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跳脫既有思維,找到新的可能

Gipi-avatar-img
發佈於生活雜談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剛剛看到一本有趣的書,這本書叫《破圈》,作者談到一個人的慣性行為分成三類:基於情緒的情緒體,基於經驗的記憶體,基於核心價值觀的信念體

情緒,如果你容易受到一些外在因素而有難以抑制的情緒,你在做決定時,很容易就順著情緒走。舉例來說,你特別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當看到非正面評價時,就會著急,就會想要證明自己不是那樣,想要反駁別人的論點。這時你做的事,其實是順著情緒而發生,不見得是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經驗,這輩子活到現在,不論是 10 多年或者 50 多年,我們總有非常多的人生經驗可供參考。經驗可以讓我們輕易解決已知問題,但有時經驗也會成為自我的包袱。因為每個人的經驗都是有限的,但世界的可能性則是無窮的,人很容易依循過往經驗做決定,因為那通常是低風險的。但如果不跳脫過去經驗,新的可能性就不會發生。我們人生只能一直重複,而沒有機會變得更好。

信仰,這就是所謂的核心價值觀,有些事不會有標準答案,甚至不見得是利益最大的。但因為「我相信」,所以我去做,因為符合我的信仰,所以我心安理得。舉個例子來說,在工作中,我認為員工的發展很重要,所以跟員工討論職涯發展時,我不會只侷限在公司內,而是會幫他想想外部的機會。因為這是我的信仰,這些信仰會驅使我做出晚上睡得著覺的決定。

改變過去的思維習慣經常是困難的,因為人的思維習慣經常受到三個不同層面的因素影響。

還記得上次在老宅跟 Yuki / Manny 聊天時,我們就有提到類似的東西,我們回想過往的職涯,覺得有些早年對職場的觀念,現在想想其實可能都是有問題的。

追求卓越、好還要更好、勤奮努力是種美德,剛出社會時,缺乏經驗,所以我們對職場的認知,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老闆、主管,或者當時的社會氛圍。一旦認知被形塑了,自己或他人的經驗也確實都是如此,這些觀念就會根深蒂固在我們腦海裡,久而久之就成了扎實的記憶體,不會對此有任何懷疑。

這陣子我嘗試在質疑過往的許多經驗,包含經營、管理、工作方法、人際關係,我發現我的許多行為慣性,其實都是源自於經驗,因為我過去這樣做很有效,我就認為這應該是解決某個問題「唯一路徑」。只因為過去每次我這麼做,得到的結果都是好的。

但其實我個人的經驗很狹隘,我所經歷的可能也只是數十億種可能性裡面的數百種。我以為的最佳實務,可能也只是我從這數百種裡面挑選出來最好的那一個,但還有數十億種可能性,因為我經驗跟思維的侷限而被我忽略,其中可能就有比我過往認知更好的解法。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從前陣子開始調整自己面對一些事情的習慣。

當時有人問我做這些調整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嗎?其實我也不是遭遇到什麼挫折或問題,只是想說做點跟過去不一樣的事,尤其做過往不會做的決定,看看人生會有什麼改變。

我當時做的事情如下。

第一,多多回應 FB 大家的留言。

以前我比較不回應大家的留言,就算回覆也都回的很短,最近想說試試回長一點,看能不能跟大家有多些交流。一個禮拜實驗的體感,交流的次數很明顯的增加,覺得挺不錯的。

第二,多跟別人閒聊。

我本來就是一個比較內向跟不愛主動找人攀談的人,別人找我聊也通常是別人起話題我來搭。但我最近跟沒見過面的商務對象聊,或者跟雞蛋糕店的老闆都能聊。昨天去中部聚會時也跟大家聊了一些有的沒的話題,這都是我過去比較不會有的行為,但我感覺沒以前那麼耗能。

第三,硬知識的分享減少,軟的部分增加。

以我過去的習慣,我分享的內容可能硬知識會佔 80%,軟性的比例大概只有 20%。那天聽 Yuki 提到我應該多一點軟性的部分,然後我自己也檢討過去演講時可能太強調硬知識,但軟性的部分我明明也挺多能分享的。

所以我試著將分享的內容,軟性的比例逐步提高,很可能會到 40-50%,然後下次演講我也想調整一下,把故事的比例提高到最少一半,硬知識可以講,但比例就剩下 50% 左右。

第四,開始投資關係。

之前我其實是個不太維繫關係的人,絕大多數都是靠著見面一起吃飯來維繫。但我最近試著將一些好東西分享給其他人,有可能是吃的,有可能是書,也有可能是一的旅遊行程,或者其他我覺得對方可能感興趣的事物。

我覺得自己做起來並不會不自然,還算蠻輕鬆愉快的。

第五,跟一些值得學習的人互動。

身邊很多人都很厲害,很值得學習,但以前我就是看,然後學,可並不會主動想跟這些人互動,甚至會自認為跟對方是屬於不同圈子的人,但最近我會試著跟值得學習的人互動,不見得想要獲得什麼,只是覺得,既然都跟對方學習了,是不是有機會也能多些交流。

第六,花時間理解 AI 的衝擊。

AI 的資料我這幾個月都有在看,看我這禮拜主要著重在科學層面的應用,因為我認為科學是構成世界的基礎領域,理解 AI 對科學的影響有多大,就意味著理解 AI 現階段的邊界到底在哪。這對我思考各種問題都會有幫助。

所以我花了時間看了好多篇文獻,早上那篇我看 + 摘要,足足花了我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但我是真的挺有收穫的。

第七,重新理解一些事情。

前面六項改變,其實給了我一些啟發,加上這兩天在探討年輕一代的行為,我覺得自己過往在思考一些事情真的太狹隘了。也得承認自己是真的完全不理解年輕一代,我需要多花點時間去理解他們的想法,才知道我們這一輩,到底把社會弄成什麼樣子。

我們不能一邊抱怨前一代人給我們留下不怎麼樣的台灣,但在這一代,我們又做了什麼來讓下一代變得更好。我們不該是一邊抱怨上一代,還一邊抱怨下一代。


以前不會特別投資關係,但現在覺得這很重要,應該花時間,
以前不會特別找人聊天,但最近也開始想多聊一點,
以前覺得有些難的問題自己解決就好,現在則想多聽聽別人意見。

人這輩子怎麼過或許是被一次又一次的選擇給決定,而選擇的背後經常是基於思維習慣,而思維習慣的背後,又與情緒、經驗、信念有關。

情緒可以透過自我覺察與練習,變得更加穩定,
經驗可以透過覆盤與回到源頭思考,讓經驗成為養份而非限制,
信念則是經常問自己,什麼對自己才是重要的,找出根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ipi的沙龍
89會員
36內容數
這是 Gipi 的沙龍
Gip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1
在 X 上看到一個討論串,談論賈伯斯對人才的各種看法,內容中引用了許多過往賈伯斯受訪的影片,看完後更能認同找到真實人才的重要性。 讓 A 級人才愛上彼此合作的感覺 賈伯斯說:「我的成功得益於發現了許多才華橫溢、不甘平庸的人才。不是 B 級、C 級人才,而是真正的 A 級人才。而且我發現只要召集到
Thumbnail
2024/12/11
在 X 上看到一個討論串,談論賈伯斯對人才的各種看法,內容中引用了許多過往賈伯斯受訪的影片,看完後更能認同找到真實人才的重要性。 讓 A 級人才愛上彼此合作的感覺 賈伯斯說:「我的成功得益於發現了許多才華橫溢、不甘平庸的人才。不是 B 級、C 級人才,而是真正的 A 級人才。而且我發現只要召集到
Thumbnail
2024/12/10
今天早上聽了一本書《為什麼偉大不能被計畫》,英文書名是"Why Greatness cannot be planned",這本書是由兩位 OpenAI 的科學家一同撰寫。 這本書提到的概念與我過去幾年在思考的議題很相近,所以我聽得非常有共鳴。
Thumbnail
2024/12/10
今天早上聽了一本書《為什麼偉大不能被計畫》,英文書名是"Why Greatness cannot be planned",這本書是由兩位 OpenAI 的科學家一同撰寫。 這本書提到的概念與我過去幾年在思考的議題很相近,所以我聽得非常有共鳴。
Thumbnail
2024/12/09
前兩天活動現場有位年輕夥伴問我:「怎麼樣才能避免身上有許多雜事?」 我反問他:「為什麼老闆喜歡把雜事丟你身上?」 其實類似的問題我過去回答過許多次,我這次給他的回覆是:「拒絕雜事最有效的方法,是讓自己手上永遠有超級重要的任務。去承擔重要任務,你才有機會免於處理很多雜事。」
Thumbnail
2024/12/09
前兩天活動現場有位年輕夥伴問我:「怎麼樣才能避免身上有許多雜事?」 我反問他:「為什麼老闆喜歡把雜事丟你身上?」 其實類似的問題我過去回答過許多次,我這次給他的回覆是:「拒絕雜事最有效的方法,是讓自己手上永遠有超級重要的任務。去承擔重要任務,你才有機會免於處理很多雜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本有趣的書,這本書叫《破圈》,作者談到一個人的慣性行為分成三類:基於情緒的情緒體,基於經驗的記憶體,基於核心價值觀的信念體。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本有趣的書,這本書叫《破圈》,作者談到一個人的慣性行為分成三類:基於情緒的情緒體,基於經驗的記憶體,基於核心價值觀的信念體。
Thumbnail
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清晰定位」和「循序漸進」。通讀全書後,會感嘆作者的思維之縝密——每一個習慣環環相扣,無法調換順序,構成一個強而有力的脈絡。幾乎無法想像有更好的組合方式。由於由於獨立是後續改變一切的基石,因此這篇文章將聚焦於前三個習慣,尤其是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並分享我的觀點。
Thumbnail
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清晰定位」和「循序漸進」。通讀全書後,會感嘆作者的思維之縝密——每一個習慣環環相扣,無法調換順序,構成一個強而有力的脈絡。幾乎無法想像有更好的組合方式。由於由於獨立是後續改變一切的基石,因此這篇文章將聚焦於前三個習慣,尤其是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並分享我的觀點。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我認知的重要性,強調理解自我需求和情緒界限,不僅能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還能迎向美好的未來。文章中提供了多種方法幫助讀者面對和釋放情緒,包括運動和自我對話,並提到如何撕掉標籤,回歸真實的自己。通過這些過程,我們能夠更勇敢地面對人生挑戰,贏得自我成長與啟發。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我認知的重要性,強調理解自我需求和情緒界限,不僅能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還能迎向美好的未來。文章中提供了多種方法幫助讀者面對和釋放情緒,包括運動和自我對話,並提到如何撕掉標籤,回歸真實的自己。通過這些過程,我們能夠更勇敢地面對人生挑戰,贏得自我成長與啟發。
Thumbnail
反覆咀嚼的過程,時時得提醒自己縮小自我、放低身段、自信的謙虛。商業之道,從來詭譎,唯有看透本質,拉高層次,洞察真相,掌握全局,才有可能持續往前;而這個過程,因為趨勢變革快速,關注改變的,更要關注不變的,唯有底層邏輯掌握,聚焦自我定位,拿捏精準方向,心定,持續,悲觀與樂觀平衡,隨時破圈,成就他人更能成
Thumbnail
反覆咀嚼的過程,時時得提醒自己縮小自我、放低身段、自信的謙虛。商業之道,從來詭譎,唯有看透本質,拉高層次,洞察真相,掌握全局,才有可能持續往前;而這個過程,因為趨勢變革快速,關注改變的,更要關注不變的,唯有底層邏輯掌握,聚焦自我定位,拿捏精準方向,心定,持續,悲觀與樂觀平衡,隨時破圈,成就他人更能成
Thumbnail
雖然已經想不起來從哪裡得知這本書,當我閱讀此書帶給我"WOW"的驚喜感卻仍讓我記憶猶新,可以說是作者帶我挖掘了未知的思維領域。
Thumbnail
雖然已經想不起來從哪裡得知這本書,當我閱讀此書帶給我"WOW"的驚喜感卻仍讓我記憶猶新,可以說是作者帶我挖掘了未知的思維領域。
Thumbnail
書中提到一種方法「四問和反轉」,需要正視自己的心靈,進一步探討自己的內心,最後更是需要扭轉自己的世界觀,設法改變自己大腦習以為常的思維模式。
Thumbnail
書中提到一種方法「四問和反轉」,需要正視自己的心靈,進一步探討自己的內心,最後更是需要扭轉自己的世界觀,設法改變自己大腦習以為常的思維模式。
Thumbnail
跳脫「假清晰」認知,從灰色地帶覺察真相、做出最佳決策
Thumbnail
跳脫「假清晰」認知,從灰色地帶覺察真相、做出最佳決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