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經營者(四十四)韌性 VS. 發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基本上,我當時在紐澳兩國所取得的法人實體,是一家經營得宜的事業體,也同時享有市場的聲譽。妥善經營的話,是可以符合我的長期計畫,讓公司的生意在更寬廣的場域裡揮灑。然而,由於情勢的發展,若是和原廠的關係,在未來的某段時期出現重大轉折的話,公司的前景確實堪慮。


因此,在做出更多前瞻性佈署之前,我應該先確保公司是否有足夠的發展韌性,這一點和公司的獲利期望是同等重要的。我相信,在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韌性之前,公司發展的‘’可持續性‘’是不太可能獲得的。


這家老牌公司半個世紀以來的生意,一直都活躍於比較高端的工業領域,原因是,其營業內涵的產品和服務是來自當年業界的領導品牌。公司的核心專業水準,在紐澳兩國的同業裡,算是數一數二的。同時,所有團隊成員也都對如此的競爭優勢引以為傲的。


基於營商互利的原則,火紅的生意表現,理當可以深化雙邊的生意關係。無奈這樣正面的合作成果,竟然無法挽回當時日漸惡化的互信基礎,以致雙邊領導的距離是漸行漸遠。


併購之前的幾年,歐洲原廠將紐澳市場劃歸新加坡的亞太區域中心負責,不幸雙方對紐澳市場特質出現了認知的分歧,以致公司的管理層和新加坡人員的摩擦多次浮現,關係也日益惡化。


因此,雙方關係變得非常脆弱,僅存的信任也日漸腐蝕中。這就像古時征戰的部隊,在連戰皆捷的同時,其領軍的元帥卻逐漸失去了當朝的信任,且位置危在旦夕一樣。


這樣的情勢,我在收購這家公司之前已經清楚。以我離職前,身為同公司東北亞市場負責人身份,我是獲得了歐洲原廠執行長的首肯,才開啟了生意併購的程序。因此,我是得到了該集團總部的支持的,但也被期許接手後,化解這個困擾幾年的僵局。換句話說,為了履行承諾,我一定會盡力去修補雙方的合作關係,不到絕望之前,不會輕易放棄。


但是,始料未及的,我的身份改變,事實也造成了我和舊日同僚關係起了“質‘’的變化。併購程序完成後,我再和新加坡老同事互動時,我已變身為體制外的獨立創業者,不再是那集團昔日的高級幕僚。從今往後,我須為我自己的事業奮戰。我必須想好假如,或萬一雙方關係最終還是走進了死胡同,我要如何帶領這兩家紐澳公司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在我看來,未來的事我沒法確定,但相信,我的這些努力,事實上是具有雙重藥效的一帖藥。也就是把我接手的公司變得更好,經過時間的推移,對於正反兩面的可能性,都會有正面貢獻的。


簡而言之,我必須讓我的公司變得更健康,更強大,這正是我接手生意之後,謹慎從事,步步為營的原因。在整頓公司人力資源和資產結構之後,我有必要仔細回顧這一年下來,我從專業經理人的身份轉型成了一位創業者,我的立場從原廠的經理人變成了原東家品牌的經銷商負責人,在公司的韌性日漸強化下,我的執行現況是在‘’經營藍圖‘’上的什麼位置呢?


通路結構之上游關係維繫

接手前後我分別去了兩趟新加坡,嘗試對昔日同事“輸誠”,希望共同建構更美好的生意願景,把我十幾年獲得的專業經驗,化成原廠的實質市場利益。從公關的角度來看,這是必須要做的。至於效果如何呢?還是回歸一句老話,「不看怎麼說,該看怎麼做」。

一年多了,我其實已經心知肚明,那個“過場”算是白搭了。我是有些失望,但多一點是對澳洲同事的歉意,沒能把雙方關係變好。但我並沒有太多挫折感,我其實心底早有譜的,我知道,我必須更加堅定的執行我的計劃。必要時,要加快腳步。


公司管理團隊變革

“人”是政策的核心,更是成敗的根本。原有的團隊結構,和固有思維若是沒有改變的話,想要導入新的意識形態,將會非常困難的。最起碼所謂新的觀念,勢必影響他們應如何面對幾十年從事品牌的態度?他們要如何在日常工作上體現對品牌應有的忠誠度?這要是處理不當,是會引發很大的管理危機的。

若是我有必要放慢步伐,這就是顧慮。更不敢多想的,我的屬下經理,業務員和行政人員,有多少和原廠有私人聯繫?有多少人是心向原廠的?如此這般,我能不步步驚心,隨時如履薄冰嗎?


世界上,許多的疑惑,時間一到,通常解答都會浮現。我公司所面的局勢,在接手一年後也逐漸明朗了。我必須即刻強化公司發展的韌性,也就是說,要進一步發展,公司必須具備生存的韌性。要具備韌性,就必須盡快發展、茁壯。若僵化的抱著既有的核心價值,勢必無法抵擋未來的衝擊。


若說生意的發展就如同軍隊想要打勝仗,必須「整軍精武」。那麼我的「整軍」階段已經告一段落, 接下來我須強化練兵,勵精圖治,以便確保公司的體質更為強健,戰鬥力更勝從前。


做為操控整部‘’公司機械‘’走向的經營者,我將全力進行以下三個重大任務:

進一步強化行銷策略,地理擴充,取得‘’量‘’的優勢。

修改單一品牌政策,進行水平整合,創造自有品牌。

徹底檢討原廠的關係,冀望主導,或放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立格的沙龍
228會員
232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安立格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我接手這兩家同名的紐澳公司已經六年多,儘管期間歷經多次波折,我仍然在不受公司日常瑣碎事務影響的情況下,無日不在為了公司的轉型而努力。 目標始終不變,就是在和原廠的雙邊關係上,維持最高的影響力,同時努力走出我們自己的路,避免公司未來的命運操控在原廠手上。我們必須盡快擴大其他產品線路的生意,進入更
Thumbnail
2025/03/29
我接手這兩家同名的紐澳公司已經六年多,儘管期間歷經多次波折,我仍然在不受公司日常瑣碎事務影響的情況下,無日不在為了公司的轉型而努力。 目標始終不變,就是在和原廠的雙邊關係上,維持最高的影響力,同時努力走出我們自己的路,避免公司未來的命運操控在原廠手上。我們必須盡快擴大其他產品線路的生意,進入更
Thumbnail
2025/03/11
在澳洲創業之前,為洋人公司打工長達十七年。原來自以為很了解洋人文化,特別是歐系國家的職場,應該游刃有餘、應付自如才是。 沒想到,想像和現實的差距真的很大,尤其像澳洲那樣的經濟體,既屬於發達國家,卻又在濃濃的「社會福利國家」樣態下運作。職場文化確實和我熟悉的一般工業發達國家差異頗大,也是我頭一遭
Thumbnail
2025/03/11
在澳洲創業之前,為洋人公司打工長達十七年。原來自以為很了解洋人文化,特別是歐系國家的職場,應該游刃有餘、應付自如才是。 沒想到,想像和現實的差距真的很大,尤其像澳洲那樣的經濟體,既屬於發達國家,卻又在濃濃的「社會福利國家」樣態下運作。職場文化確實和我熟悉的一般工業發達國家差異頗大,也是我頭一遭
Thumbnail
2025/03/09
接近二十年的職場經驗,從最開始,商業技能的學習,到有能力獨立作業、聽命行事、使命必達,絕大多數都是「勞力」的。當然也是要動腦思考,但也只是為了把事情做得好,做得快,以便有好表現。 成為經理人之後,事實的需要,也有幸經過多位前輩的指點,逐步由付出「勞力」的工作,轉型成了絕大部份「勞心」的工作型態
Thumbnail
2025/03/09
接近二十年的職場經驗,從最開始,商業技能的學習,到有能力獨立作業、聽命行事、使命必達,絕大多數都是「勞力」的。當然也是要動腦思考,但也只是為了把事情做得好,做得快,以便有好表現。 成為經理人之後,事實的需要,也有幸經過多位前輩的指點,逐步由付出「勞力」的工作,轉型成了絕大部份「勞心」的工作型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公司雖然落腳紐西蘭幾十年了,整組團隊的規模當然沒有像澳洲團隊那麼完備。可是,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也和達成的營收水平相吻合。整體分公司的架構,除了銷售人員和行政助理以外,工廠裡的技術員,設備,核心產品的庫存,一應俱全。 儘管如此,我心裏暗暗擔心的層面是,紐西蘭同事的心態基本上和澳洲那邊沒有太大的不
Thumbnail
公司雖然落腳紐西蘭幾十年了,整組團隊的規模當然沒有像澳洲團隊那麼完備。可是,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也和達成的營收水平相吻合。整體分公司的架構,除了銷售人員和行政助理以外,工廠裡的技術員,設備,核心產品的庫存,一應俱全。 儘管如此,我心裏暗暗擔心的層面是,紐西蘭同事的心態基本上和澳洲那邊沒有太大的不
Thumbnail
策略核心的“擴大營業範圍”,其實焦點市場就是澳洲,但是短時間內還不宜冒進。因為,正當屬於當地主流的競爭對手企圖渲染我們公司的亞洲色彩,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在紐西蘭的所有這方面的舉措,事實上就是一個「聲東擊西」的策略運用。 那麼,何以紐西蘭作為一個市場,它的成功既可以給澳洲做一個典範,又可以成為
Thumbnail
策略核心的“擴大營業範圍”,其實焦點市場就是澳洲,但是短時間內還不宜冒進。因為,正當屬於當地主流的競爭對手企圖渲染我們公司的亞洲色彩,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在紐西蘭的所有這方面的舉措,事實上就是一個「聲東擊西」的策略運用。 那麼,何以紐西蘭作為一個市場,它的成功既可以給澳洲做一個典範,又可以成為
Thumbnail
在等待澳洲總公司的人事議題出現突破性的形勢的同時,我要為第三階段,擴大營業範圍的目標跨出第一步。 關於嘗試融進“非歐系”產品,進而擴大公司產品範圍的策略,都還沒在澳洲走出一步,就已經引來滿城風雨了。原因就只是這公司被一個外來的亞洲人入主、掌控,同業的競爭對手就集體起而攻之。這是始料未及,也是我必須
Thumbnail
在等待澳洲總公司的人事議題出現突破性的形勢的同時,我要為第三階段,擴大營業範圍的目標跨出第一步。 關於嘗試融進“非歐系”產品,進而擴大公司產品範圍的策略,都還沒在澳洲走出一步,就已經引來滿城風雨了。原因就只是這公司被一個外來的亞洲人入主、掌控,同業的競爭對手就集體起而攻之。這是始料未及,也是我必須
Thumbnail
同時接手紐澳兩家公司,是源自於一個願景,那也是策略執行的起點。思考的基調是,藉由公司本身橫跨紐澳兩地的自有通路優勢,期望逐步壯大原有的核心生意,有朝一日擁有自己可控的產品範圍,自創品牌,然後走出大洋洲市場。 因此,按照策略的執行,我應該是在第二階段完成之後,在最短的時間內併入全新的產品項目,讓產品
Thumbnail
同時接手紐澳兩家公司,是源自於一個願景,那也是策略執行的起點。思考的基調是,藉由公司本身橫跨紐澳兩地的自有通路優勢,期望逐步壯大原有的核心生意,有朝一日擁有自己可控的產品範圍,自創品牌,然後走出大洋洲市場。 因此,按照策略的執行,我應該是在第二階段完成之後,在最短的時間內併入全新的產品項目,讓產品
Thumbnail
最近看到裁員一波波 是真的景氣差? 還是不入流小企業就該滅亡? 如下這家企業社 就不建議 跟他合作 素質很差很雷
Thumbnail
最近看到裁員一波波 是真的景氣差? 還是不入流小企業就該滅亡? 如下這家企業社 就不建議 跟他合作 素質很差很雷
Thumbnail
614/614!國際企業第四版 2024.0101.1319 2024.0120.2124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國際企業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是「進行國際貿易」的企業。 國際企業對文化的考量要放在第一位,文化直接或間接影響眾多層面,包含社會、價值觀、宗教、信仰
Thumbnail
614/614!國際企業第四版 2024.0101.1319 2024.0120.2124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國際企業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是「進行國際貿易」的企業。 國際企業對文化的考量要放在第一位,文化直接或間接影響眾多層面,包含社會、價值觀、宗教、信仰
Thumbnail
先前有篇文章是【2024年更新版】老闆要我作進入日本市場的計劃...,討論的是規劃台灣團隊進入日本市場時可以用的架構跟時程表。因為是一個架構,內容比較偏「通用性」,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品牌。就算是整個架構是適用於品牌,但執行起來是否真的如計劃進行?
Thumbnail
先前有篇文章是【2024年更新版】老闆要我作進入日本市場的計劃...,討論的是規劃台灣團隊進入日本市場時可以用的架構跟時程表。因為是一個架構,內容比較偏「通用性」,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品牌。就算是整個架構是適用於品牌,但執行起來是否真的如計劃進行?
Thumbnail
台灣在政治不敏感的市場領域裡,仍然有許多,可以擴大市場的機會。
Thumbnail
台灣在政治不敏感的市場領域裡,仍然有許多,可以擴大市場的機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