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生為什麼討厭數理」的一點想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TIMSS 2023公布,台灣學生數理分數名列全球前三,但是討厭數理的程度也明顯高於國際平均。我掃了一下我的動態回顧,發現這個問題從2016年就是這樣了。

我爬文得到的資訊,在2016年,

1. 認為科學課程很有趣、很吸引人,我們排倒數第三。

2. 喜歡上科學課程,我們排倒數第三。

3. 學生對科學的自信,排倒數第五。

4. 學生認為科學的價值高低,排倒數第二。

5. 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排倒數第三。

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最近面臨備課地獄,所以我先簡單條列一下。

  1. 武功文教:我們的中學科學課程,為了多花時間上課,所以高一高二是沒有實驗課的,全部集中到高三學測後來上。但是那些實驗課程是配合正課的,所以學正課的時候因為沒有實驗造成不知道如何印證,而等到做實驗的時候又早就忘了正課學了什麼。但是不做實驗,考試還是要考,所以老師就要求學生把實驗的結論背起來,讓我們的學生一個個都成了王語嫣
  2. 食譜式實驗教學:我們的實驗課,都是重複之前的人做過的實驗,所有的東西都是配得好好的。這本來沒什麼,但是因為這些實驗都是有標準答案的,所以老師在批改實驗報告時,常常不願意接受失敗。實驗報告分數的高低,取決於數據是否合乎期望。這麼一來,因為學生需要分數,只得努力編造數據。這樣造成我們的學生在實驗課的時候學會了造假,而且認為造假沒關係。
  3. 考試導向:當家長、學校、學生都認為「考上好大學最重要」,這時候的科學教學就會變得更加不重視實驗(浪費時間),而且為了考試,會產生「過度練習」的現象。我問過在教學現場的高中生為什麼他們不喜歡數理,他們的回答是「天天都在練習,很煩」還有「題目超難,常常不會寫」。我們的長官以為現在人人都有大學念,好像就不會有升學壓力...其實錯了,現在的升學壓力不是考上大學,而是考上好大學。當人人都想「抬青椒」的時候,抬不到青椒就成了世界末日。為了要「抬青椒」,只好多練習、多「挑戰」難題。我原本以為,因為老師出題超難,造成全班都考不及格,於是成績要開根號乘以10是我的時代的遺式,沒想到同樣的事情在21世紀的台灣課堂也照樣上演。
  4. 不鼓勵思考與發問:因為老師們總是想要「傾囊相授」,造成授課時間永遠都不夠;因為授課時間已經不夠了,所以上課時學生要發問,老師通常不會太開心。這樣的態度,當然會影響學生發問的意願,久而久之,就不會發問也不會思考了。
  5. 偏離生活:其實很多科學的原理都跟生活有關,但是老師們往往因為種種因素(這個我就不去檢討了),所以在講授那些原理的時候,都不會提到各種應用,甚至連例題都相當違背常識!所以會出現所謂的「數學課本六大奇人」:
圖片取自網路

圖片取自網路

  1. 缺乏經費:實驗課其實是很耗錢的,除了定期添購耗材(這些包括藥品、設備),還需要有專人維護實驗室。缺乏經費造成的問題,讓有些學校直接把實驗室關掉、實驗課廢掉,即使在大學,也會出現所謂的「虎克牌」顯微鏡不透明滴定管的笑話,造成學生自己買顯微鏡來使用。更不要提有些學校會在實驗課第一週時,發給學生一套實驗器材並詳附器材清單,同時要求學生簽名,清單上還特別聲明,如果損壞必須照價賠償!這樣的狀況下,誰敢做實驗呢?


本來想先條列一下趕快去備課的,結果一不小心又寫了一堆。先這樣吧,如果大家還有想到什麼問題,歡迎指教。

avatar-img
149會員
396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自從ChatGPT橫空出世以後 我們的「哞」就開始要求老師們要開「AI融入課程」 對於所謂的「AI融入課程」,我一直都有很大的疑惑
前陣子聽到一個同事抱怨 說現在的學生在電腦上做完檔案不知道要儲存就直接關掉 我一開始覺得頗為吃驚 後來才想到,應該是因為在平板跟手機上從來不需要存檔的關係 不過,還有另一個問題,其實更久更嚴重
一早看到有家長看了別人錄的課堂影片(影片只有5分鐘) 發現自己的小孩在五分鐘內舉了兩次手 可是老師都沒有叫他 家長覺得很火大,於是就上網抱怨 但是...
據說是因為iOS18更新,造成TOYOTA汽車的客服APP無法使用。 因為保養只要半年一次,所以如果不是剛好要用APP來預約保養的人,對這個事件是完全不會知道的。 因為我就剛好在這段時間需要保養車子,於是就有了一次有點奇妙的經驗。
先說,我不是法學博士。 但是,如果有一天因為任何原因要被傳喚到立法院,我會希望能保有請律師的權利、拒絕提供機密資訊的權利。 這跟我是不是有做壞事無關,因為這些是我的基本權利。
每週四就是我在三個校區之間流浪的日子,雖然有些同仁都是自己開車,但我因為家中只有一輛車,平日是女兒在開,再加上其實自己開車還要找位子停車也不見得真的比較省時間(唯一的好處是行動自由),所以我一直都是坐校車的。 這週四我一樣是搭校車,只是沒想到,光是搭校車也可以很刺激!
自從ChatGPT橫空出世以後 我們的「哞」就開始要求老師們要開「AI融入課程」 對於所謂的「AI融入課程」,我一直都有很大的疑惑
前陣子聽到一個同事抱怨 說現在的學生在電腦上做完檔案不知道要儲存就直接關掉 我一開始覺得頗為吃驚 後來才想到,應該是因為在平板跟手機上從來不需要存檔的關係 不過,還有另一個問題,其實更久更嚴重
一早看到有家長看了別人錄的課堂影片(影片只有5分鐘) 發現自己的小孩在五分鐘內舉了兩次手 可是老師都沒有叫他 家長覺得很火大,於是就上網抱怨 但是...
據說是因為iOS18更新,造成TOYOTA汽車的客服APP無法使用。 因為保養只要半年一次,所以如果不是剛好要用APP來預約保養的人,對這個事件是完全不會知道的。 因為我就剛好在這段時間需要保養車子,於是就有了一次有點奇妙的經驗。
先說,我不是法學博士。 但是,如果有一天因為任何原因要被傳喚到立法院,我會希望能保有請律師的權利、拒絕提供機密資訊的權利。 這跟我是不是有做壞事無關,因為這些是我的基本權利。
每週四就是我在三個校區之間流浪的日子,雖然有些同仁都是自己開車,但我因為家中只有一輛車,平日是女兒在開,再加上其實自己開車還要找位子停車也不見得真的比較省時間(唯一的好處是行動自由),所以我一直都是坐校車的。 這週四我一樣是搭校車,只是沒想到,光是搭校車也可以很刺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經驗的人會知道,真正有靈魂的數學家寫作,不會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那樣。其實這件事,我在台大數學系三年級的時候就有感覺到。當時我意識到這件事,就覺得數學系裡面的人,很多問題很大。但數學很經典的文章,又需要自己底子夠深才看得懂,所以就造成數學文章,許多的表達都是要通靈才能意會。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最近台大經濟系的招生調整嗎?首度採計物理成績,來應對專業領域裡複雜的計算。但難道數學、物理不好,就與「經濟學」無緣嗎? 不不不,今天是喜閱樹X時間學苑的「中小學生經濟思辨夏令營」營隊首日,一共有12個五至八年級的學生與我們一同學習經濟學。 營隊設計融入閱讀思辨與各種活動,
Thumbnail
選擇數學A或數學B應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未來的職業規劃來決定。 選擇數學A適合數理能力強且有志於理工科發展的學生, 而選擇數學B則適合對人文社科或藝術設計有興趣的學生。
📚 每年總有熱心人士彙整「會考落點表」,問題是…『所謂排名前段』學校真的適合這些學生?學生真的適合這些學校?🤔🏫 選讀這些『所謂排名前段』學校,3年後成績真的比較好、競爭力真的比較強?📈 📝 無腦照表依序選填志願,無論辦學績效只要是『公立』就心滿意足了….完全違背政府推動就近入學、繁星計畫
Thumbnail
一般在校的學習成果, 小考啊、段考啊什麼的, 家長與老師會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考不好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一直上不去呢? 但是, 在模擬考啊、學測啊的時候, 段考時擔心低分群考太低,模考時, 家長與老師就又會改為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排名前面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不能再更上去呢?。
Thumbnail
段考結束, 班上國文成績, 呈現「天與地之別」! 竟然可以這麼M型化! 於是我和國文老師一起思索,該用什麼方法,幫忙"地虎"學生? 兩人一起想破了頭, 都還是沒想出什麼好方法?! 結果高二生小F得知我和國文老師的困擾後, 只淡淡的跟我們(以過來人的角度)說了一句: 『考不好通常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今年,韓國的許多高中生放棄掙扎。 根據10月2日韓國教育課程評價院的「2024學年度修能報名者現況」資料,今年 #修能(韓國升大學考試)的50萬4588位報名者中,有5.3%(2萬6505人)未報考數學科目。今年的未報考率是2016學年度創下6.4%後的最大值,比去年的4.2%增加了1.1%。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經驗的人會知道,真正有靈魂的數學家寫作,不會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那樣。其實這件事,我在台大數學系三年級的時候就有感覺到。當時我意識到這件事,就覺得數學系裡面的人,很多問題很大。但數學很經典的文章,又需要自己底子夠深才看得懂,所以就造成數學文章,許多的表達都是要通靈才能意會。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最近台大經濟系的招生調整嗎?首度採計物理成績,來應對專業領域裡複雜的計算。但難道數學、物理不好,就與「經濟學」無緣嗎? 不不不,今天是喜閱樹X時間學苑的「中小學生經濟思辨夏令營」營隊首日,一共有12個五至八年級的學生與我們一同學習經濟學。 營隊設計融入閱讀思辨與各種活動,
Thumbnail
選擇數學A或數學B應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未來的職業規劃來決定。 選擇數學A適合數理能力強且有志於理工科發展的學生, 而選擇數學B則適合對人文社科或藝術設計有興趣的學生。
📚 每年總有熱心人士彙整「會考落點表」,問題是…『所謂排名前段』學校真的適合這些學生?學生真的適合這些學校?🤔🏫 選讀這些『所謂排名前段』學校,3年後成績真的比較好、競爭力真的比較強?📈 📝 無腦照表依序選填志願,無論辦學績效只要是『公立』就心滿意足了….完全違背政府推動就近入學、繁星計畫
Thumbnail
一般在校的學習成果, 小考啊、段考啊什麼的, 家長與老師會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考不好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一直上不去呢? 但是, 在模擬考啊、學測啊的時候, 段考時擔心低分群考太低,模考時, 家長與老師就又會改為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排名前面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不能再更上去呢?。
Thumbnail
段考結束, 班上國文成績, 呈現「天與地之別」! 竟然可以這麼M型化! 於是我和國文老師一起思索,該用什麼方法,幫忙"地虎"學生? 兩人一起想破了頭, 都還是沒想出什麼好方法?! 結果高二生小F得知我和國文老師的困擾後, 只淡淡的跟我們(以過來人的角度)說了一句: 『考不好通常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今年,韓國的許多高中生放棄掙扎。 根據10月2日韓國教育課程評價院的「2024學年度修能報名者現況」資料,今年 #修能(韓國升大學考試)的50萬4588位報名者中,有5.3%(2萬6505人)未報考數學科目。今年的未報考率是2016學年度創下6.4%後的最大值,比去年的4.2%增加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