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焦慮到療癒:三步驟陪伴你走出過去創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上週,我收到了一封訊息,頓時間我感受到自己的焦慮。⁣⁣⁣⁣⁣

⁣⁣⁣⁣⁣

其實那封訊息,並沒有特別寫什麼。⁣⁣⁣⁣⁣

⁣⁣⁣⁣⁣

我試著停下來感受,這股焦慮來自哪裡。⁣⁣⁣⁣⁣

⁣⁣⁣⁣⁣

⁣⁣⁣⁣⁣

⁣⁣⁣⁣⁣

細細體會與思考後,我判斷這應該跟眼前的人無關。⁣⁣⁣⁣⁣

⁣⁣⁣⁣⁣

而是來自於,我過去職場的創傷經驗。⁣⁣⁣⁣⁣

⁣⁣⁣⁣⁣

⁣⁣⁣⁣⁣

⁣⁣⁣⁣⁣

有了這個看見後,我非常震驚。⁣⁣⁣⁣⁣

⁣⁣⁣⁣⁣

畢竟,我已經脫離那有毒的環境,好些年了。⁣⁣⁣⁣⁣

⁣⁣⁣⁣⁣

沒想到,我的身體卻依然有記憶。⁣⁣⁣⁣⁣

⁣⁣⁣⁣⁣

在類似的語言出現時,我的求生本能、與焦慮的情緒,還是依舊被喚醒。⁣⁣⁣⁣⁣

⁣⁣⁣⁣⁣

⁣⁣⁣⁣⁣

raw-image



巧的是,剛好最近我正在閱讀「有一種傷害叫成長」。⁣⁣⁣⁣⁣

⁣⁣⁣⁣⁣

這本書,非常實用且療癒。⁣⁣⁣⁣⁣

⁣⁣⁣⁣⁣

作者克里斯多夫.威拉德,是哈佛醫學院的臨床心理學家,擅長正念。⁣⁣⁣⁣⁣

⁣⁣⁣⁣⁣

⁣⁣⁣⁣⁣



所謂的正念,就是帶人練習回到當下。⁣⁣⁣⁣⁣

⁣⁣⁣⁣⁣

身而為人,我們要不是在憂鬱、悔恨過去的發生,就是常過度焦慮、擔心未來。⁣⁣⁣⁣⁣

⁣⁣⁣⁣⁣

尤其,像我一樣遭受過創傷的人,更是如此。⁣⁣⁣⁣⁣

⁣⁣⁣⁣⁣

⁣⁣⁣⁣⁣

⁣⁣⁣⁣⁣

書中特別提到,若人的大腦長期處於警戒的狀態,會讓杏仁核過度活躍。⁣⁣⁣⁣⁣

⁣⁣⁣⁣⁣

意思就是,即便我已經脫離職場環境多年,當有類似情境出現時,大腦的警報系統,還是會提醒我有危險。⁣⁣⁣⁣⁣

⁣⁣⁣⁣⁣

原本大腦的機制,就是要讓我們注意草原上的危機,以利我們生存下來。⁣⁣⁣⁣⁣

⁣⁣⁣⁣⁣

但過於活躍的大腦,時不時在拉警報,反而讓生處在現在社會的我們,苦不堪言。⁣⁣⁣⁣⁣

⁣⁣⁣⁣⁣

⁣⁣⁣⁣⁣

⁣⁣⁣⁣⁣

平心而論,現在並沒有這麼多的情況,是需要我們立刻戰或逃的。⁣⁣⁣⁣⁣

⁣⁣⁣⁣⁣

我們的身後,大多也沒有獅子在追趕我們,有的只有我們自己內在的恐懼。⁣⁣⁣⁣⁣

⁣⁣⁣⁣⁣

以及不停活在過去,與焦慮未來的大腦。⁣⁣⁣⁣⁣

⁣⁣⁣⁣⁣

⁣⁣⁣⁣⁣

⁣⁣⁣⁣⁣

因此本書作者,分別就身體、大腦與心靈三大面向,帶領我們一步步練習,並療癒自己。⁣⁣⁣⁣⁣

⁣⁣⁣⁣⁣

看得過程中,我點頭如搗蒜,也驚呼連連。⁣⁣⁣⁣

⁣⁣⁣⁣

原因是,這本書完全整理了過去的這些年,我在敘事團體中練習的點滴。⁣⁣⁣⁣

⁣⁣⁣⁣

還有,我如何陪伴自己、療癒創傷,並成為此刻的自己。⁣⁣⁣⁣

⁣⁣⁣⁣

⁣⁣⁣⁣

⁣⁣⁣⁣

書中幾乎每個小節完,都會有個小練習。⁣⁣⁣⁣

⁣⁣⁣⁣

讓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實踐,帶自己慢慢回到當下。⁣⁣⁣⁣

⁣⁣⁣⁣

我必須說,幾乎八成以上的方法,我都在團體中練習過,甚至先前的文章中,也陸續都有分享過。⁣⁣⁣⁣

⁣⁣⁣⁣

⁣⁣⁣⁣

⁣⁣⁣⁣

換言之,之所以我會覺得這本書,非常療癒也實用,正是因為裡面的方法,我幾乎親自驗證過。⁣⁣⁣⁣

⁣⁣⁣⁣

不過,礙於篇幅的關係,我僅能就這三個面向中,各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

看完有喜歡,真的很推薦把這本書帶回家喔!⁣⁣⁣⁣

⁣⁣⁣⁣

⁣⁣⁣⁣

⁣⁣⁣⁣

▋打造有韌性的身體⁣⁣⁣⁣

⁣⁣⁣⁣

⁣⁣⁣⁣

作者把身體放在最前面,真的有其道理。⁣⁣⁣⁣

⁣⁣⁣⁣

當身體無法放鬆,大腦與心靈就更不用說了。⁣⁣⁣⁣

⁣⁣⁣⁣

也就是說,療癒,得從身體開始。⁣⁣⁣⁣

⁣⁣⁣⁣

⁣⁣⁣⁣

⁣⁣⁣⁣

這跟我自己的經驗,也很呼應。⁣⁣⁣⁣

⁣⁣⁣⁣

我每兩周一次的敘事團體,前面半小時,明德總會帶領我們練習呼吸。⁣⁣⁣⁣

⁣⁣⁣⁣

透過呼吸,跟自己的內在做連結。⁣⁣⁣⁣

⁣⁣⁣⁣

不僅帶給我更多覺察,也讓我一次次可以回到此時此刻,跟自己同在。⁣⁣⁣⁣

⁣⁣⁣⁣

⁣⁣⁣⁣

⁣⁣⁣⁣

書中,舉了很多練習呼吸的方法。⁣⁣⁣

⁣⁣⁣

其中我自己最常做的,也是最簡單的,就是「延長呼吸」。⁣⁣⁣

⁣⁣⁣

用我自己的語言來說,就是有意識的深呼吸、並放慢呼吸節奏。⁣⁣⁣

⁣⁣⁣

⁣⁣⁣

⁣⁣⁣

每一次我在家中,不管是面對家人吵架,還是小孩鬧脾氣,這些槍林彈雨的現場。⁣⁣⁣

⁣⁣⁣

我都第一時間會提醒自己,深呼吸。⁣⁣⁣

⁣⁣⁣

藉由放慢呼吸節奏,來提醒自己安住在當下,不隨周遭的人情緒起舞。⁣⁣⁣

⁣⁣⁣

⁣⁣⁣

⁣⁣⁣

呼吸,是神經系統的遙控器。⁣⁣⁣

⁣⁣⁣

當你可以藉由呼吸,來放鬆身體時,你就朝療癒之路靠近了一步。⁣⁣⁣

⁣⁣⁣⁣

⁣⁣⁣⁣

⁣⁣⁣

▋打造有韌性的大腦⁣⁣⁣⁣

⁣⁣⁣

⁣⁣⁣

再來,是試著覺察你的念頭,不要相信你所認為的一切。⁣⁣⁣

⁣⁣⁣

我還記得我剛離職的時候,那時,我腦中自動播放的聲音是,⁣⁣⁣

⁣⁣⁣

「你連公職這麼簡單的工作都做不好,你還能做些什麼?」⁣⁣⁣

⁣⁣⁣

⁣⁣⁣

⁣⁣⁣

現在回頭看,簡直不可思議。⁣⁣⁣

⁣⁣⁣

因為我不管學什麼,都做得蠻好的。⁣⁣⁣

⁣⁣⁣

可當時,我的確對腦中的這個聲音,深信不疑。⁣⁣⁣

⁣⁣⁣

⁣⁣⁣

⁣⁣⁣

因此,作者才特地提醒我們,別對你腦中的思想照單全收。⁣⁣⁣

⁣⁣⁣

書中提到一個簡單的練習小方法是,當內在這些批判的聲音出現時,在前面加上,「我在想...」⁣⁣⁣

⁣⁣⁣

用我的例子來說,就是調整成「我在想...你連公職這麼簡單的工作都做不好,你還能做些什麼?」⁣⁣⁣

⁣⁣⁣

⁣⁣⁣

⁣⁣⁣

透過這個簡單的練習,可以讓我們更有意識地覺察,這些念頭及想法,不等同於我們。⁣⁣⁣

⁣⁣⁣

先有了這樣的看見,我們也才有機會,培養新的念頭,與更有同理心的內在聲音。⁣⁣⁣

⁣⁣⁣

⁣⁣⁣

⁣⁣⁣

書中提到的另一個方法,也是我前陣子才在文章中分享過的,練習感恩。⁣⁣⁣

⁣⁣⁣

所謂的感恩,並非要強迫你,感謝那些曾經傷害你的人。⁣⁣⁣

⁣⁣⁣

相反地,你可以優先練習感謝自己。⁣⁣⁣

⁣⁣⁣

若用敘事的語言來說,就是欣賞並珍惜,如此不容易的自己。⁣⁣⁣

⁣⁣⁣

⁣⁣⁣

⁣⁣⁣

剛開始練習時,想不到任何欣賞或感謝自己的地方,非常正常。⁣⁣⁣

⁣⁣⁣

我們總是習慣,對自己特別嚴格。⁣⁣⁣

⁣⁣⁣

我的練習小技巧是,會改成問自己,⁣⁣⁣

⁣⁣⁣

「如果今天是一位我很重視的朋友,做了這些事情,我會怎麼形容他?以及我會想跟他說什麼?」⁣⁣⁣

⁣⁣⁣

⁣⁣⁣

⁣⁣⁣

當我可以嘗試換位到朋友的角度時,通常我的語言會比較溫柔,標準也不會太過嚴苛。⁣⁣⁣

⁣⁣⁣

透過一次次練習,漸漸把腦中的批判性思維,調整成對自己更加溫柔,且有同理心的語言。⁣⁣⁣

⁣⁣⁣

⁣⁣

⁣⁣⁣⁣

▋打造有韌性的心靈⁣⁣⁣⁣

⁣⁣

⁣⁣⁣

⁣最後,書中建議我們在關係中,修復創傷。⁣⁣

⁣⁣

我特別喜歡書中的一段話,⁣⁣

⁣⁣

⁣⁣

「健康的共同調節會形成共享的安全感:我對你發送安全訊號,你就會感到安全,反之亦然。⁣⁣

⁣⁣

但這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

一開始,你需要別人協助才做得到,不過只要多加練習,你就能自行調節,最後還能進一步將這種能力傳遞給他人。」——《有一種傷害叫成長》⁣⁣

⁣⁣

⁣⁣

⁣⁣

之所以喜歡這段話,是因為這段話,精準描述了我這些年來的改變歷程。⁣⁣

⁣⁣

我從剛離職時,就在敘事團體中,透過夥伴們的陪伴,來共同調節。⁣⁣

⁣⁣

共同調節的意思是,藉由接收一個人傳遞的安全訊號,來讓自己回到身心穩定的狀態。⁣⁣

⁣⁣

⁣⁣

⁣⁣

每一次,我因為過去的傷,不相信甚至批判懷疑自己時,夥伴們一次次陪伴我,看見我的不放棄與珍貴。⁣⁣

⁣⁣

從他們的視野,我不但調節了我的身心,我也重新建構自我認同。⁣⁣

⁣⁣

移動到此刻,如書上所說,我不但能自行調節。⁣⁣

⁣⁣

甚至,我還能把這股能力傳遞出去,陪伴更多需要的人,進行調節。⁣⁣

⁣⁣

⁣⁣

⁣⁣

健康的人際連結或團體,可以協助你,接納和理解自己。⁣⁣

⁣⁣

原來,我不是抗壓性差,我只是對人的情緒太過敏感。⁣⁣

⁣⁣

當我理解了,並把自己放在適合的環境或位置之後,自然能如魚得水,做事事半功倍。⁣

那麼你呢?你也曾像我上週一樣,因為某人的一封訊息,或是一句話,就立刻勃然大怒或焦慮不已嗎?⁣

也許困住你的,並非眼前的這個人或事件,而是過往的傷。⁣

人生很難,痛苦和傷害,幾乎是必然的存在。⁣

我們可以在每次被傷絆倒時,持續怨懟傷害我們的人事物。⁣

我們也可以選擇,一次次勇敢爬起,並帶著傷持續前行。⁣

願你可以找到合適的人際或團體,陪伴你穿越創傷與黑暗,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若暫時還找不到,先透過本書的方法,練習陪伴與療癒自己,也是很好的選擇,祝福你~⁣

🌟🌟🌟好書抽獎⁣🌟🌟🌟⁣⁣⁣

⁣⁣⁣⁣

感謝<時報出版>出版好書,並提供抽獎~⁣⁣⁣⁣⁣⁣

⁣⁣⁣⁣⁣⁣

活動期間:即日起~5/6(二)⁣⁣⁣⁣⁣⁣

⁣⁣⁣⁣⁣⁣

⁣⁣⁣⁣⁣⁣⁣⁣⁣⁣⁣

抽獎三步驟:⁣⁣⁣⁣⁣⁣

⁣⁣⁣⁣⁣⁣

1️⃣ 按讚 並 追蹤 小紅臉的幸福魔法實驗粉絲頁⁣⁣⁣⁣⁣⁣

⁣⁣⁣⁣⁣⁣

2️⃣ 於粉專留言,文章中你最有共鳴的一句話⁣⁣⁣⁣⁣⁣

⁣⁣⁣⁣⁣⁣

3️⃣ 公開分享粉專貼文⁣⁣⁣⁣⁣⁣

⁣⁣⁣⁣⁣⁣

⁣⁣⁣⁣⁣⁣

獎項:《有一種傷害叫成長》一書,共 3 個名額!⁣⁣⁣⁣⁣⁣

⁣⁣⁣⁣

⁣⁣⁣⁣

⁣⁣⁣⁣

抽獎結果,將公告於粉專文章下方。⁣⁣⁣⁣

請於公告兩天內,私訊 小紅臉的幸福魔法實驗 粉絲頁⁣⁣,並提供收件資訊,方便出版社寄送書籍,逾期視同放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安立格-avatar-img
2025/04/22
知性,勵志分享👍
小紅臉-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23
安立格 感恩~
avatar-img
小紅臉的幸福魔法實驗
142會員
129內容數
曾擔任公務員,過去人生皆走在主流的道路上。公務生涯十年身體不斷發出吶喊、反覆憂鬱,最終在學習敘事陪伴並加入<幸福魔法讀書共學團體>後勇敢辭職,由憂鬱地獄翻轉成幸福人生的追夢之旅。分享幸福育兒與生活的點滴,歡迎來玩~ 目前藉由創作文字及陪伴對話,協助人找到心裡的聲音並活出幸福~
2025/04/21
重新聯繫舊友的經驗分享,透過塔羅牌占卜,檢視關係現況與個人成長。牌陣解讀權杖二逆位、聖杯十逆位與寶劍國王正位,闡述放下期待、接納關係逝去,並學習在衝突中表達自我,設定界線。文章反思關係的學習與成長,並鼓勵讀者在關係中掌握主導權,聚焦自身幸福。
Thumbnail
2025/04/21
重新聯繫舊友的經驗分享,透過塔羅牌占卜,檢視關係現況與個人成長。牌陣解讀權杖二逆位、聖杯十逆位與寶劍國王正位,闡述放下期待、接納關係逝去,並學習在衝突中表達自我,設定界線。文章反思關係的學習與成長,並鼓勵讀者在關係中掌握主導權,聚焦自身幸福。
Thumbnail
2025/04/18
本文敘述作者如何處理父母因團購枇杷而起的衝突,並分享其處理人際關係的經驗與方法。作者透過傾聽、理解雙方需求,以及轉移話題等方式,有效化解衝突,促進家人和諧。文章也提及幸福感的研究結果,並鼓勵讀者透過練習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2025/04/18
本文敘述作者如何處理父母因團購枇杷而起的衝突,並分享其處理人際關係的經驗與方法。作者透過傾聽、理解雙方需求,以及轉移話題等方式,有效化解衝突,促進家人和諧。文章也提及幸福感的研究結果,並鼓勵讀者透過練習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2025/04/15
敘事團體經驗分享:透過豐厚的提問,引導個案看見內在亮點,進而自我接納與成長。文章分享了個案在團體中透過自我敘事與提問,發現自身努力的價值,並學習接納不需過度努力的自己。同時,文章也提及幸福感研究,強調自我接納與練習對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性,並邀請讀者加入幸福魔法讀書共學團體。
Thumbnail
2025/04/15
敘事團體經驗分享:透過豐厚的提問,引導個案看見內在亮點,進而自我接納與成長。文章分享了個案在團體中透過自我敘事與提問,發現自身努力的價值,並學習接納不需過度努力的自己。同時,文章也提及幸福感研究,強調自我接納與練習對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性,並邀請讀者加入幸福魔法讀書共學團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靈創傷的本質、常見的療癒方法以及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建立和解與平和的關係,提供有效的療癒方法,並提出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和平共處的策略。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靈創傷的本質、常見的療癒方法以及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建立和解與平和的關係,提供有效的療癒方法,並提出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和平共處的策略。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告訴大家:其實創傷治療的過程也並非總是處於黑暗、辛苦的狀態,一路上也會有花朵綻放、感覺到前途光明的時刻。以下就來跟大家分享創傷治療中,治療前、中、後期「感覺比較好」的體驗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告訴大家:其實創傷治療的過程也並非總是處於黑暗、辛苦的狀態,一路上也會有花朵綻放、感覺到前途光明的時刻。以下就來跟大家分享創傷治療中,治療前、中、後期「感覺比較好」的體驗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在青少年時期所經歷的心理困境,以及她如何在十年後逐漸走出陰霾,找回生活的平衡。文章中描述了她的心靈掙扎,以及如何逐漸恢復和成長的過程。這是一篇關於克服困難、獲得成長的感人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在青少年時期所經歷的心理困境,以及她如何在十年後逐漸走出陰霾,找回生活的平衡。文章中描述了她的心靈掙扎,以及如何逐漸恢復和成長的過程。這是一篇關於克服困難、獲得成長的感人故事。
Thumbnail
上週靜下來讀了點書,沒想到這周接案就巧妙的用上,好像總是有些奇妙地共時性,但這也提醒我得再進修進步,所以趕快來寫下學習的紀錄,好理理思緒。 當生活變得難以忍受,遭受無可承受的痛苦或焦慮,內在的部分又經歷了甚麼災難性的經驗呢?這些經驗又提供給人甚麼意義,讓一個人他完整的、對於自己關於我的概
Thumbnail
上週靜下來讀了點書,沒想到這周接案就巧妙的用上,好像總是有些奇妙地共時性,但這也提醒我得再進修進步,所以趕快來寫下學習的紀錄,好理理思緒。 當生活變得難以忍受,遭受無可承受的痛苦或焦慮,內在的部分又經歷了甚麼災難性的經驗呢?這些經驗又提供給人甚麼意義,讓一個人他完整的、對於自己關於我的概
Thumbnail
最近,在陪伴一位因遭逢重大失落而引起憂鬱到後來恐慌急性發作的朋友,一路走來,感觸良多 多年來,因為糾結於心中那份”不可得”以及一路走來的錯誤決定而心情低落,暴躁易怒,再加上較為固執和不知變通,使得身邊的人紛紛走避,又因為對身心科的排斥及情緒療癒的懷疑及不信任,認為靠大量健身及轉移目標,就可改善,殊
Thumbnail
最近,在陪伴一位因遭逢重大失落而引起憂鬱到後來恐慌急性發作的朋友,一路走來,感觸良多 多年來,因為糾結於心中那份”不可得”以及一路走來的錯誤決定而心情低落,暴躁易怒,再加上較為固執和不知變通,使得身邊的人紛紛走避,又因為對身心科的排斥及情緒療癒的懷疑及不信任,認為靠大量健身及轉移目標,就可改善,殊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你有說不出口的難過和痛苦、壓抑的憤怒,或是被埋藏的委屈悲傷、愧疚感?這些情緒是一道道隱形傷口,需要有人輕柔觸及才能真正癒合。
Thumbnail
你有說不出口的難過和痛苦、壓抑的憤怒,或是被埋藏的委屈悲傷、愧疚感?這些情緒是一道道隱形傷口,需要有人輕柔觸及才能真正癒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