會調,不要養成這種昏沉的習慣。不然到臨終的時候,就像慧律法師說的,旁邊的助念,念念念……念到快死掉了,中間的還在昏沉,那是不能往生的。而且昏沉的話,到時候可能跟癡心所,跟三惡道相應。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9NNmPkbRc/

avatar-img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以整個修行的生活,從早到晚其實都最好在這種精打細算當中:我動中哪些適合哪些不適合,飲食哪些適合哪些不適合。睡覺怎麼調,飲食怎麼調,打坐怎麼調……我這兩天講了很多理論,你慢慢把它們整理出來,配合《小止觀》這些止觀的教授,慢慢一個個去填充你的修行生活,慢慢讓你的生活是跟修道相應。
所以就是不迎不拒,不去管它。不迎不拒的時候,你的心就不會往外泄,鬼神就進不來。你如果說迎合或者恐懼的話,心就有了缺口,鬼神的力量就進來了。 所以我們修行人要做心的主人,知道是什麼狀況,產生了之後不迎不拒這個狀態。
問:靜坐被打擾,岔氣、內傷怎麼辦? 你的心安住在所緣境當中,專一相續地安住最重要。至於外在境界怎麼變化,怎麼天旋地轉,我這個身體怎麼樣變化,這個不重要。我們的用功方法對不對,這個才是重點。 問:剛下坐氣還不順,會喘,是喘相嗎?這正常嗎? 問:風相、喘相、氣相,對初學者而言只是一種名相,可以示範舉例嗎
問:靜坐感覺很好,才會寂靜舒服。跟法師說的明瞭寂靜如何分別? 問:不要刻意去調息呼吸,可是聽說吸氣要吸飽滿,引入丹田,這是不是屬於刻意的?
妄想來了不要起念說我要讓妄想少,不需要。你只要注意你有沒有正知,檢查就好了。有沒有正念正知,正念——所緣境清楚地顯現,正知——不斷地檢查。這樣就可以了。當你慢慢心越來越定的時候你正知的檢查頻率就可以慢慢放寬。因為正知檢查太緊的時候也會影響你內心的禪定——寂靜分會受到影響。剛開始的時候正知檢查頻繁一點
所以我們要練習能夠放鬆,這也是一種修行。當然放鬆跟放逸不一樣,放逸是到處攀緣,放鬆是專注的情況之下,專注而放鬆。 四肢和軀幹調整好以後,再來就是面部,「閉口,舌抵上牙齦」。
所以整個修行的生活,從早到晚其實都最好在這種精打細算當中:我動中哪些適合哪些不適合,飲食哪些適合哪些不適合。睡覺怎麼調,飲食怎麼調,打坐怎麼調……我這兩天講了很多理論,你慢慢把它們整理出來,配合《小止觀》這些止觀的教授,慢慢一個個去填充你的修行生活,慢慢讓你的生活是跟修道相應。
所以就是不迎不拒,不去管它。不迎不拒的時候,你的心就不會往外泄,鬼神就進不來。你如果說迎合或者恐懼的話,心就有了缺口,鬼神的力量就進來了。 所以我們修行人要做心的主人,知道是什麼狀況,產生了之後不迎不拒這個狀態。
問:靜坐被打擾,岔氣、內傷怎麼辦? 你的心安住在所緣境當中,專一相續地安住最重要。至於外在境界怎麼變化,怎麼天旋地轉,我這個身體怎麼樣變化,這個不重要。我們的用功方法對不對,這個才是重點。 問:剛下坐氣還不順,會喘,是喘相嗎?這正常嗎? 問:風相、喘相、氣相,對初學者而言只是一種名相,可以示範舉例嗎
問:靜坐感覺很好,才會寂靜舒服。跟法師說的明瞭寂靜如何分別? 問:不要刻意去調息呼吸,可是聽說吸氣要吸飽滿,引入丹田,這是不是屬於刻意的?
妄想來了不要起念說我要讓妄想少,不需要。你只要注意你有沒有正知,檢查就好了。有沒有正念正知,正念——所緣境清楚地顯現,正知——不斷地檢查。這樣就可以了。當你慢慢心越來越定的時候你正知的檢查頻率就可以慢慢放寬。因為正知檢查太緊的時候也會影響你內心的禪定——寂靜分會受到影響。剛開始的時候正知檢查頻繁一點
所以我們要練習能夠放鬆,這也是一種修行。當然放鬆跟放逸不一樣,放逸是到處攀緣,放鬆是專注的情況之下,專注而放鬆。 四肢和軀幹調整好以後,再來就是面部,「閉口,舌抵上牙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我們在修行止觀的時候,一定要依著理性、理智,不要用感情。我感覺坐得很好,或者我坐的時候感覺看到放光,看到佛來了,或者感覺很舒服……我們要理性一點,不要那麼感性。用感性去抓那個色聲香味觸五塵的境界,這是不應該的。那不是你判斷是否入定,是否跟三摩地相應的標準。跟三摩地相應的標準就是明分跟住分這兩件事情。
問:阿彌陀佛!師父慈悲!請師父開示:打坐念佛,佛號快慢有要求嗎? 師父答:打坐念佛,佛號快慢其實就看你自己的情況,你在念的時候能夠保持專注而放鬆,就是最好的速度。
我們就算一邊做事,一邊念佛的時候,也是要儘量保持專注而放鬆,放鬆而專注,而不是說我做事的時候,一邊打妄想一邊念佛。
像有的人打坐昏沉,他只要一盤腿坐下來,很快頭就低下來了,很快就進入狀況,就算睡飽之後打坐還是一樣。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能養成昏沉的習慣。你打妄想還好一點,至少你還能夠對治,昏沉的話,心中一片混沌,這就很難對治了。所以閉目的時候,你要注意不能昏沉,容易昏沉的就打開來看佛像。
所以在坐之前,要像這裡說的這樣,先調一下四肢。其實入禪的每個細節,都會影響到後面的打坐。一些小細節你可能覺得沒什麼,比如腿沒放好,或手沒放好,身體歪一邊,你覺得沒什麼,但是它對後面靜坐會有很大的影響。因為有時候可能因此氣脈不通或者混亂,進而影響到我們心的寂靜。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除了注意你有沒有專注之外,同時還要注意放鬆。 我講的這些都是日常生活裡面要注意的事情。因為平常的狀態,都是靜坐的時候的一個很重要的前行,它會有一個慣性。
從長遠來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應當儘量來保持這種專注而放鬆的心態。因為你坐禪時候的身心狀態,一定是你平常狀態的一個延續。 專注就是說練習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安住在當下。先確認現在所緣境是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在聽課,或者在廚房煮飯,或者在拜佛,在早晚課,你眼前在做什麼,就守住所緣境這一件事情。
所以這平常就要訓練。訓練不只是說我平常行門用功而已,或者是說我靜坐用功而已,而是說你要掌握這種止觀的方法,把它用在一切動一切靜的狀態當中,時時刻刻都能夠保持正念正知。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我們在修行止觀的時候,一定要依著理性、理智,不要用感情。我感覺坐得很好,或者我坐的時候感覺看到放光,看到佛來了,或者感覺很舒服……我們要理性一點,不要那麼感性。用感性去抓那個色聲香味觸五塵的境界,這是不應該的。那不是你判斷是否入定,是否跟三摩地相應的標準。跟三摩地相應的標準就是明分跟住分這兩件事情。
問:阿彌陀佛!師父慈悲!請師父開示:打坐念佛,佛號快慢有要求嗎? 師父答:打坐念佛,佛號快慢其實就看你自己的情況,你在念的時候能夠保持專注而放鬆,就是最好的速度。
我們就算一邊做事,一邊念佛的時候,也是要儘量保持專注而放鬆,放鬆而專注,而不是說我做事的時候,一邊打妄想一邊念佛。
像有的人打坐昏沉,他只要一盤腿坐下來,很快頭就低下來了,很快就進入狀況,就算睡飽之後打坐還是一樣。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能養成昏沉的習慣。你打妄想還好一點,至少你還能夠對治,昏沉的話,心中一片混沌,這就很難對治了。所以閉目的時候,你要注意不能昏沉,容易昏沉的就打開來看佛像。
所以在坐之前,要像這裡說的這樣,先調一下四肢。其實入禪的每個細節,都會影響到後面的打坐。一些小細節你可能覺得沒什麼,比如腿沒放好,或手沒放好,身體歪一邊,你覺得沒什麼,但是它對後面靜坐會有很大的影響。因為有時候可能因此氣脈不通或者混亂,進而影響到我們心的寂靜。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除了注意你有沒有專注之外,同時還要注意放鬆。 我講的這些都是日常生活裡面要注意的事情。因為平常的狀態,都是靜坐的時候的一個很重要的前行,它會有一個慣性。
從長遠來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應當儘量來保持這種專注而放鬆的心態。因為你坐禪時候的身心狀態,一定是你平常狀態的一個延續。 專注就是說練習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安住在當下。先確認現在所緣境是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在聽課,或者在廚房煮飯,或者在拜佛,在早晚課,你眼前在做什麼,就守住所緣境這一件事情。
所以這平常就要訓練。訓練不只是說我平常行門用功而已,或者是說我靜坐用功而已,而是說你要掌握這種止觀的方法,把它用在一切動一切靜的狀態當中,時時刻刻都能夠保持正念正知。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