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開啟一個新系列叫「我看見的」,用來記錄我觀察到身邊不同世代人的行為、價值觀、心理狀態,期待透過這個分享討論的過程,能和大家一起成為一個視野更開闊,更能同理與包容他人的人。
酥編本身是個很愛觀察又很思考愛生活周遭各種人事物的生活哲學家,目前觀察這個世界的資歷大約逼近30年,我發現每個人所做的行為、所說的話實際上都存在著某目的性,某種需求需要被滿足,但行為人卻不一定會有所覺察,目的性不一定是負面的、想陷害他人的,有可能是中性的,例如想獲得認同、想有人安慰、想被人同理、想發洩憤怒、想舒緩焦慮。這個系列每篇(希望)不會太長,更多是想把我所觀察的現象拋出來與脆友們討論,再加上一點個人的想法,並聽聽大家的想法。以下正文開始!
今天在限時動態上看到朋友PO了一張「Life in Weeks*」的圖,並回顧自己2024年的生活,他驚覺自己幾乎每天都在工作,就算不工作也在想著工作,忘了身邊的人的時間軸已經塗黑的區塊和自己的不一樣,或許有些事情並沒有那麼重要,一切眼前乍看的難題,一切正在經歷的壓力,或許都可以簡單一些。
這裡不贅述Life in Weeks是什麼概念,提供連結給脆友們參考
看到他的話,我心裡非常有同感(觸! 聽說這是年輕人的用語XD)我傳了訊息打了一串話,告訴他我能懂他說的感受,因為我也經歷過類似的生活,從他的話,我能感受他對於天天工作的倦怠,甚至連假日的休息時間都被工作給入侵,卻無法停下,他讓我想起那段在研究所期間、剛入行時的自己,那是一段充滿競爭卻無法停下腳步、無法停止焦慮的日子,「Z世代很難溝通啦!」、「Z世代都爛草莓,罵不得」這些話相信不論是哪個世代的人都聽過,或許也說過,但身為Z世代的一份子,我看到的是躺平的、爛草莓或許比上一世代的人多,但是努力的、很捲的人卻也比大眾想像的多,IG、FB、Line各種資訊傳播的管道,傳播的不僅僅是資訊,更是「比較」,而且Z世代傳播「比較」這個心態的速度,肯定比上個世代快上n倍,看看上一輩的網速,和我們這個世代的網速就知道了。
「捲」這個詞就是「競爭」,在研究所時就充斥在我的生活圈裡了,研究所比誰的實習多,求職時比誰的Offer多、誰的公司名氣大,工作時比誰升職的快,誰獎金領得多,比學校、比工作還不夠,別忘了生活也要比,比誰又會讀書又會玩,比誰又會賺錢又會享受,好像非得有一個輸家,這個比較才會停止,於是輸家選擇躺平,贏家選擇繼續捲,繼續找下一個發起挑戰的對象,無限循環。Z世代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同時不斷被長輩們告誡:「你們這個世代比我們幸福多了,有手機,有網路,擁有的資源比我們多太多了,要好好珍惜」,殊不知長輩以為的幸褔來源,是Z世代枷鎖、焦慮的來源。
「對! 我們擁有的這麼多,我們要好好地找一份體面的工作,回饋家人,讓家人走路有風」我在心裡這麼對自己說,於是我考上大家口中的頂大商學院,拿到大家汲汲營營想要的MA金飯碗,再不斷不斷地努力工作,要成為比上一輩人還要快升職、還要快成功的人,結果是自己比預期中的快崩潰。回頭想,為什麼Z世代的人常會被人說是爛草莓,我想是因為我們崩潰的時間比上一個世代的人早,那為什麼Z世代的崩潰時間提前了呢?因為我們競爭的時間也提早了,因為「孩子要贏在起跑點」,Z世代可能在幼稚園就默默在競爭了,提早還不打緊,更窒息的是連競爭的面向都變多了,以前比成績好,成為三師(醫師/律師/老師)就足以光宗耀祖,現在Z世代是比顏質、比成績、比工作、比生活,能比較的管道和速度都比上個世代多太多了。
所以Z世代幸福嗎?物質上來看,是幸福的,我們從小就不用擔心餓著肚子,也不用擔心想學什麼沒辦法學,因為網路十分發達,但從心裡上來看,我們是匱乏的,是可憐的,不斷高速發展的時代,強推著Z世代以超乎自身年紀所能負荷的壓力,朝未來前進,停下腳步就戰戰兢兢害怕自己被超越,害怕自己「比」輸了,要方方面面都要贏,才算是真正的贏家,所以反而活得比上世代的人壓抑,而偶爾滑滑短影音就成為Z世代能短暫逃離壓力的小確幸,我看見的Z世代就像是一只幸福的壓力鍋,幸褔但卻壓抑的難以逃脫。
最後想問問脆友們:如果能用一個詞來形容Z世代的工作與生活,你會想怎麼形容呢?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