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學術合作:如何高效溝通並建立良好合作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碩博士生的學術生涯中,合作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是與導師、合作者還是其他研究人員。運用談判與溝通框架,可以有效解決合作中的分歧,促進彼此理解,並提升合作效率。以下是如何將談判策略應用到學術合作中的方法:


哈佛的 6 大談判原則在學術合作中的應用

1. 將人與問題分開

應用場景:當合作中出現分歧(如數據處理方法或責任分配),不要將批評指向個人,應該專注於解決問題本身。

做法:

• 用中性語言表達:「我們似乎在這個數據分析步驟上有不同看法,能否一起檢視文獻,看看哪個方法更適合?」

• 避免讓對方感到被指責,保持冷靜與專業。

2. 關注利益而非立場

應用場景:導師希望趕進度,而你希望有更多時間打磨數據分析。

做法:表明你的需求並理解對方的利益:「我理解您希望我們盡快提交,但目前數據分析還需要一些優化時間,這能讓最終結果更有說服力。」

3. 學會管理情緒

應用場景:合作過程中對方態度情緒化或表現急躁。

做法:

• 保持冷靜,避免正面衝突。

• 試著說:「我感覺我們都有些壓力,我們可以稍微休息一下,稍後再討論嗎?」

4. 表達感激

應用場景:同組成員幫助完成重要的實驗步驟或數據處理。

做法:主動表達感謝:「感謝你在這部分的努力,這對我們的進展非常重要。」

5. 正面陳述訊息

應用場景:對合作計劃的方向有不同意見。

做法:用正面的方式表達建議:「我們這部分的假設已經很扎實,但如果補充一些數據模擬,可能會讓結果更完整。」

6. 打破行動與反應的循環

應用場景:合作中陷入不斷的意見反駁和爭執。

做法:主動提出替代方案或重新聚焦目標:「我們可以先列出大家的主要觀點,然後討論是否能找到折衷方案。」

raw-image


ZOPA 框架在學術合作中的應用


ZOPA (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 是找到合作共識的核心工具。

1. 確定自己的範圍和目標

了解自己希望達到的成果(如論文的貢獻部分、實驗方法的選擇)。

2. 了解對方的需求和目標

問對方關鍵問題:「您認為哪些部分對這篇論文更為重要?」或「您希望在這次合作中達成什麼?」

3. 找到重疊點

若雙方對方法或目標的意見不一致,嘗試找到共通的利益點(如共同發表一篇有高影響力的論文)。

4. 當範圍無法重疊時創造新選項

例如,將有分歧的實驗方向分成兩部分處理,各自完成後再結合成更全面的研究結果。


7/38/55 溝通法則在學術合作中的應用

1. 選擇適當的語氣與節奏(38%)

避免使用指責性語言,保持專業冷靜。

遇到衝突時,用穩重的語氣緩和緊張:「我們是不是有些誤會,可以再核對一下這部分的進展?」

2. 運用肢體語言與表情(55%)

保持開放的肢體姿勢(如面向對方、點頭表達認同)。

避免交叉手臂或皺眉,這些可能被誤解為不滿或排斥。

3. 精準表達關鍵內容(7%)

使用清晰簡短的語言避免誤解。

與其說:「這樣不行。」不如說:「我們這部分的數據分析需要更嚴謹一些,或許可以再檢查一次。」


6 個頂尖談判技巧在學術合作中的應用

1. 多角度討價還價

例如:「如果這部分由我負責,我們的進度可能會更快;如果你負責數據可視化,能讓成果更具展示效果。」

2. 保持信息優勢

不要過早暴露自己的弱點,例如自己的研究資源有限。可以說:「我們可以嘗試現有的數據資源,必要時再考慮擴充。」

3. 理解對方動機

如果對方希望快速出成果,提出共同的目標:「我們可以優先完成核心部分,其他內容後續補充。」

4. 調整情緒

對情緒化合作者,試著表示理解與共鳴;對咄咄逼人者,用理性問題緩解:「能否請你解釋一下你對這部分的具體想法?」

5. 改變規則

當討論陷入僵局時,主動提議休息或換環境:「我們是否可以稍作休息,下午再討論這部分?」

6. 善用時間

如果對方有緊迫性,例如論文截稿日臨近,你可以提議快速解決方案:「我們可以先完成主要部分,之後再細化細節。」


這些談判與溝通技巧能幫助碩博士生在學術合作中處理分歧、提升效率,並建立和諧的合作關係,為共同的研究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6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可能覺得學術路上,會寫論文、跑數據就夠了。但說真的,「硬實力」只是敲門磚,真正讓你走得長遠的是這些「軟實力」。碩博士生涯如果少了它們,畢業後搞不好連工作都沒人想和你合作! ▋1. 問題解決力 (Problem-Solving) • 做法: 訓練分析問題的能力,將大問題拆解成小步驟來解決。
Thumbnail
你可能覺得學術路上,會寫論文、跑數據就夠了。但說真的,「硬實力」只是敲門磚,真正讓你走得長遠的是這些「軟實力」。碩博士生涯如果少了它們,畢業後搞不好連工作都沒人想和你合作! ▋1. 問題解決力 (Problem-Solving) • 做法: 訓練分析問題的能力,將大問題拆解成小步驟來解決。
Thumbnail
1. 建立知識地圖,幫助新學生找到對的人解決問題 - 在實驗室內,學生們各自擅長的領域不盡相同,因此當新加入的學生面對問題時,協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學長姐請教,能有效解決學習上的瓶頸。這需要清楚掌握每位成員的專長,並進行有效的知識連結,才能讓新手快速上手並感受到團隊的支持。 2. 以專
Thumbnail
1. 建立知識地圖,幫助新學生找到對的人解決問題 - 在實驗室內,學生們各自擅長的領域不盡相同,因此當新加入的學生面對問題時,協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學長姐請教,能有效解決學習上的瓶頸。這需要清楚掌握每位成員的專長,並進行有效的知識連結,才能讓新手快速上手並感受到團隊的支持。 2. 以專
Thumbnail
作為碩博士生,在學術研究中要同時應對多項任務和指導,建立一套可靠的「工作流」是你能順利完成學位的關鍵。不僅是為了眼前的目標,而是讓你的研究和學習系統能夠持續發展。當我們不再只專注於單一項目的成敗,而是投入於系統的優化,你的研究效率將顯著提升。 ▌目標 VS 系統:研究生的兩種成長模式
Thumbnail
作為碩博士生,在學術研究中要同時應對多項任務和指導,建立一套可靠的「工作流」是你能順利完成學位的關鍵。不僅是為了眼前的目標,而是讓你的研究和學習系統能夠持續發展。當我們不再只專注於單一項目的成敗,而是投入於系統的優化,你的研究效率將顯著提升。 ▌目標 VS 系統:研究生的兩種成長模式
Thumbnail
一、前言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沒關係就找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在職場上,有沒有建立起良好的人脈很重要,這也會是未來你要考教師甄試時的一大助力。再來,教育的圈子其實很小,很容易在大家聊天的過程中發現特別的緣分,所以在教育實習時建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是一門必修的課題。
Thumbnail
一、前言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沒關係就找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在職場上,有沒有建立起良好的人脈很重要,這也會是未來你要考教師甄試時的一大助力。再來,教育的圈子其實很小,很容易在大家聊天的過程中發現特別的緣分,所以在教育實習時建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是一門必修的課題。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研究所學習的心得與看法,以及在實驗室生活的經驗和觀察。文章中提到了研究所學習的能力、學術圈的黑暗面、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等內容,是一篇分享研究所求學和生活的寶貴經驗的文章。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研究所學習的心得與看法,以及在實驗室生活的經驗和觀察。文章中提到了研究所學習的能力、學術圈的黑暗面、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等內容,是一篇分享研究所求學和生活的寶貴經驗的文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