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爭議爭真心話-公司可以強制勞工午休不得離開公司嗎?

勞資爭議爭真心話-公司可以強制勞工午休不得離開公司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其實這是簡單的問題,只要有基礎勞動法的概念就可以判斷了,我們從以下兩點來進行判斷:

  • 勞工為甚麼受雇主指揮監督拘束?
  • 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的定義?

勞工接收雇主指揮監督乃基於勞動契約的特性-從屬性,即勞工在執行勞動契約過程中,需要聽從與服從雇主合理的指揮監督,在職場事務的範疇內,勞工不能自作主張(從零開始學習勞動法-勞動契約的執行(怎麼認定契約性質)有從屬性的說明)。

然而,當勞工脫離履行勞動契約的時間(即下班後),雇主就不能介入、管理勞工,所以勞工下班後兼職、私生活混亂或有金錢、借貸糾紛…等等行為,雇主縱然不喜歡但也不能置喙,除非相關行為已直接導致公司商譽、職場秩序…等等,受到實質的負面影響。

  • 最高法院 97 年度台上字第 423 號民事判決:

「惟按勞資關係係以勞動力為中心,受空間、時間限制之結合關係,並非勞工與雇主之全人格之結合關係,因此在工作時間外之勞工業務外行為,屬於勞工之私生活範圍,非雇主所得任意支配,惟有勞工之行為與事業活動有直接關連,且損害事業之社會評價,為維持事業秩序之必要,方足成為懲戒之對象。」

如果可以理解這個基本的概念,那麼我們來想一想以下問題:

  1. 「休息時間」算是勞動契約履行的期間嗎?
  2. 若「休息時間」不算勞動契約履行期間,那雇主限制勞工自由的依據為何?

其實答案已經很明顯了,但如果你還不能清楚地進行判斷,那麼我們可以再進一步討論一下,關於工作/休息時間的定義,先來看看以下函釋:

  • 勞動部105年02月02日勞動條2字第1050130240號函: 

「五、末查勞動基準法所稱工作時間係指勞工在雇主指 揮監督之下,於雇主之設施內或雇主指定之場所提供勞務或受令等待提供勞務之時間,但不包括不受雇主支配之休息時間。」 

從函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工作/休息時間的定義,所謂的工作時間即指勞工受雇主指揮監督的時間,即使勞工沒有實際提供勞務,亦同。

簡單舉幾個例子:

  1. 你上班時間吃早餐、摸魚玩手機,確實沒有實際提供勞務,但因為你並不能自由利用該段時間、該段時間,你被限制在工作場所中,即使打混摸魚沒有實際提供勞務,該段時間自然屬於工作時間。
  2. 老闆請你提早至指定地點去接待客戶,你依命令提早到了指定的地點等待客戶,故該時段你縱使為實際提供勞務,但因你處於等候、準備勞務提供的狀態,且該等待時段你無法決定自己的處所(被限制在特定區域),因此當然也屬於工作時間

那麼,提問:

  1. 勞工在休息時間被限制在辦公室內、不得任意離開,是不是一種勞工受到「指揮監督」的具體表現?
  2. 該段表定的休息時間,真的是法律意義上的休息時間嗎?

就上述提問,看到這邊的你,應該已能簡單地進行判斷;讓我們簡單地將資訊彙整如下:

  • 雇主的指揮監督命令,應在勞動契約執行期間才有效果;當雇主有行使指揮監督的權利時,應認勞工處於執行勞動契約的狀態下
  • 工作時間不以是否有實際提供勞務為判斷,若勞工受到雇主指揮監督影響、限制,即使沒有提供勞務一樣應認定處於「工作時間」下。

至此,我們應該有能力就「公司可以強制勞工午休不得離開公司嗎?」此題進行解答。

答:雇主應無權限制勞工午休不得離廠,因法律意義上的「休息時間」屬於勞工自由支配的時間,該時段雇主並不能支配、管理勞工。

avatar-img
勞資手札 的沙龍
82會員
66內容數
勞動法其實是相對平易近人的法律,沒有太多艱澀的文字。我個人深信只要花點時間累積與學習,其實一般民眾(不管你是勞工、雇主或人資)都能妥善地處理多數狀況。勞資爭議的發生確實難以避免,但只要事前將相關概念了解清楚、處理時妥適援引法律規範進行風險管理,事後大多能將爭議較完整地處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勞資手札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勞工無預警離職的法律效果與僱主權益保障。勞工得隨時終止勞動契約,預告期僅屬軟性規範,不影響離職效力,但僱主可依民法求償因未預告造成的實際損害。為保障僱主權益,可與勞工約定懲罰性違約金,但應合理且符合法律規定,避免約定過高而遭法院減額。建議比照勞基法預告工資方式計算違約金,使勞資責任相當。
很多人會認為「非自願離職證明書=有資遣費」,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完全正確的概念;確實,非自願離職在大多數的狀況下,會伴隨著資遣費的產生,然而其實非自願離職共有5種類,而其中一種特定狀況,確實會產生「非自願離職」+「無資遣費」的組合喔!!
本次修正並沒有實質變動,只是提醒勞資雙方65歲是「得」強制退休,不是「應」強制退休,當雇主提出強制退休時,勞工可以提出延後退休的協商請求。此次修正對於勞資關係有甚麼影響呢?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影響 。
本文探討勞工無預警離職的法律效果與僱主權益保障。勞工得隨時終止勞動契約,預告期僅屬軟性規範,不影響離職效力,但僱主可依民法求償因未預告造成的實際損害。為保障僱主權益,可與勞工約定懲罰性違約金,但應合理且符合法律規定,避免約定過高而遭法院減額。建議比照勞基法預告工資方式計算違約金,使勞資責任相當。
很多人會認為「非自願離職證明書=有資遣費」,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完全正確的概念;確實,非自願離職在大多數的狀況下,會伴隨著資遣費的產生,然而其實非自願離職共有5種類,而其中一種特定狀況,確實會產生「非自願離職」+「無資遣費」的組合喔!!
本次修正並沒有實質變動,只是提醒勞資雙方65歲是「得」強制退休,不是「應」強制退休,當雇主提出強制退休時,勞工可以提出延後退休的協商請求。此次修正對於勞資關係有甚麼影響呢?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影響 。