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住口啊!別再吃了!(嚼)~垃圾食物為什麼這麼會勾引我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垃圾食物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速食店的漢堡薯條,還是超市中琳瑯滿目的加工零食,這些食品因其方便、美味的特點深受歡迎。


隨著垃圾食物消耗的增加,我們的健康卻面臨嚴重威脅。過量食用這類食品導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問題逐漸上升,對於許多人來說,即便明知垃圾食物有害,卻還是難以擺脫對它的依賴。




垃圾食物成癮的心理與生理基礎

垃圾食物對大腦的影響


在討論垃圾食物為何如此令人難以抗拒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它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當我們攝入高糖、高脂肪的垃圾食物時,大腦會釋放一種稱為多巴胺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會激活大腦的「獎勵系統」,讓我們感到愉悅和滿足。這種愉悅感通常是短暫且強烈的,使我們在未來感到壓力或情緒波動時,自然而然地再次選擇垃圾食物來尋求慰藉。


這種即時滿足的行為會形成一種「獎勵回路」,讓我們不斷重複這種行為,甚至在我們並不餓的情況下,依然會渴望這些食物。這一現象與毒品成癮有相似之處,因為兩者都涉及大腦的獎勵系統被過度刺激,導致人們難以戒掉。


情緒與壓力如何驅動垃圾食物的消費


我們的情緒與垃圾食物的消費習慣也有著密切的關聯。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情緒低落時,往往會傾向於尋求垃圾食物來舒緩情緒。這是因為這些食物能夠快速地提供短暫的愉悅感,緩解壓力。這種情緒性進食會形成惡性循環。垃圾食物本身不僅無法解決根本的情緒問題,還會通過增加體重和健康問題,進一步加劇壓力與焦慮。


特別是在現代社會,我們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垃圾食物成為了便捷的情緒紓解方式。長期以來,這種行為模式深深植入我們的生活難以打破。這種基於情緒的飲食行為讓我們陷入了難以擺脫的「舒適陷阱」,無形中養成了對垃圾食物的依賴。


垃圾食物的成分:讓人上癮的核心物質

糖分:甜味中的隱形危機


糖分是垃圾食物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導致成癮的核心物質。它不僅能快速提供能量,還能刺激大腦釋放大量的多巴胺使人產生愉悅感。隨著我們攝取的糖分越來越多,大腦會逐漸適應這種多巴胺的釋放,要求更高劑量的糖分來達到相同的愉悅效果,這就是為什麼糖容易讓人上癮的原因。


例如含糖飲料和加工甜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高糖食品。這類食品往往含有大量的「精製糖」,這種糖會快速進入血液,使血糖急速上升。隨後血糖會迅速下降,導致我們感到疲憊、焦慮,進而再次渴望糖分,形成惡性循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成人每日糖分攝取量不應超過總能量的5%,但實際上,許多人的糖分攝取量遠超此標準。


糖與鹽的微妙結合:增強甜味的秘密武器


許多垃圾食物不僅僅是單純的高糖食品,事實上糖與鹽之間的微妙結合是製造「超高可口性」的關鍵。這種結合的效果是,食品製造商在糖分的基礎上,會加入少量的鹽,這樣不僅能增強食物的風味,還能使甜味更加明顯。


鹽不僅能讓食物的口感更好,還有助於抑制苦味,從而讓甜味顯得更加突出。這一策略特別常見於加工零食和糖果中。例如焦糖爆米花或巧克力中的少量鹽,能夠顯著提高我們對甜味的感知,這會讓我們不自覺地消費更多,並且強化對這類食品的依賴性。


不妨試試下次吃西瓜時沾點鹽,明明應該要變鹹的口感反而加深了西瓜的甜度,西瓜還是西瓜,是因為加了鹽所以味蕾讓我們舌頭對甜的計數從負值開始了。


這一現象不僅限於甜食,即便是口感偏鹹的食物,如洋芋片和調味脆餅也會都含有一定量的糖分,以提升其整體的味覺體驗。這樣的微妙結合會使得我們的味蕾習慣了強烈的風味,一旦轉而嘗試清淡的食物時,可能會感到索然無味,難以回歸正常飲食模式。

「一元」訂閱學堂通行證暢讀全文
本篇內容共 431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羊羹學堂:健康指南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3會員
182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迷途的羊羹 的其他內容
腸道健康與我們的消化、免疫和心理狀態密不可分。透過益生菌和益生元,我們能促進有益菌的生長,改善腸道微生物群的平衡,並增強身體的防禦功能。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打破這種平衡,因此我們需要適當補充益生菌來恢復健康。結合多樣化的飲食、合理的生活習慣,可以有效維護我們的腸道健康,並提升整體健康水平。
我們常常忽略日常飲食對大腦健康的影響。透過選擇富含抗氧化劑、健康脂肪的食物,可以有效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並增強記憶力。像是地中海飲食和MIND飲食,強調多攝取魚類、橄欖油、綠葉蔬菜與莓果,這些食物能保護大腦免受炎症和氧化壓力的侵害。同時,減少糖分和飽和脂肪的攝取,也對大腦至關重要。
生活習慣深刻影響著健康,從心臟健康到血液循環,飲食和運動是不可忽視的核心因素。透過增加蔬菜攝取、選擇健康的湯品以及進行有氧和無氧運動,逐步改善身體狀態。菇類等天然食材帶來的營養價值不容忽視,提升免疫力並保護細胞健康。無論是飲食改變還是漸進式運動,透過這些小步驟實現持續的健康改善,獲得長期的身心平衡。
我們經常在糙米與白米的選擇上感到困惑,認為糙米一定比白米健康,但實際上,無論選擇哪種米飯,關鍵在於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並搭配蔬菜、蛋白質和健康脂肪來穩定血糖。過度依賴任何一種食物都可能導致不平衡的營養結構,了解如何根據生活方式與個人體質做出飲食調整,才能真正達到健康的目標。
飲食選擇深刻影響我們的健康,從過敏反應、麩質與乳糖不耐受到極端飲食的影響,腸道菌群和免疫系統的平衡至關重要。我們將了解飲食如何影響長期健康,並探討如何透過多樣化飲食來維持身體和免疫系統的平衡,減少過敏風險,並實現營養的均衡攝取。
我們日常飲食中的植物油可能帶來隱藏的健康風險,特別是Omega-6脂肪酸的過量攝取,可能導致慢性發炎和心血管疾病。透過選擇更健康的油脂如橄欖油、酪梨油,並增加Omega-3的攝取,可以有效改善我們的健康狀況。
腸道健康與我們的消化、免疫和心理狀態密不可分。透過益生菌和益生元,我們能促進有益菌的生長,改善腸道微生物群的平衡,並增強身體的防禦功能。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打破這種平衡,因此我們需要適當補充益生菌來恢復健康。結合多樣化的飲食、合理的生活習慣,可以有效維護我們的腸道健康,並提升整體健康水平。
我們常常忽略日常飲食對大腦健康的影響。透過選擇富含抗氧化劑、健康脂肪的食物,可以有效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並增強記憶力。像是地中海飲食和MIND飲食,強調多攝取魚類、橄欖油、綠葉蔬菜與莓果,這些食物能保護大腦免受炎症和氧化壓力的侵害。同時,減少糖分和飽和脂肪的攝取,也對大腦至關重要。
生活習慣深刻影響著健康,從心臟健康到血液循環,飲食和運動是不可忽視的核心因素。透過增加蔬菜攝取、選擇健康的湯品以及進行有氧和無氧運動,逐步改善身體狀態。菇類等天然食材帶來的營養價值不容忽視,提升免疫力並保護細胞健康。無論是飲食改變還是漸進式運動,透過這些小步驟實現持續的健康改善,獲得長期的身心平衡。
我們經常在糙米與白米的選擇上感到困惑,認為糙米一定比白米健康,但實際上,無論選擇哪種米飯,關鍵在於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並搭配蔬菜、蛋白質和健康脂肪來穩定血糖。過度依賴任何一種食物都可能導致不平衡的營養結構,了解如何根據生活方式與個人體質做出飲食調整,才能真正達到健康的目標。
飲食選擇深刻影響我們的健康,從過敏反應、麩質與乳糖不耐受到極端飲食的影響,腸道菌群和免疫系統的平衡至關重要。我們將了解飲食如何影響長期健康,並探討如何透過多樣化飲食來維持身體和免疫系統的平衡,減少過敏風險,並實現營養的均衡攝取。
我們日常飲食中的植物油可能帶來隱藏的健康風險,特別是Omega-6脂肪酸的過量攝取,可能導致慢性發炎和心血管疾病。透過選擇更健康的油脂如橄欖油、酪梨油,並增加Omega-3的攝取,可以有效改善我們的健康狀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飲食習慣真的是從小養成的,因此父母師長的責任就特別重要,為了孩子一輩子的健康,真的必須多花點心思注意我們吃進了多少的東西啊!
Thumbnail
為什麼需要關注現代飲食問題? 在現代社會,飲食習慣變得愈加不健康,導致各種健康問題的增加。許多人忽視了健康飲食的重要性,頻繁攝取高糖、高脂和加工食品。健康的飲食不僅關乎個人福祉,更影響整個社群的健康狀況。正如《林前6:19~20》:「豈 不 知 你 們 的 身 子 就 是 聖 靈 的 殿 麼 ?
原因: 1.飲食不均衡 攝取過多的精緻澱粉,例如:麵包、蛋糕、麵條、「隨沖即食」燕麥片、薯條、餅乾等,這些食物很快就會消化完,不會有明顯的飽足感,也會導致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後身體會分泌胰島素去降低血糖,血糖下降之後,身體就又會覺得餓了,身體又需要更多的食物讓血糖回升,因此陷入惡性循環。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那些食物的美味,月光當然都知道,是因為有著目標的緣故,而跳脫了那樣追求的範圍。但並不表示,沒有吃進這些食物就不會胖,之後也會有意想不到的食物來讓體重增加。因此要在一邊發掘可以列入食物清單的食物,一邊把不適合的食物剔除掉。即使自以為熱量攝取數量已經符合標準,但體重卻不是這樣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就表示在這些有限的食物的前提下,每一口都值得細細品味。不是像以前,急著把這個便當或漢堡吃完,那樣的方式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其實,限量的食物會使得身體啟動自我修復的機制,身體會判斷食物不足,全身都要做好求生存的準備,要把所有機能運作起來才行,不能鬆懈下來。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的現今社會,食物的價值以及人們對食物的態度一直在改變。
Thumbnail
若你經常無法剋制自己對垃圾食物的渴望,這篇文章將會解釋你的飢餓感可能不只是肚子餓。文章分享了五種飢餓的類型,並提出了一些解決飢餓的方法。通過心理社會飢餓、想法飢餓、情緒飢餓、行為飢餓和人際飢餓這五種飢餓的類型,作者提供了應對「嘴饞」問題的方法建議。最後,文章結尾鼓勵讀者通過飲食和運動習慣來維護健康。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你是否曾想過你的美味料理中可能潛藏的健康小地雷? 沒錯,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這個話題,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反式脂肪」的兇狠一面吧! 🍔🚫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不過,從共通點的角度來看,認識自己的身體極限是有必要的,而這可以透過不斷嘗試來達成。不管是想要大吃大喝或者是幾乎不吃,都會碰上身體極限。幾乎不吃就一定是對身體好嗎?這也說不定。發現這樣吃會生病,那就下次不要這樣做。不過,也要考慮到習慣的養成要去改變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達
「要減少在生活中吃大便,因為吃越多,越覺得不難吃,最後人就會變成大便。」 「在營內大便吃久了,營外看到白飯就當成人間美食。」 我得更加注意接收的資訊、吃到的食物、反芻說出口的話,因爲這些事物會一點一滴影響著我的認知。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飲食習慣真的是從小養成的,因此父母師長的責任就特別重要,為了孩子一輩子的健康,真的必須多花點心思注意我們吃進了多少的東西啊!
Thumbnail
為什麼需要關注現代飲食問題? 在現代社會,飲食習慣變得愈加不健康,導致各種健康問題的增加。許多人忽視了健康飲食的重要性,頻繁攝取高糖、高脂和加工食品。健康的飲食不僅關乎個人福祉,更影響整個社群的健康狀況。正如《林前6:19~20》:「豈 不 知 你 們 的 身 子 就 是 聖 靈 的 殿 麼 ?
原因: 1.飲食不均衡 攝取過多的精緻澱粉,例如:麵包、蛋糕、麵條、「隨沖即食」燕麥片、薯條、餅乾等,這些食物很快就會消化完,不會有明顯的飽足感,也會導致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後身體會分泌胰島素去降低血糖,血糖下降之後,身體就又會覺得餓了,身體又需要更多的食物讓血糖回升,因此陷入惡性循環。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那些食物的美味,月光當然都知道,是因為有著目標的緣故,而跳脫了那樣追求的範圍。但並不表示,沒有吃進這些食物就不會胖,之後也會有意想不到的食物來讓體重增加。因此要在一邊發掘可以列入食物清單的食物,一邊把不適合的食物剔除掉。即使自以為熱量攝取數量已經符合標準,但體重卻不是這樣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就表示在這些有限的食物的前提下,每一口都值得細細品味。不是像以前,急著把這個便當或漢堡吃完,那樣的方式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其實,限量的食物會使得身體啟動自我修復的機制,身體會判斷食物不足,全身都要做好求生存的準備,要把所有機能運作起來才行,不能鬆懈下來。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的現今社會,食物的價值以及人們對食物的態度一直在改變。
Thumbnail
若你經常無法剋制自己對垃圾食物的渴望,這篇文章將會解釋你的飢餓感可能不只是肚子餓。文章分享了五種飢餓的類型,並提出了一些解決飢餓的方法。通過心理社會飢餓、想法飢餓、情緒飢餓、行為飢餓和人際飢餓這五種飢餓的類型,作者提供了應對「嘴饞」問題的方法建議。最後,文章結尾鼓勵讀者通過飲食和運動習慣來維護健康。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你是否曾想過你的美味料理中可能潛藏的健康小地雷? 沒錯,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這個話題,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反式脂肪」的兇狠一面吧! 🍔🚫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不過,從共通點的角度來看,認識自己的身體極限是有必要的,而這可以透過不斷嘗試來達成。不管是想要大吃大喝或者是幾乎不吃,都會碰上身體極限。幾乎不吃就一定是對身體好嗎?這也說不定。發現這樣吃會生病,那就下次不要這樣做。不過,也要考慮到習慣的養成要去改變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達
「要減少在生活中吃大便,因為吃越多,越覺得不難吃,最後人就會變成大便。」 「在營內大便吃久了,營外看到白飯就當成人間美食。」 我得更加注意接收的資訊、吃到的食物、反芻說出口的話,因爲這些事物會一點一滴影響著我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