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的背叛--張醫生完美的控制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在張醫生那些看似完美的年月裡,他其實是一個被精心雕琢的標本,每一個細胞都被社會期待與家庭壓力刻意修剪。

他的父親是一位退役軍官,以嚴謹、精準著稱。家中的每一處都彷彿軍營,秩序、紀律如同呼吸般深植骨髓。成績單從未低於第一名,課外活動獎狀更是鋪滿整面牆。他彷彿天生就是被設定好軌道的列車,不需要轉彎,只需筆直前行。

但這份看似完美的軌道,卻是最殘酷的枷鎖。

父親從未正面鼓勵他,只是用那些冰冷的數字與排名來定義成功。「第一」對他而言不是榮譽,而是必須。任何低於期望的瞬間,都彷彿墮入無底深淵的恐懼。他學會了討好,學會了隱藏真實的情緒,學會用最完美的外表來掩蓋內心的空洞。

醫學院的入學,對他而言不是夢想,而是一種宿命。家族傳統、父親的期望、社會的認可,交織成一張無形的網,將他緊緊纏繞。他知道自己喜歡的其實是建築設計,人體結構對他來說不如對線條與光影的熱愛。可那又何妨?夢想在他的字典中是奢侈品,現實才是必需品。

他的婚姻同樣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儀式。娶了同樣出身醫學世家的妻子,彷彿是一場再完美不過的商業聯姻。她溫順、優雅,正如他所期待的賢內助。然而,當夜深人靜,兩人之間的距離卻遠比表面看起來更加遙遠。

他開始出軌,彷彿是對這份死寂的反抗。小三的出現像一劑瘋狂的興奮劑,讓他感受到生命中久違的熱情。卻渾然不知,這份背叛正悄然瓦解他引以為傲的完美面具。

妻子選擇了沉默。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深沉的、令人心碎的無奈。她看穿了這個男人內心的脆弱,那份虛榮心與不安全感。每一次的默許,都是對這段婚姻最深沉的控訴。

兒子張宇軒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彷彿在對抗父親的虛偽。他本能地感受到父親內心的空洞,那些強加的期望背後是何等的恐懼與不安。一個從未真正了解自我的父親,怎能理解兒子靈魂的渴望?

張醫生渾然不覺,他所謂的「愛」,不過是一種赤裸裸的控制。醫院、名聲、家族榮耀,這些將成為壓垮兒子夢想的最後一根稻草。他用「為你好」包裝自私,用「責任」粉飾自我。

然而,真正的悲劇在於,他不知道自己其實也是被體制與期待馴服的犧牲品。那個曾經滿懷夢想的少年,早已被現實與野心磨平了所有銳利的稜角。

他以為自己站在山巔,卻不知早已被孤獨與虛榮圍繞。而等待他的,將是兒子用生命拒絕的那份徹底的、無聲的背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好奇貓書寫人生故事
17會員
40內容數
人際關係錯綜複雜,偏偏我們無法拒絕。讓我們一起透過他人的故事,尋找任何可能的療癒偏方,找到重新出發的力量!
2024/12/11
我們都生活在自己無法掙脫的巨大牢籠中。我們無法選擇出生在那一個時代、那一個地區、那一個家庭、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跟其他人比較,肯定我們會有許多怨言。到底,我們的人生的出路在哪裡?
Thumbnail
2024/12/11
我們都生活在自己無法掙脫的巨大牢籠中。我們無法選擇出生在那一個時代、那一個地區、那一個家庭、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跟其他人比較,肯定我們會有許多怨言。到底,我們的人生的出路在哪裡?
Thumbnail
2024/12/04
白牆上掛著的醫學學位證書映照著整個書房的沉靜氛圍。張醫生坐在豪華的皮椅上,目光凝視著站在門口的兒子張宇軒。父子倆之間的距離,遠不止幾步之遙。「我不想當醫生。」張宇軒斬釘截鐵地說。「我想成為音樂製作人。」張宇軒的聲音透著一種近乎反抗的堅定。
Thumbnail
2024/12/04
白牆上掛著的醫學學位證書映照著整個書房的沉靜氛圍。張醫生坐在豪華的皮椅上,目光凝視著站在門口的兒子張宇軒。父子倆之間的距離,遠不止幾步之遙。「我不想當醫生。」張宇軒斬釘截鐵地說。「我想成為音樂製作人。」張宇軒的聲音透著一種近乎反抗的堅定。
Thumbnail
2024/11/26
國小三年級那年,老林第一次真正感受到「關係」的力量。操場上,班上有幾個家長是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們的孩子不僅穿得體面,連午餐都能優先打菜,運動會時更是備受矚目。老師對他們特別客氣,動不動就給好處、開後門。
Thumbnail
2024/11/26
國小三年級那年,老林第一次真正感受到「關係」的力量。操場上,班上有幾個家長是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們的孩子不僅穿得體面,連午餐都能優先打菜,運動會時更是備受矚目。老師對他們特別客氣,動不動就給好處、開後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白牆上掛著的醫學學位證書映照著整個書房的沉靜氛圍。張醫生坐在豪華的皮椅上,目光凝視著站在門口的兒子張宇軒。父子倆之間的距離,遠不止幾步之遙。「我不想當醫生。」張宇軒斬釘截鐵地說。「我想成為音樂製作人。」張宇軒的聲音透著一種近乎反抗的堅定。
Thumbnail
白牆上掛著的醫學學位證書映照著整個書房的沉靜氛圍。張醫生坐在豪華的皮椅上,目光凝視著站在門口的兒子張宇軒。父子倆之間的距離,遠不止幾步之遙。「我不想當醫生。」張宇軒斬釘截鐵地說。「我想成為音樂製作人。」張宇軒的聲音透著一種近乎反抗的堅定。
Thumbnail
在張醫生那些看似完美的年月裡,他其實是一個被精心雕琢的標本,每一個細胞都被社會期待與家庭壓力刻意修剪。他彷彿天生就是被設定好軌道的列車,不需要轉彎,只需筆直前行。但這份看似完美的軌道,卻是最殘酷的枷鎖。
Thumbnail
在張醫生那些看似完美的年月裡,他其實是一個被精心雕琢的標本,每一個細胞都被社會期待與家庭壓力刻意修剪。他彷彿天生就是被設定好軌道的列車,不需要轉彎,只需筆直前行。但這份看似完美的軌道,卻是最殘酷的枷鎖。
Thumbnail
唯有更平靜的心,更清晰的覺,才能帶著我們脫離一再循環的矩陣。更多的寬恕,更多無條件的愛,將會帶著我們到更高維度的美好世界~
Thumbnail
唯有更平靜的心,更清晰的覺,才能帶著我們脫離一再循環的矩陣。更多的寬恕,更多無條件的愛,將會帶著我們到更高維度的美好世界~
Thumbnail
女主角在戲裡的一句「我們唯一犯的錯就是相愛了」也完整的表達她真誠的面對自己,而不是像這個社會都在用別人的價值觀活著 請尊重在人際關係裡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Thumbnail
女主角在戲裡的一句「我們唯一犯的錯就是相愛了」也完整的表達她真誠的面對自己,而不是像這個社會都在用別人的價值觀活著 請尊重在人際關係裡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Thumbnail
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控制狂,真正的控制狂從來不願意正視自己的本性,而因為成為父母所引發的控制狂症狀,驚天又動地,連一向自命灑脫的人也難免以愛之名對子女作出諸般控制。 因為愛,家長總是情不自禁地為孩子作出“最好”的選擇,大事如入讀甚麼學校、學習甚麼興趣班,小事如外出時是否穿外套、購買甚麼文具,統統都是
Thumbnail
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控制狂,真正的控制狂從來不願意正視自己的本性,而因為成為父母所引發的控制狂症狀,驚天又動地,連一向自命灑脫的人也難免以愛之名對子女作出諸般控制。 因為愛,家長總是情不自禁地為孩子作出“最好”的選擇,大事如入讀甚麼學校、學習甚麼興趣班,小事如外出時是否穿外套、購買甚麼文具,統統都是
Thumbnail
最近很多人喜歡探討,原生家庭的影響,就心理學理論來說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年2月7日-1937年5月28日))曾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依當時的時空背景就有這種研究,由此可見成長烙下的痕跡有多麼重要。 被安撫還是欺騙 等到跟張大伯吵架時又不同;
Thumbnail
最近很多人喜歡探討,原生家庭的影響,就心理學理論來說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年2月7日-1937年5月28日))曾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依當時的時空背景就有這種研究,由此可見成長烙下的痕跡有多麼重要。 被安撫還是欺騙 等到跟張大伯吵架時又不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