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三十以後 | 不需要等到完美才行動,我的30歲體悟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20 歲的人不懂 30 歲的掙扎,30 歲的人不懂 40 歲的苦衷,這或許也是為何網路上不乏「__ 歲才懂的體悟」類似文章,畢竟這些話題若放在現實中討論,往往一言難盡。也難怪,大人常以「等你以後就知道了」回應孩子的疑問。而我,好不容易等了 33 年,終於等到了所謂的「以後」。



再不做就後悔,30 歲決定把大學讀完

奔三最有感的體悟之一是:猶豫期變短。

30 歲那年,我是行銷顧問,公司是台北的某間數位行銷代理商。當年,我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把大學讀完。

我很貪心,既想工作也想讀書。因此在收到大學進修部的入學通知後,我沒有陷入「二選一」的思維,而是思考如何「腳踏兩條船」。於是,我向老闆提議遠距工作,如此便能南下念書的同時保有收入。然而,保住了飯碗卻留不住愛情,若說遠距工作能考驗員工的自律程度,那麼遠距戀愛則能顯露彼此對愛情的期望值差異。

行銷顧問是業務性質的工作。雖遠距工作更自由,工作量也相對較少,然而壓力值卻沒有因此減輕。白天,我通常在家進行線上會議,偶爾外訪台南或高雄的客戶,必要時才回台北開會,每月約一兩次。到了晚上六點,我的注意力從業績轉向成績。在高雄的兩年,我除了對課業全力以赴,也讓自己沉醉於酒精,因此不難想像,當時我放學後會獨自去酒吧,也會在家邊做報告邊喝啤酒。

| 延伸閱讀:少喝酒 | 說白了酒精其實是一種毒品,不喝酒也可以很開心


進修部的同學各自精彩。有和我一樣半工半讀的,也有介於轉職階段、未來將成為老師的同學。然而最讓我敬佩的是那些為人父母的同學,他們除工作和課業,還得兼顧家庭。相比之下,我的忙碌顯得單純。

回想當初決定南下讀書,或許在他人眼中是一種勇敢,但對我來說,與其說是勇敢,不如說是害怕遺憾。30 歲的我,已不像 20 歲能將想法「放進購物車」等以後再說。現在就是以後,我寧願做了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也不願沒做而留下滿滿遺憾。

最終,我花了兩年,於 32 歲順利從文藻外語大學畢業。

這張畢業證書,不僅僅是學歷,也是我不留遺憾的決定。
raw-image



內外一致,30 歲學習「穿出自我」

奔三除了追求學業,我也開始學習穿出自我。

我從小愛打扮,國中時會畫眼線、抓髮蠟,高中時會訂製制服、燙捲髮。一路到 20 多歲,嘗試過極短髮、漂過金髮,也曾經歷過假睫毛盛行的年代。而當時的穿衣風格,有如一顆沒主見的聖誕樹,是直到 30 歲,我才開始正視「穿衣」這件事,這都要感謝一位從事時尚業的 Youtuber:天才女友 GG

天才 G 說,想穿出自己的風格,得從三個關鍵著手:氣質、膚色和身材——「氣質決定風格,膚色決定顏色,身材決定廓形」*。透過這公式,我開始審視自己的膚色和身材,再依此挑選適合的衣物、避開誤區。例如,我身高不到 160 公分,肩線窄圓且骨架小,因此寬鬆落肩的衣服若放在我身上,就像用透明乳液去遮臉上的痘疤,衣服穿是穿了,但沒有幫助太多。

後來發現,那些穿衣高手或許不如造型師專業,但他們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內外在特質。除放大和修飾自己的身材優劣勢,他們也懂得運用材質、剪裁和配件打造自己。穿衣有如選伴侶,你必須夠了解自己,才能挑到對的衣服。就像《Friends》裡的 Phoebe,那些大膽色系和印花的服裝,如同她的自我宣言,無聲地透露她無畏且瘋狂的內在特質。

raw-image


當然,若「隨便穿」能讓你感到自在,那就做你自己吧。然而,若你和我一樣想穿出自我,那麼你必須找到自己的內在關鍵字,再依此挑選對應的服裝*。例如,如果你的性格積極、具有強烈目標感,那麼或許可以選擇版型或材質硬挺(如西裝或皮衣)等服裝;如果你的內在沈穩且具文藝氣息,那麼或許寬鬆、材質柔軟的衣物(如棉麻或針織)並搭配少許配件,更能襯出你的亮點。如此,買衣服不再只是消費,而是一種內外合一的展現。

而我呢,雖然偶爾還是會買錯衣服,但整體而言,已比 20 歲時的「亂穿」進步許多。我很享受這種「有意識的購衣過程」,每一次的消費,都不是被「明星同款」或「時尚潮流」牽著走,而是基於我對自己內外在的認識所做出的選擇。當我穿上與內在一致的服裝時,彷彿獲得了自我的力量。30 歲後,穿衣不再盲從,而是「延伸內在」和「點亮外在」的搭配。

raw-image


別管「以後」了,現在就是以後

我終於明白,小時候大人們口中的「以後」其實就是現在。

面對未來,我們常感到恐懼,以為收集越多「他人的體悟」,就能獲得越多的安全感。可「知道」並不等於「做到」,在聽聞無數「_歲才懂的體悟」後,嗯,然後呢?

真正的改變,只有在你踏出那一步時才會發生。和穿衣一樣,你現在能決定自己的樣子,但如果你遲遲未執行「分析自己」和「逛街購物」,你終究是停留於現在。所以,先別管以後了,你也不需要等到完美才行動。

現在就是以後,你的以後,只有「現在的你」才知道。



文中提及的影片:

*找出穿衣公式可參考這支影片


*找出穿搭風格可參考這支影片



和這篇有關,你可能會想看

南漂高雄 | 回到家鄉,再次解讀熟悉事物,創造日常新鮮感



🚀如果喜歡記得點點愛心、轉發分享或贊助支持,成為我的演算法助力​🚀

對了,我有 IG 唷👉🏻寫心雪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ee 的思想角落
70會員
52內容數
如果你除了文章也想看一些日常的我,那就加入沙龍吧❤️
Ree 的思想角落的其他內容
2024/09/19
不知道你是否經歷過這種感受,只要中秋節沒烤到肉,內心就會感到莫名焦慮? 我有。 印象很深刻,某年我因「完全沒有烤肉局」而焦慮大發,於是決定去買路邊串燒,好安慰自己「有過到中秋」。同時,對比手機裡、發好發滿的中秋烤肉照,我的內心充滿孤立感。就這樣,「每年中秋一定要烤肉或吃燒烤」成了我多年的執念,是
Thumbnail
2024/09/19
不知道你是否經歷過這種感受,只要中秋節沒烤到肉,內心就會感到莫名焦慮? 我有。 印象很深刻,某年我因「完全沒有烤肉局」而焦慮大發,於是決定去買路邊串燒,好安慰自己「有過到中秋」。同時,對比手機裡、發好發滿的中秋烤肉照,我的內心充滿孤立感。就這樣,「每年中秋一定要烤肉或吃燒烤」成了我多年的執念,是
Thumbnail
2024/07/05
9m88 曾於 Ted Talk 上分享,自己在「找自己」的路上並成為歌手的過程。演講中提出的「找自己公式」讓我印象深刻: 從「我想」成為,到我夠格的「我能」,最終是「我要」它成為職業。 眼神發光地敘述他如何將想法付諸行動。然而,這公式恐無助於那些對人生感到迷茫的人,因為他們的煩惱並非「如何從我
Thumbnail
2024/07/05
9m88 曾於 Ted Talk 上分享,自己在「找自己」的路上並成為歌手的過程。演講中提出的「找自己公式」讓我印象深刻: 從「我想」成為,到我夠格的「我能」,最終是「我要」它成為職業。 眼神發光地敘述他如何將想法付諸行動。然而,這公式恐無助於那些對人生感到迷茫的人,因為他們的煩惱並非「如何從我
Thumbnail
2024/05/31
每週至少上一次健身房已兩個月了,搭配教練課,仍在練習用對的肌群發力及培養運動紀律。休假上健身房沒太大問題,是下班後精力不到 30% 還要擠出體力和意志力去健身的過程,實屬人生修煉。 現主要練背和下肢,目標是矯正身形和練出比例。但你說以前從沒想過健身嗎?有,當然有。曾一頭熱在家搭配影片健身,追求嚮往
Thumbnail
2024/05/31
每週至少上一次健身房已兩個月了,搭配教練課,仍在練習用對的肌群發力及培養運動紀律。休假上健身房沒太大問題,是下班後精力不到 30% 還要擠出體力和意志力去健身的過程,實屬人生修煉。 現主要練背和下肢,目標是矯正身形和練出比例。但你說以前從沒想過健身嗎?有,當然有。曾一頭熱在家搭配影片健身,追求嚮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 歲的人不懂 30 歲的掙扎,30 歲的人不懂 40 歲的苦衷,這或許也是為何網路上不乏「__ 歲才懂的體悟」類似文章,畢竟這些話題若放在現實中討論,往往一言難盡。也難怪,大人常以「等你以後就知道了」回應孩子的疑問。而我,好不容易等了 33 年,終於等到了所謂的「以後」。
Thumbnail
20 歲的人不懂 30 歲的掙扎,30 歲的人不懂 40 歲的苦衷,這或許也是為何網路上不乏「__ 歲才懂的體悟」類似文章,畢竟這些話題若放在現實中討論,往往一言難盡。也難怪,大人常以「等你以後就知道了」回應孩子的疑問。而我,好不容易等了 33 年,終於等到了所謂的「以後」。
Thumbnail
我曾無數次想過三十歲的自己會是什麼模樣? 但其實誰也說不準那時的自己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是不是對社會還抱有希望與熱情,還是早已被狗屁倒灶的日常瑣事給湮沒;還在為人情世故勞神傷腦,還是多了點決絕、一些鋒芒;是否還願意擇善固執,還是學會了圓滑,為自己多一些? 每一次的選擇,離現在的自己就近一些
Thumbnail
我曾無數次想過三十歲的自己會是什麼模樣? 但其實誰也說不準那時的自己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是不是對社會還抱有希望與熱情,還是早已被狗屁倒灶的日常瑣事給湮沒;還在為人情世故勞神傷腦,還是多了點決絕、一些鋒芒;是否還願意擇善固執,還是學會了圓滑,為自己多一些? 每一次的選擇,離現在的自己就近一些
Thumbnail
我們真的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嗎?人生的每個階段是順階而上,還是越來越迷茫呢?
Thumbnail
我們真的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嗎?人生的每個階段是順階而上,還是越來越迷茫呢?
Thumbnail
他走過三十越來越恐慌/怕節節敗退征討變流亡/怕凡事妥協眼神沒火光/跟以前不屑的人那麼像 怕同學名片個個都響亮/怕怨天尤人慢慢變日常/怕活成一只陀螺去不到遠方……──節錄自郁可唯〈三十而慄〉。
Thumbnail
他走過三十越來越恐慌/怕節節敗退征討變流亡/怕凡事妥協眼神沒火光/跟以前不屑的人那麼像 怕同學名片個個都響亮/怕怨天尤人慢慢變日常/怕活成一只陀螺去不到遠方……──節錄自郁可唯〈三十而慄〉。
Thumbnail
啟發同學的當下,我也被同學的反饋啟發,因此,想贈送三句我很喜歡的話給花樣年華的妳: 人生不是要等待暴風雨過去,而是要學會在雨中跳舞; 我們都會變老,但不要變無聊; 留下甚麼,我們就成為甚麼樣的大人。 我 41 歲了,是妳的雙倍年紀,但我希望,跟妳共勉之。
Thumbnail
啟發同學的當下,我也被同學的反饋啟發,因此,想贈送三句我很喜歡的話給花樣年華的妳: 人生不是要等待暴風雨過去,而是要學會在雨中跳舞; 我們都會變老,但不要變無聊; 留下甚麼,我們就成為甚麼樣的大人。 我 41 歲了,是妳的雙倍年紀,但我希望,跟妳共勉之。
Thumbnail
可能你現在才十五、十六歲,或是已經二十幾接近三十了。但是不是常常在半夜的路上、下雨天的街道或是在凌晨的棉被裡,是不是都在想著,我這生中,是為何而存在呢? 現在社會的內卷壓力,加上看到朋友圈的生活很豐富;在看看家人常常不諒解或斥責你,以及自己做著不喜歡的工作,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失敗,人生就這樣了嗎?
Thumbnail
可能你現在才十五、十六歲,或是已經二十幾接近三十了。但是不是常常在半夜的路上、下雨天的街道或是在凌晨的棉被裡,是不是都在想著,我這生中,是為何而存在呢? 現在社會的內卷壓力,加上看到朋友圈的生活很豐富;在看看家人常常不諒解或斥責你,以及自己做著不喜歡的工作,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失敗,人生就這樣了嗎?
Thumbnail
三十而立,人生到了三十歲,大概已經走了三分之一多一點,也是主流步入結婚生子的階段,好像要變得成更熟。但在這一刻自己有找到想做的事情嗎?來一次片面的小反思,希望自己能夠繼續學習、進步,讓自己變得更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Thumbnail
三十而立,人生到了三十歲,大概已經走了三分之一多一點,也是主流步入結婚生子的階段,好像要變得成更熟。但在這一刻自己有找到想做的事情嗎?來一次片面的小反思,希望自己能夠繼續學習、進步,讓自己變得更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Thumbnail
有什麼是威士紀不能解決的?   2013年的時候,33歲的我才回學校唸碩士,所以和我同班的同學多是應屆23歲的小朋友們,都是出過社會逛了一圈才回到學校,自然經濟能力總會比這些小朋友們是寬裕的多,他們還要打工、賺錢、談戀愛,忙的不易樂乎。我這個老學長倒沒有太多的顧慮,只要好好唸書...
Thumbnail
有什麼是威士紀不能解決的?   2013年的時候,33歲的我才回學校唸碩士,所以和我同班的同學多是應屆23歲的小朋友們,都是出過社會逛了一圈才回到學校,自然經濟能力總會比這些小朋友們是寬裕的多,他們還要打工、賺錢、談戀愛,忙的不易樂乎。我這個老學長倒沒有太多的顧慮,只要好好唸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