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須知 (63)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更新於 2024/09/2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靜坐須知 (63)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問:靜坐被打擾,岔氣、內傷怎麼辦?

師父答:那要去看中醫了,另一方面要多拜佛。再就是你不要去想我氣被岔了,被堵住了。

有的人打坐,體質比較敏感,他會很在意我這個氣到腰,到胸,被堵住了,或者冷,或者熱,你可以知道,沒關係,但是不要太在乎。就像六祖慧能大師說的:「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我們只是借假修真,不要把這個假看得太真。

你的心安住在所緣境當中,專一相續地安住最重要。至於外在境界怎麼變化,怎麼天旋地轉,我這個身體怎麼樣變化,這個不重要。我們的用功方法對不對,這個才是重點。

問:剛下坐氣還不順,會喘,是喘相嗎?這正常嗎?

師父答:剛下坐會喘,可能是你在打坐的時候本身就是喘相,就是太緊繃了。氣不通暢,可能是因為太緊繃了,不自覺引導呼吸或干擾呼吸,所以會有喘相。下坐的時候還會感覺到喘相,這個當然不是正常的了。

為什麼下坐才感覺到?其實是你在坐上的時候就有,只是那個時候可能你心的明瞭性不夠,或者是你沒有做正知的檢查,才會沒有看到。不會說坐的時候明瞭寂靜,是息相,下坐突然變喘相,我想應該不會有這種情況,應該是你前面沒有注意到。

問:風相、喘相、氣相,對初學者而言只是一種名相,可以示範舉例嗎?

師父答:風相就是你呼吸很大聲,就叫風相。喘相沒辦法示範,喘相就是你呼吸不通暢,胸口悶悶的,尤其覺得好像呼吸不順,就是喘相。氣相這個更沒辦法示範,什麼叫氣相?當你有了入於息相的經驗以後——息相就是若存若亡、綿綿密密的氣息,你有了這個經驗之後,再回過頭來看,我們在正常打坐的時候,沒有粗重的沉掉的時候,那就是氣相。心還是靜的,但是氣息並不綿密,心也不夠寂靜,那就是氣相。

你說這是個名相,其實不是名相,你去打坐經驗一下就知道了,正念正知。就像我前面講的,可能剛開始前面幾天,你先去注意身體,正直而放鬆,這一關過了再來第二關,你去注意你的呼吸,風、喘、氣、息這四種相,你去感受它,但不要引導它。你看你的呼吸是哪種狀態,不會離開這四種。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DAVGde2x3/

avatar-img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問:靜坐感覺很好,才會寂靜舒服。跟法師說的明瞭寂靜如何分別? 問:不要刻意去調息呼吸,可是聽說吸氣要吸飽滿,引入丹田,這是不是屬於刻意的?
妄想來了不要起念說我要讓妄想少,不需要。你只要注意你有沒有正知,檢查就好了。有沒有正念正知,正念——所緣境清楚地顯現,正知——不斷地檢查。這樣就可以了。當你慢慢心越來越定的時候你正知的檢查頻率就可以慢慢放寬。因為正知檢查太緊的時候也會影響你內心的禪定——寂靜分會受到影響。剛開始的時候正知檢查頻繁一點
所以我們要練習能夠放鬆,這也是一種修行。當然放鬆跟放逸不一樣,放逸是到處攀緣,放鬆是專注的情況之下,專注而放鬆。 四肢和軀幹調整好以後,再來就是面部,「閉口,舌抵上牙齦」。
問:法師慈悲!當所緣境被妄想轉移了或模糊了,要再提起找回,法師您說不要太用力。請問什麼是太用力? 所以有妄想,你要知道這是正常的狀態,也不必太過於急切地想要消滅妄想。有妄想的時候,你看到它,練習不要追著它跑就好了。你的心正知,不斷地檢查,看到它起,放掉它;看到它起,放掉它……這樣的話你就不會太用力。
所以就是說,這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剛有一點點沉或者一點點浮你就發現了,這時候趕快攝念回來就好了,不需要這些對治。前面講的這些止觀對治是已經到了第二階段,攝念攝不回來了,這時候你就可以把所緣境暫停,然後用止或者觀來對治。 另一方面在靜坐的時候你要有正念正知,正知的警覺性要夠。
不可否認,觀呼吸是一個很好的所緣境。因為呼吸是色法,而我們觀心中佛號的影像,這個影像是心法。色法當然是比較容易掌握,所以佛號暫停一下,觀呼吸,讓心能夠安定下來。 心太過於浮的情況,你除了把所緣境往下降以外,可以觀呼吸,事實上心太沉的時候,有時候觀呼吸也有幫助。
問:靜坐感覺很好,才會寂靜舒服。跟法師說的明瞭寂靜如何分別? 問:不要刻意去調息呼吸,可是聽說吸氣要吸飽滿,引入丹田,這是不是屬於刻意的?
妄想來了不要起念說我要讓妄想少,不需要。你只要注意你有沒有正知,檢查就好了。有沒有正念正知,正念——所緣境清楚地顯現,正知——不斷地檢查。這樣就可以了。當你慢慢心越來越定的時候你正知的檢查頻率就可以慢慢放寬。因為正知檢查太緊的時候也會影響你內心的禪定——寂靜分會受到影響。剛開始的時候正知檢查頻繁一點
所以我們要練習能夠放鬆,這也是一種修行。當然放鬆跟放逸不一樣,放逸是到處攀緣,放鬆是專注的情況之下,專注而放鬆。 四肢和軀幹調整好以後,再來就是面部,「閉口,舌抵上牙齦」。
問:法師慈悲!當所緣境被妄想轉移了或模糊了,要再提起找回,法師您說不要太用力。請問什麼是太用力? 所以有妄想,你要知道這是正常的狀態,也不必太過於急切地想要消滅妄想。有妄想的時候,你看到它,練習不要追著它跑就好了。你的心正知,不斷地檢查,看到它起,放掉它;看到它起,放掉它……這樣的話你就不會太用力。
所以就是說,這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剛有一點點沉或者一點點浮你就發現了,這時候趕快攝念回來就好了,不需要這些對治。前面講的這些止觀對治是已經到了第二階段,攝念攝不回來了,這時候你就可以把所緣境暫停,然後用止或者觀來對治。 另一方面在靜坐的時候你要有正念正知,正知的警覺性要夠。
不可否認,觀呼吸是一個很好的所緣境。因為呼吸是色法,而我們觀心中佛號的影像,這個影像是心法。色法當然是比較容易掌握,所以佛號暫停一下,觀呼吸,讓心能夠安定下來。 心太過於浮的情況,你除了把所緣境往下降以外,可以觀呼吸,事實上心太沉的時候,有時候觀呼吸也有幫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我們在修行止觀的時候,一定要依著理性、理智,不要用感情。我感覺坐得很好,或者我坐的時候感覺看到放光,看到佛來了,或者感覺很舒服……我們要理性一點,不要那麼感性。用感性去抓那個色聲香味觸五塵的境界,這是不應該的。那不是你判斷是否入定,是否跟三摩地相應的標準。跟三摩地相應的標準就是明分跟住分這兩件事情。
你會發現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無常,跟你現在上課聽我講,或者你私下在動中思惟,那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你會覺得那種無常的感受真的能夠打動你的心,感覺跟你的心融合在一起,而不只是聽來的。
透過《小止觀》的教授來正確地來調整我們身、息、心,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法喜。 像以前我在講這門課的時候,有的同學過去不懂這個道理,通過學習,知道了怎麼調身、調息、調心之後,他再去靜坐修行,就發現有很明顯的效果。一些小小的調整,你覺得好像微不足道,但有時候會整個影響我們的身、息、心,影響很大。
這裡所說的調息,不是說真的讓你去調,而是從息當中去看你的心。如果你心是這個狀態的話,那就是跟好的息相相應。如果還不是,但是也沒有粗重的妄想、昏沉,沒有風相,沒有喘相,這個時候就是氣相。所以從呼吸狀態,也可以去看你心的狀態。
所以在坐之前,要像這裡說的這樣,先調一下四肢。其實入禪的每個細節,都會影響到後面的打坐。一些小細節你可能覺得沒什麼,比如腿沒放好,或手沒放好,身體歪一邊,你覺得沒什麼,但是它對後面靜坐會有很大的影響。因為有時候可能因此氣脈不通或者混亂,進而影響到我們心的寂靜。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除了注意你有沒有專注之外,同時還要注意放鬆。 我講的這些都是日常生活裡面要注意的事情。因為平常的狀態,都是靜坐的時候的一個很重要的前行,它會有一個慣性。
從長遠來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應當儘量來保持這種專注而放鬆的心態。因為你坐禪時候的身心狀態,一定是你平常狀態的一個延續。 專注就是說練習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安住在當下。先確認現在所緣境是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在聽課,或者在廚房煮飯,或者在拜佛,在早晚課,你眼前在做什麼,就守住所緣境這一件事情。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靜坐須知 (1)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今天學人應常住的邀請,來跟各位一起學習靜坐須知這門課程。這裡我們是根據智者大師在《小止觀》中的教授來加以說明。相信不管是初學還是老參,只要能夠靜下心來學習,都會從中得到相當大的利益。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我們在修行止觀的時候,一定要依著理性、理智,不要用感情。我感覺坐得很好,或者我坐的時候感覺看到放光,看到佛來了,或者感覺很舒服……我們要理性一點,不要那麼感性。用感性去抓那個色聲香味觸五塵的境界,這是不應該的。那不是你判斷是否入定,是否跟三摩地相應的標準。跟三摩地相應的標準就是明分跟住分這兩件事情。
你會發現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無常,跟你現在上課聽我講,或者你私下在動中思惟,那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你會覺得那種無常的感受真的能夠打動你的心,感覺跟你的心融合在一起,而不只是聽來的。
透過《小止觀》的教授來正確地來調整我們身、息、心,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法喜。 像以前我在講這門課的時候,有的同學過去不懂這個道理,通過學習,知道了怎麼調身、調息、調心之後,他再去靜坐修行,就發現有很明顯的效果。一些小小的調整,你覺得好像微不足道,但有時候會整個影響我們的身、息、心,影響很大。
這裡所說的調息,不是說真的讓你去調,而是從息當中去看你的心。如果你心是這個狀態的話,那就是跟好的息相相應。如果還不是,但是也沒有粗重的妄想、昏沉,沒有風相,沒有喘相,這個時候就是氣相。所以從呼吸狀態,也可以去看你心的狀態。
所以在坐之前,要像這裡說的這樣,先調一下四肢。其實入禪的每個細節,都會影響到後面的打坐。一些小細節你可能覺得沒什麼,比如腿沒放好,或手沒放好,身體歪一邊,你覺得沒什麼,但是它對後面靜坐會有很大的影響。因為有時候可能因此氣脈不通或者混亂,進而影響到我們心的寂靜。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除了注意你有沒有專注之外,同時還要注意放鬆。 我講的這些都是日常生活裡面要注意的事情。因為平常的狀態,都是靜坐的時候的一個很重要的前行,它會有一個慣性。
從長遠來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應當儘量來保持這種專注而放鬆的心態。因為你坐禪時候的身心狀態,一定是你平常狀態的一個延續。 專注就是說練習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安住在當下。先確認現在所緣境是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在聽課,或者在廚房煮飯,或者在拜佛,在早晚課,你眼前在做什麼,就守住所緣境這一件事情。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靜坐須知 (1)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今天學人應常住的邀請,來跟各位一起學習靜坐須知這門課程。這裡我們是根據智者大師在《小止觀》中的教授來加以說明。相信不管是初學還是老參,只要能夠靜下心來學習,都會從中得到相當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