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情緒重現:實用步驟與建議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什麼是情緒重現?

卡在情緒重現中的人,恐懼、渺小、羞恥、脆弱、無助、憂鬱等情緒會掌控你的感覺,你可能會覺得一切都很困難,感覺人生非常可怕;被他人看見,會感到極度痛苦脆弱,甚至,你會覺得世界就要末日了。

當你困在其中,就是在經歷童年最糟的情緒,令人難以承受和困惑,而這也代表杏仁核綁架了你的情緒,壓過了理性的大腦,引發4F反應,以至於小事也能引發恐慌。

4F反應

戰(fight)、逃(flight)、僵(freeze)、討好(fawn)這四種反應分別有不同的行為和內在運作機制。當我們已經產生長期的創傷反應模式時,就可能僵化或不適當地使用這四種反應。之後我會再做詳細介紹。 書中的十三個實用步驟

1.對自己說:「我正在經歷情緒重現。」

情緒重現把你帶到沒有時間感的內心,讓你感到無助、絕望、身處險境,如同你的童年。但是,你正在感受的這些感覺是過去的記憶,現在已經無法傷害到你。

2.提醒自己:「我感到害怕,但我沒有危險!我現在很安全。」

記得你現在是處於安全的當下,遠離了過去的危險。

3.承認自己有界限的權利和需求。

提醒你自己,你不必允許任何人錯待你 ; 你可以自由地離開危險的情境,並且抗議不公平的行為。

4.安慰鼓勵的對內在小孩說話。

你的內在小孩需要知道你無條件地愛他,知道當他覺得迷失或害怕時,可以尋求你的安慰和保護。

5.破解傷痛永恆的想法。

在兒時,恐懼和遺棄感覺像是永無止盡,安全的未來是難以想像的。但記得,這個情緒重現會過去,就像它以往種種總是會過去一樣。

6.提醒自己現在是處於成人的身體中。

有你兒時所沒有的盟友、技巧和資源可以提供保護(覺得渺小脆弱是情緒重現的一個徵兆)。

7.重回你的身體。

恐懼會使你過度用腦地擔憂,或是麻木和放空。

a. 溫和地告訴自己的身體要放鬆:感覺你的每一個主要肌肉群,溫柔地鼓勵它們放鬆(緊繃的肌肉會傳送錯誤的危險訊號到你的大腦)。

b. 深深地、慢慢地呼吸(憋氣也會傳送危險訊號)。

c. 放慢。急躁會使你的大腦開啟逃反應。

d. 找個安全的地方,去放鬆和舒緩自己:用毯子包住自己、抱著枕頭或填充動物玩偶、躺在床上、躺在衣櫃裡、泡澡,或是小睡一下。

e. 感覺你身體的恐懼,但不做反應:恐懼只是你身體的一股能量,只要你不逃避它,它就無法傷害你。

8.抗拒內在找碴鬼的誇大和災難化。

a. 使用思考中斷法:停止找碴鬼沒完沒了地誇大危險,和總是計畫控制無法控制的一切。拒絕羞辱、仇恨或遺棄你自己。把自我攻擊的憤怒,用來對找碴鬼不公平的自我苛責說:「不!」

b. 使用思考取代法和思考修正法:記住一連串你的優點和成就,去取代負面思考。

9.允許自己哀悼。

情緒重現是釋放陳舊壓抑的恐懼、傷害和遺棄的機會,可藉以肯定並且安撫內在小孩過往無助且絕望的經歷。健康的哀悼能把你的眼淚轉化自我憐憫,也能把你的憤怒轉化為自我保護。

10.培養安全的關係和尋求支持。

需要的話,花些時間獨處,但不要讓羞恥感隔絕你,感到羞恥不代表你就是可恥的。教育你的親密他人,什麼是情緒重現,並請他們幫助你在情緒重現時,用談話和感受去度過它。

11.學習辨識會引起情緒重現的誘發因子。

避開不安全的人、地方、活動和會引發情緒重現的心智活動。如果誘發因子是無可避免的,就用這些步驟練習預防措施。

12.搞清楚情緒重現了什麼經歷。

情緒重現是發現、肯定、療癒過往受虐和遺棄傷口的機會,它們也能指向你未滿足的發展需求,並且能使你有動機去滿足那些需求。

13.對緩慢的復原過程要有耐心。

現在你需要時間去降低腎上腺素的運作,以及未來需要很多時間,去漸漸降低情緒重現的強度、持續時間和頻率。真正的復原是漸進的過程,常常前進兩步就退後一步,而非一蹴可及的救贖幻想。

所以,不要為了情緒重現的發生而打擊自己。 (永遠都要記住這句話)

後記:這些方式能幫助管理當下的情緒重現,之所以想先分享這些是希望能提供目前尚卡在情緒重現的人一個嘗試看看的方法,之後有空會試著再分享一些東西。


若您喜歡我寫的文章,可以給與我小額的贊助,你們的鼓勵是我創作最大的動力!!!

https://p.ecpay.com.tw/996E98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系的憂鬱少女
1會員
7內容數
對抗憂鬱症十年的少女 雖然每天必須與30顆藥為伍 曾經想過放棄 但卻希冀自己的文字、未來的工作能夠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人 希望能帶給世界一點點的溫暖 期望讓更多人了解心理學及其應用 並由不同角度分析事物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本文探討情緒重現的概念及其對個人情感的影響。情緒重現可能使人陷入過去的恐懼感及無助感,進而導致不適當的反應模式。文章提供13個具體步驟來幫助讀者識別及管理情緒重現,並強調內在小孩的聲音以及健康的哀悼過程,旨在幫助讀者重建安全感和恢復狀態。透過理解和有意識的應對,個體可以逐步克服情緒重現的困擾。
Thumbnail
本文探討情緒重現的概念及其對個人情感的影響。情緒重現可能使人陷入過去的恐懼感及無助感,進而導致不適當的反應模式。文章提供13個具體步驟來幫助讀者識別及管理情緒重現,並強調內在小孩的聲音以及健康的哀悼過程,旨在幫助讀者重建安全感和恢復狀態。透過理解和有意識的應對,個體可以逐步克服情緒重現的困擾。
Thumbnail
接續上集釋放焦慮:自在的5個關鍵心態(上),還沒看過的朋友,建議先回去看會比較有概念哦! 如何改善焦慮? 1.接受自己的情緒: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覺得自己「不應該」感到焦慮,而對自己感到生氣或羞愧,這只會讓我們的焦慮更加惡化。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學會接受自己的情緒,試著允許
Thumbnail
接續上集釋放焦慮:自在的5個關鍵心態(上),還沒看過的朋友,建議先回去看會比較有概念哦! 如何改善焦慮? 1.接受自己的情緒: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覺得自己「不應該」感到焦慮,而對自己感到生氣或羞愧,這只會讓我們的焦慮更加惡化。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學會接受自己的情緒,試著允許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我們在現代生活中都不陌生的情感。它像一片迷霧,籠罩著我們的內心,使我們感到迷茫和困惑。然而,正是這種挑戰,讓我們有機會成長,找到內心的寧靜與勇氣。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焦慮,並尋找戰勝它的方法。 1. 理解焦慮:首先,我們需要理解焦慮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它是我們身體對壓力和不確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我們在現代生活中都不陌生的情感。它像一片迷霧,籠罩著我們的內心,使我們感到迷茫和困惑。然而,正是這種挑戰,讓我們有機會成長,找到內心的寧靜與勇氣。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焦慮,並尋找戰勝它的方法。 1. 理解焦慮:首先,我們需要理解焦慮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它是我們身體對壓力和不確
Thumbnail
害怕,或者說我們在面對害怕時應該怎麼做呢? 每當我們感到害怕時,我們內在的某些東西就會收縮。無論是情感上、心理上還是身體上,我們都會感到壓抑,退縮,做好準備。所有這些都是對未知的恐懼作出的反應。 其實只要我們能夠開放地去體驗一點點的恐懼,並且有意識地去做,就是自願地去做。就像是說:“好吧
Thumbnail
害怕,或者說我們在面對害怕時應該怎麼做呢? 每當我們感到害怕時,我們內在的某些東西就會收縮。無論是情感上、心理上還是身體上,我們都會感到壓抑,退縮,做好準備。所有這些都是對未知的恐懼作出的反應。 其實只要我們能夠開放地去體驗一點點的恐懼,並且有意識地去做,就是自願地去做。就像是說:“好吧
Thumbnail
負面情緒多源於三種核心情感需求「和平、愛、被理解」遭到威脅的恐懼,當我們清理釋放恐懼,放棄是非對錯慣性模式,改採不同的視角探尋更多可能性,正面看待一切人事物的可取之處,也許會有截然不同以往的覺察和發現。當我們願意敞開心胸,接納人事物各種不同面向及更多的可能性,才能真正領受隨之而來的貢獻與祝福。
Thumbnail
負面情緒多源於三種核心情感需求「和平、愛、被理解」遭到威脅的恐懼,當我們清理釋放恐懼,放棄是非對錯慣性模式,改採不同的視角探尋更多可能性,正面看待一切人事物的可取之處,也許會有截然不同以往的覺察和發現。當我們願意敞開心胸,接納人事物各種不同面向及更多的可能性,才能真正領受隨之而來的貢獻與祝福。
Thumbnail
因COVID 19 疫情,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減少移動、儘量待在家之外,很多人的工作也出現不穩定的狀態,在影響生計下「恐懼」油然而生。恐懼有許多形式,例如:不安、擔憂、驚慌、自我懷疑、感到無助、缺乏安全感…等等,大略來說,因為疫情而擔心工作或財務問題,會產生害怕失去的恐懼、害怕改變的恐懼
Thumbnail
因COVID 19 疫情,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減少移動、儘量待在家之外,很多人的工作也出現不穩定的狀態,在影響生計下「恐懼」油然而生。恐懼有許多形式,例如:不安、擔憂、驚慌、自我懷疑、感到無助、缺乏安全感…等等,大略來說,因為疫情而擔心工作或財務問題,會產生害怕失去的恐懼、害怕改變的恐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