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怎樣捱過讀書壓力的?|去演唱會尖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我讀書的年代,公開試是排着隊來打擊莘莘學子。


第一關是小學升上中學的公開試,只是9、10歲學童在這個考試的表現就註定他入那一類型的中學,影響他入大學的機會和之後的人生,好大的壓力。


第二關是高中五年級時的公開試,考得好才能在原校升讀中六中七年級去挑戰第三關:考大學的公開試。當年香港只有兩所大學,這不是自己努力便能達到目標的問題,而是要比其他也在努力的人有更好的成績,才有機會讀上大學。


勤力的我學業一直很普通,壓力是超大,但日子卻過得很快樂。為甚麼?


因為我追星呀!


當年我們聽的都是英美流行曲,中學時每天一有機會便與同學們圍在一起,吱吱喳喳的分享着心愛的歌手與樂隊。


放學回到家是收音機長開,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功課。晚上讀書至深夜,也是靠着聽歌來提神。


Doobie Brothers 是我的第一次


我很喜歡美國樂隊 Doobie Brothers,小時候已經對他們的歌曲 Listen to the Music 有印象,是很原始的樂與怒。Michael McDonald 加入他們之後,樂隊傳統到有點老舊的搖滾自此添上複雜和富時代感的節奏,新曲風的 Minute By Minute 大碟可以說是延長了樂隊巔峰的狀態。


當時能夠看見心儀的歌手表演是很轟動的體驗。在高中那年聽到 Doobie Brothers 會來香港演出時,我知道是時候獻出我的第一次了!


是第一次自己與同學去看流行音樂會。


投入去做喜歡的事,勇氣便自然來


我的學生時代就是上學、補習、回家做功課,週末是跟着家人去飲茶。深閨簡出的我在晚上自己去到陌生地方看音樂會,這個經歷是足以列入我於青春期的大事年表。


沒有大人陪同,也沒有 Google Maps,單是如何從家中去演唱會場地就已經像個冒險旅程。


另外,由於大賣,我與同學二人只能夠買到兩張不相連的門票。一張是近前方的位置,另一張是坐到後方的。我連自己一個人去戲院看電影也害怕,何況是第一次去音樂會,還要坐到陌生人當中?!


但我發現,當渴望極強烈時,那種怕陌生、擔心做不來、叫自己不如放棄的想法,都無法威脅到我去達到目標的意志,我很肯定的知道無論如何也要排除萬難去這個演唱會。


當晚的體驗,至今我還記得。


壓力大釋放


記得甚麼呢?


尖叫!


首次去 rock concert 的我哪會知道鼓聲和電結他聲音是如此震撼,連心臟也感到震盪,反應當然就是尖叫啦!


叫足全場,最後還與其他歌迷一同跑到台前跳着叫着,痛快到不行。


還記得在演唱會中,唱 Black Water 的副歌時 Doobie Brothers 用 ”Hong Kong moon” 代替了原本的 “Mississippi moon”,全場歡呼起哄。


現在回看,那不只是見到心儀樂隊的興奮,也是把讀書的壓力一股腦兒發洩出來的大釋放。


小女孩的世界就是簡單,這個演唱會初體驗成為了她的創舉。很多謝 Doobie Brothers,也多謝我自己。





很感謝你讀到這兒,讓我的文字能夠與你觸碰🌻



如欲轉載或引述,敬請預先取得我的同意,謝謝!
文字©黃璧怡(stargazzze113@gmail.com)

avatar-img
10.1K會員
133內容數
歡迎你到來!希望你喜歡這裏的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璧怡文集 的其他內容
本文分享了從生活中得到感悟,有所學習的體會。作者收到朋友給她一份特別的聖誕禮物,那是朋友用自己在飛機上拍攝美國大陸地貌的全景照片而製成的2025年月曆。作者透過這些廣闊的風景照片,對比自己喜歡用大特寫功能拍攝物件,體會到自己要學習看事物要看得寬闊,也要心寬。
作者指出好奇心是自我鼓勵、增加正能量的好方法。抱着開放的態度去認識新事物和觀點,客觀地考慮是否採納它們,讓它們為自己的生活或思想帶來轉變,是改變自己的勇氣。新事物也令生活增加趣味,擴闊了的視野亦帶來喜悅。文章以日常生活舉例,分享懷着好奇心去生活是為自己添能量的好方法。
作者分享在工作壓力爆煲時,她是強逼性有點病態地買東西來減壓,每個週末總要買點東西心裏才能平靜下來。作者覺得這個方法能夠幫助她舒緩壓力,但卻有發展成瘋狂購物或擦爆信用卡來買東西的危機,慶幸這並沒有發生。她強調有壓力就要找方法去紓壓,並邀請讀者們分享他們的做法。
煩惱和恐慌,有時是因為我們把問題看得太大。作者在這篇短散文藉着月光引起的聯想,分享了她開解自己的方法,透過改變角度,把自己放輕,去幫助自己跳出過度注視和放大眼前問題的習慣。
作者用自身經驗帶出說話的速度如何影響溝通,並引述哈佛大學有關調節說話速度的資料,介紹甚麼情況會適合加快或減慢說話的速度。說得慢,在句與句之間停頓,是讓自己有時間思考,也給聽眾機會去消化和明白所聽到的內容。說得快和說話沒有留白空間,是不讓對方有時間想出反駁的理由,從而增加自己有說服力的感覺。
作者分享香港電影《破·地獄》的觀後感,認為它感人之處是因為有很多情節都描寫了大眾都有的體驗,透過各種叫人遺憾的人際關來感動觀眾。文中就舉出出席喪禮、希望他日能夠與已死親人重聚和父親與子女的關係,來引起觀眾共鳴。本文也介紹香港創作歌手林家謙的《普渡眾生》,認為這首歌曲是為電影作出撫平觀眾情緒的功效。
本文分享了從生活中得到感悟,有所學習的體會。作者收到朋友給她一份特別的聖誕禮物,那是朋友用自己在飛機上拍攝美國大陸地貌的全景照片而製成的2025年月曆。作者透過這些廣闊的風景照片,對比自己喜歡用大特寫功能拍攝物件,體會到自己要學習看事物要看得寬闊,也要心寬。
作者指出好奇心是自我鼓勵、增加正能量的好方法。抱着開放的態度去認識新事物和觀點,客觀地考慮是否採納它們,讓它們為自己的生活或思想帶來轉變,是改變自己的勇氣。新事物也令生活增加趣味,擴闊了的視野亦帶來喜悅。文章以日常生活舉例,分享懷着好奇心去生活是為自己添能量的好方法。
作者分享在工作壓力爆煲時,她是強逼性有點病態地買東西來減壓,每個週末總要買點東西心裏才能平靜下來。作者覺得這個方法能夠幫助她舒緩壓力,但卻有發展成瘋狂購物或擦爆信用卡來買東西的危機,慶幸這並沒有發生。她強調有壓力就要找方法去紓壓,並邀請讀者們分享他們的做法。
煩惱和恐慌,有時是因為我們把問題看得太大。作者在這篇短散文藉着月光引起的聯想,分享了她開解自己的方法,透過改變角度,把自己放輕,去幫助自己跳出過度注視和放大眼前問題的習慣。
作者用自身經驗帶出說話的速度如何影響溝通,並引述哈佛大學有關調節說話速度的資料,介紹甚麼情況會適合加快或減慢說話的速度。說得慢,在句與句之間停頓,是讓自己有時間思考,也給聽眾機會去消化和明白所聽到的內容。說得快和說話沒有留白空間,是不讓對方有時間想出反駁的理由,從而增加自己有說服力的感覺。
作者分享香港電影《破·地獄》的觀後感,認為它感人之處是因為有很多情節都描寫了大眾都有的體驗,透過各種叫人遺憾的人際關來感動觀眾。文中就舉出出席喪禮、希望他日能夠與已死親人重聚和父親與子女的關係,來引起觀眾共鳴。本文也介紹香港創作歌手林家謙的《普渡眾生》,認為這首歌曲是為電影作出撫平觀眾情緒的功效。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再見了,無名小站 無名小站可以說是臉書的前身,當時還是文字年代時,我們會放上我們的照片,在Blog裡寫下我們的心情,或者來篇圖文並茂的文章。2013年無名小站正式關閉,他留下什麼給我?
前些日子在新聞上得知Yahoo將關閉知識+的服務,還記得以前在搜尋時總會特地點開知識+的網頁,因為總會有認真的網友來幫大家解惑,隨著使用習慣的改變,漸漸地遺忘了它的存在,當我看見方格子徵文裡提到的Flash-阿貴時,喚起了我的兒時記憶。
2013年4月25日,臺灣的MSN Messenger正式停止服務,現在Line取代手機號碼、FB使用者也被嘲笑年輕人都用IG,那些一不留神就跟不上的新社群平臺與看不完的訊息,使得對未來的焦慮與對過去的失落,層層堆疊上來。 也許我們懷念MSN的背後是那個時代交友的單純吧。
這是從今年二月在方格子寫文章後,第一次參加徵文活動。看到這個主題的當下,心裡湧上許多感慨和回憶。「時代的眼淚」訴說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同時也是新的開端,我選擇了「MSN」與「無名小站」作為懷念的告白對象,過程中有太多的趣事值得懷念,我選擇用公開文字的方式,回憶我的青春。
1995年我在電影公司工作,負責網路開發的研究,開始學習設計網頁。那時,「Internet」還是個時髦的名詞,對傳統出版社和影視產業來說,還沒警覺到數位化內容會對閱聽習慣造成多麼深遠的影響。 每回等待撥接上網,總是可以去茶水間泡好一杯咖啡,或是透過剛剛竄紅的ICQ跟總機小妹套問公司八卦,逗弄一點
再見了,無名小站 無名小站可以說是臉書的前身,當時還是文字年代時,我們會放上我們的照片,在Blog裡寫下我們的心情,或者來篇圖文並茂的文章。2013年無名小站正式關閉,他留下什麼給我?
前些日子在新聞上得知Yahoo將關閉知識+的服務,還記得以前在搜尋時總會特地點開知識+的網頁,因為總會有認真的網友來幫大家解惑,隨著使用習慣的改變,漸漸地遺忘了它的存在,當我看見方格子徵文裡提到的Flash-阿貴時,喚起了我的兒時記憶。
2013年4月25日,臺灣的MSN Messenger正式停止服務,現在Line取代手機號碼、FB使用者也被嘲笑年輕人都用IG,那些一不留神就跟不上的新社群平臺與看不完的訊息,使得對未來的焦慮與對過去的失落,層層堆疊上來。 也許我們懷念MSN的背後是那個時代交友的單純吧。
這是從今年二月在方格子寫文章後,第一次參加徵文活動。看到這個主題的當下,心裡湧上許多感慨和回憶。「時代的眼淚」訴說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同時也是新的開端,我選擇了「MSN」與「無名小站」作為懷念的告白對象,過程中有太多的趣事值得懷念,我選擇用公開文字的方式,回憶我的青春。
1995年我在電影公司工作,負責網路開發的研究,開始學習設計網頁。那時,「Internet」還是個時髦的名詞,對傳統出版社和影視產業來說,還沒警覺到數位化內容會對閱聽習慣造成多麼深遠的影響。 每回等待撥接上網,總是可以去茶水間泡好一杯咖啡,或是透過剛剛竄紅的ICQ跟總機小妹套問公司八卦,逗弄一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高中大學時代開始接觸薩克斯風,透過加入音樂協會和管樂團學習薩克斯風。學習過程充滿挑戰與困難,但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不斷進步。這份學習之路錯綜複雜,卻充滿成長與收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D6VHwqrXLE要我學這首歌,我今天第一次聽。 仔細想想,這現場臨場感,具有震憾。 不過,這首歌,根本在飊高音。 除非,對〝喉腔共鳴〞有把握。 (搞清楚,這首歌的key,高到爆,比〝一生托給一個人〞還要高。) 知道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離開音樂社團的心路歷程,遇到了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和指導方式的問題,暢談了離開音樂社團後的學習過程和成長。他分享了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堅持不懈的努力,並推薦了一位知名YOUTUBER的樂理課程。
Thumbnail
音樂會中的導聆讓聽眾更快了解曲目內容和情緒張力,對於比賽曲和藝術性較高的曲目尤其重要。透過導聆,聽眾更融入樂曲,也是一種社會教育。
Thumbnail
當代社會下音樂給予的多巴胺 「音樂」讓我心動始於國小音樂老師的課程。記得當時音樂老師帶著我們欣賞《弄臣》和《茶花女》等音樂劇,或許正是這些經歷開啟了我對「藝文」的熱愛。不過,我真正開始進入國家戲劇院或國家音樂廳,則是在大學期間。我記得當時看了《鐘樓怪人》,甚至後來還到雪梨歌
Thumbnail
一位名叫小華的青年,他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同時也感到了一絲的不安和缺乏自信。他經常在心裡煩惱:「我是否足夠好?我能不能學好音樂?」 有一天,他在學校裡得知了音樂社團的招新消息,他下定決心去嘗試。當他走進排練室時,看到一群熱情洋溢的同學正在各自的樂器上彈奏著美妙的樂曲。他感到一陣興奮,。
Thumbnail
📍突如其來的陌生邀約 當日子慢下來的時候,漸漸感受到生命能量的特殊流動,在時間縫隙中,與突然造訪的邂逅相逢。 近期持續在學習爵士鼓,在音樂教室中,有一位說不上熟識,但因為多次見面、一起上課,所以還算是偶爾會家常幾句的妹妹(簡稱:C妹妹)。 在下課後,當我在整理器材,準備離開教室時,他
Thumbnail
當初踏上聲音療癒學習之旅的原因,主要只是因為我很喜歡發出奇怪的聲音,還有唱歌。 打從我會說話開始,我就喜歡發出聲音和哼調子,小時候常被同學老師嫌大嗓門很吵,大笑起來連隔了一面牆的鄰居都很像坐在我旁邊聽我笑,興致來了就隨著心情大聲唱歌,那時候覺得發出聲音、說話、唱歌就是給予我動力和能量的源頭。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高中大學時代開始接觸薩克斯風,透過加入音樂協會和管樂團學習薩克斯風。學習過程充滿挑戰與困難,但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不斷進步。這份學習之路錯綜複雜,卻充滿成長與收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D6VHwqrXLE要我學這首歌,我今天第一次聽。 仔細想想,這現場臨場感,具有震憾。 不過,這首歌,根本在飊高音。 除非,對〝喉腔共鳴〞有把握。 (搞清楚,這首歌的key,高到爆,比〝一生托給一個人〞還要高。) 知道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離開音樂社團的心路歷程,遇到了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和指導方式的問題,暢談了離開音樂社團後的學習過程和成長。他分享了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堅持不懈的努力,並推薦了一位知名YOUTUBER的樂理課程。
Thumbnail
音樂會中的導聆讓聽眾更快了解曲目內容和情緒張力,對於比賽曲和藝術性較高的曲目尤其重要。透過導聆,聽眾更融入樂曲,也是一種社會教育。
Thumbnail
當代社會下音樂給予的多巴胺 「音樂」讓我心動始於國小音樂老師的課程。記得當時音樂老師帶著我們欣賞《弄臣》和《茶花女》等音樂劇,或許正是這些經歷開啟了我對「藝文」的熱愛。不過,我真正開始進入國家戲劇院或國家音樂廳,則是在大學期間。我記得當時看了《鐘樓怪人》,甚至後來還到雪梨歌
Thumbnail
一位名叫小華的青年,他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同時也感到了一絲的不安和缺乏自信。他經常在心裡煩惱:「我是否足夠好?我能不能學好音樂?」 有一天,他在學校裡得知了音樂社團的招新消息,他下定決心去嘗試。當他走進排練室時,看到一群熱情洋溢的同學正在各自的樂器上彈奏著美妙的樂曲。他感到一陣興奮,。
Thumbnail
📍突如其來的陌生邀約 當日子慢下來的時候,漸漸感受到生命能量的特殊流動,在時間縫隙中,與突然造訪的邂逅相逢。 近期持續在學習爵士鼓,在音樂教室中,有一位說不上熟識,但因為多次見面、一起上課,所以還算是偶爾會家常幾句的妹妹(簡稱:C妹妹)。 在下課後,當我在整理器材,準備離開教室時,他
Thumbnail
當初踏上聲音療癒學習之旅的原因,主要只是因為我很喜歡發出奇怪的聲音,還有唱歌。 打從我會說話開始,我就喜歡發出聲音和哼調子,小時候常被同學老師嫌大嗓門很吵,大笑起來連隔了一面牆的鄰居都很像坐在我旁邊聽我笑,興致來了就隨著心情大聲唱歌,那時候覺得發出聲音、說話、唱歌就是給予我動力和能量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