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過後,天氣逐漸轉涼,白天也變得越來越短🍂又接連的颱風來襲,你/妳一切好嗎?
季節變換時,很多人會感到一絲不安或憂鬱;就像天氣陰沉時,我們的心情也會默默受到影響,彷彿一層無形的情緒雲籠罩著我們。
今天讓我們一起聊聊、覺察隨著季節變化而來的小波動,並用一些簡單的方式來照顧自己吧🍁💛每年秋天一到,我就開始覺得心情沉重...
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時期總是特別難熬。
彷彿整個人都被壓著,陷入了無邊際的霧裡,
找不到方向,也提不起勁。
💡 為什麼秋冬是很多人的低潮期?
隨著夏天的結束和秋天的來臨,天氣漸漸轉涼,日照時間也逐漸縮短;這些外在季節變化,其實可能對我們內心的心理狀態有著深遠的影響。
根據研究顯示,季節轉換常常會引發人們的情緒波動:尤其是進入「秋季」後,很多人會感到莫名的沮喪或疲憊,這可能與生理節律和光照的變化有關。
這種現象被稱為 「季節性情緒疾患(SAD)」。
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會罹患這種症狀,我也不喜歡將心理狀態病理化,或者為此貼上標籤(無論自己貼,或他人貼)。
然而季節的轉換確實可能引發情緒低落,特別是對那些原本就對生活感到壓力或情緒起伏大的人來說;這將會是需要覺察與觀照自己狀態的時期與機會。
💡 季節性情緒疾患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AD)
俗稱「冬季憂鬱症(Winter Depression)」,是一種隨著季節變換而反覆出現的情緒障礙;通常會在秋冬季節發病,並於春夏季節緩解。
主要症狀與「重度憂鬱症」相似,包括憂鬱、無力感、睡眠障礙、食慾改變及無價值感等;這些症狀會連續兩年以上隨著季節變化重複出現,且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
💡 季節性情緒疾患的症狀 ( * 類似重度憂鬱症 )
- 持續的心情低落:
長期感到沮喪,對生活失去動力。 - 失去興趣與樂趣:
對原本喜愛的活動失去動力和興趣。 - 易怒:
情緒容易波動,對小事感到煩躁或憤怒。 - 無力感與無價值感:
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對未來感到絕望。 - 白天困倦與嗜睡:
儘管夜間睡眠充足,白天仍感到疲憊不堪。 - 睡眠與食慾改變:
常常睡得過久且難以起床,對碳水化合物有強烈的渴望,體重因此增加。
💡 為什麼季節會影響情緒?
確切原因尚未明確,多數研究顯示「光線的缺乏」 是一個關鍵因素。
秋冬季節日照時間縮短,導致體內激素和神經傳導物質的變化,進而引發情緒波動。
主要生理機制包括:
- 褪黑激素增加:
褪黑激素是幫助入睡的激素。冬季日照減少 會導致褪黑激素水平上升,白天困倦和嗜睡。 - 血清素水平降低:
血清素是一種調節情緒、睡眠和食慾的神經 傳導物質。日光照射不足會降低血清素水平 導致憂鬱情緒。 - 生理時鐘紊亂:
日照時間的改變會擾亂身體的生理時鐘, 導致作息和情緒失調。
💡 這時候你可以做的事情:
- 戶外活動:
保持日常的戶外活動和適度運動 能促進情緒健康。 - 曬曬太陽:
白天多出去走走,接觸自然光。 規律運動:每週數次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慢跑、瑜伽或騎自行車。 - 規律作息:
建立穩定的睡眠和起床時間, 幫助身體維持正常的生理時鐘。 - 健康飲食:
多攝取富含維生素 D、Omega-3 脂肪酸食物,這些營養與情緒穩定有關。 - 正念冥想:
練習正念有助於提升情緒覺察力,幫助你更好地應對情緒波動。 - 社交支持:
維持與家人和朋友的聯繫,透過 情感支持減輕孤立感。
後記|
即便沒有明確診斷,很多人在季節變換中, 仍會感受到一種不安或憂鬱感;就像天氣陰沉,我們的心情也會隨之低落。
這段莫名的低潮期讓我們感覺像是被情緒的陰霾包圍,不知道該如何走出來。
如果你的情緒困擾已嚴重影響生活, 建議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同時,也想和你說, 憂鬱、低潮並不是不可克服的情緒障礙;正如季節會循環變換,我們的情緒也會隨著適當的治療和調整重新煥發活力 🌞
願這裡的文字,能成為你獨處的陪伴。
祝 平安·好眠☁️
/A healing space💡
#心理內耗 #自我覺察 #厭世 #人生好難 #低潮 #低落 #憂鬱 #情緒 #心理諮商 #以傷療傷 #為療傷而聊傷 #心裡的傷在說話 #蔡叡昀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想與你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