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身為 PM 的大家,常用哪一套框架來幫助自己和老闆溝通,和團隊協作?
OGSM 是我工作上很常使用的架構。我用它來:
◼︎ 對焦公司目標,規劃專案內容
◼︎ 和老闆評估資源投入,確認工作排序
◼︎ 和團隊對標專案時程
不管是把 OGSM 攤平寫成文件,和老闆或合作單位確立共識;又或者拿來當作自身思考的框架,都很實用!
以下分成 OGSM 介紹、我應用 OGSM 的方式、OKR v.s. OGSM 三部分分享,可以直接跳到有興趣的段落。
OGSM 的組成是:
◼︎ Objective(最終目的)
◼︎ Goal(具體目標)
◼︎ Strategy(策略)
◼︎ Measure(衡量指標)
OGSM 的架構為由上到下,一層一層推演:
先討論最終目的(Objective),知道我們要去哪裡,理想中的未來長什麼樣子(可以是非量化的敘述)
➡︎ 而為了達到這個終點,我們制定出具體的目標(Goal),交代在指定時間,應達到怎麼樣的量化成果
➡︎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選擇了哪一個策略(Strategy),來分配資源。在這裡交代和辯證,為什麼選擇這個策略?這個策略的優勢和可能的風險為何?
➡︎ 確認終點、目標、資源後,盤點出後續的檢核項目和工作時程(Measure),俗稱 Milestone
如果想要完整地了解這個架構和各別定義,可以買《OGSM 打造高敏捷團隊》或《OGSM 變革領導》書籍閱讀。
本文僅分享應用的心得。部分內容可能涉及自己延伸的想法和應用。
1. 提高團隊討論效率,確認共識
◼︎ 我們現在討論的是哪一個層級的事?
◼︎ 我們對哪些層級有共識,對哪些層級的看法有歧異?
◼︎ 用 OGAM 的格式呈現開發團隊任務,方便對齊和追蹤
2. 和老闆一次對齊所有事情,大到目標策略,細到手上的工作事項。如果工作份量吃緊,也可以用同份文件,來溝通手上工作事項的重要性排序。
3. 進行事後覆盤。如果事後成果不如預期,可以快速掌握是「行動未如預期」、「資源分配可以加強」還是「目標訂定有問題」。
我發現實務上只談 OKR,可能會漏了去釐清「針對達到這個目標,你選擇的策略(資源分配方法)是什麼?」。容易到比較後期,才拉齊大家對資源取捨的意見。
以及雖然大家都知道 OKR 的目標不宜訂定太多,以免心力分散,但實務上公司(或主管)也很難去定義,一個人同時掛有幾個目標算合理。用 OGSM 同時把 Milestone 攤開來,也方便同時衡量團隊人力的狀況。
***
和工程師同事在 Building Clarymind 的過程中,我也用 OGSM 架構,來確認我們現在在討論哪一個層次的主題?哪一個層次是我們確定的共識,哪些我們應該進一步釐清?
如果你想要參與我們 Building Clarymind 的過程,歡迎加入 Clarymind Discord,上面會發佈最新的功能:https://discord.com/invite/H6McMYzJJJ
也邀請你下載體驗 Clarymind,和我們分享你的心得:https://go.clarymind.com/XSUa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