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中體育評量的多元視角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章出處:Li, C., & Zhang, C. (2023). Transformative perspectiv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 Empowering diverse stakeholders for holistic learning experience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https://doi.org/10.1007/s13132-023-01637-7


在AI大數據時代,引入多元利益相關參與者共同評量體育學習的重要性,從而促進全面的體育學習經驗。文章主要呈現了一個由師生、家長以及社區共同參與評量的多元模式,並指出這種評量方法如何有助於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評量體系,強化學生的自我反思與自信。


raw-image

大多數體育學習評量皆是由教師自己進行(Lorente-Catalán & Kirk, 2016)。在整個教育環境中,體育教師幾乎獨自承擔主要評量的角色,而在評量學生體育進步時其他重要聲音則被排除在外。這凸顯了需要有更具包容性和多樣化的評量方法,和相對應的需求(Hay & Penney, 2012)。



主要觀點:

  1. 多元評量的必要性:傳統體育課程的評量過於依賴教師,而忽略了其他利益相關者(如學生、家長、社區)的意見,這導致評量缺乏全面性。文章提出,將更多元的評量對象納入,可以擴展對學生成就的理解,不僅限於量化的體能表現,還包括情感、社會參與和個人成長。
  2. 學生作為評量主體的重要性:文章強調,讓學生參與評量過程能夠促進他們的自我反思和自信,並賦予他們更多的學習主動性。這種方法挑戰了傳統的教育權威,促進了更為民主的教育方式。教師為中心到包容性評量的轉變增強了評量的深度和全面性。這種轉變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自己的學習之旅,並培養自我反思和自信心
  3. 家長與社區的參與:家長的長期觀察與社區的外部視角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評量,特別是在情感態度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這使得評量過程更加全方位,與社會需求更加契合。
  4. 政策與實施挑戰:儘管多元評量有其優勢,但在實施過程中仍面臨一些挑戰,特別是在需要有效的溝通與合作機制的情況下,教育機構轉向這種新模式時也可能遇到阻力。因此,有效溝通與協作的需求:多元化評量涉及多方參與,所有利害關係人(教師、學生、家長和社區)之間需要成功協調。必須建立開放的溝通管道,促進思想、資訊和回饋的交流,確保所有參與者的聲音都能被聽到。變革阻力: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評量方法在許多教育機構中根深蒂固,轉變為多元化評量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阻力或懷疑。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在教育環境中培養開放性和適應性的文化,鼓勵變革。針對性的培訓和資源支持:應為所有參與者(教師、學生、家長和社區)提供適當的培訓和資源,使其具備參與多元化評量過程的必要技能與知識,並確保不同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建立明確的指導方針與標準化程序:為確保多元化評量順利進行,需要制定明確的指導方針、標準化的流程和透明的機制,幫助不同參與者有效參與評量過程。
  5. 對體育教學品質的影響:(1)提升教育質量:多元化評量實踐展示了改善體育教育計畫品質的潛力,當多個利益相關者參與評量時,教育質量會顯著提升。(2)師生關係的轉變:多元化評量促進了教師對學生個別需求和優勢的更深入理解,從而使教師能夠個性化和有效地調整教學方法,以滿足每位學生的具體需求。(3)賦予學生參與權和自主性:多元化評量賦予學生更多在學習過程中的發言權,增強了他們的學習動機、參與感和投入度,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積極參與者。(4)家長與社區的合作角色:家長和社區成為提升體育教育品質的積極合作夥伴,家長提供了對學生情感、社交互動及適應能力的寶貴見解,社區則通過參與評量過程,成為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利益相關者。(5)動態發展與民主原則:多元化評量使體育項目能夠根據不同的需求和價值觀動態發展,並且這種協作方法符合民主教育的原則,確保教育是集體努力的結果,並且能夠持續改進。

文章的核心在強調評量過程的民主化和多樣化,將傳統的單向評量模式轉變為多方參與的動態過程。這一轉變具有深遠的意義,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自我認知與自信,還賦予了家長和社區更大的話語權,促使體育教學更具包容性與適應性。



    1會員
    3內容數
    運動政策與體育教學:探討體育教師在面對多元政策的認同與能動性 >從過去文獻資料與自我觀察,探討運動政策和體育教學政策對教育工作者的影響。 >深入了解體育教師如何在政策框架內發揮主動性與創造力。 >研究教師在制定和實施體育教學策略中的角色和責任。 >提供平台交流實踐經驗和政策調整建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yt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作者:Anja Swennen、Carlinda Leite、Amélia Lopes Teacher education: Building an agenda for the 21st-century 發表於:Educação Sociedade & Culturas 卷:67,
    原作者:Anja Swennen、Carlinda Leite、Amélia Lopes Teacher education: Building an agenda for the 21st-century 發表於:Educação Sociedade & Culturas 卷:67,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學神:中國菁英教育現場一手觀察 本書起源於作者(社會學博士)的論文研究,透過就近觀察訪問和長期追蹤(2012 ~ 2019)去了解中國菁英學生(28位)在學校的地位體系,以及如何應對社會和全球的競爭壓力。
    Thumbnail
    上週五,我去台北參加十周年的「雜學校」#國際教育創新博覽會,在這篇文將分享這趟看展的五個收穫。
    Thumbnail
    最近我們收到了一本獨特的專刊《企業社會責任與弱勢教育的連結》,這是市面上買不到的喔!因為作者是兩位板橋高中的學生:林昕僾和王晨昕,他們花了一學期的時間進行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內容是探討貧富差距、弱勢教育,並對三個教育組織進行了深度專訪。很幸運地,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也是受訪對象之一!
    Thumbnail
    2024 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EMI 教學資源中心 112-2 學期【EMI 人才與領導課程】成果簡報發表競賽第三名 🎉
    Thumbnail
    當代同村共養的可能,與地方創生的概念緊緊相扣,而當我們在看待中小學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時,應不再僅是取得知識後翻身離去的出口,藉由引入外部資源帶來符合在地需求的技能與思維,維持或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透過地方認同的教育,一方面提升社區凝聚力,一方面則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關懷故鄉的種子。
    Thumbnail
    文中強調國際交流活動的目及參與方式,參加交流計畫對學生學習英文和開拓視野的重要性。
    Thumbnail
    雯淑老師這些年的創新教學加入了一個全新的工具——一生一平板數位教學,在課堂上結合線上線下,讓教學變得更有趣!老師是如何開啟自己的國文課數位教學之路?在這條數位教學之路有何心得?是否遇到哪些阻礙?又是如何突破?
    Thumbnail
    這次我們邀來Facebook上知名國文社群「國文好好玩」的經營者,同時也是《閱讀素養策略指南》作者——林雯淑老師!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學神:中國菁英教育現場一手觀察 本書起源於作者(社會學博士)的論文研究,透過就近觀察訪問和長期追蹤(2012 ~ 2019)去了解中國菁英學生(28位)在學校的地位體系,以及如何應對社會和全球的競爭壓力。
    Thumbnail
    上週五,我去台北參加十周年的「雜學校」#國際教育創新博覽會,在這篇文將分享這趟看展的五個收穫。
    Thumbnail
    最近我們收到了一本獨特的專刊《企業社會責任與弱勢教育的連結》,這是市面上買不到的喔!因為作者是兩位板橋高中的學生:林昕僾和王晨昕,他們花了一學期的時間進行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內容是探討貧富差距、弱勢教育,並對三個教育組織進行了深度專訪。很幸運地,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也是受訪對象之一!
    Thumbnail
    2024 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EMI 教學資源中心 112-2 學期【EMI 人才與領導課程】成果簡報發表競賽第三名 🎉
    Thumbnail
    當代同村共養的可能,與地方創生的概念緊緊相扣,而當我們在看待中小學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時,應不再僅是取得知識後翻身離去的出口,藉由引入外部資源帶來符合在地需求的技能與思維,維持或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透過地方認同的教育,一方面提升社區凝聚力,一方面則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關懷故鄉的種子。
    Thumbnail
    文中強調國際交流活動的目及參與方式,參加交流計畫對學生學習英文和開拓視野的重要性。
    Thumbnail
    雯淑老師這些年的創新教學加入了一個全新的工具——一生一平板數位教學,在課堂上結合線上線下,讓教學變得更有趣!老師是如何開啟自己的國文課數位教學之路?在這條數位教學之路有何心得?是否遇到哪些阻礙?又是如何突破?
    Thumbnail
    這次我們邀來Facebook上知名國文社群「國文好好玩」的經營者,同時也是《閱讀素養策略指南》作者——林雯淑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