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有無法做選擇的時候嗎?」昨天被夥伴提了這個問題。
當下,我直覺想到的是,我過去的離職經驗。
那一次,已經算是我人生中掙扎很久的一次經驗。其他時刻,我做決定都蠻快的。
不過談話完,我靜下來思索,其實我最近也算無法做出決定的時候,可我卻沒有太多困擾。
以下整理三個,我如何陪伴自己,度過無法做出決定時的方法,希望對有同樣困擾的人有幫助。
前陣子發生了一些事情,我大受打擊,也讓我重新思考,我還要繼續寫文章嗎?
持續寫作,對我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已經超過它的正面價值,那做這件事情,對我的意義是什麼?
老實說,這個問題,我至今還沒有答案。
所以硬要說的話,用外界觀點來看,我最近也陷入一個兩難的掙扎。
「我到底要不要繼續寫作?」
但昨天面對夥伴的提問,我第一時間沒有想到這個經驗,是因為我的內在,並不是用這個角度看的。也就是說,我不覺得自己兩難。
以前,我是需要很多對事情的控制感,才能感受到安全的人。
因此,對於這種沒有答案的問題,我都很難忍受。
總是非得要想破頭,找到一個自己滿意的解答,才善罷甘休。
常常我會想到半夜睡不著,卻依舊不知道答案。
而這些年,我在敘事浸泡久了,漸漸受到很多敘事哲學觀的影響。
在敘事裡,不看重標準答案、是非對錯,而是重視每個人的在地聲音。
「此刻的你怎麼活,是你會感覺滋養舒服的?」是我學習後,最常拿來問自己的。
面對意外、打擊,又或是沒有答案,幾乎是人生中的常態,但那並不代表,我不能過好當下的生活。
透過長時間的練習,我長出的新能力是,我越來越接納自己,可以與不確定性共存,不急著找到答案。
而是單純帶自己回到當下,照顧好自己的身心,該休息就休息、該耍廢就耍廢,給自己更多的接納和允許。
這段期間,先用舊文或廢文(?)陪伴大家,等我整理好思緒,想寫再寫。
我發現帶著這樣的內在視野,面對最近的「兩難」,我不再像過去般困擾,甚至影響到睡眠。
這個經驗,也讓我想起一句很有名的話,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曾說:「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
當我可以跳脫,「要做出決定,又或是一定要有標準答案的人生,才是好的。」這種二元對立的思維。
轉而接納,其實人生沒有答案才是常態,選擇回到當下,安頓身心,並練習與不確定性共存,我就不再被「無法做出決定」困擾了。
因此,此刻如果你真的暫時還無法做出選擇,也沒有關係,先接納這樣的自己。
如果老是探究「要選A還是B?」,會讓你耗能、或不知道怎麼辦,那就換個問句吧!
「此刻的你,做什麼會最讓你感覺開心幸福?」
先單純回到當下,安頓並照顧好自己的身心。
再來,往往我們沒辦法做出決定,是因為我們的眼光,老是盯著兩邊的好處。
以我自己卡在要不要離職時的經驗,來做分享。
當初一開始,我看著公職所提供的好處「穩定」與「經濟安全」,還有自由工作者擁有的「自由」、「彈性」和「尊重」中徘徊。
這些,都是我很看重的需要,每個我都想要,小孩才做選擇,為什麼不能全部都要?
殊不知,我這樣的思考模式,正是卡住我、讓我猶豫不決的原因。
我太期待,做出一個「完美」的選擇,最好不要失去任何東西、或付出一丁點代價。
但,真實世界,永遠不完美。
「你花太久時間了,儘快做出決定,對你的身心狀況比較好。」某次,一位了解我狀態的朋友,善意的提醒我。
聽完,我才痛定思痛,把眼光往另一處挪動。
聚焦在這兩個決定,我需要付出的代價,哪一邊的代價我相對可以承擔。
若選擇留在公職,我需要賠上「自由」、「尊重」,還有我最重要的「健康」。
而自由工作者,我需承擔的是「經濟不確定」,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神奇的是,當我的視角一切換到,我需要承擔的代價時,答案立刻變得清晰。
比起賠上自己一輩子的健康,我還寧願忍受經濟上的不確定感。
更何況,這個經濟的不確定感,可以用其他方式解決。
我當初其實想過,要是創業不成,我的退路是什麼。不管是當保姆、又或去諮商所應徵行政櫃檯,都是我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反而是留在公職,我所要承擔的代價、賠上自己的健康,完全無解。
這樣思考完後,隔一個禮拜,我就去機關提離職了。
最後,在暫時還無法做出決定時,我們也可以練習訓練自己的思維,讓思考更彈性。
我一樣舉我自己在公職的經驗,當例子說明。
最初,我第一次在公職做到憂鬱症時,我的老大才一歲多,正是需要花錢的時候。
因此那時,即便我內在有個聲音是,「這個工作可能不太適合我」,可為了養小孩,我又不得不待在那裡,這無疑造成我巨大的痛苦。
當時我的要做出的決定是更大的,畢竟我沒給自己「離職」這個選項。
那時我的兩難是,在面對人生種種卡死的困難,和一連串的痛苦,我究竟是要繼續玩下去?
還是乾脆登出人生,直接不玩了?這兩個極端的決定。
生病的我,思考缺乏彈性,想法既固著又僵化,正是導致我痛苦的來源。
「你想結束的,其實是痛苦,而不是生命吧?」
忘了是哪次回診,醫生精準的同理了我當下的處境,也給了我一記當頭棒喝。
是啊!我一直以為要s才能結束一切痛苦,但有沒有另一個可能是,用其他方法或資源,慢慢減低我的痛苦呢?
不是全有全無的概念,期待找到一個一勞永逸的方式,來消除我的痛苦。
而是練習更多元彈性的思維,透過學習,逐步改善我周遭的人際與環境,一步步減輕我的壓力源與痛苦。
想法有了彈性後,首先,我透過諮商,閱讀與團體課程,練習覺察自己的情緒,也好好跟老公溝通表達。
先改善跟老公的關係,至少家庭氛圍好了,我在家的時間,就會是開心自在的。
不像過去,至少長達半年的時間,我上班八小時不開心。回到家裡,也幾乎都在跟老公吵著同一件事。
整天被負面情緒包圍,要不生病也難。
面對工作上的壓力與不開心,我也試著幫自己轉移注意力。
跟主管關係不好,就去和其他處得來的同事多互動連結。
上班找不到成就感,便下班透過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
就這樣,當我不再陷入全有全無,只給自己二選一的選項,或非得找到一個,完全消除我痛苦的選擇。
而是試著接納,人生還有更多的可能與彈性時,我的路就越走越寬廣了,根本不需要逼自己二選一。
以上,就是三個陪伴我自己,度過無法做決定時的方法。
有趣的是,在練習了這些方法後,有時,我內心所渴望的答案,便在走得過程中,自然浮現了。
因此,回到你身上,你老是無法做出決定嗎?
先試著回到當下,安頓身心,問自己「此刻的我怎麼活,最滋養舒服?」
不用急著在有情緒時,做出選擇。
接下來,等情緒過後,再讓自己練習切換視角,將眼光聚焦於你需要付出的代價。
並試著問,「哪一邊的代價,是我更願意承擔的?」
又或是,練習訓練思維,增加想法的彈性,問問看「如果不是二選一,還有什麼其他可能?」
透過想法的擴充,為自己創造出更多的選擇。
請記得也相信,人生不會是只有二選一的選擇。
人生有無限可能,只要你不放棄,願意持續尋找。
總有一天,適合你的答案,自然會浮現在你心中,祝福你~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臉書找我互動留言喔!
您的任何互動都是我創作的原動力~>
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如果你也想活得更幸福,歡迎預約<聊心陪伴>,透過深度陪伴,陪你聽見心裡的聲音,並活得更靠近自己渴望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