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母親的臉與父親的背影:《女兒的女兒》和《春行》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春行》電影劇照/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 提供

《春行》電影劇照/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 提供

我曾以「銀幕上的十張臉」為題,寫台灣電影中印象深刻的父親和母親角色,《母親三十歲》的李湘、《兒子的大玩偶》第一段的陳博正、《推手》的郎雄、《河流》的苗天、《你那邊幾點》的陸弈靜、《雞排英雄》的豬哥亮、《孤味》的陳淑芳等皆名列其中。沒想到,今年臺灣電影對父親、母親角色刻畫格外精彩,光是楊貴媚一個人就在《小雁與吳愛麗》《春行》扮演外貌性格截然不同的母親,其表演之精采足以名留影史;《角頭-大橋頭》雖是黑幫類型片,片中最突破框架的動人橋段竟是扮演黑道大哥的龍天翔與飾演其子的王陽明的對手戲。

有人不喜歡黑幫片﹑有人不看喜劇、有人對青春校園題材不敢興趣,但破碎的、衝突後和解的、一言難盡的、光怪陸離的家庭關係,肯定是臺灣觀眾的最大交集。無論故事內容講的是什麼,家人、親情、兩代之間,永遠是最普世也最容易引發觀眾共鳴的。今年的臺灣電影,出現了好多個深刻出眾的父母親角色,除上段所述的《小雁與吳愛麗》和《角頭-大橋頭》,在金馬獎頒獎典禮當週上映的《女兒的女兒》和《春行》,同樣不應錯過。

張艾嘉演媽媽不稀奇,但是真心佩服黃熙編導的《女兒的女兒》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金艾霞,未成年即懷孕,孩子生出來隨即被送走,後來結婚、離婚、獨自撫養第二個孩子,這個孩子個性叛逆,母女時有齟齬,但也逐漸接受女兒的性向。正當經濟無虞的她準備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女兒與伴侶在美國發生意外過世,她赴美處理後事,除了必須決定一顆胚胎的去留,還必須面對一出生即被送養、情感生疏的大女兒的質問。張艾嘉對於金艾霞這個角色鬆弛有度的詮釋,特別是片中有場流淚吃餅的戲,不僅為她的演員事業再創巔峰,那張比偉大畫作更充滿細節的臉,豐富且提升了《女兒的女兒》非典型母親的核心與主軸。

《女兒的女兒》電影劇照/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 提供

《女兒的女兒》電影劇照/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 提供

黃熙被視為侯孝賢子弟兵,第一部電影《強尼凱克》日常寫意的詩性調度映現出「侯孝賢感」,並不讓人感到意外。這回《女兒的女兒》有美國背景、有兩代衝突、有婚姻框架和同志元素、有和李安合作過的張艾嘉和趙文瑄,唯一和李安不同的是,李安電影裡巨大永恆的父親身影,在《女兒的女兒》中是近乎缺席的。我不確定黃熙創作受到李安多少啟發,其實有意還是無意把《女兒的女兒》打造成《囍宴》續篇或番外都沒關係,如果將這個作品當成胚胎,黃熙顯然是用自己的方式把它孵育出來。

整個故事以主角金艾霞為原點,一個女兒是負擔,另個女兒成為心魔,不同女人間的對話有夠精彩,就連抽菸的戲、爭辯的戲都好得難以想像,金艾霞是別人的女兒,也有自己的女兒,連同那顆胚胎,從突發事件到生離死別,似真似幻,夾雜回憶穿插幻想,宛如一場宿命輪迴。黃熙先讓我們看見母親的脆弱、任性和侷限,再讓我們見證她的理解、包容與成長,誰說六十多歲的母親就不會成長?而且這一次,美國不再是這個臺灣女人不願面對現實的逃逸方向。

如果《女兒的女兒》可以將一個母親的抉擇,放大成當代臺灣的何去何從,那麼《春行》顯然是透過一個父親的最後決定,向一去不復返的舊日臺灣進行告別。

《春行》電影劇照/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 提供

《春行》電影劇照/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 提供

《春行》和《女兒的女兒》同樣都有父母面對子女出櫃的情節,不過《春行》裡的跛腳男人欽福不似《女兒的女兒》離婚的金艾霞生活優渥,他不認同兒子離婚、出櫃、與男人同居,彼此幾乎斷了聯絡。他與妻子居住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區老屋,無論就醫還是買日用品都得費盡功夫,生活的一切全憑妻子照料,在妻子無預警過世之後,他不願面對事實,竟把屍體放進冷凍櫃,直到停電導致冷凍櫃無法運作,兒子返家才發現真相。

《春行》的導演有兩位,王品文曾拍過女同志短片《我們之間》和講述老年失智題材的《記憶迴廊》,她與《春行》編劇余易勳曾合作以男同志 BDSM 為題的短片《軍犬》而受肯定;彭紫惠是藝術家,她受訪時表示拍片像在繪畫也像在雕刻,以超十六毫米底片拍攝的《春行》無疑是將三位主創所擅長的形式和內容想方設法結合,首尾呼應的瀑布景象詩意如畫,跛著腳身形痀僂的男人,背影如雕刻般在一派沉默中散發著孤寂。

有別於《女兒的女兒》悲喜交融的優雅節奏,《春行》步調奇慢,它的對話極少,但是帶著一種奠基於真實生活的日常感和生命力,它不像多數臺灣電影常常把一切解決不了的情境、狀態通通歸諸溫情主義,以煽情的涕淚來覆蓋觀眾的想法,觀看《春行》就像在欣賞一件藝術品,近看、遠看,有些地方看不清楚,有些地方即使聚精會神仍覺模稜。某些畫面真的很暗,暗不代表不清楚,暗是朦朧,暗是稀微,朦朧中有光,稀微中有希望。有日常,有詩意,有幽默,有悲傷,然後還有些許魔幻,瀑布、階梯、天鵝,以及那隻黑狗,成就了今年最美好的電影院體驗。《春行》讓我想到《你那邊幾點》時期的蔡明亮,正在蛻變中的蔡明亮,而這甚至只是王品文和彭紫惠的第一部長片。

《春行》電影劇照/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 提供

《春行》電影劇照/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 提供

企劃/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
劇照提供/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5.0K會員
2.1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爸爸》是一部細膩動人的電影,探討「無常」與「父子情」。劉青雲細膩演繹失去家人的掙扎,影片透過精緻舖排、詩意鏡頭,巧妙捕捉哀傷與愛。谷祖琳的愛情線營造舊香港氛圍,情感層次豐富。細節與故事緊密相扣,讓觀眾沉浸其中。角色銜接與結尾情緒昇華的改進空間,但整體完整度極高,是一部值得推薦的深刻佳作!
Thumbnail
《爸爸》是一部細膩動人的電影,探討「無常」與「父子情」。劉青雲細膩演繹失去家人的掙扎,影片透過精緻舖排、詩意鏡頭,巧妙捕捉哀傷與愛。谷祖琳的愛情線營造舊香港氛圍,情感層次豐富。細節與故事緊密相扣,讓觀眾沉浸其中。角色銜接與結尾情緒昇華的改進空間,但整體完整度極高,是一部值得推薦的深刻佳作!
Thumbnail
《春行》步調奇慢,它的對話極少,但是帶著一種奠基於真實生活的日常感和生命力,它不像多數臺灣電影常常把一切解決不了的情境、狀態通通歸諸溫情主義,以煽情的涕淚來覆蓋觀眾的想法,觀看《春行》就像在欣賞一件藝術品,近看、遠看,有些地方看不清楚,有些地方即使聚精會神仍覺模稜。
Thumbnail
《春行》步調奇慢,它的對話極少,但是帶著一種奠基於真實生活的日常感和生命力,它不像多數臺灣電影常常把一切解決不了的情境、狀態通通歸諸溫情主義,以煽情的涕淚來覆蓋觀眾的想法,觀看《春行》就像在欣賞一件藝術品,近看、遠看,有些地方看不清楚,有些地方即使聚精會神仍覺模稜。
Thumbnail
電影《春行》講述了跛腳男人欽福在妻子逝世後的孤獨與面對生命遺憾的心路歷程。 故事深刻探討了愛與失落的情感,透過長鏡頭及細膩的敘事,讓觀眾進入主角的內心世界。導演以精妙的伏筆和情感交織的手法,讓人印象深刻。這部電影或許不算主流,但其獨特的視野與細膩的情感描寫值得一看。
Thumbnail
電影《春行》講述了跛腳男人欽福在妻子逝世後的孤獨與面對生命遺憾的心路歷程。 故事深刻探討了愛與失落的情感,透過長鏡頭及細膩的敘事,讓觀眾進入主角的內心世界。導演以精妙的伏筆和情感交織的手法,讓人印象深刻。這部電影或許不算主流,但其獨特的視野與細膩的情感描寫值得一看。
Thumbnail
電影沒有給出能深入探討的部分卻也是電影真實到能讓我同理的原因,畢竟現實生活並不是每件事都能追根究底。
Thumbnail
電影沒有給出能深入探討的部分卻也是電影真實到能讓我同理的原因,畢竟現實生活並不是每件事都能追根究底。
Thumbnail
心情平復很多後終於繼續讀了幾篇日麗的影評,之前多到泛濫的影評這兩天終於陸續點開讀完了,好像有爭議的那篇影評讀完其實我還蠻喜歡的,某種程度來說或許應該是意外發現這麼多暗藏的訊息,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因素大概是音樂,如果不熟悉這些歌單,反而很難讀懂這些暗藏的訊息,事實上就變成很純粹的用感官理解情緒與音樂渲
Thumbnail
心情平復很多後終於繼續讀了幾篇日麗的影評,之前多到泛濫的影評這兩天終於陸續點開讀完了,好像有爭議的那篇影評讀完其實我還蠻喜歡的,某種程度來說或許應該是意外發現這麼多暗藏的訊息,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因素大概是音樂,如果不熟悉這些歌單,反而很難讀懂這些暗藏的訊息,事實上就變成很純粹的用感官理解情緒與音樂渲
Thumbnail
巧妙的是,在我先後觀看《日麗》和《我的鯨魚老爸》時,我都能看見那株逐漸萎靡的生命之花。
Thumbnail
巧妙的是,在我先後觀看《日麗》和《我的鯨魚老爸》時,我都能看見那株逐漸萎靡的生命之花。
Thumbnail
《初戀慢半拍》是一部非常奇特的電影,他跟所有電影一樣都有優缺點,但讓這部作品評價兩極的點,不在他的技術層面上,反而是對於電影議題的期待,《初戀慢半拍》這個片名乍看之下或許是一部晚來的愛情故事,但從電影英文片名《Mama Boy》電影卻又完全是另一回事,這就導致觀眾以為看的是愛情電影,但故事在愛情上卻
Thumbnail
《初戀慢半拍》是一部非常奇特的電影,他跟所有電影一樣都有優缺點,但讓這部作品評價兩極的點,不在他的技術層面上,反而是對於電影議題的期待,《初戀慢半拍》這個片名乍看之下或許是一部晚來的愛情故事,但從電影英文片名《Mama Boy》電影卻又完全是另一回事,這就導致觀眾以為看的是愛情電影,但故事在愛情上卻
Thumbnail
這是數月前看的一部電影了。或者沒有太多人聽過,因為這相對是一齣小眾的電影,可能又應驗了票房毒藥的傳說。對於講父子情的電影,我是沒有抵抗力的。沒有理由不看,也沒有理由不想太多。本身又想講講自己對父子關係的想法,後來都是不了,就看看我會講些什麼有的沒的吧。
Thumbnail
這是數月前看的一部電影了。或者沒有太多人聽過,因為這相對是一齣小眾的電影,可能又應驗了票房毒藥的傳說。對於講父子情的電影,我是沒有抵抗力的。沒有理由不看,也沒有理由不想太多。本身又想講講自己對父子關係的想法,後來都是不了,就看看我會講些什麼有的沒的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