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群走跳,不被他人意見影響的方法】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 拉出距離感。這是改變思維的好策略

在社群寫作被人「開嗆」了,怎麼辦?

謝謝他呀!

如果你是個平庸、無聊的人,別人幹嘛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

他「認證」了你是個值得關注的人。

他選擇分出寶貴的注意力,給你。

▋社群的運作原理

有交鋒才有人「吃瓜圍觀」、有群眾才有互動;

有互動,就有更多流量。

這是因為「讓人久留」是所有社群的終極使命。

平台的存在,不是為了擔任公平公正的裁判,是為了讓使用者持續上線、忘記登出。

平台不會區分你的聲量是好是壞,只要持續引發互動,就是好。

批評的人,願意分出寶貴時間給你、擔任你的流量催化劑,是認真值得你的感謝。

專家也指出,感謝的態度能有效減緩壓力、降低焦慮和提高能量。

「感恩的心」不只是雞湯,更是策略。

▋第三人稱:把你變成「他」

「叫一遍,用你的名字稱呼你自己。」

這不是邪教開場白,是《Chatter》心理學家分析的有效做法。

假設你的帳號叫「小明」,你不該抱持的觀點是:「有人嗆我。好難過喔,怎麼辦?」

你應該轉換視角,這樣想才對:「小明這角色,收到一則批判留言了。根據小明的人設,他接下來有這些應對策略。」

你看,同一件事,換個這角度重新想,是不是清晰多了?

拉出距離,開啟第三人稱視角,是抽離情緒、增進效率的好方法。

這招叫做「用思考改變自己的思考」。

▋開啟「讀者腦」

打開 APP,到你的社群動態牆上,開始滑手機,好好看看演算法推送給你的貼文。

觀察留言數字,你會發現一件驚人事實:

各篇貼文底下,有的收到 5 則留言、63 則留言、101 則留言⋯⋯也有更多的「零留言」。

但其中有多少貼文,是你會集中精神,打開內容閱讀、再展開留言串、再梳理時序⋯⋯然後,打開雙方過往互動,逼自己當個公平公正的裁判,清晰分辨誰對誰錯?

別鬧了,這不可能的!

就算有,比起你在手機「滑走」的貼文數量,根本微乎其微。

現實是:讓你超在意的刺眼留言,在讀者眼中就是如此微不足道。

你,只是讀者們眼角餘光多瞄一眼的「數位過客」。

全世界只有你自己,會陷在留言深處,反覆一讀再讀、讀那幾行字句。

那幾行,是連你當讀者的時候,都不屑一顧的字句。

請你換個觀點、轉換視角,用思考改變思考。

▋社群,是一場賽局

社群是賽局,不是飯局。

想掌控局面,你該看的叫「數據」,不是「情緒」。

如果你在社群寫作靠情緒,那些沒禮貌的留言,那真的是他媽的有夠過份!

但如果你願意冷靜看數據,很快就會發現,折疊在貼文底下的所有留言,能見度都低得可憐。

只要往下一層,瀏覽數就跌到剩 20%。

要是你再動手回覆?那抱歉了,留言摺痕底下的留言,曝光再減半。

所有流量,幾乎就是由你和他兩個人貢獻。

同樣寫作量,你為何不再寫一篇、開啟新局?

隨便寫,都是 10 倍起跳的流量潛力。

看數據,別看情緒;開新局,不要陷進深處。

▋從井底跳出來

把每一則貼文,看成你挖過的水井。

那些留言來亂的酸民,就像在你作品底下,陰暗濕潤的井底青蛙。

當你跟著它呱呱叫,你們的全世界,就是別人眼裡的陰暗角落。

如果你願意跳出來、持續創作,你就像在廣闊的大自然裡四處開拓、鑿井的探險家。

想要深挖?隨時都行。

但你會發現,這時候值得你觀察的水井,有好多好多了。

每則貼文底下,都有值得觀察的留言,你可能根本再也記不得,當初讓你最在意的那隻青蛙,現在窩在哪裡。

但這有個條件:是你打從一開始就不能讓自己深陷井底,陪著那隻青蛙不出來。

▋社群只是工具

工具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取代自己用的。

你必須把社群當工具,有效率的使用它。

要互動的時候,吃瓜流量就是你破圈的秘密武器;

需要影響力的時候,那說出沒人敢講的話,就是你引領風向、成為意見領袖的門票。

要是感到疲累、開始「走心」?那麼放下工具,是理所當然的事。

當你在森林砍柴,鋒利的斧頭是最棒的工具,但這不代表你連外出吃飯,都能拿著斧頭進餐廳。

劃清自己和工具的界線,只要情況不對,請你理智「下線」。

工具不用的時候,本來就要放下。

▋距離感,是你調適心態的最好解方

「距離感」是啟發你重新思考的高效策略。

• • •

這張照片,是 1990 年航海家 1 號在距離地球 64 億公里,回頭拍到的「太陽系全家福」。

卡爾薩根在《暗淡藍點》書裡說道:

「再看一次這小藍點。就在這裡。這是家。

每個你愛的人,認識的人,聽過的人,都在這度過一生。

所有快樂和痛苦,千百種宗教、思想體系和經濟哲理,所有獵人和征服者,所有英雄和膽小鬼,所有發明家和探險家,所有君王和農夫,所有腐敗的政客,超級巨星和至高領袖,所有聖人和罪人們⋯⋯都住在上面。

都懸浮在那微弱光線上,像塵埃一樣的小點點。」

——

還有人,寫過這一段簡短粗暴,又讓人印象深刻的標語:

「宇宙這麼大,你就擠在這小點點裡上班、繳稅,數著週末還剩幾天會來。」

• • •

在社群走跳,不被他人意見影響的方法?

再看一眼,看這暗藍色的小點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emmy 的沙龍
65會員
94內容數
SEO|數位寫作|內容行銷 ── 用文字創造利潤的變現知識
Jemmy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 思考,是與生俱來、刻在 DNA 裡的座標之力 每次有寫手問我「寫不出來,怎辦?」我就反問他一道題: 「你寫不出來的原因,是什麼?」 ​這時候他輸出能力會爆增 150%、根本打開寫作水龍頭。 產出資訊豐富 + 邏輯清晰 + 用字通順的大長文,該分段的分段、列點的列點
Thumbnail
2025/04/16
── 思考,是與生俱來、刻在 DNA 裡的座標之力 每次有寫手問我「寫不出來,怎辦?」我就反問他一道題: 「你寫不出來的原因,是什麼?」 ​這時候他輸出能力會爆增 150%、根本打開寫作水龍頭。 產出資訊豐富 + 邏輯清晰 + 用字通順的大長文,該分段的分段、列點的列點
Thumbnail
2025/04/06
Alex 是個硬漢企業家。在他健身房大舉擴張、最需要用錢的時候,合夥人掏空公司、捲款跑路。 後來 Alex ​ 查證才發現,合夥人是詐欺前科犯。 Alex 從崩潰邊緣翻身,在 32 歲靠自己賺進 1 億美金身價,但他也從此變了一個人。 因為讓他成為強者的,是鋼鐵般的自律。
Thumbnail
2025/04/06
Alex 是個硬漢企業家。在他健身房大舉擴張、最需要用錢的時候,合夥人掏空公司、捲款跑路。 後來 Alex ​ 查證才發現,合夥人是詐欺前科犯。 Alex 從崩潰邊緣翻身,在 32 歲靠自己賺進 1 億美金身價,但他也從此變了一個人。 因為讓他成為強者的,是鋼鐵般的自律。
Thumbnail
2025/03/24
── 小品牌想提升 AI 能見度?那就先顧好傳統搜尋的能見度 最新數據顯示:Google 在 2024 年搜尋引擎成長了 21.64%。 這幾乎是有史以來最強勁表現! 要知道,這種成熟企業,又在 AI 夾擊之下還有這種成長,是超驚人的數據(你隔壁公司都不知道有沒有 21% 漲
Thumbnail
2025/03/24
── 小品牌想提升 AI 能見度?那就先顧好傳統搜尋的能見度 最新數據顯示:Google 在 2024 年搜尋引擎成長了 21.64%。 這幾乎是有史以來最強勁表現! 要知道,這種成熟企業,又在 AI 夾擊之下還有這種成長,是超驚人的數據(你隔壁公司都不知道有沒有 21% 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 拉出距離感。這是改變思維的好策略 在社群寫作被人「開嗆」了,怎麼辦? 謝謝他呀! 如果你是個平庸、無聊的人,別人幹嘛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 他「認證」了你是個值得關注的人。 他選擇分出寶貴的注意力,給你。 ▋社群的運作原理 有交鋒才有人「吃
Thumbnail
── 拉出距離感。這是改變思維的好策略 在社群寫作被人「開嗆」了,怎麼辦? 謝謝他呀! 如果你是個平庸、無聊的人,別人幹嘛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 他「認證」了你是個值得關注的人。 他選擇分出寶貴的注意力,給你。 ▋社群的運作原理 有交鋒才有人「吃
Thumbnail
── 切割你的個人品牌,給角色第三人稱:「他」🗡️ ​ 有一天,我在臉書上談論自己專業 “SEO” 的話題,有人跑來留下一則乍看像批評的話,大意是說:「你一直重複洗這個,不厭煩嗎?」。 ​ 我很快回了一段話。沒想到,留言的人不但很快「自刪」,還和我說「為什麼我能回答的這麼得體?」 ​
Thumbnail
── 切割你的個人品牌,給角色第三人稱:「他」🗡️ ​ 有一天,我在臉書上談論自己專業 “SEO” 的話題,有人跑來留下一則乍看像批評的話,大意是說:「你一直重複洗這個,不厭煩嗎?」。 ​ 我很快回了一段話。沒想到,留言的人不但很快「自刪」,還和我說「為什麼我能回答的這麼得體?」 ​
Thumbnail
當別人對你提出質疑,一但你反駁想為自己辯解,等同跟著對方的邏輯走,你又怎麼能不屈居劣勢?你可以避開對方的攻擊直球,反抓對方話中的漏洞踩下去。
Thumbnail
當別人對你提出質疑,一但你反駁想為自己辯解,等同跟著對方的邏輯走,你又怎麼能不屈居劣勢?你可以避開對方的攻擊直球,反抓對方話中的漏洞踩下去。
Thumbnail
當你身邊的人一個個都說你需要改進的時候,心情是很複雜的。他們又不了解我,幹麻在那裡指指點點。
Thumbnail
當你身邊的人一個個都說你需要改進的時候,心情是很複雜的。他們又不了解我,幹麻在那裡指指點點。
Thumbnail
今天來聊聊「關係」,人類是群居動物,既然要在群體裏生存,就免不了要處理人際關係啦! 一段好的關係會讓你充滿勇氣與踏實感,覺得自己是個很棒的人,相反的,如果是遇到了總是貶低你的價值的人,則會讓你陷入無限的自我懷疑迴圈,受困在痛苦深淵。 如果不小心遇到了,可以遠離就遠離,無法遠離也要保持距離! 為什麼這
Thumbnail
今天來聊聊「關係」,人類是群居動物,既然要在群體裏生存,就免不了要處理人際關係啦! 一段好的關係會讓你充滿勇氣與踏實感,覺得自己是個很棒的人,相反的,如果是遇到了總是貶低你的價值的人,則會讓你陷入無限的自我懷疑迴圈,受困在痛苦深淵。 如果不小心遇到了,可以遠離就遠離,無法遠離也要保持距離! 為什麼這
Thumbnail
如果你也有經營平台或是寫文章的經驗,應該會知道不論是什麼觀點,講得多有道理,都會有一群持反面意見的人。其實只要稍微有一點點的名氣之後,你就一定會引來一些的挑戰,這對很多人來說是不容易面對的,而我經營這些社群兩年多以來,當然會面對一些不同觀點的討論。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三大建議:
Thumbnail
如果你也有經營平台或是寫文章的經驗,應該會知道不論是什麼觀點,講得多有道理,都會有一群持反面意見的人。其實只要稍微有一點點的名氣之後,你就一定會引來一些的挑戰,這對很多人來說是不容易面對的,而我經營這些社群兩年多以來,當然會面對一些不同觀點的討論。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三大建議: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彼此的頻率合不合,應該不少人會認同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至於怎麼樣才是頻率合,很難定義,或許是共同的話題與興趣,可能是個性上的互補或相似,也許彼此就是相見如故莫名親近。但,同樣地,我們跟某些人就是合不來,沒有共同的話題,彼此的價值觀也不同,甚至還會莫名的討厭對方。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彼此的頻率合不合,應該不少人會認同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至於怎麼樣才是頻率合,很難定義,或許是共同的話題與興趣,可能是個性上的互補或相似,也許彼此就是相見如故莫名親近。但,同樣地,我們跟某些人就是合不來,沒有共同的話題,彼此的價值觀也不同,甚至還會莫名的討厭對方。
Thumbnail
不執著人際關係
Thumbnail
不執著人際關係
Thumbnail
這個主題讓我寫起來很有感,因為我本身也是個很容易被別人的話給「戳到」的人XD 要嘛就是覺得自己被針對,毛起來極力捍衛自己的自尊;要嘛就是陷入沮喪失落的情緒漩渦裡,越想越哀傷。 無論是哪一種,我都覺得很累很痛苦,常常在想:「難道我就要這樣永遠一直被他人影響嗎?」
Thumbnail
這個主題讓我寫起來很有感,因為我本身也是個很容易被別人的話給「戳到」的人XD 要嘛就是覺得自己被針對,毛起來極力捍衛自己的自尊;要嘛就是陷入沮喪失落的情緒漩渦裡,越想越哀傷。 無論是哪一種,我都覺得很累很痛苦,常常在想:「難道我就要這樣永遠一直被他人影響嗎?」
Thumbnail
經常收到讀者詢問人際關係的問題,像是「要怎麼與人拉近距離」、「到新公司工作,怎麼打進同事的圈子裡」、「自己努力付出,為何被人當作視而不見」等,我不意外很多人會在這麼多的人際困擾,畢竟大部分的人都會期望自己被人接受、喜歡,不想被周邊的人排除在圈子之外。
Thumbnail
經常收到讀者詢問人際關係的問題,像是「要怎麼與人拉近距離」、「到新公司工作,怎麼打進同事的圈子裡」、「自己努力付出,為何被人當作視而不見」等,我不意外很多人會在這麼多的人際困擾,畢竟大部分的人都會期望自己被人接受、喜歡,不想被周邊的人排除在圈子之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