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心得│《工作焦慮》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開篇先釐清一點:《工作焦慮》這本書的中文副標雖然為「這個世代的上班族七成心裡都有病,解決壓力與倦怠的8個方法」,乍看之下似乎將關懷主體放在個人身上,協助大家如何排解個人在工作上所面對的種種壓力;然而,這其實是個有些誤導的副標,因為實際上的英文副標翻譯後應該是「8個協助團隊建立韌性、處理不確定性及完成任務的策略(8 Strategies to Help Teams Build Resilience, Handle Uncertainty, and Get Stuff Done)」,整本書內容TA其實是公司領導人及團隊主管,教導他們須正視職場壓力所帶來的人才流失,並因此可採取的應對策略。

工作焦慮已是職場常態,管理階層若不嚴肅以對,將造成人才流失

根據該書引用的數據,2019年《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一篇研究便已指出,超過一半以上的千禧世代跟75%的Z世代曾因心理健康因素辭掉某份工作。美國普查局統計至2020年5月的數據顯示,在美國不分年齡層,超過30%都曾有過焦慮症的症狀,而在20幾歲的族群中更高達42%。令人悲傷的是,隨著科技趨勢及大環境變遷速度加劇,在職場上打拼的人們大多掩飾自己的心理狀況,而出現所謂來自史丹佛大學的「鴨子症候群」(duck syndrome):表面上努力表現出從容,似乎輕鬆就能跟上所有課業目標,但實際上,大家都在水面下拚命踢水,用盡全力避免自己溺斃。 

在數據描繪出的悲慘世界中,傳統的管理思維會認為,員工焦慮或許便代表他們不適任這份工作,身為管理階層公事繁多,哪還有時間去一一關心大家心理健康狀況?!然而研究指出,高焦慮的人中,有86%同時也是在工作崗位上被認可是生產力突出的員工,因為擔心自己不夠好的員工會更奮力證明自己;而另有研究顯示,在最聰明的人之中,焦慮的人數會比一般人多,例如以高智商聞名的門薩組織(Mensa),其會員患有焦慮症狀的機率是美國平均人口的2倍。這些數字意味,若企業持續忽視公司員工的焦慮議題,未能打造可接納焦慮員工的良性工作環境,他們將失去留住優秀人才的機會。 

職場上常見的8種焦慮來源以及應對策略

本書歸納8種職場常見的焦慮因素,並提供團隊leaders可採取的應對策略,簡述大綱如下:

一、面對不確定性的焦慮

組織變動與存續問題,會讓員工擔憂生計不保。主管應分享他們對於組織所面臨的挑戰的了解程度,說明組織將採取哪些方法來面對這些挑戰,以及這些挑戰對於團隊或重要性高的項目會不會有所衝擊,而不是讓成員雲裡霧裡自己瞎猜測,以致人心惶惶。 

另外,員工也會對於自身工作表現與未來發展抱持疑慮。「這份工作是否可以一直做下去?」相信是許多上班族心中都曾一閃而過的念頭。這會需要領導人跟員工持續透明化地溝通,讓員工知道「我表現得如何?」以及「我在這裡會有未來嗎?」並給予清楚的指示,讓員工能預期可能發生的狀況,才能心無旁鶩地投入工作。綜言之,面對不確定性所導致的焦慮,可採取的策略包含:

  1. 讓員工安心於,不知道問題的答案也沒關係。
  2. 團隊碰到困難時,主管應鬆開控制,甚至適度與成員分享焦慮,抱持開放與好奇心,更有助於團隊團結。
  3. 確保每個人都清楚了解你對他們的期望。
  4. 讓團隊專注於可控的事物上。
  5. 鼓勵員工先做再說,勇於行動。
  6. 給予建設性的回饋。 

二、面對工作量超載的焦慮

當越來越短的執行期程,卻塞入越來越多的工作項目,爆炸的工作量,會導致員工沮喪、憤怒,甚而引起焦慮及工作倦怠。過往的管理階層常將不堪業務負荷視為個人問題,但研究顯示美國有高達90%的員工,都曾在某些時期發生職業倦怠的狀況,這指向是組織問題。主管應協助員工平衡工作量及制定工作的Priority。可採取的策略包含:

  1. 制定明確的路線圖:為團隊裡的每個人設定明確且可實現的目標。
  2. 平衡分配工作量。
  3. 工作輪替:例如讓高負荷工作量&高壓工作的人定期輪調去做較沒壓力的工作。
  4. 密切監督工作進度:經常關心團隊現況,讓成員有機會即時分享他們面臨的問題,並讓他們知道適時尋求協助不是軟弱的表現。
  5. 協助成員訂定工作事項的優先順序。
  6. 避免注意力分散:建議成員一次專注做一件事,反覆切換工作模式只會使生產力降低。
  7. 鼓勵成員回歸自己的角色與責任,在該放下工作休息時就好好休息。 

三、職涯成長與未來發展前景不明的焦慮

社群媒體興起所導致的「錯失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 FOMO),提升人們留在原工作職位,可能錯失更好機會或收穫的焦慮。若企業想留住優秀的年輕員工,減少他們不必要的職涯發展焦慮,解決員工對於工作保障、成長與進步的憂慮便十分重要。 

企業需協助團隊成員規劃未來方向,並在日常工作中給予更明確的指示。可採取的策略包含:

  1. 設計更多成長/晉升的門檻。
  2. 讓員工了解可以表現突出的方法,並讓員工每周能投入時間去學習自己想學的技能。
  3. 協助員工評估他們的工作技能與動力:例如增加業務中該成員喜歡做的事;協助發掘員工的天賦與長處。
  4. 使用技能發展流程圖,並讓員工理解,職涯不再是僅限一人爬升的梯子,而是一面岩壁,不僅可同時容納多人,只要不是停在原地,你也可以選擇左右移動而不是一味向上。
  5. 員工進修要能符合工作的實際需求。
  6. 為每位員工量身打造職涯發展的計畫。
  7. 仔細調整成長的機會:根據員工的經驗不同,調整員工對於自身發展的掌控度。
  8. 鼓勵同儕間的相互協助。 

四、完美主義所帶來的焦慮

完美主義者雖然擁有更大的工作動力與責任心,但也有較易缺乏彈性、標準過高、過度批判自己、極端看待成果成敗等特質,且容易將自我價值建立於完美的工作表現,這使他們更需要正面認可及認同,甚至害怕任何形式的負面評價或批評。 

完美主義者有三種類型:「自我導向型」將焦點對內朝向自己,對自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及嚴格的自我評價;「社會要求型」是感知到來自其他人對於完美的要求,而相信自己必須達到這般完美才能獲得認同;「他人導向型」則是針對他人,對他人寄予不切實際的標準。不健康的完美主義與良性的努力之間,區別在於是否能夠訂定符合實際狀況的期望目標,並能知道「這樣就夠好了」的放手時刻。要特別留意那些需要過度指導、不願承擔任何風險、對於下決定仿若生死攸關的成員,他們極可能是完美主義者。 

團隊主管應適時協助成員管理他們的完美主義,可採取的策略包括:

  1. 釐清「夠好了」的定義:適時給予讚揚有助員工理解可接受的工作成果範圍在哪裡,什麼時候就算「夠好了」。
  2. 學習創業者「最低限度可行性產品」的智慧:培養員工成長心態,鼓勵他們按時完成工作,拿出某些成果,公開讓大家評估。
  3. 鼓勵成員將失敗視為學習的契機:但同時也要提供保護成員有犯錯餘地的友善環境。
  4. 定期確認工作進度。
  5. 組成工作夥伴小組:例如讓沒有完美主義傾向的同仁與完美主義者一起工作,讓完美主義者調整做事方法。
  6. 開誠布公與完美主義者討論完美主義可能造成的問題。 

五、害怕表達意見及與他人爭論的焦慮

主管需區別某人的行為是為團隊合作著想,還是源於害怕衝突。當今千禧世代重視工作環境的和諧,因此許多人是衝突迴避者,這可能導致他們成為大家推事或收拾殘局的人,反倒加重自身焦慮。主管可觀察團隊中是否有人較不願意參與氣氛緊繃的討論,對於辯論感到不舒服或較抗拒在會議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可採取的策略包括:

  1. 簡潔描述問題→探討團隊價值→共同找到解決方案。
  2. 不要拖延討論。
  3. 只聚焦討論事實。
  4. 使用自己的話來表達。
  5. 預設每個人的出發點都是善意的。
  6. 協助成員擬訂如何發言的計畫。
  7. 互相讓步。
  8. 協助成員做好面對最壞狀況的心理準備。 

六、少數族群成員被邊緣化的焦慮

職場中,特定族群的成員可能會感到幽微的局外人感,尤其是女性、有色人種、LGBTQ、少數宗教、殘疾人士等族群。可採取的策略包括:

  1. 聆聽他們的意見。
  2. 以主管/或一定職權的身分為他們背書。
  3. 用行動展現支持。
  4. 帶頭倡議。 

七、社交排斥所帶來的焦慮

人類對歸屬感有強烈需求,對於被排擠或遠距工作模式興起後所衍伸的疏離感都會產生焦慮,企業應協助團隊成員建立社交關係,可採取的策略包括:

  1. 營造革命情感。
  2. 找到共同的價值觀:避免工作與個人核心價值相抵觸導致認知失調而產生壓力。
  3. 建立關係與友誼。
  4. 經常表達對員工的認可。
  5. 讓遠距工作的員工也有歸屬感。 

八、缺乏自信與低估自我價值所帶來的焦慮

焦慮帶來的破壞性影響之一,是會讓有能力的人感到不安全感,並開始質疑自己原本擁有的內在優勢。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若主管能在正確的時間,使用正確的方式對成員表達感激,明確讓員工知道他們的工作成果對團隊有所助益,便可降低員工的焦慮程度。可採取的策略包括:

  1. 明確、具體且真誠地表達感謝。
  2. 感謝程度要符合實際表現。
  3. 表達感恩時,不要將這件事和其他事情混在一起,這會破壞感激的情境。
  4. 對於工作表現超標的員工也要表達感謝:有些主管將注意力盯在落後的成員身上,對於表現良好的員工反倒未有太多表示。這可能讓高績效員工感到不被重視,最終選擇離去。
  5. 在事件發生當下即時表達感謝。 

作為上班族,找出自己的焦慮源,學習如何與主管共創友善焦慮的互動關係

本書雖然是寫給管理階層看的員工焦慮應對指南,但作為小員工,也可檢視這8大焦慮源中,有哪些是自己在職場上巡迴往復會面對的課題,若有機會,或許能先以客觀需求(如初入工作,須主管明確指導業務細節流程)與主管溝通,嘗試減少工作中會持續為焦慮加溫的因子。雖然本文筆記了重點綱要,但本書精彩之處在於許多策略應用的舉例與故事,非常推薦實際閱讀。 

就現實及實務面而言,倘若真有主管能做到本書提到的所有團隊管理技巧,那他大概是菩薩下凡來著,能碰到也是上輩子燒香燒來的好福氣。前文提到美國大多數人面對身心問題,在職場上都選擇隱瞞,個人感覺台灣職場大抵也是如此。因為社會對於身心症狀不夠了解,擔憂被歸咎於個人,所以選擇噤聲。但身體會感冒,心靈也會。比起「精神科」這個用詞,坊間越來越多診所是稱為「身心科」,便是因為生理的不適會引發心靈發炎;反之,不健康的心靈也會造成生理上的病徵。希望大家都能在拚工作的同時,除了理性的職涯規劃,有時也要聽聽感性的心靈呼救,以免將自己燃燒殆盡。

avatar-img
82會員
69內容數
🌏 小小的國家與島嶼 💼 微型事業與職涯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喬安小室 的其他內容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手上多個項目同步處理,腦中一個念頭讓你起身,或許只是想拿個釘書機整理報帳單據,但就在起身的剎那,就突然忘了原本要做什麼。一日下來筋疲力竭,待辦清單刪除許多,卻又無限新增。好不容易下了班,工作思緒依然塞滿腦海,你在床上翻來覆去,好不容易睡著後,鬧鐘響起,新的一天已翩然而至。
所謂「為自己而活」到底是什麼感覺?這可能是許多人奔波於工作生計,在夜深人靜之時會不經意想到的問題。但為了生活,隔日鬧鐘響起時,我們終將把夜晚心靈深處傳來的回聲遺忘腦後,重新投入新一輪的奔走,直至夜晚下班走在寂靜的人行道上,驀然再次聽見心靈的疑問。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把「過勞(Burnout)」納入國際疾病分類,顯示職場過勞已經不是個人層次抗壓性高低的問題,而是全球職場環境的普遍性狀態。你也曾在職場上,有過那種已經耗盡一切氣力,卻再也提不起勁去面對明天的倦意嗎?或許翻開《倉鼠累了嗎?》,能幫助你不要當隻燃燒中的倉鼠,避免消耗殆盡的命運。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手上多個項目同步處理,腦中一個念頭讓你起身,或許只是想拿個釘書機整理報帳單據,但就在起身的剎那,就突然忘了原本要做什麼。一日下來筋疲力竭,待辦清單刪除許多,卻又無限新增。好不容易下了班,工作思緒依然塞滿腦海,你在床上翻來覆去,好不容易睡著後,鬧鐘響起,新的一天已翩然而至。
所謂「為自己而活」到底是什麼感覺?這可能是許多人奔波於工作生計,在夜深人靜之時會不經意想到的問題。但為了生活,隔日鬧鐘響起時,我們終將把夜晚心靈深處傳來的回聲遺忘腦後,重新投入新一輪的奔走,直至夜晚下班走在寂靜的人行道上,驀然再次聽見心靈的疑問。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把「過勞(Burnout)」納入國際疾病分類,顯示職場過勞已經不是個人層次抗壓性高低的問題,而是全球職場環境的普遍性狀態。你也曾在職場上,有過那種已經耗盡一切氣力,卻再也提不起勁去面對明天的倦意嗎?或許翻開《倉鼠累了嗎?》,能幫助你不要當隻燃燒中的倉鼠,避免消耗殆盡的命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中,職場焦慮成為許多上班族普遍面臨的挑戰。本文探討了造成焦慮的七大來源,包括工作負荷過重、角色不清、辦公室政治等因素,並分析了職場焦慮對員工和企業的多重影響。最後,提供實用的應對策略,如時間管理、情緒調整、建立支持系統等,以幫助員工有效管理職場焦慮,提升工作滿意度及心理健康。
Thumbnail
關於工作中的焦慮,這是許多人在職涯中常遇到的挑戰。 不論是在期望高、節奏快,又或是壓力大的情況下,我們都可能被那份焦慮感纏上,因此感到苦惱與不適,甚至思考去留與否。 希望透過以下分享,來聊聊我們可以如何面對工作中的焦慮,協助每一位有相關困擾的人們,能夠更加順利地應對與調適。
Thumbnail
在職場中,焦慮常常伴隨著轉職與新環境的適應,但這種焦慮是否真的成為問題?本文探討瞭如何利用焦慮,提升與同事的關係、主管的溝通及跨部門合作的效率。從積極的角度切入,透過溝通和專業表現,把焦慮變成推進工作的助力,協助職場新人面對挑戰,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最終達成目標與成長。
Thumbnail
隨著工作要求和職場競爭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職場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更帶來工作焦慮,這種焦慮不僅影響著他們的工作表現,更侵蝕著個人的倪靜和幸福感。 這篇文章提供了許多如何應對職場焦慮的方法和建議,從理性思考到行為改變的建議,為職場人提供了實用的工作壓力處理技巧。
Thumbnail
在現代職場中,情緒管理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大和團隊合作的需求,個人在處理情緒的能力對於團隊整體的效率和和諧至關重要。本文將探討工作中的情緒瓶頸、團隊成熟度,以及如何有效管理情緒以提升團隊的整體表現。
不安感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事情,但是要克服它,先要了解它的來源。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常見的不安來源,還有一些實際的做法來應對。 1. 工作壓力:工作太緊張了 解決辦法: 和老闆講講,把你的狀況講清楚,也許能有改善。 調整一下工作優先順序,分配任務,讓自己輕鬆一點。 學幾招時間管理,讓工作變得更有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在職場上,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這些困難和挑戰,可能會讓我們感到焦慮、壓力。如果長期處於焦慮的狀態,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職場焦慮的危害包括:降低工作效率:焦慮會讓我們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做出明智的決策,從而影響工作效率。加劇心理問題:焦慮會導致情緒不穩定、失眠、抑鬱等心理問
Thumbnail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中,職場焦慮成為許多上班族普遍面臨的挑戰。本文探討了造成焦慮的七大來源,包括工作負荷過重、角色不清、辦公室政治等因素,並分析了職場焦慮對員工和企業的多重影響。最後,提供實用的應對策略,如時間管理、情緒調整、建立支持系統等,以幫助員工有效管理職場焦慮,提升工作滿意度及心理健康。
Thumbnail
關於工作中的焦慮,這是許多人在職涯中常遇到的挑戰。 不論是在期望高、節奏快,又或是壓力大的情況下,我們都可能被那份焦慮感纏上,因此感到苦惱與不適,甚至思考去留與否。 希望透過以下分享,來聊聊我們可以如何面對工作中的焦慮,協助每一位有相關困擾的人們,能夠更加順利地應對與調適。
Thumbnail
在職場中,焦慮常常伴隨著轉職與新環境的適應,但這種焦慮是否真的成為問題?本文探討瞭如何利用焦慮,提升與同事的關係、主管的溝通及跨部門合作的效率。從積極的角度切入,透過溝通和專業表現,把焦慮變成推進工作的助力,協助職場新人面對挑戰,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最終達成目標與成長。
Thumbnail
隨著工作要求和職場競爭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職場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更帶來工作焦慮,這種焦慮不僅影響著他們的工作表現,更侵蝕著個人的倪靜和幸福感。 這篇文章提供了許多如何應對職場焦慮的方法和建議,從理性思考到行為改變的建議,為職場人提供了實用的工作壓力處理技巧。
Thumbnail
在現代職場中,情緒管理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大和團隊合作的需求,個人在處理情緒的能力對於團隊整體的效率和和諧至關重要。本文將探討工作中的情緒瓶頸、團隊成熟度,以及如何有效管理情緒以提升團隊的整體表現。
不安感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事情,但是要克服它,先要了解它的來源。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常見的不安來源,還有一些實際的做法來應對。 1. 工作壓力:工作太緊張了 解決辦法: 和老闆講講,把你的狀況講清楚,也許能有改善。 調整一下工作優先順序,分配任務,讓自己輕鬆一點。 學幾招時間管理,讓工作變得更有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在職場上,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這些困難和挑戰,可能會讓我們感到焦慮、壓力。如果長期處於焦慮的狀態,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職場焦慮的危害包括:降低工作效率:焦慮會讓我們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做出明智的決策,從而影響工作效率。加劇心理問題:焦慮會導致情緒不穩定、失眠、抑鬱等心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