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高三孩子們的狀況不太理想,提出的問題幾乎和解題無關,都是心理上的問題
- 怎麼辦,段考跟模考都爆掉了
 - 我覺得我不管怎麼念都沒用
 - 我沒救了...(噴淚)
 
這些內心爆炸的學生有男有女,也有些其實程度算不錯的,但可能隨著學測腳步越來越近,壓力就逐漸壓垮了自己,這讓本咚想起前幾個月在臉書瞥見一篇新聞,標題如上所述。(後來就不小心躺在草稿區很久...)
底下完全如本咚所料,各式各樣的罵聲絡繹不絕。有歸咎政府的:『108課綱越改越爛!』、『教育改革失敗!』、『沒有一個國家這樣搞的』、『學生壓力這麼大,新課綱難辭其咎』
有陰謀論的:『政府和補習班官商勾結!』、『不演了,108課綱就是換個方式圈錢』
有唱衰的:『補了也沒用,越補越大洞!』、『補一堆習出來還不是28K』
有貴古賤今的:『恢復統一版本、恢復聯考吧!』、『以前真的好幸福喔』
更有不知所云的:前面先說『我們以前...怎樣怎樣』,然後又說『學生就該...怎樣怎樣』,可是一旦學生有問題,再通通拋給老師們,只留一句話:『因為你們是老師啊』
真有那種家長三不五時就幫學生請事假,原因都是家庭或社團活動,也有那種身體不好經常生病請病假的,結果很少到班,考試考差了又開始糾結個沒完。
總結一下,網友們覺得現在學生的壓力太大,事實也的確如此...但如果少了補習,他們的壓力就會小嗎?
雖然在學校上完課之後,還要待在補習班繼續聚精會神的聽課,真的非常辛苦,就好像兼兩份工作的感覺,但補習最初的用意,不就是幫助他們「省下獨自繞路的時間」來學習跟複習嗎?
一定有人會提到教育政策等等的問題,以本咚熟悉的數學內容來說,我的認知依舊是「越改越簡單」,有些地方東刪西刪的使人不解,但也確實讓學生們每一次段考範圍能縮小一點,整體學到的東西相比舊課綱少了一些(造成大學微積分的斷層就...再說吧)。
況且,以這些年本咚的觀察,學生們的程度確實是「一屆不如一屆」(尤其都是卡在讀題!!數感也是!!)
但難道因為學生學不起來,就要持續刪減內容嗎?
如果覺得經常學一些「沒用」的東西,還是要更早的讓學生分組?但是十幾歲的孩子真能徹底想好自己未來的方向嗎?
還是乾脆不要讀書了,去工作?
本咚認為,補習自始至終都是想要對學生產生幫助的,學生無論是學業上或是心理上有任何問題,只要是正常的補習班老師,都會樂餘給予幫助。
本咚之前認為將來的趨勢是『個別輔導』,不過本咚的老闆前些日子有跟本咚小聊,他認為AI蓬勃發展的情況下,過個三、五年,很有可能整個補教業都會消失。
最後,想改編一下電影《武狀元蘇乞兒》的經典台詞:
- 台人:你們補習班開了一萬七千多家,幹嘛開那麼多,小孩都被補習逼瘋了!
 - 補習班:補習班有幾家,不是由補習班老師決定,而是由家長和學生們決定的~
正因為有足夠大的市場,補習班才會越開越多~
如果你們每個學生都能做到上課認真聽講,按時複習,作業努力寫,不需要別人在旁邊督促或幫助,怎麼會有補習班的存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