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涯議題#5|你的生命風格是什麼?探索內在渴望,活出你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為什麼我總是忍不住去討好他人?」

「為什麼我在面對壓力時,就只想著逃跑?」

「為什麼我才是對的,但對方卻不聽?」

「為什麼我不能表現得再好一點?」

這四句「為什麼」,你最常問哪一句呢?在你的生命中,總會遇到同樣的困境、同樣的問題,而你的內心總會對自己有同樣的疑惑,或對別人有同樣的質疑。

我想這和阿德勒心理學派中談到的「生命風格」很有關聯。李家雯心理師在《生活裡,遇見阿德勒的溫柔》書中提到生命風格是一個內在的劇本和藍圖。換句話說,生命風格像是一種內心的導航系統,引領我們去追求自己生命的目標與渴望,同時這也會反映出我們個人想追求的生命意義與生活態度。

 我相信,無論我們所追求的什麼,在這條追求之路必然會遇到相對應的阻礙。

當我們追求取悅他人時,必然會遇到他人並不愉悅的挑戰;當我們追求安逸時,必然會遭遇不安的時刻;當我們追求掌控感時,必然得面對失控的當下;當我們追求卓越時,必然會看見自己的不完美。

因此,當你總是遇到相同的困境時,除了問「為什麼會這樣」之外,更重要的也許是問自己:「我的想要如何影響我的生命?」才有機會找到自己的主場。

raw-image


阿德勒心理學的四種生命風格

家雯心理師在《生活裡,遇見阿德勒的溫柔》詳細說明了四種生命風格的特性與生命課題,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1.取悅者:親切友善,渴望認同與被愛。

取悅者最渴望的就是得到他人的認同,以及被人喜愛的感受。因此,他們在人際關係中,會試著滿足他人的需求,就像是在職場中,取悅者往往是團隊的潤滑劑,能夠促進彼此的合作與和諧。然而,在過度追求取悅他人的情況下,他們可能會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與情緒感受,而忽略自身需求,甚至讓自己深陷於「被需要」的壓力中。

 家雯心理師認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感反應,若期待人際相處永遠歡樂愉,其實是不切實際的期待。因此她在書中寫道:「取悅者要學習的是,允許自己的感覺,也要允許他人做情緒的主人。」

2.安逸者:用「距離」劃出安全的堡壘

安逸者最渴望的就是安穩的生活,因此他們在生活中,傾向於選擇熟悉的環境,以及固定不變的生活模式。在人際關係中,他們是很穩定的存在,他們會為了避免衝突而選擇包容,通常擁有高度的包容力。只是,在過度追求穩定的情況下,這會使他們很難適應生活或關係上的變化,很有可能為了安逸而不願改變與冒險,反而限制了關係的發展,以及自己的人生。

家雯心理師認為,我們不可能永遠處在舒適區,期待生活平靜無波是不切實際的,因為生命最大的不變,就是改變。所以,她在書中提醒安逸者,要允許自己的不安,並且願意接受生活中的變化,因為生命的穩定是來自於心靈,而非外在環境。


3.掌控者:控制別人是保衛脆弱的表現

掌控者渴望的是能夠掌握一切,因為這能夠降低他們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所產生的焦慮感。在生活中,他們的責任心很強,會精心策畫自己每一步的行動,並且期望周圍的一切都能依循自己的安排。然而,當事情不如預期時,他們會感到挫折,甚至對旁人施加過多的壓力或批評。

家雯心理師認為,適度的掌控是健康且必要的,但過度的掌控就會限制自我成長和人際關係的發展。所以,她在書中提醒掌控者,唯有認識到自己的侷限,尊重生命中的每個人都有其獨立性與自主性,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被虛假的安全感持續欺騙,因為真正的安全感是來自於內心的穩定,而非外在環境的完全可控。

 4.卓越者:在人生賽道上與自己競賽

卓越者的渴望,就是追求完美與突破限制。在職場環境當中,通常卓越者是高效能且具有競爭力的,因為他們願意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追求每個專案都能完美執行,絕不容許有任何的瑕疵與錯誤,然而過度的自我要求會導致身心壓力的同時,也可能會間接帶給旁人巨大的壓力。

家雯心理師認為,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去理解自己的有限,並不會削弱自身的價值。所以,她在書中提醒卓越者,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們要學會給自己和他人更多的寬容和理解,也就是多一點接納,少一點批評,而這才是獲得自我價值感的重要關鍵。

在生命風格的探索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

這四種常見的生命風格當中,並沒有優劣之分,只是每個人的主觀渴望偏好不同,就像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並且在不同的關係、情境或生命階段,我們也可能偏好不同的生命風格。

生命風格並非是將人分門別類,而是當我們對自己的生命風格有深入的探索與領悟時,它能幫助我們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並發展出相對應的行為來因應生命的挑戰。


以我來說,我在職涯上比較偏向「卓越型」。我剛任職於某間大學時,曾文志老師來到我任職的學校帶領樂高的工作坊,那時我用積木做了一個永無止盡往上爬的階梯,他見狀後告訴我:「你在這間學校,待個五年就差不多了。」

當時的我不太能夠理解他的意思,後來我在學校的第八年,因為家庭因素而離開專任工作,展開了行動心理師的生涯。這兩年來,我嚐到不同於專任工作的各種甜頭,雖然不如在學校任職的穩定,但我可以選擇自己想做的工作,以及自己想要成長的專業(時至今日,我才知道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如今,我才明白當年文志老師的用意,因為我總是想要「一直往上爬」,就如同當時我做的永無止盡往上爬的階梯一樣,我沒辦法忍受自己只待在原地,我想要在我有限生命當中,玩出無限的可能。

我正走在自己的生命風格的路上,那你呢?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你按下追蹤和分享,或是給我一些讚助唷!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空間
248會員
316內容數
邀您一同品味平凡生活裡的美好故事,傳遞與延續生命裡的愛與正向能量。聯繫方式:waiting10722@gmail.com
2024/07/09
人生是一場無限賽局,追尋成功與幸福的定義。 參賽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主觀感受與目標來獲得成功。 透過這篇文章與繪本《爬上巨大蛋糕的波兒》,可深入瞭解成功和幸福的定義。
Thumbnail
2024/07/09
人生是一場無限賽局,追尋成功與幸福的定義。 參賽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主觀感受與目標來獲得成功。 透過這篇文章與繪本《爬上巨大蛋糕的波兒》,可深入瞭解成功和幸福的定義。
Thumbnail
2024/06/12
當人生遭遇許多挫折與失敗,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心理師從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與分享《真希望你也喜歡自己》的作者房琪,在書中提供的四條思路,透過自我分析、試錯、不輕易評判他人的選擇與替別人做決定,來解開人生習題。
Thumbnail
2024/06/12
當人生遭遇許多挫折與失敗,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心理師從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與分享《真希望你也喜歡自己》的作者房琪,在書中提供的四條思路,透過自我分析、試錯、不輕易評判他人的選擇與替別人做決定,來解開人生習題。
Thumbnail
2024/04/21
這陣子,我陸續聽到有人在閒聊時,想要開啟新的話題,是這樣說的: 「他怎麼這麼沒能力,工作了十年才做到組長而已。」 「你家人怎麼這麼笨,要買也不會去買那種比較便宜的水果。」 「我看他也沒多聰明,明明怎麼做就好了,竟然不知道。」 這些句子的起手式,都是從貶低他人開始。 這讓我回想起,曾經在某堂
Thumbnail
2024/04/21
這陣子,我陸續聽到有人在閒聊時,想要開啟新的話題,是這樣說的: 「他怎麼這麼沒能力,工作了十年才做到組長而已。」 「你家人怎麼這麼笨,要買也不會去買那種比較便宜的水果。」 「我看他也沒多聰明,明明怎麼做就好了,竟然不知道。」 這些句子的起手式,都是從貶低他人開始。 這讓我回想起,曾經在某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阿德勒心理學中的四種生命風格:取悅者、安逸者、掌控者和卓越者,每種風格都有其特性及挑戰,幫助讀者理解自身行為和內在渴望。並且通過李家雯心理師《在生活,遇見阿德勒的溫柔》一書,學習如何在追求目標的同時,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命平衡。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阿德勒心理學中的四種生命風格:取悅者、安逸者、掌控者和卓越者,每種風格都有其特性及挑戰,幫助讀者理解自身行為和內在渴望。並且通過李家雯心理師《在生活,遇見阿德勒的溫柔》一書,學習如何在追求目標的同時,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命平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阿德勒學派對人際關係及心理健康的看法,強調個人與社會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性。包括對阿德勒學派核心概念的討論,以及相關推薦書籍。透過該學派的觀點,我們能更好理解個體心理學,並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與他人的互動。 「人生沒那麼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要相信人生的意義是每個人賦予給自己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阿德勒學派對人際關係及心理健康的看法,強調個人與社會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性。包括對阿德勒學派核心概念的討論,以及相關推薦書籍。透過該學派的觀點,我們能更好理解個體心理學,並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與他人的互動。 「人生沒那麼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要相信人生的意義是每個人賦予給自己的。
Thumbnail
本書「接受不完美的勇氣」是探究「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心理學的入門書,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與我們常耳聞的佛洛伊德、榮格並列心理學的三大巨頭。阿德勒心理學在近代深深影響提出需求理論的馬斯洛、管理大師戴爾卡內基及史帝芬柯維等人。小編從本書100句阿德勒名言探討中,彙整出精選語錄與衍生說明分享給各位朋友。
Thumbnail
本書「接受不完美的勇氣」是探究「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心理學的入門書,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與我們常耳聞的佛洛伊德、榮格並列心理學的三大巨頭。阿德勒心理學在近代深深影響提出需求理論的馬斯洛、管理大師戴爾卡內基及史帝芬柯維等人。小編從本書100句阿德勒名言探討中,彙整出精選語錄與衍生說明分享給各位朋友。
Thumbnail
在職場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方法很多種,但所有的方法都是希望達成目的,可是很多時候其實不見得是你希望用那樣的方式解決,但畢竟工作上還是需要以完成目標為主,故衝突難免會發生,看看透過這本書來認識何謂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在職場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方法很多種,但所有的方法都是希望達成目的,可是很多時候其實不見得是你希望用那樣的方式解決,但畢竟工作上還是需要以完成目標為主,故衝突難免會發生,看看透過這本書來認識何謂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阿德勒說:「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 我們一定時常在說自己有多不自由,多不想要看別人臉色過日子。如果你今天遇到阿德勒,那他就會告訴你:「你就去吧!」 ​ 本書作者是岸見一郎老師與古賀史健老師一起著作,兩位老師就扮演著哲學家與憤世忌俗的年輕人,展開了一場哲學與心理的對話。書
Thumbnail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阿德勒說:「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 我們一定時常在說自己有多不自由,多不想要看別人臉色過日子。如果你今天遇到阿德勒,那他就會告訴你:「你就去吧!」 ​ 本書作者是岸見一郎老師與古賀史健老師一起著作,兩位老師就扮演著哲學家與憤世忌俗的年輕人,展開了一場哲學與心理的對話。書
Thumbnail
阿德勒提出了課題分離的概念,將“取得他人認同”的想法捨棄,為了不被對方討厭(目的)而滿足他人慾望(手段),這其實只是用著自己的人生在過他人的生活罷了,此時也需要注意,他人也是完全不需要為了自己的期望過生活。 套用一部我很喜歡的韓劇《我的出走日記》裡的台詞:不假裝幸福,不假裝不幸,誠實的面對自己。
Thumbnail
阿德勒提出了課題分離的概念,將“取得他人認同”的想法捨棄,為了不被對方討厭(目的)而滿足他人慾望(手段),這其實只是用著自己的人生在過他人的生活罷了,此時也需要注意,他人也是完全不需要為了自己的期望過生活。 套用一部我很喜歡的韓劇《我的出走日記》裡的台詞:不假裝幸福,不假裝不幸,誠實的面對自己。
Thumbnail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地利的精神科醫師,在二十世紀初開創一套嶄新的心理學思想,一般稱為「阿德勒心理學」,倡導「個體心理學」,與佛洛伊德、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
Thumbnail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地利的精神科醫師,在二十世紀初開創一套嶄新的心理學思想,一般稱為「阿德勒心理學」,倡導「個體心理學」,與佛洛伊德、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一來一往的提問與應答之間,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用對話的形式,能讓我們很自然的帶入年輕人的立場。書中的提問,也幾乎都是最日常的人際關係問題。 目的論:無論我們身處何種處境,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他人對我們看法,是屬於他人的課題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一來一往的提問與應答之間,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用對話的形式,能讓我們很自然的帶入年輕人的立場。書中的提問,也幾乎都是最日常的人際關係問題。 目的論:無論我們身處何種處境,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他人對我們看法,是屬於他人的課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