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美:Time 雜誌探討獨處與心理健康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Time雜誌近年的專欄內容很多偏向心理健康的話題。Health專欄會用簡單的幾個建議或步驟,讓人們試著重拾、重建、重獲心理健康;The View Essay則多是以書摘的型式呈現。

《不痛不癢的人生》Podcast的「親子共讀」系列,已經有一些探討內容,大家有需要可以去圖書館借雜誌,再用podcast平台收聽相關單集節目。

11月6日出刊Time雜誌的The View Essay,主題是在講孤單或孤獨,標題是”The beauty of being alone”。

提到「孤單」,通常是在情人節、聖誕節或跨年晚會,聯想到的是缺乏親密關係、沒有伴侶的寂寞感;而提到「孤獨」則多是聯想到獨居老人,沒有家人照顧、進入「下流老人」(日本流傳的社會性詞彙,意指又老、又窮、又孤獨)的滄涼感。

Time雜誌這篇文章的第一句話:“There’s a lot of fear around spending time alone.”

記得有人問過我:「你不敢一個人做的事是什麼?」

我直覺就回答:「我沒辦法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

回想進入五專就讀,十幾歲的青春年華就是跟同學、男朋友一起看電影,從來沒有一個人進過電影院看電影。至今50歲仍沒有嚐試過一個人看電影,如果要我想像一個人看電影,還真的會如同這篇專欄所說,孤單或孤獨的感覺會引起一定程度的「恐懼」。

文章裡還提到孤獨也會造成相當程度的身心健康傷害:“the genuine risks of chronic loneliness, such as increased rat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s well as dementia in older adults.”

但作者提出不同的觀點:But not all loneliness is a health issue. As the surgeon general’s advisory notes, the “transient feelings of loneliness may be less problematic, or even adaptative.

我刻意選這二句話來比較的原因,就在於二個關鍵的單字:chronic和transient,前者指長期、後者者短暫的,重點雖在於時間的長短,但每個人的耐受度不一樣,能承受孤獨感的時間長短程度也不一樣。

作者想要將「孤獨」去污名化:” Whether you are single or in a relationship, solitude is a neutral-to-positive state of being free of the demands of others.

文章中還引用芝加哥大學已故學者John Cacioppo的論點:loneliness is a biological signal akin to hunger or thirst. When we are in a state of painful loneliness, it is our bodies giving us information to find social support or do reparative work on our social ties.

在家自由工作快五年的我,覺得用口渴和肚子餓來形容「社會連結」的心理需求,實在是太貼切了!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獨處活動,也正是我這幾年經常進行的:”Staying committed to a creative project is a beautiful solitude style. So are activities that make you feel connected with others—like writing letters to a loved one or even practicing a 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

最後的一個觀點可以用mbti測驗來延伸(人格特質測驗),不知道你是I人還是E人?

“Solitude is like any other social interaction.” 我覺得這句話就很符合I人的特質,I人需要靠獨處來獲得能量,不同於E人需要較多的人與人互動過程。

以前在固定工作的職場時,同事們中午出去吃飯通常有二種類型,要不就是永遠一個人,要不就是固定跟幾個人一起出去吃。以前我喜歡大家一起午餐的感覺,但在離開職場前的一年之間,我漸漸喜歡一個人吃飯,大概就是像作者所述:Sometimes brunch out with friends is all laughs, and the energy is just right. But other times someone complains a little too much about their job or their ex, and the vibe is off.

有興趣閱讀更多這本書的書摘,可以Google書名:Party of One: Be Your Own Best Life Partne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頻曲的沙龍
23會員
135內容數
觀察分享青少年學習的社會現象及文化
吳頻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6
本文探討間歇性斷食法的減重功效及潛在健康益處,並基於《經濟學人》的報導,以及相關研究,提供平衡的觀點。文章總結間歇性斷食法並非萬能,需要個人留意自身狀況,才能決定是否適合。
Thumbnail
2025/04/06
本文探討間歇性斷食法的減重功效及潛在健康益處,並基於《經濟學人》的報導,以及相關研究,提供平衡的觀點。文章總結間歇性斷食法並非萬能,需要個人留意自身狀況,才能決定是否適合。
Thumbnail
2025/02/23
這篇文章探討邪教的議題,以紀錄片《The Vow》為例,並將其概念延伸至家庭、學校及國家等組織。作者認為,許多組織的運作方式類似邪教,呼籲讀者提升自我覺察,辨識潛在的操控與控制。
2025/02/23
這篇文章探討邪教的議題,以紀錄片《The Vow》為例,並將其概念延伸至家庭、學校及國家等組織。作者認為,許多組織的運作方式類似邪教,呼籲讀者提升自我覺察,辨識潛在的操控與控制。
2025/02/16
探討兒童教養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以及對ADHD診斷和治療的反思。文章以作者自身經驗出發,分享兒子從小到大因類亞斯伯格症造成的教養困境,並引述《經濟學人》雜誌文章,探討ADHD是否應被視為一種疾病,以及如何透過調整環境來幫助孩子適應社會。
Thumbnail
2025/02/16
探討兒童教養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以及對ADHD診斷和治療的反思。文章以作者自身經驗出發,分享兒子從小到大因類亞斯伯格症造成的教養困境,並引述《經濟學人》雜誌文章,探討ADHD是否應被視為一種疾病,以及如何透過調整環境來幫助孩子適應社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身邊有很多人的時候,仍可能感到孤單的情感經歷,與此同時,也指出即便獨處,只要有知心的陪伴或理解,孤單感便會消失,孤單的根源,往往是內心的缺乏共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身邊有很多人的時候,仍可能感到孤單的情感經歷,與此同時,也指出即便獨處,只要有知心的陪伴或理解,孤單感便會消失,孤單的根源,往往是內心的缺乏共鳴。
Thumbnail
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人害怕「獨處」,擔心一個人時會感到空虛、寂寞,甚至懷疑自己的價值。然而,真正的獨處並不等於孤單,而是一種與內在深度連結的能力。當我們學會與自己相處,不再害怕單獨存在時,我們才能真正找到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人害怕「獨處」,擔心一個人時會感到空虛、寂寞,甚至懷疑自己的價值。然而,真正的獨處並不等於孤單,而是一種與內在深度連結的能力。當我們學會與自己相處,不再害怕單獨存在時,我們才能真正找到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孤獨與寂寞之間的區別,強調孤獨可以是一種積極的自我反省和心靈成長的狀態,而寂寞則是源於情感缺失的痛苦體驗。孤獨有助於個人提升自我認識與情感清晰度,而寂寞則可能導致焦慮與情感困擾。我們應學會享受孤獨,以促進自身的成長與韌性。理解這兩者有助於改善心理健康和情感幸福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孤獨與寂寞之間的區別,強調孤獨可以是一種積極的自我反省和心靈成長的狀態,而寂寞則是源於情感缺失的痛苦體驗。孤獨有助於個人提升自我認識與情感清晰度,而寂寞則可能導致焦慮與情感困擾。我們應學會享受孤獨,以促進自身的成長與韌性。理解這兩者有助於改善心理健康和情感幸福感。
Thumbnail
孤單寂寞覺得冷:疫情下的孤獨感 一般來說談到孤獨,我們只會認為這只是一種感受,是每個人都會有的。 確實如此,但如果成為「慢性孤獨」,其實就會和很多身心疾病有所連結,譬如憂鬱症、焦慮症、藥物酒精來用及代謝症候群。有孤獨感的人會使其惡化,甚至出現自傷的念頭。
Thumbnail
孤單寂寞覺得冷:疫情下的孤獨感 一般來說談到孤獨,我們只會認為這只是一種感受,是每個人都會有的。 確實如此,但如果成為「慢性孤獨」,其實就會和很多身心疾病有所連結,譬如憂鬱症、焦慮症、藥物酒精來用及代謝症候群。有孤獨感的人會使其惡化,甚至出現自傷的念頭。
Thumbnail
孤獨(Solitude)與寂寞、孤寂(Lonely)不同,寂寞是一種由於感覺缺乏與他人所期望的連結而產生的空虛或悲傷感。雖然我們通常認為寂寞是一種負面情緒狀態,但孤獨卻可以是一種正面且豐富的經歷。
Thumbnail
孤獨(Solitude)與寂寞、孤寂(Lonely)不同,寂寞是一種由於感覺缺乏與他人所期望的連結而產生的空虛或悲傷感。雖然我們通常認為寂寞是一種負面情緒狀態,但孤獨卻可以是一種正面且豐富的經歷。
Thumbnail
孤獨,也能療傷。 孤獨感,讓人害怕。為了讓這樣的感受少一點,或者,不去感受到孤獨,我們常常會用忙碌,試圖蓋過這份過於強烈的寂靜……. 其實,有時真正讓人害怕的,不是孤獨本身,而是和「自己相處」。孤獨感,正提醒著我們,需要把不斷向外追尋的心和關注力,重新移動回自己的身上,好好照顧自己了。
Thumbnail
孤獨,也能療傷。 孤獨感,讓人害怕。為了讓這樣的感受少一點,或者,不去感受到孤獨,我們常常會用忙碌,試圖蓋過這份過於強烈的寂靜……. 其實,有時真正讓人害怕的,不是孤獨本身,而是和「自己相處」。孤獨感,正提醒著我們,需要把不斷向外追尋的心和關注力,重新移動回自己的身上,好好照顧自己了。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前幾天看到蘇絢慧老師分享什麼是「孤獨」什麼是「孤單」,他說: 「孤獨是人的存在狀態,孤是一個人,獨是獨立,因此孤獨是無法迴避的。但孤單是情緒,一個人對於自己只有孤獨一人的情緒,偏負面,有時候會與寂寞感有牽連。所以,孤獨不必然孤單,如果我們內心對存在感到安穩而安在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前幾天看到蘇絢慧老師分享什麼是「孤獨」什麼是「孤單」,他說: 「孤獨是人的存在狀態,孤是一個人,獨是獨立,因此孤獨是無法迴避的。但孤單是情緒,一個人對於自己只有孤獨一人的情緒,偏負面,有時候會與寂寞感有牽連。所以,孤獨不必然孤單,如果我們內心對存在感到安穩而安在
Thumbnail
孤獨是一種狀態,寂寞是一種心情
Thumbnail
孤獨是一種狀態,寂寞是一種心情
Thumbnail
“Loneliness kills. It’s as powerful as smoking or alcoholism.” — Robert Waldinger  在人的生命中,孤獨和歸屬(與他人連結並被他人所接納)都是必要的。孤獨時間太長,可能對歸屬造成負面且嚴重的影響;但太過重視歸屬,則又
Thumbnail
“Loneliness kills. It’s as powerful as smoking or alcoholism.” — Robert Waldinger  在人的生命中,孤獨和歸屬(與他人連結並被他人所接納)都是必要的。孤獨時間太長,可能對歸屬造成負面且嚴重的影響;但太過重視歸屬,則又
Thumbnail
『人生不需要那麼多錢財,不需要那麼多朋友也能生活。但如果你想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唯一需要的東西就是自己的想法。』 我自己是一個需要很多時間獨處的人,覺得很多事情需要一個人去完成,很多情緒也需要自己去面對,也不在乎當個孤僻的人。就像是要加深自己的信念一樣,當我看到這本書,毫不猶豫就入手了。(笑) 「
Thumbnail
『人生不需要那麼多錢財,不需要那麼多朋友也能生活。但如果你想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唯一需要的東西就是自己的想法。』 我自己是一個需要很多時間獨處的人,覺得很多事情需要一個人去完成,很多情緒也需要自己去面對,也不在乎當個孤僻的人。就像是要加深自己的信念一樣,當我看到這本書,毫不猶豫就入手了。(笑)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