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中的矛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太喜歡這段影片的講解了,做個重點整理和心得

乙人教動畫:矛盾的動畫


重點整理

現象一:過度套用已學規律

  • 問題:將學到的運動規律A不加分析地套用到運動規律B中
  • 舉例:走路與跑步的動作區別
    • 走路:腿從外往內邁出(發力腿帶動身體平衡)
    • 跑步:腿從裡往外擺動(需要平衡蹬地腿的反向力)
  • 原因:缺乏對動作背後力學原理的深入理解

現象二:過度區分規則

  • 問題:過分強調規則的界限,認為A就是A、B就是B
  • 舉例:站姿的性別特徵
    • 男性站姿:通常是正S曲線(胯前傾)
    • 女性站姿:通常是反S曲線(胸前挺、胯後移)
  • 反例:
    • 軍人站姿:男性也可以採用反S曲線
    • 休閒站姿:女性也可以採用正S曲線

解決建議

  1. 謹慎:
    • 仔細分析運動原理
    • 避免盲目套用規律
  2. 大膽:
    • 在理解原理的基礎上嘗試突破
    • 靈活運用不同規律
    • 找到變化的合理性

動畫製作需要在遵循基本規律和靈活變通之間找到平衡,關鍵是理解動作背後的原理,既要謹慎分析又要大膽嘗試。


心得

越去看動作分析,越覺得動畫有規律,但又很容易被打破,形成一種矛盾的現象,或許可以說動畫是如此的變化多端,當想要將那些東西做歸納分類,似乎又一直有例外,這就是微妙之處


動作可以說有公式也可以說沒有,有公式是可以讓動畫快速產出,但很容易陷入固定套路,無趣;沒公式是因為人是有意識的,在放鬆狀態下是A,在有刻意為之的狀態是B,單看發力來源就很難用相同套路,例如:舞蹈,為了做出漂亮的姿態,會去控制身體不同部位


因此動畫應該是從需求出發,想要表現甚麼(角色性格、形象、心理狀態)而去選擇怎樣的動作,運動規律是讓動畫可信度增加的理論,想要研究表演,就需要去找表演、心理學、肢體語言相關知識,或是多看別人的作品,這些說法雖然老生常談又說得很簡單,難就難在怎麼執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知道也沒用的動畫隨筆
16會員
68內容數
動畫師一名,技術不算炸裂,至少還能把角色動起來。這裡是我對動畫、工作、生活的低頻碎唸集合站。你會看到工作心得、技術筆記、動漫相關的廢話,總之就是寫給空氣看的,歡迎路過,但不必停留
2024/12/22
在動畫創作過程中,尋找參考資料至關重要,能讓作品更具說服力。尋找參考資源的方法,分析各類參考影片,包括現實、動畫及遊戲等的特點和應用,並使用有效的工具來管理和篩選資料庫,善用參考資料能夠提升動畫的專業性和吸引力
Thumbnail
2024/12/22
在動畫創作過程中,尋找參考資料至關重要,能讓作品更具說服力。尋找參考資源的方法,分析各類參考影片,包括現實、動畫及遊戲等的特點和應用,並使用有效的工具來管理和篩選資料庫,善用參考資料能夠提升動畫的專業性和吸引力
Thumbnail
2024/12/14
這篇文章真的不有趣,慣性和緩衝很容易混淆:慣性是物體在無外力作用下保持運動狀態的特性,而緩衝則為了保持穩定而有意控制的運動。利用動畫中的例子,說明這兩者在實際應用中的區別
Thumbnail
2024/12/14
這篇文章真的不有趣,慣性和緩衝很容易混淆:慣性是物體在無外力作用下保持運動狀態的特性,而緩衝則為了保持穩定而有意控制的運動。利用動畫中的例子,說明這兩者在實際應用中的區別
Thumbnail
2024/12/07
弧線運動一直是動作的基礎,它就像繪圖中的透視一樣是個準則,但要遵循的同時,是要活用還是被受限?
Thumbnail
2024/12/07
弧線運動一直是動作的基礎,它就像繪圖中的透視一樣是個準則,但要遵循的同時,是要活用還是被受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大概大破我以往的教學模式,甚至打臉自己的方式,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上教練前除了滾筒放鬆需要躺在地板上,然後就開始一系列的練習:躺姿、趴姿、側躺、四足跪姿之類等等,然後20-30分鐘就不見了 然後進入到主動作時,東調西調,總是對學生的動作不滿意或是可以更好(我有強迫症)或是覺得學生應該做得到,做不
Thumbnail
這篇大概大破我以往的教學模式,甚至打臉自己的方式,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上教練前除了滾筒放鬆需要躺在地板上,然後就開始一系列的練習:躺姿、趴姿、側躺、四足跪姿之類等等,然後20-30分鐘就不見了 然後進入到主動作時,東調西調,總是對學生的動作不滿意或是可以更好(我有強迫症)或是覺得學生應該做得到,做不
Thumbnail
應該不少人在運動前會做拉筋伸展,但不應該耗費太多時間在這上面 常常看到滾筒按摩+拉筋+肌肉啟動就花費約一小時的時間 然後再肌力訓練一小時,有氧三十分鐘,最後再收操拉筋 除非時間超多,不然運動一次要花個三小時,我也會覺得很麻煩或懶散,就算時間很多,效率也很差 ⭐️為什麼要做活動度練習?
Thumbnail
應該不少人在運動前會做拉筋伸展,但不應該耗費太多時間在這上面 常常看到滾筒按摩+拉筋+肌肉啟動就花費約一小時的時間 然後再肌力訓練一小時,有氧三十分鐘,最後再收操拉筋 除非時間超多,不然運動一次要花個三小時,我也會覺得很麻煩或懶散,就算時間很多,效率也很差 ⭐️為什麼要做活動度練習?
Thumbnail
某天上課教一位學生練分腿蹲,我覺得動作沒有很好,但我認為可能才剛練,標準不要給他這麼高,但是學生說他覺得膝蓋很緊,緊到有點痛,當然依照教學經驗做了一些動作評估也都沒有太特別的問題,我就問: 「你之前自己有練過這個動作嗎?」 「有啊,看網路影片練的!」
Thumbnail
某天上課教一位學生練分腿蹲,我覺得動作沒有很好,但我認為可能才剛練,標準不要給他這麼高,但是學生說他覺得膝蓋很緊,緊到有點痛,當然依照教學經驗做了一些動作評估也都沒有太特別的問題,我就問: 「你之前自己有練過這個動作嗎?」 「有啊,看網路影片練的!」
Thumbnail
最近教課都會遇到學生問我說身體不對稱怎麼辦? 你一定很好奇,在身體不對稱的狀況下,會不會練的越來越歪? 你可能會想在身體不對稱的狀況下做訓練,該注意什麼?
Thumbnail
最近教課都會遇到學生問我說身體不對稱怎麼辦? 你一定很好奇,在身體不對稱的狀況下,會不會練的越來越歪? 你可能會想在身體不對稱的狀況下做訓練,該注意什麼?
Thumbnail
坐了一陣子的椅子後,想起身走一走,這時~你有沒有想過走路是多麼複雜的事情,你可能會想,不就跨步出去就好了嗎,我阿嬤都會。但其實後面還是有一套機制促成這一連續的動作。本篇的主題就是...
Thumbnail
坐了一陣子的椅子後,想起身走一走,這時~你有沒有想過走路是多麼複雜的事情,你可能會想,不就跨步出去就好了嗎,我阿嬤都會。但其實後面還是有一套機制促成這一連續的動作。本篇的主題就是...
Thumbnail
人們逐漸有運動的習慣,可惜的是姿勢的錯誤導致運動大打折扣。目前觀察到姿勢錯誤的來主要有二:一為原本身體姿勢的改變,也就是大家說的體態;二為運動認知的徧誤,認為運動不用太多的學習或不用學習,只要有動、有流汗就好了! 本文章按此兩點分述如下。 姿勢不對來自日常習慣 久坐久站的工作型態 久坐的工作型態,伏
Thumbnail
人們逐漸有運動的習慣,可惜的是姿勢的錯誤導致運動大打折扣。目前觀察到姿勢錯誤的來主要有二:一為原本身體姿勢的改變,也就是大家說的體態;二為運動認知的徧誤,認為運動不用太多的學習或不用學習,只要有動、有流汗就好了! 本文章按此兩點分述如下。 姿勢不對來自日常習慣 久坐久站的工作型態 久坐的工作型態,伏
Thumbnail
或許很多人會有疑問 物理治療師物理要很好嗎? 我必須承認當初在選擇科系的時候 覺得化學實在太難,所以選擇了物理治療系 這個讓我感覺相對藥學那類化學比重較重的科系要來的好上手的科系 但其實我的物理也沒好到哪去 因此當聽到一年級沒有物理學真的很鬆了一口氣 不過該來的還是要來 【長度張力曲線】 【潛變】
Thumbnail
或許很多人會有疑問 物理治療師物理要很好嗎? 我必須承認當初在選擇科系的時候 覺得化學實在太難,所以選擇了物理治療系 這個讓我感覺相對藥學那類化學比重較重的科系要來的好上手的科系 但其實我的物理也沒好到哪去 因此當聽到一年級沒有物理學真的很鬆了一口氣 不過該來的還是要來 【長度張力曲線】 【潛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