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觀察》美國社工界與覺醒文化(二):微歧視(Micro-agression)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情

先前提到,由於社工主要與弱勢或較邊緣的群體工作,也相信仍有許多體制上的不公需要被改變。以美國社會來說,這個不公經常是建立在種族歧視的歷史脈絡。現階段的平權讓法律保障人們免受種族膚色等被歧視。

然而,法律約束的是行為,並不是內心的改變。也就是說,美國現今社會少了顯性的歧視(例如奴隸制或是種族隔離),但仍存在許多隱性偏見,並較常以「微歧視」(也譯作「微攻擊」)的樣貌呈現。作為推動社會改革的社工人,自然會在現今的社工教育下多去討論並了解隱性歧視帶來的傷害。

微歧視

微歧視(Micro-agrssion)大多指的是非故意或無意的,但帶有偏見或冒犯性的言論、行為或態度。舉例來說,「亞洲人數學很好」是一個刻板印象,而當有人因為這樣的刻板印象要一位亞洲同學教他數學的這個行為,就有可能是微歧視(人家可能數學超爛)。本意並非要傷害任何人或歧視任何人,但因為一些偏見而作出了以偏概全的行為或言論。又或者是可能也聽過有些台灣人看到白人,會直接假設對方是美國人然後硬跟人家說英文。我們的本意可能只是要示好,卻可能冒犯對方。

與歧視(Discimination)最大不同就是在「意圖」。通常歧視是很明確帶有分化目的,言語或行為上也都能較客觀評斷是否為歧視(因為一般較能依法判斷,或是有明確行為;像是不可以對黑人說某個n開頭的字,對亞洲人做眼睛往上提的臉等嘲笑對方等)。但微歧視很多時候帶著好意,也能看出造成微歧視多時候是因為不了解對方的文化或歷史。

至於為什麼每個例子我都說「可能」造成微歧視。就因為不同情境或不同人聽到一句話會有不同反應,甚至是否感到冒犯也因人而異,即便上述例子多是較多人能認定爲微歧視,其他時候很可能就是「一個言論,各自表述」的狀態。

與覺醒的關聯

就因為它很隱性,所以需要一定的敏感度才能偵測到,而也可能這是「覺醒」的第一步。要能意識到微歧視,就代表需要「看到」連對方自己都看不到的偏見,並藉以理解更高層的制度面是否仍存在隱性歧視並加以開啟對話,幫助對方和社會看到這些偏見造成的影響,和提倡改革。

聽起來有其必要性,那是哪一步走錯了呢?

意圖 v.s 後果(Intent v.s. Impact)

我仍然記得碩一某堂課上有同學提出「如何分辨別人的言論是微歧視」時,有同學回:「重點不是對方意圖,而是他造成的後果」並強調「Intention don’t mater(意圖根本不重要)」。意思就是「我不管你無意有意,你讓我感到受傷以及被微歧視就是你的問題」。發現了嗎?原本(我理解的)意識到微歧視應該是要幫助對話,並去溝通造成的傷害達到相互理解的目的。但當我們聚焦在「後果」而不去理解對方其實可能「無意」時,我們專注在「自己」和「自己被傷害」,將自己提到比對方更高的階級(因為有問題的是「你的無知」),並會指責對方,也更失去對話的能力。甚至有時候,因為只看到傷害而曲解對方的意圖並給人貼上種族主義者的標籤。

看著許多偏激「覺醒」人士説話時,不知道各位是否和我一樣經常會覺得他們非常脆弱、很情緒化、並且有些得理不饒人?

微歧視:如何平衡

既然微歧視會因人而異,是否就應該不要討論這個概念?我並不認為。

我個人相信整個社會的確還存在許多制度性的缺陷以及偏見,也正因如此理解微歧視才能幫助我們了解這些偏見。也如《 Blindspot(盲區)》書中所言,雖然美國仍有種族偏見,但不應該武斷認定美國就是種族主義。這裡並不是說沒有惡意的傷害就是可以接受的,更不是說我們只聚焦在對方「無意」這件事而去淡化傷害,而是要能夠看到意圖和後果兩者,培養一點敏感度也培養一點頓感度。認識微歧視應該是開啟對話的工具,不應該是攻擊其他人的工具。這樣作為推動改革的社工,才能夠成為體制與弱勢群體的橋樑。

後記

我第一次學到微歧視這個概念時,真的超級敏感到不行。連在地鐵我一坐下旁邊的人就起身我都會想「難道是因為我是亞洲人,他不想坐我旁邊?」結果人家只是要下車而已。很多時候當我們聚焦在自己身上時,會覺得處處被針對。以種族來說,美國因為仍以白人文化為主,也當然白人對於其他族裔的文化並不會很了解,而少數族裔也會因一直要解釋自己的文化感到心累。不難理解為什麼對於經常面對微歧視的族裔來說會比較指責白人沒有多去了解少數族裔的文化。不過這裡我就想帶回同理心的概念,就因為白人不是有色人種,他們不管讀再多書也無法完全同理有色人種的成長經歷,更別說同種族的每個個體仍然會有不同的生命經驗了。那所以⋯⋯不就得靠直接跟人聊才能知道每個不同的人經歷的感受是什麼嗎?不然後果就是白人替每個有色族裔意識到微歧視的影響然後盲目同理,幫對方覺得被冒犯的覺醒連續技了。



avatar-img
16會員
27內容數
🧳分享一些獨旅攻略 📖也分享一些讀書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獨旅 | 讀旅 的其他內容
前情 前一篇淺談社工與覺醒文化的共進退(?)接著想聊聊個人覺得社工重要特質之一的同理心如何成為雙面刃,以及與覺醒文化的關聯。 同理心 社工碩一幾乎每堂課都會討論到「社工需要什麼特質?」而「同理心」一定榜上有名。接著教授會問「什麼是同理心呢?」「能夠感受別人感受的,」以英文來說是「Stand i
上一篇有概述社工是做什麼的,這篇總結一下成為社工的必經之路,就是社工教育。 社工學位&前景 在美國,要有社工個職稱是需要有相對應的學位的。有些工作可能會接受心理學學位,但職稱不會是社工(可能是個案管理師、探視人員之類的)。社工教育從副學士一直到博士都有,以下介紹各學位和出路: 學位出路 副學
前情 本人背景為社工,在紐約一間非營利機構正職工作,在這之前也有在不同非營利組織實習與工作過。從入學前到出社會心態上也都有不同轉變。想藉這次總統大選淺談一下近幾年常被拿來討論的覺醒文化。 美國社工介紹 特別強調美國是因為社工是一個(我認為)相對在地化的一個學位,因為各個國家有自己的文化脈絡以及
前情 前一篇淺談社工與覺醒文化的共進退(?)接著想聊聊個人覺得社工重要特質之一的同理心如何成為雙面刃,以及與覺醒文化的關聯。 同理心 社工碩一幾乎每堂課都會討論到「社工需要什麼特質?」而「同理心」一定榜上有名。接著教授會問「什麼是同理心呢?」「能夠感受別人感受的,」以英文來說是「Stand i
上一篇有概述社工是做什麼的,這篇總結一下成為社工的必經之路,就是社工教育。 社工學位&前景 在美國,要有社工個職稱是需要有相對應的學位的。有些工作可能會接受心理學學位,但職稱不會是社工(可能是個案管理師、探視人員之類的)。社工教育從副學士一直到博士都有,以下介紹各學位和出路: 學位出路 副學
前情 本人背景為社工,在紐約一間非營利機構正職工作,在這之前也有在不同非營利組織實習與工作過。從入學前到出社會心態上也都有不同轉變。想藉這次總統大選淺談一下近幾年常被拿來討論的覺醒文化。 美國社工介紹 特別強調美國是因為社工是一個(我認為)相對在地化的一個學位,因為各個國家有自己的文化脈絡以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天賦人權,這四個字通常都會出現在國中當社會課本,可能出現在世界歷史還是公民相關權力。不過對於學生時代已經有點距離的情況下,還是簡單補充一下意思。 天賦人權:是指每個人與生俱來、不依賴於任何政府或法律所賦予的基本權利。這些權利通常被認為是普遍適用的,無論個人身份、國籍、文化或信仰如何,都應受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你可以覺得這只是小事一樁,但我告訴你這非事實。現實生活就是如此,人從四面八方而來,大家匯在一起各有背景,當中只要有一個人破壞制度,即使那破壞只是很小的一點,後果也可以很嚇人。
Thumbnail
熱血檢察官 About Prosecutor. 有關勞政體系裡的勞資爭議或是安置保護(不含人口販運案-勞力剝削)的案件,鮮少有地檢署的檢察官介入及關切,例如20年來只會遇到一次之類的。 也許是資深運大爆棚,有點棘手、20年以上未曾發生過的安置、雙語爭議、查察的合併型案件,被大家東推西推地落在我身
Thumbnail
相信嗎?法律人最會坑殺法律人。 法律人的層級領域與意識形態相當多元化,並不是一般無知的,僅在台灣本土職業的傳統民刑訴土訴訟律師,認為法律人僅能是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就讀法律系,才是正統的法律人。 在這目前多元開放的領域的全球化世代下,懂越多且跨領域專才者,才是市場潮流。 還有!以美國而言,完全不同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目前在面對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對於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懷疑。作者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嚴重,同時也探討了性別平等以及政治制度對社會的影響。文章透過對於宗教、政治以及社會規範的質疑,呼籲人們獨立思考。
這篇文章意在討論各種「公平」的適當與否,並探討現今所謂的政治正確到底合不合適。作者以女性、原住民、以及身心障礙者等群體為例,詳細討論了各種政策對他們的影響,以及政治正確是否能真正達到公平的效果。
Thumbnail
以前曾經讀到:「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到他人的自由為範圍。」這其實表示真實的自由還是受到社會人我之間的分際,而呈現受限的狀態。 同樣的,「一個人的人權也以不侵犯到他人的人權為範圍」,這在某些程度也表明人權是受限,特別是當他侵犯到他人的人權以後,人權勢必受到限制,甚至取消,不然政府就沒有權力把侵犯人
Thumbnail
天賦人權,這四個字通常都會出現在國中當社會課本,可能出現在世界歷史還是公民相關權力。不過對於學生時代已經有點距離的情況下,還是簡單補充一下意思。 天賦人權:是指每個人與生俱來、不依賴於任何政府或法律所賦予的基本權利。這些權利通常被認為是普遍適用的,無論個人身份、國籍、文化或信仰如何,都應受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你可以覺得這只是小事一樁,但我告訴你這非事實。現實生活就是如此,人從四面八方而來,大家匯在一起各有背景,當中只要有一個人破壞制度,即使那破壞只是很小的一點,後果也可以很嚇人。
Thumbnail
熱血檢察官 About Prosecutor. 有關勞政體系裡的勞資爭議或是安置保護(不含人口販運案-勞力剝削)的案件,鮮少有地檢署的檢察官介入及關切,例如20年來只會遇到一次之類的。 也許是資深運大爆棚,有點棘手、20年以上未曾發生過的安置、雙語爭議、查察的合併型案件,被大家東推西推地落在我身
Thumbnail
相信嗎?法律人最會坑殺法律人。 法律人的層級領域與意識形態相當多元化,並不是一般無知的,僅在台灣本土職業的傳統民刑訴土訴訟律師,認為法律人僅能是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就讀法律系,才是正統的法律人。 在這目前多元開放的領域的全球化世代下,懂越多且跨領域專才者,才是市場潮流。 還有!以美國而言,完全不同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目前在面對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對於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懷疑。作者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嚴重,同時也探討了性別平等以及政治制度對社會的影響。文章透過對於宗教、政治以及社會規範的質疑,呼籲人們獨立思考。
這篇文章意在討論各種「公平」的適當與否,並探討現今所謂的政治正確到底合不合適。作者以女性、原住民、以及身心障礙者等群體為例,詳細討論了各種政策對他們的影響,以及政治正確是否能真正達到公平的效果。
Thumbnail
以前曾經讀到:「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到他人的自由為範圍。」這其實表示真實的自由還是受到社會人我之間的分際,而呈現受限的狀態。 同樣的,「一個人的人權也以不侵犯到他人的人權為範圍」,這在某些程度也表明人權是受限,特別是當他侵犯到他人的人權以後,人權勢必受到限制,甚至取消,不然政府就沒有權力把侵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